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师袁红霞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经典著作的临床与教学研究,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脾胃病及各科杂病,一直遵循"读经典""做临床""用经方"之理念,临床善用经方,法经方又不拘泥于经方,根据临床辨证灵活加减,形成了经方与时方合用辨治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关疑难杂症的特色与优势,临床疗效卓著。今笔者录导师临床病案3则,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多为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胃气上逆所致,属中医学"胃脘痛"、"嗳气"、"吐酸"、"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可靠的疗效,其中东汉张仲景所创部分经方也切合其病机而起到治疗作用,尤其是在减少复发率方面跟西药对照效果显著。列举5个有代表性的经方(四逆散、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陷胸汤),综述了近年来经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强  陶琳  张声生 《北京中医药》2018,37(5):421-423
经方在临床应用甚广,从桂枝类方、柴胡类方、半夏类方、泻心汤类方、茯苓类方、其他方剂等6个方面介绍29首经方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运用;并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和辨证分型总结经方临床运用的基本原则,为经方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等)为基本方,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加减。结果:总有效率96.77%。结论:加减复脉汤化裁治疗术后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杨岸森 《环球中医药》2011,4(3):227-228
尹志美老先生乃重庆市名老中医,以辨证准确,治法灵活著称.尹老遣方用药,有时用时方,有时用经方,有时用自己的经验方,疗效独特.先生在治法方药上颇多学术见解,在辨证上尤其重视经络辨证和内伤外感的区别辨证;在治法上外感疾病推崇 "河间解利后法"."阴火"的治疗以"升""散"为正治,升阳散火汤为代表方.小儿厌食的治疗宜 "运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病证要素作为理论基础,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手段,系统挖掘半夏在经方中的应用隐性知识,找出半夏在经方中的深层次配伍规律,为指导半夏及含半夏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借鉴.方法:选取18部历代《伤寒杂病论》具有代表性的注本,提取各注本中含半夏的42首经方及其相关的72条经典条文,构建含半夏经方病证要素知识库,通过SAS9.4软件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和卡方检验分析方法,挖掘半夏经方配伍共性规律,找出半夏经方配伍隐性知识.结果:(1)半夏经方的主治功效有去水饮等15类,主治症状包括呕吐等25类;(2)半夏配伍置信度最高的药物是人参,具有显著性配伍意义的药物有11味,分别是人参、大枣、生姜、干姜、细辛、黄芩、五味子、附子、柴胡、黄连、麦门冬.将经方半夏挖掘配伍与半夏现代临床常用配伍进行比对,发现经方中半夏大枣、半夏五味子配伍在现代临床研究中较为少见;(3)半夏在经方中的应用根据其功效在不同的主治症状中有加减;(4)半夏配伍最简经方有5首,分别为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苦酒汤、半夏麻黄丸,此5首经方仅由两味药组成.结论:半夏及其经方证治系统知识体系的外延广泛,半夏经方中隐藏了大量关于半夏及其经方在主治功效、主治症状及药物配伍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有关.针对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肝胃郁热、脾虚痰阻等不同证型,灵活选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合旋覆代赭石汤、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等经方加减化裁,治疗本病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8.
导师袁红霞教授注重对传统经典方剂的应用,并根据病机的不同,灵活运用和法临证施治,其临床应用和法及相应选方主要包括:(1)和解少阳法,方选小柴胡汤;(2)寒温并用法,方选乌梅丸;(3)补泻兼施法,方选旋覆代赭汤;(4)辛开苦降法,方选半夏泻心汤;(5)调和肝脾法,方选四逆散。袁师认为只要疾病病机与经方规律相吻合,便可大胆使用。同时,法经方又不拘泥于经方,灵活加减,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介绍胡天成教授从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的经验。胡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风内动,与痰、火等病理产物密切相关,故治疗原则重在息风,佐以化痰、泻火,临床常用银翘马勃散、养血息风汤、半夏厚朴汤、黄连温胆汤、黄连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黄散等经方、时方、自拟方灵活加减治疗本病,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经方配伍精当、组方严谨,加减运用于临床,屡见奇效。邓老师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善用经方,随证灵活加减,在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特色及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方治疗失眠的疗效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经方治疗失眠,主要有治疗邪火扰心的栀子豉汤、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痰热扰心的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治疗虚火扰心的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以及治疗阳虚失眠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归脾汤。结论:经方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明显,但因病机复杂,临床上不单用一方治疗,大都多方联合应用,或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予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严格遵守饭后30 min"少量频服"的服药方法和"饮食清淡,勿过饱,忌油腻,禁洗澡"等饮食起居禁忌。对照组予抗感染、抗病毒原发病治疗,同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方小柴胡汤与竹叶石膏汤联合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祝光礼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病证分类与病机的重要性,经方的现代应用关键是把握病机。心气虚水停为心衰的病因病机,主要临证表现有水饮射肺、水气凌心、阳虚水泛瘀血停滞等证象。五苓散、葶苈子大枣泻肺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类方、桂枝茯苓丸等经方适用于祛湿、化痰、祛瘀等祛邪为主,结合良方加味生脉散则有扶正之功。学好用活经方,掌握经方加减应用的思路与方法,懂得合方的组方技巧,临证之时要因人、因证、因时而异,灵活加减方药,以活用经方,古方今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改善患者症状,林平教授在临床上基于脏腑辨证和"病证结合"的思想,提出胃食管反流病基本病机是脾虚气逆,兼夹食积、痰热、肝火,从"肺脾胃肝胆"多脏论治,治疗以健脾降逆为原则,治以"运脾(胃)气、疏肝(胆)气、降肺气"。根据长期的临床工作和疗效观察,林平教授自拟"调脏宽胸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除此之外,还因人制宜,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05-2506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肝积"等范畴。郁仁存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和学术研究50余年,在治疗肝癌上辨证独具特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郁仁存教授认为肝癌发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亏虚、外感疫毒共同所致,在治疗上以疏肝利胆、益气活血、化痰散结、解毒抗癌为主要法则,常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逍遥散、膈下逐瘀汤、自拟肝癌方、青蒿鳖甲散及一贯煎等方加减,柴胡、姜黄、八月札、虎杖、茵陈、小叶金钱草、木香为郁仁存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临床上通过对患者灵活辨证,随证加减治疗,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6.
张建荣教授对《金匮要略》妇人病有深入研究,临床擅长运用经方治妇人疾病,疗效满意;其临证运用经方较为灵活,特别注重辨证施治与随证加减、随机用药,不拘泥于成方成规。或经方合用,或经方加味,或经方加时方,笔者随师临证学习,对其运用温经汤、芎归胶艾汤、桂枝茯苓丸、肾气丸等方有所体会,并举案例3则,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胡希恕先生积多年学验,提出"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的经方运用思路与原则。宗其用方思路,以半夏泻心汤治痞满、大柴胡汤治食管瘅、《外台》茯苓饮治泄泻案为例,详细分析辨识方证过程与用方施药细节,借此揭示辨识方证运用经方的临证思路在脾胃疾病辨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总结袁长津基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袁长津认为脾胃病的病机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少火虚乏,胃气虚衰;中焦热盛,耗伤元气;火热失度,气机郁闭。其在治疗上以温少火、补胃气,清壮火、护元气,调寒温、理气机为基本原则,常用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良附丸加减,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经方治验3则     
孙艳 《河南中医》2014,(12):2298-2299
经方配伍精当、组方严谨,加减运用于临床,屡见奇效。笔者运用四逆汤合肾着汤治疗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栝蒌薤白半夏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猪苓汤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0.
<正>方剂是中医临证治疗的方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大小缓急奇偶复"之所谓七方,而其中复方治疗更为多数临床医家所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无论经方与验方都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结晶,临床医生必须深入学习并加以体悟,才能提高中医疗效。每个方剂都有它的组成原则及适用范围,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领会其组方的精神,熟练应用,还应当辨证处方以及随证加减,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变通,不可拘泥机械运用,也就是强调了临证处方随证加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