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的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7例。结果17例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全切除,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5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病人在神经导航下行锁孔开颅,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均取得了显微镜下全切除。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病变,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正确应用这两项技术,结合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巧,可明显提高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颅内小病灶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经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手术的颅内小病灶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中纠正脑移位的意义、超声图像的价值和手术操作技巧。结果颅内小病变18例患者,12例术中发现单纯神经导航脑移位2~8mm,平均4.3mm。术中应用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病灶准确性100%。18例患者,经术后影像学证实病变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并经原切口入路清除。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可以纠正神经导航的脑移位,术中超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和钙化病变边界最好。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对于寻找定位深部或功能区小病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33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49例亚急性手术,2例慢性期手术. 结果 术中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11例采用神经导航定位.根据肿瘤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肿瘤全切49例,2例次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96.1%.术中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3例,无明显变化25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4.1%(48/51).无手术死亡. 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mm,平均2.8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的可能性,并总结其经验.方法本组26例脑内深部肿瘤中,2例胼胝体-右额叶胶质瘤,1例顶叶海绵状血管瘤,5例基底节区星形细胞瘤,5例侧脑室室管膜瘤,5例脑桥星形细胞瘤,8例小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12.0 cm).于颅骨形成直径2~3.0 cm的骨窗,部分病例在神经导航指引下,经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26例手术中,25例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无1例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脑海绵状血管瘤(CM)在临床少见,由于MR的普及发现率有所提高脑海绵状血管瘤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6%,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因大多数病变位于幕上深部或脑干,术中定位不准确或手术方式不得当都会造成脑部重要结构的损伤从而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29例脑绵状血管瘤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26例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导航探针指引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导航显示病灶的定位误差均在2 mm以内。26例海绵状血管畸形均获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可对病变准确定位,手术侵袭性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9例脑深部(肼胝体2例,海马4例,额叶2例,顶叶1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 人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时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病灶并完整切除。结果术中导航注册误差在2mm左右,9例病人均达到全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手术有助于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找寻与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6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实施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个体化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对肿瘤及其周围关系进行精准判断,动态监测肿瘤切除程度,观察术后肿瘤影像切除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5例胶质瘤中,34例达到影像学全部切除,1 例为次全切除;2例转移瘤获得影像学全切;其余良性肿瘤均获得全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改善55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结论 神经导航能精确定位脑深部肿瘤,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 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 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 40例病变全切(87%),6例次全切(13%)。骨窗平均30 mm×40 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 ,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边缘系统胶质瘤(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边缘系统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36例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对神经导航术中应用的优越性、精确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神经导航平均注册误差(1.6±0.8)mm,肿瘤和大脑中动脉、基底核等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30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边缘系统胶质瘤具有定位准确、可动态示踪、实时导航、侵袭性小和安全可靠等优点,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是边缘系统胶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在脑深部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直视显微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烟雾病合并脉络膜后动脉末梢分支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A2段与腁周动脉外伤性多发假性动脉瘤1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获得平板DSA三维影像数据和MRI层厚2.0 mm三维断层影像数据,手术中将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通过Dicom接口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夹闭或电灼病灶,术后均复查DSA或320-CTA。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灶。术后4例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脑分裂综合征。结论 在脑深部血管微小病变手术中,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能够精准找到脑深部微小血管病灶并看清楚病灶与周围脑结构的解剖关系,以最小手术损伤完整、彻底的切除脑深部血管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颅底中央区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中央区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对36例颅底中央区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实施显微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学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三维重建,并依据肿瘤部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切口,术中对手术入路、肿瘤及其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本组病例神经导航注册误差为0.6-2.3mm,平均(1.1±0.3)mm。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除10例(术后1月内均行γ刀治疗,死亡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结论 在颅底中央区肿瘤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定位肿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安全、准确地切除肿瘤,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手术治疗功能区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18例脑功能区小病灶。术前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05---0.62)mm,平均骨窗直径3.0cm。所有病例术中均准确定位病灶,其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16例病人恢复良好,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1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能准确切除脑功能区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39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应用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定位。术前行CT连续薄层扫描,数据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注册。神经导航术中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以及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果本组注册误差1.06—3.22mm,平均(2.14±1.08)mm。手术时间66-92min,平均79min。肿瘤完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9例。所有病人均未见严重并发症,9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量增多。结论神经导航应用于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高肿瘤全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16例颅内肿瘤患者,利用M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开颅,采取合适的皮层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颅内肿瘤,利用术中超声判断病变切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灶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开颅,神经导航术前对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骨窗暴露满意;术中超声能纠正术前神经导航定位的漂移;在其引导下14例获得全切除,2例获得次全切除;术后1例有对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能提高颅内肿瘤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副损伤,提高肿瘤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神经导航在脑内小病灶手术中的应用(附2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5例脑内小病灶.术前将头颅CT或MRI连续薄层扫描所获取的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注册,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2±0.73mm,术中准确定位病灶.病灶全切23例,次全切2例.术后22例病人症状改善或无变化,3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神经导航能准确引导切除脑内小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