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以发生于面部的对称性褐色色素斑为主要特征,多发于颧颊两侧、鼻两侧及前额下部。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与日晒、长期使用激素类化妆品和服用药物、内分泌失调及遗传性因素等有关,中医认为该病多为肝郁气滞、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古谓“面尘”,“肝斑”,俗称妊娠斑、蝴蝶斑。是以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发于鼻、额、颧、口周和面颊等处,多无自觉症状,皮损为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沉着斑,边缘多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曝晒后色素可加深。现代医学认为是与内分泌有关的色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面部黄褐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更是影响中青年妇女美容的主要病症之一。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主要方法有针刺、耳穴疗法、穴位注射、埋线、埋针、敷贴、按摩及综合疗法等。本文现就有关临床报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刺血拔罐与针刺治疗黄褐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朋丽 《陕西中医》2011,32(8):1073-1073
<正>黄褐斑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只发于面部,常常对称地分布在两颊、额、鼻及颏等处,出现黄褐斑的色素斑,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表面光滑,没有任何感觉,夏天日晒后色素裸加深或发红,甚至于有轻微的痒感。因其形状类似蝴蝶,因此又称蝴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又称为“黧黑斑”、“肝斑”等,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境界清晰的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由于本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既有内分泌失调的病因可循,又受到许多外界的理化因素如日晒、热辐射、接触光敏性药物或化合物、外用银制剂、  相似文献   

5.
黄褐斑,中医名“餐黑斑”、“肝斑”、“妊娠斑”等,是一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 病因病机 1,西医病因病机 多发于女性面部,表现为黄褐或灰黑或深黑的色素沉着斑,组织学上可见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多,真皮上层可见噬色素细胞,并无炎症细胞所见。这种色素细胞分泌色素颗粒增加的原因和妊娠、卵巢、内分泌障碍,及口服避孕药、抗癫痛药(如海因、苯妥英钠、美芬英)等有关。日晒可使黑斑加重。但确切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中医称为"肝斑"、"黧黑斑",俗称"蝴蝶斑"。是常见的获得性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以中青年女性多见。黄褐斑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药物及化妆品使用、紫外线照射、氧自由基及局部微生态病变等因素有关。皮肤组织学特征为表皮中黑素和色素小体均增加,黑素细胞活性增强。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面部刮痧、治疗本病2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获得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对称分布于面部,以颧部、颊部及鼻、前额、上唇为主。损害为淡褐色到深褐色的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有时呈蝴蝶状,表面光滑,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自觉症状,男女均可罹患,以中  相似文献   

8.
吴锐  王瑜 《广西中医药》2010,33(3):44-44
<正>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色素增多为特征的损容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起黄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无鳞屑,边缘清楚,分布于颞、颊、鼻、额、眉及上唇等部位。中医学称之为黧黑斑,俗称"蝴蝶斑"。笔者通过耳穴注射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9.
程琳  张峻岭 《山西中医》2012,28(6):30-30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母子同患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病例。母子均表现为双手背散在点状色素脱失斑及雀斑样褐色色素沉着斑,与正常皮肤相间,呈网状外观;前臂伸侧散在雀斑样褐色色素沉着斑;面部有雀斑样皮疹,日晒后加重。家族中无其他类似皮肤损害患者。兹就病例治疗与讨论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黄褐斑(chloasma)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多见于面部,以颊部、颧部及鼻、前额和颏部为主。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占97.90%。有资料显示,约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容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面部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等均为本病的主要诱  相似文献   

11.
李燕红 《河北中医》2014,(3):476-478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出现褐色斑的色素异常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特点是面部对称性色素斑,无自觉症状,常于日晒后加重。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黧黑斑、面皯、面尘。由于黄褐斑发于面部,影响面部美观,给部分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思想负担。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满意疗法,而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特色与优势。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石红乔 《中医杂志》2011,52(11):972-973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面部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好发中青年女性,表现为面部出现黄褐色或淡褐色的皮肤色素改变,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中医称为"蝴蝶斑"、"肝斑"等,临床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着手,将  相似文献   

13.
面部色斑即指面部色素加深性皮肤病。中医称之谓、“肝斑”、“面尘”等。多因肝郁气滞,血热瘀结,或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亏虚,肌肤失养及肾水不能制火、虚热内盛,郁阻皮肤所致。是临床的难症之一。 临床表现为黄竭色、淡竭色及暗褐色斑点或弥漫性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好发于面颊、前额、鼻、颜或耳前后、唇部,有的扩展到整个面部,甚至波及颈部。  相似文献   

14.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庆玲 《西部中医药》2007,20(12):34-34
黄褐斑,祖国医学称“肝斑”“面尘”“黧黑斑”“妊娠斑”等,指皮肤出现点状或片状的淡褐色到深褐色的色素斑片,不高出表皮,大小不,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对称或不对称分布,有时呈蝶翼状,表面光滑,以颧部、颊部及鼻、前额、颏部为主,颊部最多见。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  相似文献   

15.
面部黑色病变是指面部发生各种各样的暗褐色或黄褐色等的色素性病变,常见的有雀斑、黄褐斑,各种皮疹、疮疖或手术治疗后遗留的色素斑,以及内脏病变呈现于面部的色素斑等。本文主要介绍雀斑,黄褐斑的防治,而皮疹、疮疖、手术后遗留的色素斑多可自行消退,但若消退不理想,尤其是一些范围较大的面部手术后,如磨皮、冷冻等遗留的色素斑,在3个月后仍无明显消退或色素有所加重,应及时进行防治,可参照本法也有一定的效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是一种颜面部出现局限性黄褐色或淡黑色皮肤色素改变的皮肤病。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四周,俗称“肝斑”、“妊娠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相类似,多因。肾气不足,肝郁气结、气滞血瘀,脾胃亏虚等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妊娠、内分泌紊乱、口服避孕药、镇静药或日晒等引起;也可因慢性病,如肝病、结核、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17.
背俞穴刺血拔罐法治疗黄褐斑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沉着病,好发于面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俗称蝴蝶斑。属于中医学“黧黑斑”、“面尘”,多与妊娠、月经不调、内分泌功能改变、神经衰弱或日晒等诱发皮肤黑色素细胞功能亢进因素有关。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背俞穴刺血拔罐法治疗黄褐斑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耳穴子宫、神门、内分泌、肺为主穴,根据辨证选取配穴,埋针治疗面部色素斑患者116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9.
斑症是指雀斑,黄褐斑等。雀斑多发生于青少年的面、颈等暴露部位,尤好发于肤色白的女青年,其色泽黧黑,针尖或豆粒大小,形如雀卵,故而得名。其春夏加重,秋冬变淡,病因与遗传、内分泌及日光照射有关。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尤多,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大小不等。日光、紫外线照射可使色斑颜色加深。病因与内分泌、营养、日晒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黄褐斑是一种由面部色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紫外线、内分泌失调、化妆品等因素是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亦可使本病患者病情加重。该病经日晒后颜色加深,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和中青年女性~([1])。黄褐斑属于中医学"面尘""肝斑""面黑皯""黧黑斑"等范畴,俗称"蝴蝶斑",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黄褐斑容易诊断,但较难根治。西医治疗多采用避光剂、维生素类、褪黑素等,但大多患者出现色素反弹,并且该类药物具有较多的毒副作用,故未能推广应用。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方面效果较好,且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导师强宝全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第一作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