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经脉别论”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三节义颇显,文中所指的“精”,是指水谷之精微,换言之即是“养分”。“散”是输送和分布的意思。淫指浸淫、游溢,有分解提  相似文献   

2.
“毛脉合精……”一段文字出自《素问·经脉别论》。我对这一段文字有些体会,希望同道教正。原文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血液之生化之源,其物质基础来自水谷之精微。如《灵抠·决气篇》曰:“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生成后的血液在通过脾的运化上注肺脉。循环运行于脉道之中。以奉养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水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脉,肺朝百脉,输精于皮  相似文献   

4.
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丽 《河北中医》2000,22(9):685-685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治。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 ,发现其发病与脾胃关系密切 ,往往通过调治脾胃后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整体情况得到改善。现讨论如下。1 脾胃失调 ,易发消渴脾胃为受纳运化水谷精微的脏腑 ,胃主受纳 ,为水谷之海 ,脾主运化 ,为胃行其津液 ,使饮食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运化布达全身 ,使各脏器皮毛得以滋养。正如《内经·经脉别论第二十一》所言 :“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  相似文献   

5.
试论脾胃     
陈道恒 《河北中医》1998,20(5):311-312
脾与胃,位居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人之既成,虽得益命门先天之精气,以上形体之基,人之既长,却必赖脾胃后天之精微,以成形体之壮.可见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拟从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等方面加以论述.1 生理上为后天之本1.1 生化之源泉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两者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又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阐明脾胃在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脾胃功能旺盛,则消化吸收功能健全,精、气、  相似文献   

6.
笔者受《素问·经脉别论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启发,认为糖作为水谷精微物质的一种,其分布失常当属水谷精微运行失常之表现,故提出胰岛素抵抗的外在表现与水谷精微分布紊乱是一致的并尝试通过分析引起水谷精微物质分布紊乱的原因来分析胰岛素抵抗的病机。在分析水谷精微分布异常时,笔者从精微分布的动力和通路两方面入手,分别从气虚、气滞、痰湿、血瘀四大方面分析精微分布异常的原因,同时从这四大方面粗略描绘糖尿病中医病机的演变并在演变的不同阶段提出自己的治疗观点。  相似文献   

7.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对“浊气归心”的理解 ,几乎古今一致 ,并无异议 ,都认为是食气中的浓厚精微部分 ,上归于心。然而笔者认为颇有不妥 ,理由如下。其一 ,食气可分为两部分 ,即精微 (清气 )与糟粕 (浊气 ) ,同篇中有“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的记载 ,文中已明说精微部分散于肝 ,非上归于心。对“浊”字的理解 ,张景岳谓“言食气之厚者也” (《类经·脏象类》)。相对于“食气之厚者”,则为食气之薄者 ,显然是厚者为糟粕 ,薄者为精微。“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  相似文献   

8.
“气血”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气为阳,主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血为阴,主机体的形体生长。从广义上说,气血即人体的阴阳,两者相互协同,以维持生命功能与机体的生长。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可概括两者的相互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相似文献   

9.
<正> 一、太阴病提纲和病理三阳和三阴,都是以阴阳之气有多有少的不同而分为太少的,太阴为阴中之至阴,于三阴之中阴气为最足,所以也叫盛阴。太阴在脏主脾肺,脾与胃有膜相联,主为胃行其津液,由中央以灌四傍。肺朝百脉,能鼓舞脉行,将脾由胃中水谷所吸取的精华,通过血行以输送于全身。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又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此可见,精微、津液的输布,既离不开脾,也离不开肺。由于脾气散精,脉气流经,所以太阴对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起着重要的后天营养作用。不但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肝主疏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疏泄是疏通、疏散、宜泄的意思。朱丹溪曾说:“司疏泄者肝也’,因而主疏泄是对肝的生理功能的概括,其具体内容可归纳为: (1)分泌胆汁:《东医宝鉴·内景篇》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就是说肝能分泌及排泄胆汁,而胆汁能助胃肠腐熟水谷,所以唐容川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2)为脾散精:脾吸取精微、输布全身,其输布的途径之一是由肝而升散于筋,因而《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3)疏泄血液:虽曰“肝主藏血”,但肝并不是简单的贮藏,而是能根据人体动、静状态,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正> “肺朝百脉”一说始见于《素问·经脉别论》之中;“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朝,是聚会的意思,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会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带着清气,再输布到全身。祖国医学对气与血的交换(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认识,虽诞生于两千多年以前,但与现代医学的肺循  相似文献   

12.
“肺朝百脉”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素问·经脉别论》载有“食气入胃,……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文,对于其中“肺朝百脉”一句,王冰注曰:“经气归宗,上朝于肺,肺为华盖,位复居高,治节由之,故受百脉之朝会也。……由此故肺朝百脉,然乃布化精气,输于皮毛矣”。其后,诸如马莳、张介宾等历代医家,对于此句经文的注释,莫不皆宗王氏之说,释之为“肺受百脉之朝会”或“百脉朝会于肺”之义。今之《内经选读》教材,亦未脱出此义,译之为“百脉的精气,流入大的经脉,朝会于肺脏后,再输布到皮毛”(上海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13.
脾胃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首见于《内经》,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输精于皮毛。"《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玉机真脏论》亦说:"五脏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这几段经文,不仅说明了脾胃在人体生命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一、精为身之本精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无精则人形无以成,人生无以存,盖《灵枢.决气篇》曰:“常先身生是谓精”,此乃父母之肾所藏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两精相合,形成胚胎,是为生命之起源,故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若此先天之精不足,既可导致不孕,也可致使胎儿畸形,若先天之精失之健壮则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得以散发矣。胎儿降生后,则必赖“后天之精”予以养育,此乃来自饮食物之精微及清气之精华,若《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水精四布。”此后天之精的摄纳、敷布主要依赖于脾胃,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5.
任晓丹  任非 《河北中医》1998,20(2):123-124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者禀受于父母,后天者概指饮食喂养而言.人之一生,从几岁乃至百岁,无不依靠脾胃的健旺而生存.饮食入胃,方能吸收其精微物质,脾的运化,将精微物质(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部,以此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这个运化吸收、变化过程都要依靠脾的转输才能完成,可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精辟结论.笔者就脾胃学说在儿科的重要作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朝百脉”再辨识》是余自汉同志为证明其“朝”为“潮”字通假借论点的又一篇大作,文中既有大悖经旨之点,又有曲解拙作之处,拜读后实难苟同。愿就管窥之见,就正于同道。“肺朝百脉”出自《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相似文献   

17.
肺朝百脉”语出《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后世多数医家和注家多从“朝”字入手诠释,以“朝向,朝会”做解,以“单向”的指向性作为解释该句.本文以《黄帝内经》为主要参考,提出‘肺朝百脉’是指:肺是“气”的“双向调摄”并提出了肺朝百脉的中医理论模型“8”字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孙玉信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从医数十年来,致力于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注重辨证论治,善于化裁应用古方,拓展新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良多。现将孙玉信教授运用肝主筋理论指导临床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肝主筋理论出自《素问·宣明五气》。如《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肝脏将精微、  相似文献   

19.
“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一语,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原文说道:“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其中“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一句,王冰注云:“脉气流运,乃为大经,经气归宗(归宗乃汇聚之意),上朝于肺,肺为华盖,位急居高,治节由之,故受百脉之朝会也。……然乃布化精气,输于皮毛矣!”尔后张介宾、马元台、张志聪等历代注家对此的解释,莫不遵崇王氏之  相似文献   

20.
《脾胃论》试题(二)一、填空题1、《五脏别论》云:“、、、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2、所谓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实而虚;食下,则实而虚。3、《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六经为川,为海,为水注之气。”4、《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之所生也。”5、《经脉别论》云:“食气入,散精于,淫气于筋;食气入,浊气归,淫精于脉。”6、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散精,上归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