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医证候疗效指标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慧  梁伟雄 《新中医》2008,40(6):113-115
临床疗效是中医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范围内中医药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加,中医临床疗效的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也越来越重要.以往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存在评价内容随意性、评价方法科学性低等问题.为了规范中医临床研究中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相关内容,证候评价指标被纳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体系中.但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证候构成要素及其权重的设计缺乏足够的依据,随意性较大;②过分强调证候改善的价值,认为即便主要疗效指标没有改善,也可仅根据证候的改善肯定药物的临床疗效;③完全摒弃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部分,套用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逐一进行分析,并尝试寻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证候目前已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症状与体征量化后的中医证候记分近些年来已广泛用于评价中医药干预效果。但因其存在所测量的结局层面定位不清、诊断与评价属性混淆、证候动态变化测量困难等关键科学问题未能解决而备受争议。着力研究并逐渐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是挖掘证候疗效评价的科学内涵,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关于糖尿病足溃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证候疗效是临床试验基础而核心的内容。经过临床调研后,国内首次提出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量化与赋分标准,设定证候的分层指标与赋分,形成有效的、可推广的外治技术临床操作规范,产生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为糖尿病足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医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中医证候分类思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着重讨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原理,对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不能真实反应中医疗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阐述证候分类方法、证候分类与疗效的相关性,探索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提出通过对比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证候特征,发现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适应证候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证候疗效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已经在中药治疗痴呆的临床试验中广泛使用,证候评估工具是证候疗效评价的关键,目前的痴呆证候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内容设计、信度和效度评价等。笔者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量表开发的共性要求,对证候评估量表设计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特色,详细阐述了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古今演变以及中医证侯疗效评价研究的原则和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本团队通过系统复习、采纳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等方法分别在病证结合模式和单一证候模式下研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构想与结果,同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冀以为证候类新药疗效评价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少卿  高颖  吴圣贤 《世界中医药》2014,9(8):1093-1095
临床疗效评价是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和难点所在。本文在回顾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中药新药临床评价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证病结合的模式下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主要围绕证候评价与疾病评价的关系,疗效评价指标的设定,证候评价方法如四级标准法、量表法的使用,以及自评、他评模式的结合运用,疗程的设置、安全性指标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聂慧  王奇 《中医杂志》2011,52(2):111-113
结合现代医学结局指标评价研究的进展,分析中医证候与现代医学临床结局指标的关系,提出中医证候应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之一;并初步设想依据中医证候与客观性较强的主要结局指标、病理结局的相关关系,构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证候"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学问题是制约中医学广泛应用与国际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患者的主诉症状对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至关重要。课题组前期研制的MYMOP汉化版量表虽然在疾病疗效评价中凸显了优势及效能,但在证候疗效评价中仍存在不足。基于MYMOP以患者主诉症状为主体的研究模式,结合中医理论,拓展MYMOP汉化版量表的中医证候内容,形成以患者主诉症状为主体的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构建以患者主诉症状为主体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体系,以使中医药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0.
中药新药证候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认识生命活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中药新药研发中,证候疗效评价一直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热门研究领域.本文从证候研究重要性、证候确立依据和构成、证候诊断标准、证候计量方法、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及关键点五个方面加以阐述,认为在注意吸收国际上药物评价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有证候判定规范、证候疗效评价、证候物质基础、方剂配伍规律等的4个主要领域,但其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证候结构表征,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针对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以脾气虚证候的发生规律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推证结果与临床数据分析结论相互印证,来揭示证候的结构特征,建立起了中医证候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挖掘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在证候基础研究上体现出中医理论的自身规律与临床诊疗特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临床疗效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医临床评价中应根据中医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循证医学.诊断应包含对"病"、"证候"的诊断,并分别达到其"同质性".治疗措施可将"复方"、"综合疗法"看成"一个活性成分",并分别达到其"同质性".疗效评定应包括对"病"、"证候"、"生存质量"、"终点指标"、"不良反应"的评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其可靠性. 方法 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36个中医症状量化分值为底层指标,定性证候的各个症状或症状组合为第二层次指标,以精亏、气虚、阴虚、阳虚、血瘀证5个定性证候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价为顶层指标;计算权重,建立优选矩阵,确立各层次指标计算公式,初步构建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综合疗效评价体系;并通过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临床验证. 结果 分别按100 mm刻度法、三级、二级、一级赋分法量化了骨质疏松症36个常见中医症状;确立了精亏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各证候及中医证候总评分量化计算公式.临床验证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生存质量均有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826.结论 构建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可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临床验证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的中医临床基本特征、证候辨别及疗效评价标准。方法:借鉴德尔菲法先后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对其主要症状、证候及疗效观察指标进行调查。结果:第一轮调查后,初步筛选出普通感冒主症10个,主要证候类型5个,疗效评价指标11个。结论:尽管对普通感冒证候特征、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价专家已初步达成共识,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是否要分证候进行讨论,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16.
证候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中医临床研究的基础,证候的变化与转归又是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中医临床诊治基于整体观念,实施个体化辨证论治,注重改善患者的各类临床症状和体征,而手术为西方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医药联合手术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治疗,观察疾病围手术期证候变化,不仅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能够切实评价临床干预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判断疾病预后。现以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骨伤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五个方向,分别论述疾病围手术期证候的虚实变化情况,对手术干预方式与证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启发,为中西医结合证候研究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候类中药的研究是近几年中药创新研究的热点,但评价证候类中药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难点。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对证候命名达成共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制作合理、公认的证候诊断量表和证候疗效评价量表是研究客观化的前提;构建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是减少不同研究异质性的方式。采用基于注册登记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以证统病研究和病证结合研究,可以进行证候类中药主治优势病种的筛选及治疗特定证候最佳中药的筛选;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可以严格验证方-证-病-效的关系;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个体进行方证相应研究,及证候类中药新药和辨证论治比较研究,以探寻证候类中药的合理性及中医辨证论治的意义。最后,结合循证目标成就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构建以个体化评价为基础,证候疗效评价为主的综合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证候指数、证候替代指标方法的特点和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匹配测度的中医临床证候判别与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方法结合中药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数据资料及其现有证候评判标准,建立肝炎肝硬化"理想证型",应用相似匹配测度算法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别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分析。结果中药治疗肝炎肝硬化后,每种证候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和分布特点。同时,进一步通过比较每位患者前后相似匹配测度差值,发现中药用药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但2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相似匹配测度方法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将中医证候分析从定性向定量转化,为中医临床证候研究和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证候在疗效评价中的地位和意义,根据某一证候变化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将证候的转归规律评价与某一证候变化评价相结合的证候综合评价方法及可行途径,并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