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对95例WD患者进行八纲及脏腑辨证分型;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其ATP7B基因的第8、12号外显子,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中医分型的关系;同时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强力排铜治疗1个月,对疗效再次与中医分型作相关性研究。结果95例WD患者8号外显子Arg778Leu点突变35例,其中22例属肝风内动型;而12号外显子测序有13例Thr935Met杂合点突变,6例属痰湿内阻型;经过1个月强力排铜后,发现不同中医类型的治疗疗效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肝风内动型和痰湿内阻型总有效率优于气血亏虚型。结论Arg778Leu点突变可能与肝风内动相关,Thr935Met点突变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与中医证型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ATPTB基因高频突变位点Arg778Leu、Thr935Met、Pr0992Leu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无血缘关系的HLD确诊患者,采用TouchdownPCR(TD—PCR)扩增ATP7B基因的第8、12、13号外显子,并对PCR扩增产物予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第778、935、992密码子的基因突变,对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验证。同时对以上142例HL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42例ttLD患者中48.59Y0(69/142)的患者在第8外显子检出hrg778Leu突变,5.63%(8/142)的患者在第12外显子检出Thr935Met杂合突变,24.65%(35/142)的患者在第13外显子检出Pro992Leu突变。发生hrg778Leu突变的患者中,肝肾阴虚型32例,气血两虚型13例,湿热内蕴型21例:发生Pr0992Leu突变的患者中,肝肾阴虚型12例,气血两虚型9例,湿热内蕴型11例。结论:hrg778Leu突变类型与肝肾阴虚型存在相关性(P=-0.03)。Pro992Leu突变类型与各中医证型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预测肝豆状核变性(WD)基因突变与蛋白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为WD的早期基因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Wilson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例及健康对照者6名作为研究对象,用盐析法抽提受试者基因组DNA并进行测序鉴定,检测受试者WD基因突变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析预测WD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对WD基因编码蛋白及发生基因突变的外显子进行同源模建,分析基因突变与其空间构象变化的关系。结果:6例患者中有3例为第8外显子突变(2例为Arg778Leu,1例为Arg778Gln),有2例为第12外显子突变(Thr935Met和Arg919Gly),1例为第7外显子突变(Trp650Ser);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蛋白总体带负电荷,不稳定指数45.26,蛋白分子量为157.23k Da,蛋白具有两亲性分子的特点;蛋白有8个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结构及β-转角;同源模建结果显示,778位氨基酸的突变导致外显子8的空间构象发生明显改变;而外显子12的935和919位氨基酸突变则对其空间构象影响不大。结论:778位氨基酸突变或许不是一个温和突变,该位点的突变对本病的发生影响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不同中医证型与ATP7B基因突变位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101例HL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及其他证型,采用Sanger测序法行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突变位点的关系。结果 101例HLD患者中,痰瘀互结证是最常见中医证型;ATP7B基因突变最常见的外显子为8,13,2,ATP7B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HLD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中无差异(P0.05),性别不能造成遗传差异(P0.05),而不同中医证型与突变外显子之间存在差异(χ~2=29.57,P0.05);痰瘀互结证与外显子2呈正相关(P0.05),湿热内蕴证与外显子8,2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HLD患者中医证型与突变外显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HLD患者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TPx在肝风内动证中的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中医肝风内动证的可能的标志性蛋白——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在中医肝风内动三亚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中医肝风内动证的关系。方法:设肝阳化风证、血虚生风证、阴虚生风证、健康人组4组,抽取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并提取总蛋白行二维凝胶电泳,PDquestV7.3.1软件分析,质谱分析鉴定,找出各组共有的差异蛋白。结果:鉴定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为中医肝风内动证与健康人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蛋白。结论: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可能是中医肝风内动证的特异的标志蛋白。  相似文献   

6.
肖倩 《中医杂志》2006,47(6):454-45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相似文献   

7.
探讨胃癌患者红细胞CRI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FLP—PCR方法从术前胃癌患者静脉血中提取DNA,观察红细胞CRI基因分型,对全部病例中医辨证分型,结合各基因型和各中医证型红细胞CRI活性和数量计算CRI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红细胞CRI基因型分三种,分别为高、中、低表达;中医辨证分为六型,中医证型与各基因型均有相关性,药物对各证型的干预效果差异显著。结论:胃癌红细胞CRI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中医证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8.
王华富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41+43-41,43
目的:探讨心理与中医结合治疗童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心理与中医结合治疗。观察组中医心理疗法:顺志从欲法,精神内守法认知疗法,情志相胜法,暗示治疗法等。中医辨证分型为:肝气郁结,肝风内动型;脾虚健运,肝气横逆型;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型。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经心理与中医辨证治疗好转率89%,有效率9%,无效率2%。结论:心理与中医辨证结合治疗此症具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痛不同证型与颈动脉及股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盥块哿分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对189例冠心病患者常规检查颈动脉超声,并行血脂检查。结果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咏痛变程度(血管内-中膜明显增厚)显著高于其它证型。结论冠心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阃颈动咏及股动咏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颈动脉及股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是冠心痛的危险证型:并可作为冠心痛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它证型的宏观分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中CDKN2A,CDKN2B,IGF2BP2和CDKAL1基因的表达量。方法:提取血液样本中的m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得到cDNA,以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建立了这4个基因的定量方法,测定了50例正常人和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基因表达量。结论:本研究在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中测定了4个基因的表达量水平,对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量化指标,并同时指出基因研究对于中医中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疗效与临床表型和ATP7B基因第18外显子突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中医“证”的实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的实质。方法: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及热郁血瘀3型,分别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NAG)、羟腈航552例Ⅲ型前胶原水平,并观察52例辨证治疗的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HA、ADA、GST及PC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其水平知“证”密切相关,其规律为热郁血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 HBV 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 HBV 感染的慢乙肝患者1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 HBV DNA 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 HBV 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五个证型中,温热中阻型及肝郁脾虚型各组均以B基因型为主(P>O.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甲状腺激素(T3、T4、TSH)、心房利钠多肽(ANP)、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周缘纤维缩短速度(mVcf)、A峰/E峰(A/E)]的关系。方法将100例CHF患者分为4个证型组,检测各组心功能参数、ANP、甲状腺激素,并与对照组(23例)相同指标比较。结果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血浆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较对照组、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明显降低(P<0.0l,P<0.0l,P<0.05,P<0.01);LVEF、mVcf较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的T4水平较兼水肿血瘀证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与水肿血瘀证组的A/E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T3与LVEF、T4均呈正相关(r=0.200,P<0.05;r=0.293,P<0.01);与ANP呈负相关(r=-0.263,P<0.01)。T4与A/E呈负相关(r=-0.226,P<0.05)。结论T3、T4降低与ANP增高可能是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LVEF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T4降低则可能为CHF4型中医分型患者A/E比值逐步增高而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逐渐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Lee分级以I~Ⅲ级为主(72.3%,70.2%);肝肾阴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以Ⅲ~Ⅳ级为主(84.6%);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最重,以Ⅳ~V级为主(88.0%)。辨证分型与Lee分级相关显著(r=0.26,P<0.01)。脾肾阳虚证球性硬化比率明显高于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按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积分,脾肾阳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积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明显高于脾肺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积分高于气阴两虚证。脾肺气虚与气阴两虚证两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明,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以此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2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各证型颈动脉IMT比较,依次为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火亢盛型,其中痰湿壅盛型与其余3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痰湿壅盛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从痰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中医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BNP水平的相关性,探讨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并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病人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13,P<0.001)。CHF病人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27,P<0.001)。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73,P<0.001),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79,P<0.001),LVEF按照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减。[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具有相关性,BNP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