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败酱,又称败酱草,始载于《新修本卓》,系败酱科植物黄花败 Patrin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干燥带根全草。可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用于肠,肺,下痢,赤白带下,产后淤腹痛等。 研究表明,败酱的根及根茎尚具有镇静作用,国外将其制成败酱酊.用治失眠等症。败酱根部含挥发油:其挥发油似腐败大酱气,故名败酱.全草尚含生物碱、多种败酱甙等.败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及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花败酱在我省长白山区及中部丘陵地带广为分布,但用量不大.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的败酱…  相似文献   

2.
黄花败酱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花败酱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的根茎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之功效。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 ,为控制其质量 ,我们对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进行了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剂  岛津GS - 930薄层扫描仪 ;硅胶H(青岛海洋化工厂产 ) ;黄花败酱 (采自佳木斯苏木河乡 ) ;齐墩果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 溶液的制备2 .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品 9.6 0mg ,置于10ml容量瓶中 ,用乙醇乙脂稀释至刻度 ,得对照品溶液。2 .2 供试品溶液 分别称取干燥粉碎的…  相似文献   

3.
败酱草的来源有两种:一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全草,商品名称“黄花败酱”;二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的全草,商品名称“白花败酱”。也有将白花败酱列为混淆品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地方还习用传统列为混淆品种的其他3个品种当败酱草入药,一是菥蓂,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的果枝,  相似文献   

4.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正云  姜泓  刘英勃  葛海林 《中药材》2003,26(6):411-412
黄花败酱系败酱科 (Valerianaceae)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 (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的根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 ,排脓破瘀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肠痈 ,下痢 ,赤白带下 ,产后淤滞腹痛 ,目赤肿痛 ,痈肿疥癣等症〔1〕。迄今为止 ,从黄花败酱地下部分的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 9个化合物 ,从根中分得 2个香豆素 ,11个环烯醚萜 ,15种五环三萜皂苷 ,除此而外 ,黄花败酱根中还含有 β 谷甾醇及其苷〔2〕、鞣质、糖类和微量生物碱。八十年代末开始 ,南朝鲜和日本学者先后从黄花败酱种子中分离出七种新皂苷 ,最近又从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分离出芦丁…  相似文献   

5.
败酱和墓头回均为传统中药材,市售基原和入药部位混杂,为探究败酱和墓头回基原与入药部位的沿革与变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有关败酱和墓头回的记载,进行系统整理。发现明代之前败酱来源于败酱属开黄花植物的"根",明清时期败酱来源于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的"带根全草";明代时墓头回开始药用,来源于败酱属开黄花植物的"根",其基原与明代之前败酱基原相同,均为败酱属开黄花的植物。因此应把墓头回并入败酱之类,以败酱属植物败酱P.scabiosaefolia和异叶败酱P.heterophylla的"根"与其"地上部分"作为败酱正品来源。  相似文献   

6.
野黄花,异称败酱、土龙草、黄花龙芽等。野黄花属败酱科多年来生草本植物,入药入肴均可。入肴去除部分苦味再炒、煮汤等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黄花败酱胶囊质量控制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为展开剂,λS=530nm,λR=680nm,SX=3。结果:黄花败酱胶囊中舍有β-常春藤素的含量为69.6765mg/g。结论:采用该方法测定黄花败酱胶囊,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几种败酱制剂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忠琴  杨敏 《中药材》1989,12(4):38-40
本实验采用试管法、倾注平板法,以有无菌落生长为指标,研究黄花败酱口服液、黄花败酱冲剂,白花败酱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不同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测得了对不同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相似文献   

9.
苗药土辛反败酱的实验研究饶光宇,耿晓照,周黎华,陈德媛,赵俊华(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阳550002)我们选用贵州西部地区苗族民间医师口头祖传“二十四味草药相反歌”中的“土辛大反败酱草,同用只能外敷包”一对相反药做了急性毒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材料与方法一、药材1.土辛采自贵州惠水,为短尾细辛AsarumcaudigerellumC.Y.ChengetC.S.Yang, ̄[1]由我所民族医药室陈德媛研究员鉴定。2.败酱采自贵州施秉,为黄花败酱Pa-triniasc....  相似文献   

10.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泓  初正云  王虹霞  李琳  刘云峰 《中草药》2003,34(11):978-979
目的 自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UV,IR,HRMS,ESI-MS,^1H-NMR,^13C-NMR,FGCOSY,DEPT,FGHMQC,FGHMBC)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1(1→3)-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结论 该化合物是一新的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辛智科  杨智锋 《陕西中医》2006,27(12):1572-1573
目的:确定“北败酱”的药材原植物来源和应用范围;方法:根据本草和临床应用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北败酱为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arvensisL.干燥幼嫩全草,性寒味苦,归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化瘀利湿之功。提示:北败酱与败酱草之间在功效与应用上可部分相互替代,而不能完全替代,为建立北败酱药材鉴定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郭春霞 《陕西中医》2010,31(5):600-601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根茎、根及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人胃、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g。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3.
败酱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败酱草(Herba Patriniae)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黄花败酱(Patrinia sca biosaefolia Fisch)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现就近年来对败酱草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学浩 《山西中医》2005,21(6):44-44
败酱草是常见的中草药,《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据本草考证,我国古代本草中最早记载的是黄花败酱,而白花败酱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记载的。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地区性用药的习惯,几种败酱草的代替使用较为普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为了更好地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有效,现将几种败酱的主要鉴别和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黄花败酱的野外调查、收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以黄花败酱2个居群、每个居群30个单株为材料,对2个形态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2个居群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22,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居群内(96.44%),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3.56%)相对较小;不同取样梯度下遗传多样性指数随单株取样数目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但当取样数目达到22株时,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最高值。结论对黄花败酱野外调查、收集时,应以居群为单位,而且每一居群至少应调查、收集22个单株,才能代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张玉珠 《中医药学刊》2005,23(1):162-163,166
目的:通过不同条件提取黄花败酱中皂苷,初步筛选确定败酱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正交试验法,采用L9(3^4)正交表,考察溶媒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三因素对败酱皂苷提取效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初步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即7倍量60%乙醇提取3次。结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二因素对皂苷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溶媒用量对皂苷的回收率没有显著性影响。方法合理,最优工艺可信可靠。  相似文献   

17.
马趣环  石晓峰  范彬  刘东彦 《中药材》2012,(8):1257-1259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花败酱醇(Ⅰ)、黄花败酱醇(Ⅱ)、原儿茶酸(Ⅲ)、胡萝卜苷(Ⅳ)、油酸(Ⅴ)、β-谷甾醇(Ⅵ)、芥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建立黄花败酱发状根培养体系,并考察其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发根农杆菌1601、15834、A4、1000等4种G-土壤杆菌诱导黄花败酱外植体产生发状根,考察不同外植体、菌株、侵染时间、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对黄花败酱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并对发状根进行PCR检测;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黄花败酱茎段作为外植体,预培养和共培养48 h,发根农杆菌A4侵染8 min,MS液体培养基pH为6时添加蔗糖浓度为40 g/L时转化率和增殖量最高,提取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9.12%。应用PCR证实A4质粒上的rolB基因片段成功转入被感染的黄花败酱发状根中。结论:建立了黄花败酱毛状根培养体系,其发状根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RP-HPLC法测定墓头回中的齐墩果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艳萍  李翠芹 《中草药》2005,36(5):764-766
墓头回别名箭头风、臭罐子等,系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u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或糙叶败酱P.scabra Bunge,分布于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根及全草入药。有消肿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初起、瘰疬、无名肿痛、宫颈糜烂、跌打损伤、骨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对体内、外肿瘤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对该植物的生药学研究和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有效成分主要是以齐墩果酸苷元和常春藤苷元组成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20.
黄花败酱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的根或带根全草,民间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从黄花败酱中分离鉴定出多种三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花败酱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镇静、抗肝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文章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作为依据,对从黄花败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黄花败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