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对经络学说和穴位的一些看法》一文,系杨明照同志所作,作者认为“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从过去的历代针灸著作看,历代针灸家大多数是按照经络学说的理论来总结针灸经验的。因此对经络学说的实际价值的探讨,是发掘祖国医学遗产,认识针灸学的理论原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作者却又否定历代针灸医家的实践经验,否定经络学说的实践性、可靠性。他说“关于经络学说,从历代针灸的理论著作中看,似乎在日益系统、完善和严整了。然而,由于经络学说本身的虚玄和不可靠性,所以,尽管历代针灸家都致力  相似文献   

2.
我对经络及其学说起源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人体内运行血气的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目前国内对于经络的实质和经络学说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谈谈个人的管见。一、中医的经络是人体内运行血气的通路“血气”是指有形的血及其伴随的“气”。该“气”,指的主要是血流的动力(宗气)、血的功能(营、卫、神诸气)和血的成分(天气、水谷之气、先天的精气等)。血是有形之物,那么流通血的组织,必然是有形的血脉了。脉,古字为“衇”,象形着“血流于脉”这个生理学意义。明代《人镜经》解释:脉“从血从(?),所以使气血各依分派而行经络也”。  相似文献   

3.
1 传统概念只是一种推理工具 经络学说的重点内容是“经络”概念的形成和作用的表达。围绕经络的形成似已达成共识,即经络的形成是古人通过独特的医疗实践、结合部分解剖知识等创建的,但这不等于说经络就是一个实体。经络应当是客观加主观的产物,所谓客观就是古人模糊的解剖学知识,而所谓主观就是古人对人体内在相互关系的认识,二者结合才形成了古人的经络观。具体地说,经络应当是在实体(血管、神经、肌腱等)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仿血管、神经、肌腱等功能的一种功能通道,同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一样,既类似现代解剖器官和组织,又不完全等…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中所运用的五行学说,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在现在来说,如果一直沿用,可能反会阻碍祖国医学的发展。茲提出个人管见,希同志们批评指正。一、五行学说的生克规律问题五行学说以宇宙万物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组成的。它们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维持运动发展的平衡。相生是木生火,火生上,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从  相似文献   

5.
据考古学研究,我国在石器时代就萌芽了砭石和石针.古人用这种医疗工具治病时,从实践中发现病在某部位会相联地影响其他几处,同时某几处的病痛也只要在某个经穴上治疗就会都好的,逐渐发现一条条经络,认识了人体内在的联系,这样日积月累获得的经络知识,发展成有系统的经络学说.经络学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起源很早,在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已有较详的记载.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密布全身,外连四肢百节,内贯五脏六腑,无处不达.经络学是贯穿在我国的医学中,不论内外各科以及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都和它有联系的.明代张三锡在医学准绳六要里说:世人以为经络是针灸家所研究的学问,所以不去注意,以致耽误病家,实在脏腑阴阳,备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治病必须先明部位,而定经络,  相似文献   

6.
宋·周敦颐《通书》云:“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本性是静,精神知觉是动,在活动刚萌生而尚未明显之时,叫做几。”《朱子语类》云:“未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有理便有气,流性发育万物。”这几与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万事万物生发,皆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的就是几。几者,“流行发育万物”,  相似文献   

7.
所谓仲景学说,仲景两部书的条文方证是基本的,后世发挥的内容是大量的、丰富的。以仲景学说为理论支柱的伤寒学派,与以卫气营血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温病学派,是中医仅存于今的两大学术流派。中医史上的其他学派,如河间、易水、丹溪、温补学派等,其理法方药早已融会于临床各科之中而不复存在了。伤寒、温病两大学派能延续至今,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二者各自所具的特点与优势,既不能取代又难于统一。事实上,以仲景学说为理论与实践的唯一标准的日本汉方医学,能在现代西方医学居绝对优势的地方衰而复兴,也说明仲景学说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近年来,大量报导用仲景方治疗各科疾病所  相似文献   

8.
(一)我对整理发扬祖国医学研究方法的看法本人是一个中医师,在参加工作来三年多的时间中,对中医研究方法的问题上有很多体会,兹分述如下:(1)研究中医中药必须抓住"辨证论治的规律",再以科学方法整理提高.最初,中医的研究方法是着重在一方一药的,因为当时大部份青年的或中年中医,他们大多经过西医的训练,他们有一个普遍的愿望就是选择一定的病证,用一方一药来进行治疗,这样便于得出结论.结果如何呢?有效的虽然很多,但经推广之后无效的也复不少,因此不但得不出结论,反而引起了许多纷争.追溯中药治疗疾病的来源和发展,首先是用单味药治疗某一个病,这也是最原始的方法,以后发现某一单味药不但能治一个病,而且可  相似文献   

9.
清代医家叶天士的医案对后人影响很大,本文仅就其中对经络学说的运用方面作些探讨病久入络"病久入络"是叶天士医案中常用的一句话.照一般的说法,"络"浅而"经"深,怎么病久反而入络呢?叶氏认为:疾病的初起,病邪多侵犯气分,经主气,所以说"初为气结,在经";病进一步发展则侵犯到血分,络主血,所以说"久则血伤,入络".关于先气病后血病的说法来源于《难经》,叶氏把它结合到经络、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它和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营卫气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同等的重要地位。数千年来,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经络学说对针灸疗法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针灸医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我国历代的许多医家,十分重视对经络学说的学习和研究,并作了不少的整理和发挥,使经络学说逐渐的完备起来,成为现代学习和研究针灸医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但现代的针灸医家对待经络学说的态度,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1、对指导针灸疗法的经络学说,不肯去虚心的学习和钻研,只凭主观而毫无根据的加以全部否定,并给  相似文献   

11.
朱丹溪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 ,倡导“阳有余 ,阴不足论”“相火论”,主张保存阴精 ,勿动相火 ,善用滋阴降火 ,为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丹溪对经络学说亦颇有研究 ,在《丹溪心法》中 ,他对经络的病候和诊断 ,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的经络学说 ,兹就此作一初步探讨。1 提出经络见证 充实经络病候《灵枢·经脉篇》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与病候 ,奠定了经络学说的基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首》中提出“十二经见证”,即在《内经》经络病候的基础上 ,根据前人理论及其临床作了大量的增补。手太阴肺经见证增加“善嚏”“皮肤…  相似文献   

12.
经络学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学说,它和阴阳、五行、脏腑、黄卫气血等学说并为中医的基本理论,所以说:经络学说是组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不但如此,它还可用以归纳临床上所出现的复杂症状,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由此,我们更可以体会到,经络学说不但是生理、病理学的基础,而且也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而作出正  相似文献   

13.
经络学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經絡学說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阴阳、五行、脉象,营卫气血等共同組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論体系,貫串在中医的生理、病理、診断、治疗各个方面,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經絡学說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在二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經》中,卽已有关于經絡的詳細叙述,后世医家又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完整的理論。經絡是由纵行的干綫“經”和旁出的側支“絡”所組成,它主要包括十二經脉、十二經别、奇經八脉和十五絡脉,此外尚有无数的“絡脉”及孙絡遍布全  相似文献   

14.
经络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龙祥 《中国针灸》1994,14(3):43-46
本文在"经络学说的由来"一文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早期的经络学说演变为《灵枢·经脉》经络系统的具体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其演变的原因及其文化背景,同时辑出三种与《经脉篇》不同的古代经络学说佚文,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经络学说的由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黄龙祥 《中国针灸》1993,13(5):47-50
古人通过诊疗实践发现人体腕踝附近诊脉处与头面躯干部诊脉处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标““本“脉概念。连接上下相应的标,本脉形成最初的经脉循行线。随着阴阳学说的广泛运用,腕踝部的脉诊之脉-脉口,刺灸之穴-“经脉穴“及经脉,先后以三阴三阳相同的名称命名。脉口所诊断,“经脉穴“所主治的病症自然成为经脉病候。至此,最初的经脉学说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刍议赵云长(江西省南康县第二人民医院341411)关键词经络学说,理论研究,起源与形成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在西汉以前中国人就发现了经络、脑穴?经络学说是怎样起源和形成的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兹举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阴阳、五行、脏腑、卫气营血等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用来阐述人体内部,脏与脏、腑与腑、腑与脏,以及内脏与五官之间的相互关连及其互相影响的一种机体联系学说。这种学说贯串在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防治等各方面,并指导着医疗实践。本文就经络学说对诊治的指导意义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现选择一些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章琪 《陕西中医》2003,24(10):915-917
作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论述了经络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生理现象 ,并在前人关于经络学说起源的几种假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经络学说起源于远古时期道家修炼的观点 ,指出经络是古代学者通过打坐、观想及禅定等返观内照 (或称内省体验 )的方法认识到的人体无形的能量与信息通道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