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心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锦州市第968医院收治的10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患者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30~60 min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病症,胸外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以往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是我科心肺复苏最为常用的急救技术,然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位置、深度、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近年我科引进了美国密执安公司生产的1007型萨勃心肺复苏机,现将我科使用该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下胸外按压对院内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06~2011-02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40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心电监护组.复苏人员均经培训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常规组复苏人员自行控制胸外按压,心电监护组复苏人员在直视心电监护[主要看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波形]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两组胸外按压时均2 min轮换按压人员,观察两组复苏人员的每人次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每人次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每人次有效按压时间比例.结果 常规组共按压171人次,心电监护组共按压158人次;常规组按压频率、MAP、有效按压时间比例与心电监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16) 次/min vs(108±8)次/min,(78±15)mm Hg vs(86±13)mm Hg,(86±3.6)%vs(94±4.5)%,P均<0.05],心电监护组每人次按压频率低于常规组,且更接近指南中的100次/min,每人次患者MAP及有效按压时间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电监护下胸外按压可以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按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及心脏电击除颤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心脏骤停(CA)病人随机分为时机选择复苏组90例(A组)和常规复苏组88例(B组),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结果:A组CPR成功率48.9%明显高于B组成功率的19.3%,P<0.05.结论: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及心脏电击除颤需根据CA的不同病因及现场情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机应用于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0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研究组行心肺复苏机实施抢救,对照组行单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记录两组心肺复苏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51. 11%,23/45)高于对照组(20. 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心肺复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 00%)低于对照组(15. 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抢救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其疗效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胸外心脏按压对心室颤动的直接转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尽早实施电除颤和(或)除颤前所实施正确的徒手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综合复苏措施。但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心肺复苏中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对某些患者的心室颤动具有直接的转复作用,国内外文献未见相似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和标准人工按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复苏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为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入急诊抢救室后随机分为人工按压组和机械按压组。比较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及出院时的神经系统恢复率。结果共有95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机械按压组53例,人工按压组42例。机械按压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明显高于人工按压组(P〈0.05),但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标准徒手胸外按压,第三代心肺复苏机明显改善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持续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模式对心搏呼吸骤停(CPA)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影响。方法依据CPR时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方式的不同将150例院内发生的CPA老年患者分为两组,76例采用心肺复苏机持续机械胸外心脏按压的为机械组,74例采用多人次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为人工组,两组使用气管插管、电除颤、药物复苏等抢救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所需时间及比例。结果机械组患者ROSC所需时间优于人工组[(17.5±5.2)min比(26.8±7.3)min,P0.05],机械组ROSC例数高于人工组(42例比28例,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持续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模式在缩短CPA老年患者ROSC时间、提高ROSC比例及CPR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模型人分析医护人员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探讨提高胸外按压质量的对策。方法利用Laerdal高级复苏模型及Laerdal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某三级甲等医院219名临床医护人员对模拟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包括按压定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率,同时记录疲劳时间。结果医护人员进行模拟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的疲劳时间为57.46S,明显低于《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推荐的标准(P〈O.01);平均按压频率正确率(即按压频率〉100次/min占的比例)为95.63%,平均定位准确率为83.35%,按压深度正确率(≥5cm)为14.54%,胸壁回弹率为78.51%。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应重视按压深度及胸壁回弹等重点环节,并提醒胸外心脏按压者自觉疲劳时应及时换人。  相似文献   

11.
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其可维持心脏血液的充盈与泵出,诱发心脏自主搏动,防止生命器官在较长时间内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在送达医院前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抢救,常能挽救生命。调查显示,通过早期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抢救而存活的心脏骤停患者,后遗症很少,且大多能恢复健康。心脏按压常用的方法包括拳击复律、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器械及徒手胸外按压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急诊科收治心脏骤停患者32例,根据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随机分为器械复苏组(器械组)及徒手复苏组(徒手组),每组各16例,分别监测患者复苏后3 min、5 min、10 min、2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结果器械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5例,徒手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3例,所有患者在心肺复苏前3个时间点PETc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0 min时器械组PETco2水平明显高于较徒手组(P=0.03)。所有恢复自主循环患者PETco2水平均高于15 mmHg。结论器械心肺复苏较徒手心肺复苏更能维持较长时间较高的PETco2水平,更有助于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急救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方法选取该院53例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生15例和护士38例。采用高级复苏模型、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急诊科医护人员胸外心脏按压疲劳时间、按压定位、按压频率、按压幅度、胸壁回弹,并进行分析。结果按压定位的完全正确率最高(60.76%),其次为较差(17.72%)、较好(12.66%);按压完全回弹的完全正确率最高(43.04%),其次为较好(22.78%)、中等(20.75%);按压幅度≥5cm完全不正确为56.96%,较差为34.18%。急诊科医生组疲劳时间明显多于护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定位正确的次数、按压平均频率、频率≥100次/分钟次数、按压幅度≥5cm次数及胸壁完全回弹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与按压姿势准确率在年龄、职称方面医护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准确率在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姿势准确率中男性准确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为所有人员均应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医护人员应按照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保持正确的按压姿势,着重实践操作培训;医院引进先进的监测反馈技术及高级仿真模拟人,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培训,有利于提高急救胸外心脏按压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67例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CCC-CPR组(即实验组n=35)和ICC-CPR组(即对照组n=32).两组均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人工呼吸时不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做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对照组按照2:30的比率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每次做人工呼吸时,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暂停,做间歇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ICC-CPR).结果 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5% vs 61.4%,P<0.05);24 h生存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6% vs 15.6%,P<0.01).结论 CCC-CPR可明显地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 h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外心脏按压质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高品质胸外心脏按压的培训及操作的要点.方法 使用Laerdal ACLS高级生命支持模型人(200-05050)对219名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利用Laerdal@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的按压定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率,以及操作者自觉疲劳时间,并对各因素进行描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指标与操作者的性别相关,男性的自觉疲劳时间、按压深度的正确率、按压频率和按压频率正确率均高于女性,但胸壁回弹率低于女性;胸外心脏按压的各个质量指标之间相互相关,其中自觉疲劳时间与除按压频率以外的所有质量指标相关.结论 应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培训.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临床实践操作时,建议在操作者感觉疲劳前换人,尤其对于体弱或女性操作者应缩短换人时间.在培训中,应着重培训操作者对按压频率的控制,要适当控制按压的频率来保证按足够的按压深度,延缓操作者疲劳的产生,从而来提高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胸外心脏按压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70名急诊科和ICU医护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培训,并比较培训前后考核质量。结果培训后胸外心脏按压定位、频率、深度、胸壁完全回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PDCA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胸外心脏按压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和非同时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控制机械通气组和与胸外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组。采用控制通气模式机械通气与持续循手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后者采用手控通气模式机械通气(MAMV)与间断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配配合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每5次后暂停1次,在暂停间期给予MAMV1次,之后通气与按压依此比例进行。2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等监测。结果:与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组的SpO2、VT均明显高于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模式通气组的SpO2和VT,P均<0.05;而peak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2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别。结论:与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在提高SpO2、VT,降低Ppeak,恢复窦性心律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控制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8.
胸外心脏按压是否需要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5例难以成活的患者,以两组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ECM),又以不同频率按压,比较其对循环支持的效果。初步认为:在正规熟练的胸外按压基础上,提高按压频率,心排量可高于开胸心脏按摩(OCCM),与直接心室机械激动(DMVA)的结果相似。肯定了胸外心脏按压的普及、简便、大范围使用的优点,目前仍视为临床复苏的主要方法,并提出了对标准心肺复苏的改进见解。  相似文献   

19.
单纯胸外按压心脑复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击者所实施的传统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和口对口通气,是"生存链"抢救的主要部分,但迄今只有不到1/3的心脏骤停者被实施传统的CPR.近来,不少试验研究结果提示,单纯胸外按压心脑复苏(CCR)与传统的CPR相比有相似或更优的生存率与神经学预后,尤其是CCR在现场急救方面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胸外心脏按压术现称胸部按压术,是紧急抢救心脏骤停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实施及时得当可获得起死回生的效果。1 目的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脏骤停(各种心脏病、创伤、电击、窒息、淹溺、麻醉意外等),必须紧急抢救,尽快使心跳和血循环恢复,过去称胸外心脏按压术,现认为实际上并非直接按压心脏,而主要是通过对胸部加压,使整个胸腔内压力发生改变而产生心脏排血和抽吸充盈,从而使心跳和循环迅速得到恢复,故现称为胸部按压术。同时由于胸骨压下及胸廓扩张时,还起到一定的呼吸换气作用。又因胸部按压术不需特殊设备,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因而成为抢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