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语是脑损害所致语言受损或丧失.卒中是失语的常见原因之一.无论是否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大部分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语言学研究中.文章埘探讨卒中后失语恢复机制的fMRI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对24例脑梗死合并运动性失语病人,分为治疗组13例及对照组11例,对照组按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4例,无效6例.结论醒脑注射液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脑功能特点.方法 对17例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以及19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采用局部区域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计算静息态下脑区的ReHo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脑岛以及右侧缘上回ReHo值增高,右侧小脑半球、左侧颞上回、颞中回以及右侧颞下回脑区ReHo值降低.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存在多个脑区ReHo异常,这种异常改变可能与其功能损伤后修复的代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何伯永  周广喜  闫涛 《山东医药》2009,49(33):40-42
目的应用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原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TMS)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急性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伴有失语的右手利患者,于发病7 d后接受1个疗程低频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的治疗。分别在rTMS治疗前、治疗后当天以及治疗后90 d对患者进行词语联想任务的BOLD-fMRI检查,观察大脑语言功能区激活范围的变化,同时进行ABC语言学评分。结果rTMS治疗后当天及治疗后90 d的ABC评分较治疗前逐步改善(P均〈0.01)。健侧半球的语言区激活范围在rTMS治疗后当天及治疗后90 d较治疗前逐步减小(P均〈0.01);患侧半球的语言区激活范围在rTMS治疗后90 d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当天均减小(P均〈0.01)。结论低频rTMS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早期干预有助于两侧大脑半球进行有效的语言功能重组,从而利于语言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 NGF)结合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失语患者135例,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言语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A组实施磁刺激治疗;对照B组实施m NGF治疗;观察组实施m NGF结合磁刺激治疗,均治疗28 d。治疗前、后采用西部成套测验(WAB)评价3组失语指数及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等成分得分。疗程结束后对3组进行疗效评定和比较。结果:(1)治疗前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失语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均P 0. 05),治疗后3组两项评分均有明显变化(均P 0. 05),但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 0. 05);(2)3组治疗后自发言语、复述、命名等3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 0. 05),但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 0. 05);(3)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 7%,明显高于对照A组的64. 4%和对照B组的68. 9%(均P 0. 05)。结论:m NGF结合磁刺激对于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7例,其中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9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临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35例(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组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MMSE和MoC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MMSE即刻记忆评分明显低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2.91±0.28)分vs(2.96±0.24)分,P<0.05],其他各认知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一样,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失语(PSA)是脑卒中常见的致残性症状之一。PSA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及痛苦。近年来,除传统的药物治疗以及言语康复训练外,以神经调控技术为主的新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本文就PSA治疗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程序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对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0例运动性失语患者单日入院患者为康复训练组,双日入院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当天和康复训练4周进行语言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训练组语言功能,即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65.1±6.1)vs(46.5±1 5),(61.2±2.7)vs(44.8±3.2),(61.4±2.3)vs(45.6±1.9),(64.8±6.1)vs(45.6±1.5),(62.6±2 8)vs(43.7±3.1),(60.4±2.3)vs(46 1±1.8),P〈0.01]。结论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应尽早运用康复护理程序进行训练,可使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功能连接方法观察慢性期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脑默认网络(DMN)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期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17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集静息态功能MRI数据,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采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右侧后扣带皮质、左侧后扣带皮质3个感兴趣区提取DMN,取其交集获得DMN掩膜,以该掩膜为种子区,计算其与DMN内各体素功能连接。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观察差异区功能连接强度与MoCA、MMSE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后扣带皮质/楔前叶功能连接明显减低(P<0.05)。脑梗死组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619,P=0.008)。结论脑梗死后DMN损害先于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可能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右侧半球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左侧半球脑梗死伴失语的右利手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语言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在发病7 d后接受1个疗程低频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语言区的治疗,1次/d,为期10 d.两组患者分别在rTMS治疗前、治疗后和发病后90 d进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评价其语言功能,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其整体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组rTMS前和rTMS后ABC、NIHSS和BI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发病后90 d时治疗组ABC评分显著改善(P<0.05),但NIHSS和BI与对照仍无显著差异.治疗组rTMS治疗前、后ABC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而NIHSS和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发病后90 d时3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而发病后90 d时3项评分均较rTMS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 早期低频rTMS右侧大脑半球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皮质下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期单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23例为患者组,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例为对照组。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fMRI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分别进行双手虚握拳运动,采用统计参数图比较2组执行手运动任务时脑激活的异同。结果对照组及患者组健手运动主要激活运动对侧感觉运动区、同侧小脑半球及双侧辅助运动区。患者组患手运动激活部位与对照组相同。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患手运动时病灶侧初级运动皮质(M1)激活增强。结论在运动通路皮质下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病灶侧M1区激活增强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观察梗死灶与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分析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随访观察恢复过程中受损纤维束的变化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Ⅰ级4例,Ⅱ级3例和Ⅲ级10例。患者一侧肢体肌力明显减退或伴有头晕、言语不利等表现。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与患者发病90d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98,P<0.05)。其中7例皮质脊髓束严重受损的患者在梗死后90180d神经纤维发生不同方式的重组和修复。结论 DTT能够评价脑桥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能够显示运动传导通路纤维束的重组和再生,为研究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过程的脑机制提供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区的扩散张量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20例,分别于发病<7 d,15d,1、3、6个月进行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脑梗死区相对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rFA),应用Fugl-Meyer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结构损伤和功能代偿脑区的相关性,为阐述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期单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28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功能MRI采用组块设计,进行患手虚握运动以及高分辨率结构像采集,采用统计参数图比较2组脑灰质体积和执行运动任务时脑激活的不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侧半球M1区(感兴趣区1)及丘脑灰质体积减少。患手运动时,脑梗死组患侧半球M1区(感兴趣区2)及颞上回激活增强。感兴趣区1和感兴趣区2重叠,重叠区占灰质体积减少脑区(感兴趣区1)的21.9%。结论 M1结构损伤区及其周围正常脑区均参与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与感觉功能有密切关系的M1区背侧的持续性激活增强可能对运动功能的恢复起更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分析,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CMB诊断价值及CMB发生的相关因素,指导大面积脑梗死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2例,其中CMB组27例,无CMB组5例。对患者行常规T_1WI、T_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等序列检查。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大面积脑梗死CMB的识别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CMB组既往脑梗死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既往脑梗死和高血压与CMB存在相关性。结论与常规MRI检查序列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CMB的显示有明显的优越性,为临床早期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无继发CMB及严重程度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