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疳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垂霞 《国医论坛》2001,16(3):29-29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中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3岁 ;积滞伤脾型 1 5例 ,气血两亏型 5例。2 治疗方法2 .1 积滞伤脾型 治则 :消积导滞 ,调理脾胃。处方 :补脾经 ,揉板门、推四横纹、揉中脘、清大肠、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揉脾俞各 1 0 0次 ,摩腹 5min。2 .2 气血两亏型 治则 :温中健脾 ,补益气血。处方 :补脾经、胃经 ,补大肠 ,推四横纹、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揉脾俞、肾俞、大肠俞、推三关各1 0 0次 ,捏脊 6次 ,摩腹 5min。以上推拿均以白开水为介质 ,每日推拿 1次 ,1 0次为 1疗程。3 疗效标准与结果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手法中,摩腹法对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治疗的作用,探讨其有效性,并在临床上推广。方法:病例来源皆为2015年—2016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儿科病房小儿疳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中,以摩腹法配合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治疗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并给予儿科入院其它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积滞伤脾型小儿疳积证的推拿治疗,其中包括揉板门、中脘穴、天枢、分腹阴阳、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手法。同样给予儿科其他入院常规治疗。结果及结论:摩腹法可有效的代替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中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以及分腹阴阳手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运内八卦,摩腹揉脐,分推腹阴阳,按揉足三里穴,捏脊等推拿手法治疗78例小儿厌食患者,结果治愈48例,好转2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6.1%.  相似文献   

4.
1 推拿治疗主穴,摩腹揉脐5分钟,推上七节100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配穴:(1)虚寒泻:推三关,揉外劳,补脾经,补大肠,捏脊。(2)实热泻: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脾经,清大肠,揉中院,揉板门。揉脐按足三里,健脾化湿,摩腹,和胃疏肠行滞消食,推上七节揉龟尾,温阳止泻。2 外敷治疗2.1 虚寒泻用吴萸丁桂散:将肉桂、木香、吴萸、丁香、苍术、白胡椒共研为细末,用食醋或花生油熬开,特温,调成糊状敷脐,24小时换药1次。方中吴萸,温中和胃,丁香,温补脾肾而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复杂网络研究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选穴规律及核心处方。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KNI)、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处方,使用中医复杂网络系统Liquorice软件对处方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核心处方及选穴规律。结果: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核心处方为捏脊、补脾经、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脾胃气虚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揉脾俞、揉中脘、揉胃俞、揉足三里、推三关,脾胃阴虚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揉中脘、揉足三里、揉脾俞、揉胃俞、补肾经、揉二马,伤食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掐揉四横纹、揉足三里,脾失健运型厌食核心处方加推四横纹、清胃经、揉足三里。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特定穴与经六相配,随证配穴,体现了"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胆囊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80例,A组40倒,B组40例,A组应用推拿治疗(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捏脊1,B组选用药物多潘立酮片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2.5%,B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胃排空率、胆囊排空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推拿治疗儿童FD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有效调节胃排空率、胆囊排空率,治疗效果优于多潘立酮片。  相似文献   

7.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海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79-1780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腹泻辨证分型为脾虚型、伤食型两型。在基本手法摩腹、揉中脘、揉鱼尾、推上七节骨、按揉足三里及捏脊的基础上,脾虚型加用补脾土、补大肠、揉外劳宫、推三关。伤食型加用清大肠、运内八卦、揉天枢、揉板门。结果:50例腹泻患儿,经治疗后均获治愈,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疗效显著,方便易行,且小儿又可免去针药之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婴儿腹泻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5型,即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脾虚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分手阴阳、揉总筋、推脾土,运外八卦、摩腹、按足三里、揉龟尾、捏脊等推拿手法治疗,每日一次。结果:共治疗62例患者,最短治疗3次,最长治疗30次,治愈35例,显效21例,有效6例。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推拿对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型的临床治疗,以及作者在临床治疗中的观察,起主要作用的手法有揉板门、摩腹、揉中脘、捏脊、揉足三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推拿疗法选穴为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推上七节骨、按揉足三里、捏脊为主,中药用五倍子,吴茱萸,肉桂等药敷脐。结果42例的总有效率为93%。提示:推拿与中药敷脐方法配合具有温中健脾、升阳止泻功效,二者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临床集锦     
<正> 推拿治疗小儿鹅口疮笔者推拿治疗20例,全部治愈。方法:轻者清天河水150次,揉总筋500次、揉小天心300次、推四横纹300次、揉掌小横纹500次、补肾经500次、分手阴阳300次,约15分钟即可。重者选以上穴位,次数可增加,约20分钟。久病伤脾,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加清板门;肾阴不足,虚热内生,五心烦热,体质虚弱者,加推三关、揉二马两穴。掌小横纹、总筋、小天心、天河水能清心火,散毒邪,治口舌生疮之要穴。四横纹、板门、手阴阳能和气血,散淤结,健脾和胃,运达上下之气。素日体虚、久病体虚食水不进者,多补肾经、二马、三关穴,能行气散结、滋阴补肾、温养下元。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将小儿厌食症分为三型,运用辩证施治的理论,有针对性地选配穴位,收到了较好治疗效果,举例如下。1脾胃失和型 男, 5岁, 1997年 8月 15日就诊。患儿由于较长时间的饮食不节,造成脾胃失和。面色 白,形体消瘦,平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腕腹满问,口中时有酸臭味,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脉尚有力。 取穴:补牌经、运内八卦、清天河水各 300次,揉板门 50次,分腹阴阳 100次,捏脊 3遍。其中补脾经、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运内八卦、分腹阴阳能消积理气;清天河水可清热导滞,散结通便;捏脊…  相似文献   

13.
小儿消化不良为常见病之一,多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泄泻,笔者采用穴位推拿的方法治疗100例,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门诊患儿,年龄3个月~2岁者39例,2岁~6岁者61例。男孩42例,女孩58例。病程3~7日22例,7~30日21例,一年以上57例,均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包括厌食症)。二、治疗方法常用推拿穴位:补脾土,推四横纹,揉鱼际、中腕、足三里,捏脊;呕吐腹胀加逆运八卦,揉内关;有积滞加推六腑,腹泻加上椎七节、补大肠;发热加揉外劳宫,一般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2岁以下患儿2~5次可愈或显效,2~6岁3~7次可愈(或显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称之为肝积.通常以形体累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差,为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揉脐、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有调节脾胃,补益气血之功.运内八卦有宽胸利膈、行滞消食之效.捏脊有平阴阳、理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故此,该治疗方法对小儿营养不良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称之为肝积。通常以形体累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差,为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揉脐、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有调节脾胃,补益气血之功。运内八卦有宽胸利膈、行滞消食之效。捏脊有平阴阳、理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故此,该治疗方法对小儿营养不良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儿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为使优生优育工作开展得更好 ,现将小儿的推拿保健作一介绍 ,供参考。1 按揉足三里 5 0次位置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 3寸 ,胫骨旁开一寸。作用 :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 ,导滞通络 ;主治腹胀、腹痛、泄泻等。2 分腹阴阳 2 0 0次 ,摩腹 5 m in作用 :分腹阴阳及摩腹法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对于小儿腹泻、恶心、便秘、腹胀、腹痛等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治疗效果。3 捏背一般捏 3遍 ;捏第 4遍时每捏 3次再将背皮提 1次 ,在捏背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作用 :自下而上捏背法 ,能调阴阳 ,理气血、和脏腑、…  相似文献   

17.
<正>便秘儿童往往厌食伴五心烦热,饮食很难调理,可以推拿治疗。推拿穴位为:清胃经200次,补脾经200次,清大肠经500次,揉上马2 min,运外八卦200次,推下七节500次。伴厌食者揉板门,掐四缝;伴五心烦热者,揉小天心,清天河水。逐穴相配,调理脾胃功能,通导  相似文献   

18.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治疗方法选用:补脾土,推大肠,运土入水,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分推腹阴阳,揉脐。加减:寒泻者加推三关,揉外劳宫。热泻者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大肠。伤食泻者加清脾胃,揉中脘。有惊者加掐五指节,平肝。偏于脾虚者重用补脾土,运内八卦,捏脊,揉...  相似文献   

19.
推拿治疗小儿便秘1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玉  魏毅  任军芳 《陕西中医》2006,27(3):336-336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儿童便秘的疗效。方法:主要取小儿推拿特定穴。手部穴位:清大肠,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腹部穴位:摩腹(泻法),分腹阴阳,揉中腕、天枢;背部穴位:推下七节骨,揉龟尾;腿部穴位:揉足三里等治疗180例,其中根据中医辨证实秘150例,虚秘30例。结果:总有效疗率为97%。提示: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可调节气血,鼓舞脾胃正气,增加胃肠蠕动,调整脏腑机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金双歧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母乳喂养去乳糖饮食疗法,去除母乳、牛乳及含乳糖的奶制品,代以无乳糖配方奶粉或淀粉;金双歧,0.5g/d,2次/d。治疗组34例推拿,补脾经150次,推大肠100次,运土入水100次,揉脐中150次,推三关200次,退六腑1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振颤脘腹(包括中脘、气海、天枢等穴),捏脊3~5次/d;呕吐加推天柱骨200次,揉中脘150次;腹痛、肠鸣加一窝风100次,拿肚角100次,3~5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金双歧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腹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