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判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和HBV DNA定量的检测。其中外周血中HBV DNA定量是病毒复制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对乙肝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后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上常采取全血或血浆作为检测标本,由于抗凝血液标本中可能存在着抑制PCR的因子,因此  相似文献   

2.
输血是传播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判断献血员是否带有HB2Ag,目前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笔者用PCR法检测100份献血者HBV—DNA,以求从分子水平揭示献血员血清中HBV—DNA状况,为保证血源质量寻找依据。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其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近年来正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研究和诊断。然而,实践证明,PCR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这主要是由于过去PCR产物分析的手段较落后。如琼脂糖凝胶电泳(即一次PCR)的方法只能判断产物的大小,并不能鉴别产物的特异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难以判别的非特异产物[1],而造成人为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差,出现假阳性和重复性差等现象。另外,在实际应用中PCR大约只可以将约103个模板DNA分子扩增出来[2、3],而不是理论上的只要具有一个拷贝的模板就可以被反应系统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9/85),平均DNA含量(4.31±1.64)×10^6Copies/ml。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sAg、HBeAb、HBcAb阳性)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47.7%(105/220),平均DNA含量(2.47±2.21)×10^4Copies/ml。HBsAg、HBcAb阳性3例,HBV-DNA均阳性,HBV—DNA为(5.73±1.14)×10。Copies/ml。余人群外周血HBV—DNA均阴性。HBV—DNA拷贝量与HBeAg载量呈正相关(r=0.59,P=0.041);HBV。DNA拷贝量与HBsAg含量相关一致性不明显(r=0.221,P=0.077)。结论HBV—M与HBV—DNA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上可以多项检测来估计病情,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在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50例及肝硬化患者50例,分别进行HBsAg和HBV DNA定量检测,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水平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51,P0.05)。乙型肝炎组HBV DNA定量水平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6,P0.05)。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组中,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水平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6,P0.05);HBeAg阴性组中,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水平同样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但2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1,P0.05)。结论 HBsAg、HBV DNA在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抗-HBe阳性与HBV-DNA检出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101例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HBV-DNA。结果 HBV-DNA阳性36例,阳性率35.64%,HBV-DNA阳性检出率,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其次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中度患,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最低,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表明抗-HBe阳转,体内HBV-DNA并未彻底清除,HBV的持续存在是变异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PCR技术测定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用PCR法与ELISA法测定乙国清标志物。结果表明HBV DNA在乙肝患者血清平均检出率54.8%。人为HBV DNA的检出率与乙现毒所处的临床阶段,基因的整合与突变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钟如谷  刁明 《临床荟萃》1997,12(24):1140-1141
我们对11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DNA,并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HBVM)检测对照,以观察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为我院传染科1995年6月~1996年6月的住院患者,男86例,女26例;年龄8~70岁,其中20~30岁65例,占58%。依据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  相似文献   

9.
乙肝患者HBV DNA表达与Ig和CIC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乙肝患者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在其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1,2]。本文对HBVDNA阳性和阴性的乙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本院临床和门诊血清标本2 0 0份进行HBV DNA含量测定 ,探讨HBV DNA含量与肝病变发展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标本取自确诊或怀疑乙肝的患者及无症状体检者 ,共检测 2 0 0例。试剂∶荧光定量HBV DNA试剂盒由匹基公司提供。仪器∶PE5 70 0PCR仪。1 2 方法 HBV DNA定量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按操作说明书进行。1 3 统计学方法 各组HBV DNA含量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遇有阴性结果不参加平均值的统计。2 结果2 1 HBV DNA、FQ PCR标准曲线 HBV …  相似文献   

11.
张亚富  何雅慧 《疾病监测》1998,13(9):333-335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能直接从血清中检出10-1Pg的HBVDNA,最近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能检出10-3Pg的HBVDNA。本文所介绍的PCR与染色技术的结合于1997年8月检测416人HBVDNA,并与溴化乙锭(EB)染色进行对比分...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近两年来对与HBV DNA的关系HBV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做了统计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与HBeAg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感染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血中HBVDNA载量及其与HBeAg滴度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HBVDNA载量 ;用全自动快速微粒子酶免分析系统检测血清HBeAg滴度。 结果 不同HBVDNA载量的血清 ,其HBeAg滴度有所不同 ,特别是HBVDNA低载量组与中、高载量组相比 ,其HBeAg滴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免疫耐受期患者HBVDNA载量较高 ,免疫清除期HBVDNA载量相对较低 ,病毒残留期HBVDNA载量较低或无HBVDNA复制。结论 HBVDNA载量与HBeAg滴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也不完全一致。临床应结合HBVDNA与HBeAg水平综合判断HBV复制程度 ,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乙肝两对半(HBV—M)、前S1(PreS1)及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方法]HBV—M和PreS1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131例慢性乙肝病人的HBV—M检测中,HBsAg(+)、HBeAg(+)、抗-HBc(+)(1.3.5阳性)俗称“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1.4.5阳性)俗称“小三阳”,HBsAg(+)、抗-HBc(+)(1.5阳性)3种典型感染模式为126例,占96.2%;其中72例1.3.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60例和72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6.1%,而42例1.4.5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DNA阳性分别为12例和28例,阳性率为28.6%和66.7%;在78例PreS1阳性病人中HBV—DNA阳性占68例,其阳性率为87.2%,48例PreS1抗原阴性的病人中HBV—DNA阳性为32例,其阳性率为66.7%。[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检测“大三阳”模式中PreS1与HBV—DNA均表现高阳性率,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小三阳”模式中PreS1阳性率较低,但HBV—DNA仍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小三阳”模式中HBV—DNA检测比PreS1检测更有价值(P〈0.01)。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中PreS1阳性和阴性病人均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HBV—DNA可作为检测“金标准”,而PreS1检测时PreS1阴性的病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检测结果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本院住院及门诊HBV感染患者248例,抽取静脉血,采用1235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和PE5700全自动荧光PCR仪对这248例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定量测定e抗原(HBeAg)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远大于HBeAg阴性者(P〈0.05);HBsAg及HBeAg2项阳性模式HBeAg定量结果显著大于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P〈0.05),其HBV—DNA波动范围也大于H&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结论:HBeAg定量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DNA的含量,并对患者病情进展和诊治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乙华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855-857
摘要: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展,临床已常规开展某些与HBV DNA相关的分子检测,对HBV感染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应用不当或对结果误判等问题。本文扼要介绍了HBV DNA定量检测、病毒基因分型、病毒基因逆转录酶区和其他区域序列分析等常用项目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科学分析和评判检测相应结果。同时指出需要客观地评价某些仅适合于研究的分子技术,如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技术,不能夸大一些检测HBV变异的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抗原抗体和HBVDNA的检测。我们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 ,以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及其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对象为本院 1999年 3月~ 1999年 5月住院及门诊的乙型肝炎患者 43例 ,全部乙肝病例均为临床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在 19岁~ 5 0岁 ,其中男 2 5例 ,女18例。另选择 7例体格检查后乙肝五项血清标志全阴性 ,肝功能正常作为对照。血清采用经高压灭菌的 1 5mlEppendorf管分装 ,于 - 2 0℃冻存待检。1 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病程进展中HBs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比较其在慢性乙肝不同病程阶段的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30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分为轻、中及重型慢性乙肝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重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 583.96、6 998.34、3 669.91U/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50,P0.05);轻型慢性乙肝组与中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P0.05);中型慢性乙肝组与重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5);轻型慢性乙肝组与重型慢性乙肝组HBsAg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Z=-1.22,P0.05)。轻、中、重型慢性乙肝组HBV DNA定量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46 500、2 840 000、894 000log copy/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3,P0.05);轻型慢性乙肝组与中型慢性乙肝组HBV 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P0.05);其他两两比较,HBV DNA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V DNA在轻型慢性乙肝组、中型慢性乙肝组、重型慢性乙肝组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68、0.60、0.66,P0.05)。结论 HBsAg及HBV DNA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均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慢性乙肝病程进展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