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50岁以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25.0%~51.2%,而绝经后妇女患病率为48%.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中医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向的整体调节作用,故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其中原发性O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原发性OP又分为绝经后OP和老年性OP。前者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不足有关,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后者主要与年龄有关,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OP。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克斯  钱先 《吉林中医药》2009,29(2):178-18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由于骨质脆性增加、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及骨骼疼痛、身材缩短、脊柱变形、骨折四大主症.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的骨矿密度指标.本文参考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文献百余篇,结合导师钱先主任医师的临床探索,对本病的中医药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件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体征[1]主要是疼痛,其次为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据有关资料统计,骨质疏松症患者中67%为局限性腰背疼痛,身长缩短、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老年人骨质疏松时身长平均缩短3~6cm.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增龄性骨骼疾病,以骨密度降低、骨强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退化易引起骨折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尤以腰背疼痛多见。在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方面,许多专家、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等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对既往学者、专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3大主症。其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中发病率很高。随着我国进人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我国自80年代末起开展了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  相似文献   

7.
陶乐维 《四川中医》2013,(2):129-13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由于其高致残率,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近10多年来中医对DOP的病机取得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对其辨证分型及在糖尿病不同证型中的发病情况有了一些研究,应用中药治疗DOP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其病因,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优势,其辨证施治和综合治疗手段的运用,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证素分布及证素组合规律。方法:检索1994—2017年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文献,对其进行证型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及SPSS 16.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构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位证素有4种,以肾为主,其次为脾、肝、胃;病性证素有8种,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阳虚、阴虚、血瘀、气滞、血虚、精亏、痰浊。结论:运用证素辨证可提高辨证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降低导致抗骨折能力下降,从而使骨折危险频度增加。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震 《河北中医》2002,24(5):348-349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质病,其特点为单位骨量与骨基质呈等比例减少,骨皮质变薄,海绵状骨小梁数目及体积大小均减少,髓腔增宽,骨矿成分失衡,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 ,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临床以疼痛、身高缩短、驼背、骨折等为主要表现 ,属祖国医学“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症是现代医学病名 ,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从中医内伤致病角度出发 ,对其病机进行探讨 ,以供同道商榷。祖国医学对人的生长壮老及筋、骨、脉的盛衰进程早有阐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 ,齿更发长 ;……四七筋骨坚 ,发长极 ,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英殊  黄嫚 《河北中医》2006,28(11):875-87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本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Ⅰ型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Ⅱ型骨质疏松),均与衰老紧密相关,其引发的骨痛、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针灸治疗POP起步较晚,但已在防止骨丢失、维持骨量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骨的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不断深入,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显示了优势,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5.
杨路昕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3):467-46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学古籍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记载,但在《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有类似的描述。《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随之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OP由生理性因素(即衰老和绝经)引起.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多,由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综述了糖尿病合並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梁帅  曲华  凌树宽  李英贤  史大卓 《北京中医药》2021,40(10):1169-1173
随着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增加,其防治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独特的认识,认为其发病虚中有实、多虚多瘀,涉及多脏腑,中医治疗原则以补肾为主,补肝脾、行气活血化瘀为辅.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从补肾壮阳、补气健脾、滋补肝肾、行气活血和化瘀止痛等方面综述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  相似文献   

19.
正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具备免疫抑制及抗炎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抗移植免疫排斥、自身免疫疾病、感染及肿瘤等治疗。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GC,5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骨量流失,是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即医源性OP最主要的原因~([1])。中医学认为激素是外源性"纯阳""邪热"之品~([2]),长期大量作用于人体后导致肾失封藏,肾之阴阳失衡,肾精耗损,肾精亏虚无以充实骨骼,骨失濡养而致OP,属中医"肾虚骨痿""骨痹"范畴。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研究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体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对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文献从6个方面进行综述:体质的概念、古代文献、现代分型、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组学、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医体质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