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AI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有改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后经过个月的随访mR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7.98%高于对照组54.68%(P0.05);2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观察组4.71%对照组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9 mg/kg)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6mg/kg)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后常见并发症,目前缺乏预测出血转化的生物学标志物。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与AIS出血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但SHR是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有关尚未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SHR与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HR。根据急性期内复查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n=58)和无出血转化组(n=262)。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SHR组(n=236)和高SHR组(n=84),比较两组出血转化发生率;根据AIS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79)和非糖尿病组(n=241),再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低SHR亚组和高SHR亚组,探讨糖尿病对SHR与出血转化关系的影响。 结果 出血转化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所占比例及SHR高于无出血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041,95%CI(1.003,1.080)〕、SHR〔OR=3.328,95%CI(1.304,8.49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P<0.05)。高SHR组的出血转化发生率〔29.76%(25/84)〕高于低SHR组〔13.98%(33/236)〕(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心房颤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244,95%CI(1.215,4.146),P=0.010〕。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36.00%(9/25)〕高于低SHR亚组〔14.81%(8/54)〕(P<0.05);非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28.81%(17/59)〕高于低SHR亚组〔13.19%(24/182)〕(P<0.05)。 结论 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3.
苏敏 《中外医疗》2010,29(36):6-7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31例,对照组30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C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及14d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于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结果溶栓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Rt-PA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3h)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静脉溶栓后短时血压变异性(BPV)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以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静脉溶栓后“血压骤降”可能预示着血管再通。短时BPV主要通过影响缺血半暗带组织周边的持续性脑血流供应来影响脑卒中的预后。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后收缩压维持在141~150 mm Hg可能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的最佳血压管理方案尚未确定,尤其是降压指征和幅度方面,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主要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BPV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医学创新》2019,(18):164-168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恢复血流的首选方案,但很大一部分患者在静脉溶栓后仍处于残疾状态,早期血管内治疗、抗血栓等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血循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晨红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83+1385
目的:研究脑局部亚低温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来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一般对照组50例和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组50例。对于一般对照组和联合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于联合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组,增加局部亚低温治疗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发病前他汀类药物使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溶栓患者187例,预后评价标准:短期有效(脑卒中时与1周NIHSS评分差值≥4或8分)、长期有效(3个月mRS评分≤2或1分)、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筛选Pubmed和Embase中包含以上评价标准的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6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在短期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2.01,95% CI:1.06~3.90,P=0.030)。多因素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与各项预后评价指标无关。荟萃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与症状性颅内出血(OR=1.49,95%CI:1.16~1.90,P=0.001)相关,与长期预后良好、死亡无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发病前他汀类药物使用与预后关系不大,脑卒中前他汀类药物服用与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前后凝血、血小板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以100例AIS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凝血、血小板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升高,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宽度(PDW)水平降低,观察组PLT升高、PDW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MPV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可有效改善AIS患者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醒脑静注射液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试验组(62例,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90 d内神经功能恢复及1 a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脑卒中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56例)和预后不良组(55例),根据脑卒中1 a内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179例)和复发组(32例)。应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和复发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评分、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mRS评分是脑卒中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SVD评分的危险强度(OR=2.795)高于基线NIHSS评分(OR=1.257)及基线mRS评分(OR=1.9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CSVD评分和未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是脑卒中后1 a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VD可影响脑卒中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时间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过多模式MRI筛选后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为<4.5h、4.5~6h和6~12h3组,观察3组患者在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组时间窗患者在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与基线NIHSS评分有相关性,6~12h组病例在溶栓后血浆Fbg水平降低(P<0.05).结论 基线NIHSS评分高者行rt-PA溶栓治疗易发生出血转化,对于发病时间较长、并且基线Fbg水平偏低的患者,为减少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应慎重溶栓.  相似文献   

16.
王松  张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29-31
目的 探讨尿激酶用量、静脉溶栓时间窗、年龄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分成成功组及失败组,对其溶栓前及溶栓后72h内的临床观察记录、凝血功能检查报告单、CT片报告单及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记录等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对比性研究.分析时间窗、病例选择、尿激酶总量及单位时间用药剂量与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 (1)尿激酶总量及单位时间用药剂量与病情转归相关;(2)时间窗与病情转归相关;(3)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病情转归相关.结论 患者在满足:(1)病情基本情况允许、排出溶栓绝对禁忌证;(2)尿激酶首量50~100万单位、单位时间(每分钟)用药剂量1万单位左右;(3)时间窗在12h以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14 d。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以及脑损伤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有效减轻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利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slipidemia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Data about 2 568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collected from 4 hospit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8.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10 at discharge or death was defined as the outcome. Effect of dyslipidemia 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as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ropensity score-adjusted analysi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TC, LDL-C, and HDL-C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ropensity score-adjust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Rs and 95% CIs were 3.013 (1.259, 7.214)/2.655 (1.298, 5.43), 3.157 (1.306, 7.631)/3.405 (1.621, 7.154), and 0.482 (0.245, 0.946)/0.51 (0.282, O.921), respectivel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 tes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ri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hi-square=8.235, P=0.411). Conclusion Serum levels of TC, LDL-C, and HDL-C a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了50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58例非溶栓治疗的老年AMI患者住院期临床表现。结果显示,经溶栓治疗的老年AMI患者,其梗塞延展、住院期严重心律失常和严重心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表明对老年AMI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