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金爱 《中外医疗》2010,29(31):45-45,47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为系统、规范地综合治疗前列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521例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用PCR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的DNA。结果 521例标本中有449例有病原体,阳性率86.2%,分离出259例细菌,检出解脲支原体174例,其中解脲与人型支原体合并感染3例;解脲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16例,沙眼衣原体16例,淋球菌2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分布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支原体感染者以解脲支原体为主。但其他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20-40岁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用细菌学培养、多聚酶链反应(PCR)进行了细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病毒的检测,并调查其性生活状况及主观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56例中,前列腺液培养检测病原体阳性率53.6%(30/56);对前列腺液培养阴性的患者行PCR检测病原体,阳性率92.3%(24/26),其中衣原体10例(38.4%),支原体8例(30.8%),淋病双球菌6例(23.1%)。对全部患者进行了性生活状况调查,发现12例患者放弃性生活或性生活频率减少(≤1次/月)。结论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有单纯性病原体感染,还有复合感染。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查对指导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性病后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1996~ 1998年对 187例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患者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其前列腺液中沙眼衣原体、解尿支原体及淋球菌。结果在前列腺液中 :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 2 8 34 % ,解尿支原体阳性率占 15 5 1% ,淋球菌阳性率仅为1 6 0 %。结果表明沙眼衣原体及解尿支原体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病原体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30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前列腺液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肺炎支原体 .[结果 ]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肺炎支原体阳性 2 5例 ,阳性率为 84 % ,其中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各占 2 8% ,淋球菌占 2 4 % ,肺炎支原体占 2 0 % ,且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占 2 8% ,3种以上病原体感染占 4 % .[结论 ]在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病原体中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最多见 ,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仍占很高的比例 .  相似文献   

5.
衣原体与支原体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普德  王建军 《四川医学》2002,23(10):1013-1013
目的:分析衣原体与支原体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6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了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结果:衣原体阳性48例,占22.22%,支原体27例,占12.5%。衣原体与支原体所致的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与细菌性前列腺炎非常相似。使用四环素、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妇女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15例不孕症患者及9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宫颈分泌物标本检测。结果:115例不孕症妇女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37.39%(43/115),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52.17%(60/115);正常生育妇女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1.22%(11/98)和18.37%(18/98),不孕症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率15.65%(18/115),对照组混合感染率6.12%(6/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妇女不孕的重要因素,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检测较成熟的检测方法,应列为不孕症妇女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高倍显微镜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超高倍显微镜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照观察了应用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诊断系统与传统检测方法对116例确诊为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了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检查。结果显示:超高倍显微镜诊断系统对前列腺液中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与细胞培养法和免疫荧光法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225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该院前列腺液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以协助临床前列腺炎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225例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荧光标记PCR技术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DNA的结果。结果 225份前列腺液,其中141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62.7%,检出细菌180株,革兰阳性菌172株,革兰阴性杆菌8株。荧光标记PCR检测显示,淋球菌阳性10份,沙眼衣原体阳性4份,解脲脲原体阳性28份。116株葡萄球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万古霉素、呋喃坦啶、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97.3%、86%、73%。8株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2;、75%、75%。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棒状杆菌可能在前列腺炎致病中起一定作用,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作用有待探讨,细菌耐药性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特点。方法 :对 84例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 (EPS)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84例EPS细菌培养阳性 5 3例 ,阳性率 63 1% ,其中以淋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3 2例 ( 3 8 1% )。EPS支原体培养阳性 2 3例 ,阳性率 2 7 4% ,其中解脲支原体 2 1例 ( 2 5 %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 2 2例 ( 2 6 2 % )。检测出复合病原体 14例( 16 7% )。结论 :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淋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为主。认为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测 ,对指导性病性尿道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还应注意患者性病后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11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行淋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病人87例,其中淋菌36例。病人涂片找奈瑟双球菌仅9例,PCR法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认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应考虑淋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或混合感染的可能,针对病因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对103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和分离培养法检测其前列腺液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结果表明:患者前列腺液CT检测阳性率为28.4%,UU阳性率为33%,均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照组前列腺液中CT和UU检测均为阴性。结果提示,CT和UU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张菊  李丁  姜怡  高艳娥  王香玲 《医学争鸣》2009,30(11):1011-1013
目的:应用多重PCR.荧光偏振(FP)技术建立一种可靠、简单经济、快速的同步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新方法,并推向临床应用.方法:以与沙眼衣原体dnaB样蛋白、解脲支原体UreC各血清型保守区序列互补的2对特异而无交叉反应的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行多重、非对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46例临床样本,应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特异探针混合物与上述非对称扩增PCR产物孵育杂交,荧光偏振检测技术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方法测定结果比较.结果:应用多重、非对称PCR-FP技术同步检测泌尿生殖系感染临床标本246例,其中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56例,占22.7%;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62例,占25.2%;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28例,占11.2%.与常规方法检测结果比较,两者对感染阳性的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初步建立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需一次扩增即可方便简单地检测沙跟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同步检测新方法,对于相关感染的筛查及预防、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病原菌检测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结果 227例标本中有127例分离出细菌,阳性率55.9%,革兰阳性菌占74.8%,以表皮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占21.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合并支原体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43例,占18.9%.100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支原体阳性47例(47%),沙眼衣原体阳性25例(25%),其中两者合并存在8例(8%);分离出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大部分敏感,耐药率7.4%~18.9%;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为68.7%~100.0%,但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解脲支原体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54.4%);对交沙霉素、四环素耐药率最低(2.9%).人型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100.0%);对强力霉素、磷霉素全部敏感(100.0%).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不育症患者进行前列腺液中分离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有很大差异,适时联合检测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混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进行单一病原体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慢性前列腺炎289例的前列腺分泌物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289例中NG检出率为10.2%,UU检出率为30.6%,CT检出率为14.2%,NG UU检出率为4.5%,NG UU CT检出率为1.5%,UU CT检出率为8.5%,NG CT栓出率为2.8%。结论:对原因不明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有必要对其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男、女患者对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的易感性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在可疑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来自妇科门诊、皮肤性病科、泌尿生殖科选取387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并对淋菌培养基所长细菌涂片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淋病奈瑟菌在可疑人群中阳性率0%,沙眼衣原体阳性率75例(阳性率19.38%),其中男性阳性46例(阳性率19.82%),女性阳性29例(阳性率18.7%),解脲支原体(Uu)阳性123例(阳性率31.78%),其中男性阳性54例(阳性率23.27%),女性阳性69例(阳性率44.5%);非淋细菌检出57例(阳性率14.72%),其中男性44例(阳性率18.96%),女性13例(阳性率8.38%).结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脲支原体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7例衣原体、支原体阳性率51.16%(198/387),结合非淋菌检出率可使总阳性率达到65.89%(255/387).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在可疑人群中的感染率分别为0%、19.38%、3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6.
对103例慢性前列腺炎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和分离培养法检测其前列腺液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结果表明,患者前列腺液CT检测阳性率为28.4%,UU阳性率为33%,均为非细菌性前列腺为。对照组前列腺液中CT和UU检测均为阴性,结果提示,CT和UU是慢性非细菌怀前列腺炎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病人前列腺液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分析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协助临床治疗。方法解脲支原体检查使用培养法,采用珠海银科生产的培养基,沙眼衣原体检查采用上海凯创的试剂盒。结果3411例非淋球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中阳性1949份,占57.14%。其中G^+球菌1708株,G^-杆菌118株,G^+菌122株,霉菌1例,沙眼衣原体阳性208例,解脲支原体阳性297例。条件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比例增加。药敏试验提示细菌耐药性严重。结论细菌性前列腺炎致病菌以G^+球菌为主,占87.6%,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是病因之一,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阴道加特纳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498名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口分泌物标本进行三种病原体的检测.结果 加特纳杆菌共检出302例,阳性率为60.6%;解脲支原体275例,阳性率为55.2%;沙眼衣原体92例,阳性率为18.5%.解脲支原体阳性时,又找到加特纳杆菌,阳性比率为90.9%;有沙眼衣原体阳性时,又找到加特纳杆菌,阳性比率为93.6%.即解脲支原体阳性和沙眼衣原体阳性时,有重复感染加特纳杆菌,其比率相当高.有的三种病原体一起感染为5.1%.结论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加特纳杆菌的治疗用药各不相同,且加特纳杆菌与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双重感染率高,这对医生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阴道加特纳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498名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口分泌物标本进行三种病原体的检测.结果 加特纳杆菌共检出302例,阳性率为60.6%;解脲支原体275例,阳性率为55.2%;沙眼衣原体92例,阳性率为18.5%.解脲支原体阳性时,又找到加特纳杆菌,阳性比率为90.9%;有沙眼衣原体阳性时,又找到加特纳杆菌,阳性比率为93.6%.即解脲支原体阳性和沙眼衣原体阳性时,有重复感染加特纳杆菌,其比率相当高.有的三种病原体一起感染为5.1%.结论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加特纳杆菌的治疗用药各不相同,且加特纳杆菌与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双重感染率高,这对医生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炜  马俊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39-140
目的评价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泌尿生殖道及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实时跟踪荧光定量PCR对478份分泌物进行CT DNA、UU 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所检的478份标本中检出总阳性人数为199人次,阳性率为41.6%(199/478),CT DNA、UU DNA阳性率分别为11.7%(56/478)、29.9%(143/478)。结论应用FQ-PCR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1份标本可同时测2种病原体,是目前快速诊断感染CT、UU病原体的可靠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