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经染色后的颜色稳定性及粘接性能。方法 将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分为染色组(n=10)和对照组(n=10),共20个样本,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测定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染色后及老化前后铸瓷全冠唇侧中1/3的L~*、a~*和b~*值,计算色差值(ΔE),并检测2组试件的粘接性能。结果 2组试件老化前后L~*值有统计学差异(P <0.05),a~*和~*b~*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UV光照老化第13天与基线值的色差值最大,对照组为2.05±0.68,染色组为2.14±0.73。老化前后色差值ΔE<3.3,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对照组粘接力为(513.78±57.69) N,染色组粘接力为(486.09±70.10) N,2组粘接力最大载荷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染色后能有效模拟变色牙牙本质颜色,具有较好的颜色稳定性,且粘接力符合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全瓷桩核断裂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在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粘接瓷核及堆塑复合树脂核三种桩核结合方式对瓷桩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 ,制备全瓷桩试件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件。 A组 :在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瓷核 ;B组 :在瓷桩上粘接瓷核 ;C组 :在瓷桩上直接堆塑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在 INSTRON 4 30 2电子力学万能试验机上垂直瓷桩长轴加载 ,测试瓷桩断裂强度。结果 组间断裂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在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的结合方式 ,对陶瓷桩的断裂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比较3种暂时修复体材料(热凝树脂、聚合瓷和CAD/CAM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的剪切粘接强度(SBS)的差异。制作直径4 mm,高4 mm的热凝树脂、聚合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树脂试件各15个,采用Scotchbond通用型粘接剂和RelyXTMUltimate非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将试件恒定压力下粘接于45颗人离体牙颊侧或舌侧牙本质面上,然后于(37±2)℃蒸馏水中储存24 h后进行SBS测试,记录断裂峰值并进行比较。扫描电镜观察试件处理前、牙本质粘接断面及试件粘接断面的形态,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试件粘接界面破坏形式。结果显示,热凝树脂、聚合瓷、CAD/CAM树脂的SBS分别为(4.84±0.95) MPa、(11.20±1.49) MPa、(5.93±1.81) MPa。3种暂时修复体材料的SB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聚合瓷的SBS最大,热凝树脂的SBS最小。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热凝树脂和CAD/CAM树脂粘接前表面均较光滑;而聚合瓷粘接前表面有一定粗糙度。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聚合瓷组粘接界面断裂方式表现为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而热凝树脂组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树脂粘接剂的厚度对热压铸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制作21个直径10 mm、厚度1 mm的A2色的热压铸瓷试件,实验组在试件表面涂刷树脂粘接剂,厚度分别为0.1 mm和0.2 mm,各7个;未涂刷树脂粘接剂者为对照组。用PR-650分光光度仪测量各组试件的颜色参数并计算组间色差。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树脂粘接剂厚度对热压铸瓷试件的颜色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粘接剂厚度的增加,试件的明度值逐渐降低,色相和彩度逐渐增高;0.1 mm和0.2 mm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及实验组间的色差分别为0.78,2.31和1.37,组间颜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粘接剂的厚度对热压铸瓷修复体的颜色有显著影响,且粘接剂越厚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日光色?冷白色和暖色3种不同光源下金瓷修复体之间及其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色彩差异?方法:应用CIE1976L*a*b*颜色系统,采用高像素数码摄影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在中性灰背景下,采集3种光源下2组金瓷修复体的12件试件与6件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A2比色片的图片,分别测量?分析其色度值?结果:同种金瓷修复体在3种不同光源之间的色度差明显大于1.5个NBS单位;在日光色光源下金瓷修复体与比色片的色度差最小?结论:3种不同光源下金瓷修复体之间及其与VITA比色板存在肉眼可见的颜色差异,日光色光源要优于其他两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itaIn Ceram渗透氧化铝、氧化锆陶瓷及EmpressⅡ铸瓷底层材料的可见光透射率,为临床选择核瓷材料及其颜色提 供实验依据.方法:以Vitaalpha饰瓷材料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4种颜色的VitaIn Ceram渗透氧化铝、4种颜色的氧 化锆陶瓷、3种颜色的EmpressⅡ铸瓷底层材料的可见光积分透射率.结果:VitaIn Ceram渗透氧化铝的透射率范围为 1.434%~3.843%,氧化锆陶瓷的透射率范围为0%~0.587%,EmpressⅡ的透射率范围为5.620%~6.665%.结论:在3种牙 科全瓷底层材料中,EmpressⅡ铸瓷材料的透射率最好,渗透氧化铝材料透射率较差,渗透氧化锆陶瓷材料的透射率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用 CAD/CAM切削加工和玻璃渗透技术相结合制作高强度全瓷基底冠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部分烧结氧化铝块 ,经 Cerec CAD/CAM系统加工制作氧化铝基底冠 ,并经玻璃渗透完成高强度底冠的制作 ,再用 Vita alpha饰瓷制作完成全瓷冠。结果 与常规的 In- Ceram技术相比 ,本文方法无需复制耐火代型和 10小时的氧化铝基底冠的烧结过程 ,且由于预成的氧化铝块颗粒分布均匀 ,具有更强的毛细管作用 ,全冠的渗透时间由原来的 4小时缩短为 40分钟。结论 采用工业预成的瓷块 ,经牙科 CAD/CAM加工成一个形状复杂的修复体是未来全瓷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加入不同厚度的饰面瓷在0.2mm氧化铝上双层烤瓷贴面颜色的变化。方法:10个氧化铝圆片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分别堆加0.4mm和0.6mm的比色B4饰面瓷,底质上覆盖没有饰面的圆片和2种不同厚度饰面瓷的圆片后,测量颜色参数L~*a~*b~*,并计算色差(ΔE)。结果:第1组和第2组在底质上覆盖氧化铝圆片上堆加饰面瓷前后,颜色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02和0.0075;2组之间已存在差异,P为0.0001。结论:当烤瓷贴面厚度增加时,其遮色能力增加,且颜色偏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