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乙经》治疗部分内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系统的针灸学著作,为晋·皇甫谧撰。现今流传的《甲乙经》,全书共十二卷。卷七至卷十二载各种病证的腧穴治疗。一般认为《甲乙经》该部分内容为针灸处方,而今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其并非针灸处方,应属于腧穴主治的归类。《甲乙经》乃汇集《素问》、《针经》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编撰而成。《内经》只载有160个穴名及部分腧穴的主治,《甲乙经》  相似文献   

2.
Zhao JS  Shi XD 《中国针灸》2011,31(7):646-652
在分析下合穴的形成及背景的基础上,探讨蕴含的腧穴主治规律及对认识经脉的意义.分析表明,足三里用穴经验对腑病主治穴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下巨虚主治症、委阳与三焦对应关系,不全是用穴经验的体现;五输穴与下合穴为先后关系,"合"治腑病概念形成及下合穴来成为完善形式皆与此有关.下合穴的产生,同时也标志阳脉与内脏关系认识的转变,循此探究有助认识经脉脏腑关系及腧穴主治规律.  相似文献   

3.
五腧穴即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针灸资生经》集宋以前针灸之大成,五腧穴记载丰富,主治病证繁多,疗效确切,因分布于四肢临床应用频繁,井穴更是取穴方便,治疗病证丰富,但相关机理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针灸资生经》五腧穴分布,特别是井穴分布情况、各个井穴分布频率、十二井穴主治病证、井穴灸法的运用、单穴应用以及井穴配穴构成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五腧穴之井穴的应用规律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理解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6,26(11):821-824
目的:探讨《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理解方法。方法:以黄龙祥研究员辑复的《〈黄帝明堂经〉辑校》为蓝本,对《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实例,重点分析如何正确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文献原意和内涵。结论: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必须进行层层递进式剖析,并鉴别其中针灸方与腧穴主治内容、不同的腧穴主治成分、症候群组、病名与症状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灸的治法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根据辨证而确定的治疗法则。针灸治病是通过腧穴的主治、针灸的补泻操作来激发机体调节作用而取得效应的。但在运用各种治法前还须掌握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方法。《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治疗腹泻的腧穴,优选治疗腹泻"同功穴"规律谱。方法基于网络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出针灸教材中主治腹泻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归属部位,频次和规律谱分析。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3篇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腹泻的腧穴共有109个,出现频次为27(100%)的腧穴有天枢、足三里、公孙、脾俞,其中,膀胱经腧穴占腧穴总数的22.01%;胸腹部腧穴占腧穴总数的33.03%;且规律谱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相一致,与古今文献记载基本一致。结论规律谱中的腧穴,可为针灸腹泻的临床处方选择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优选治疗带下病的"同功穴"规律谱。方法通过网络和人工检索等多种途径,检索出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对其进行归经、部位、频次和规律谱分析。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文献查询,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共有53个,出现频次在30~26(100%~86.66%)的腧穴有16个,定为一级谱;出现频次在25~6(83.33%~20.00%)的腧穴有17个,定为二级谱;出现频次在3~1次(10.00%~3.33%)的腧穴有20个,定为三级谱;从归经上看,膀胱经腧穴居多,占腧穴总数的18.86%,足厥阴经其次,占腧穴总数的15.09%;从部位上看,下肢部腧穴居多,占腧穴总数的45.28%;从规律谱上看,《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带下病的同功穴有53个,其中有16个腧穴在一级谱中,占30.18%,有17个腧穴在二级谱中,占32.07%;有20个腧穴在三级谱中,占37.73%。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带下病的"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带下病的腧穴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8.
关于“《针灸甲乙经》中针灸治疗内容是否归属针灸处方”这一问题 ,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是针灸处方 ,也有人认为[1 ] 《甲乙经》中腧穴治疗内容除了少量是针灸处方 ,主要归属于腧穴主治。我在仔细研究《甲乙经》后 ,认为将其归入腧穴主治的范畴似有不妥 ,而倾向于将其归属针灸处方 ,并将理由叙述如下 ,请同道指正。  第一 ,从体例来看。行文体例是作者写作意图表达的形式 ,《甲乙经》中对某病症针刺治疗的记述方式是“病症 ,某某穴主之” ,而现代常以“某穴主某某病”这种形式记述腧穴主治的内容 ,由于同样都是“某穴主……” ,因此《甲乙…  相似文献   

9.
田元生 《山西中医》1991,7(1):24-25
远道取穴针治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报道甚多,并疗效显著,广为运用;然所取穴位多为经验用穴,似无规律可循。笔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循经辨证取穴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规律,通过资料分析加之临床实践,探索出一套远道取穴针治此病的取穴规律,现介绍如下。急性软组织损份,取穴治疗宜少而精,远道取穴是其关键,它包括特异性和对应性。一、特异性:即指腧穴对某软组织损伤具有卓效或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性能。这类腧穴较多,它是古今临床经验之结晶,然应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通过证候分析找出损伤部位经脉之所在,选择本经或与之相连异经的特定腧穴。具体治疗取穴如  相似文献   

10.
沈雪勇 《中国针灸》1998,18(8):511-512
十二经合穴中,手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的合穴临床上经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症,而手三阳经的合穴却很少用于或不用于相应腑病的治疗。有人对手三阳经合穴的这一主治特点感到不可理解,也有人认为这不符合《内经》“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其实,《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所说的“合治内腑”中的“合”,并非指各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是指六腑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在提出“合治内腑”后所举“合”穴皆为下合穴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足三阳经所属内腑均合于足三阳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手三阳经所属内腑为何不合于手三阳经的合穴,而要…  相似文献   

11.
腧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江  付平  梁军  程凯  王燕平 《中国针灸》2003,23(3):183-186
目的:介绍腧穴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1998-2001年国内4种针灸杂志刊载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4年我国腧穴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腧穴特异性研究,腧穴定位研究,单穴主治研究。结论:腧穴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腧穴主治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确定,腧穴机理研究将为针灸治病原理的揭示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规律,整理胃脘痛"同功穴"规律谱,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检索与人工检索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分析胃脘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进行频次统计分析,腧穴归经分析,腧穴归属部位分析,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205部古医籍以及312篇现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共有54个,其中出现频次为27(100%)的腧穴有7个;在归经方面,以足阳明胃经腧穴最多,占总腧穴的24.07%;从腧穴所在部位看,以胸腹部最多,占总腧穴的35.19%。结论我们将使用频次在24次以上的腧穴纳入一级谱,共有16个,一级谱中的16个"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高度一致,与古今文献记载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分析呕血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主治呕血的"同功穴"有40个,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所在部位以上肢部、胸腹部为主。将出现频率在19~23次的腧穴作为1级谱,共4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4~15次的腧穴作为2级谱,共10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1~3次的腧穴作为3级谱,共26个腧穴。结论《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治疗呕血的7个腧穴,与呕血的"同功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俞芳 《针刺研究》1998,23(3):235-236
腧穴学研究的是针灸推拿所作用的特定部位—腧穴。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腧穴的意义、分布、命名、主治等内容,从而为腧穴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清代的一些著作,如:《针灸逢源》、《采艾编》《刺灸心法要诀》等,对腧穴学的贡献,乃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确定腧穴归经规范,对经穴命名含义阐释、腧穴位置考订及腧穴主治要该归纳等方面,现分述如下。确定腧穴归经规范纵观腧穴学的发展,从《内经》开始就对其归经有所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腧穴学也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16.
《脉经》三关病候,在腧穴选择上的主要规律是"看部取穴"与"凭脉取穴"。此外,王叔和依据脉形确定病候性质,选择对腧穴的操作方法和刺激强度,即"凭脉针灸""凭脉补泻"。《脉经》的三关病候源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又受《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影响,延续了张仲景"脉-证-治"的临床思路,补充了针灸治疗的内容,又影响了《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的腧穴主治。因此,有必要从针灸临床的视角解读《脉经》,探索早期针灸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肩周炎的腧穴,归纳总结出肩周炎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肩周炎的腧穴,分析肩周炎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和2篇关于穴位规律分析的近现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主治肩周炎的"同功穴"有69个,所属经脉以手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所在部位以上肢部、背部为主。笔者将频率出现在22次以上的腧穴作为一级谱,共22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6~20次的腧穴作为二级谱,共27个腧穴;把频率出现在1~5次的腧穴作为三级谱,共26个腧穴。《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治疗肩周炎的34个腧穴,其中有33个与肩周炎的"同功穴"相一致,且包括一级谱中的全部腧穴。研究结果表明,肩周炎的"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腧穴穴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宗元 《中国针灸》2005,25(2):131-132
目的:针对近年一些针灸学文献频繁地使用类似中药功效的描述方法表述腧穴的治疗作用的现象,探讨腧穴穴性的基本概念.方法:通过对中药治病和针灸治病原理的对比分析,指出中药性能与腧穴性能存在本质的区别,中药是利用其偏性,以偏纠偏;腧穴是利用其双向作用,以正其偏.结果:针灸对寒热虚实等证候的处理方法异于中药.中药功效描述法用于腧穴往往带片面性,容易以偏概全.结论:腧穴有它自身的特性和使用规律,腧穴的穴性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以及特定穴的作用规律.穴性的归纳应当是对这些性能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总结、整理《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分析腧穴所属经脉和腧穴所属部位,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对其进行腧穴归经和部位的分析。结果:《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共计71个;从腧穴所属经脉上看,主治妇科病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数最多,为14个,占腧穴总数的19.72%;从腧穴分布部位上看,以下肢部、胸腹部和腰骶部为主,其中腧穴分布主要是在下肢部,共28个,占腧穴总数的39.44%。结论:系统总结《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腧穴,能够指导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选穴,也能为妇科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帝针灸甲乙经》论治妇科疾病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第十二卷“妇人杂病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症状和治法,其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妇人重身九月而痦的道理,怀妊的脉象、产后热病预后的诊察;二是妇人杂病的不同症状和腧穴主治。前者按内容先后分别见于《素问》第47篇、40篇、18篇、28篇,其论述精当,易于理解。后者系已佚《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内容,其论以穴统病,对于所述腧穴主治妇人病范围起到了概括作用。但在临床使用中,欲知《甲乙经》中是如何取穴治疗的,恐非一目了然。为使《甲乙经》论治妇人病的经验能够方便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