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治疗的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治资料。男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11例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不排除有癌性结节。行单侧保肾手术5例,一期双侧保肾手术8例。结果:13例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血肌酐短暂升高(350μmol/L),2周后降至正常;12例肾功能未受影响。13例随访1~4年,肾功能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诊断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手段,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时应注意保留正常肾组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侧同时性肾癌患者有效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双侧同时性肾癌14例.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腰部酸痛感4例、血尿2例、体检偶然发现8例.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明确为双侧肾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发现腔静脉癌栓1例,肾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14全均未发现远处转移.Robson分期Ⅱ期11例,Ⅲ期3例.肿瘤直径1.0~8.5 cm.行一期双侧手术6例,其中行双侧肾部分切除4例,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对侧肾部分切除2例.行二期手术8例,先行一侧部分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一侧部分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肾部分切除术2例;1例伴有腔静脉癌栓患者一期于下腔静脉肝下水平放置静脉内支架加滤网防止癌栓脱落,再行根治性肾切除,1个月后再行对侧肾部分切除.结果 14例共行22例次手术,均获成功.一期双侧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263±52)min;二期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155±46)min.病理报告:29个肿瘤中,透明细胞癌23个,未分化肿瘤4个,嫌色细胞癌2个.10例患者获随访,随防时间6~41个月.3例行一侧肾部分切除加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患者SCr升高,但无需血液透析;1例术后14个月后双侧肺转移,2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1个月左侧肾窝肿瘤复发,经放疗及化疗,38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6例无瘤存活,1例腔静脉癌栓未切除者随访32个月存活.结论 双侧肾肿瘤的处理原则为兼顾肾功能保留和肾肿瘤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肿瘤大小、部位进行详细评估,尽可能保留足够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4.
肾动脉栓塞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2年10月~1993年10月,行肾动脉栓塞加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24例,单纯根治性肾切除术2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68.4%、50.0%及86.7%、78.6%、50.0%,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动脉栓塞对提高肾肿瘤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并发双侧原肾肾盂肿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为女性 ,50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 1 991年 1 0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服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后改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 1 999年 6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入院 ,经B型超声波、CT、膀胱镜等检查 ,明确为左肾盂肿瘤 ,右肾萎缩。即行肾盂癌根治术 ,术中未发现转移 ,病理报告为移行细胞癌Ⅱ级。同年 1 2月 ,再次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入院 ,膀胱镜检查未见膀胱肿瘤 ,后经B型超声波、CT检查证实为右肾盂肿瘤 ,也行根治术 ,术中也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病理报告为移行细胞癌Ⅲ级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AAA)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11年10月行开腹手术治疗的91例肾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84例接受择期手术,7例行急诊手术。结果 1例AAA破裂急诊手术患者因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于术中死亡,1例破裂急诊手术患者术后1周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后第3日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而死亡。8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1年,术后3年死于心肌梗死及脑梗死各1例;其余患者常规性腹部及血管彩超检查,其中远端吻合口闭塞2例,肠梗阻2例,未发现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等其它并发症。结论开腹手术治疗AAA效果确切,因手术技巧、麻醉及术后监护水平等的提高,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原发性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手术方式、术中止血、骨盆重建、骶神经根的保护、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手术方式选择、骶神经根的保护及术中止血处理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同时,骨盆稳定性重建的复杂性、并发症的多样性及与多因素相关的预后,也给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结论迫切需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统一标准,来对原发性骶骨肿瘤进行综合性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小肾肿瘤冷冻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经验。方法:2004年8月~2010年11月行腹腔镜下(腹腔镜组,n=7)或经皮穿刺(经皮组,n=24)冷冻消融治疗小肾肿瘤患者30例(31个肿瘤)。31个肿瘤中7个位于肾上极,12个位于肾中极,12个位于肾下极。冷冻治疗前均行肿瘤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组(142.1±32.9)min明显长于经皮组(103.8±29.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中位出血量腹腔镜组为55ml明显多于经皮组的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理结果示19个(61.3%)肾细胞癌,4个(12.9%)嗜酸细胞瘤,5个(16.1%)良性肿瘤,3个(9.7%)穿刺标本中未见肿瘤组织。随访3~60(19.2±16.1)个月,术前平均血肌酐浓度141.5μmol/L与术后3个月复查浓度176.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212)。1例(3.2%)患者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3.2%)肾细胞癌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结论:冷冻消融是治疗小肾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4例涉及椎体及其后部结构的全椎骨肿瘤的外科治疗,介绍了全椎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手术采用后路附件切除,上下椎体Steffee钢板内固定,前路椎体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初步效果满意。本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危险性高,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0.
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临床少见,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综述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案,对双侧同时性肾癌手术顺序及方式差异较大,理论上多倾向于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再行另一侧肾癌根治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及基础研究的进展,NSS手术指征扩大,双侧肾癌手术方式也随之变化。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可以作为双侧肾癌治疗中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骨盆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6 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表现,按Enneking分区及Enneki化疗3个疗程.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能保ng骨肿瘤分期分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病人,术前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或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结果术后随访1~3.5 a,平均2.8 a.所有病人均能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结论根据骨盆肿瘤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术前化疗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提高骨盆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5年10月43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1~6年,术后41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死亡。结论 临床表现及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14.
15.
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12月660例共676个椎管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31个,胸段202个,腰段159个,骶管内9个,16个位于颈胸段,42个位于胸腰段,17个位于腰-骶段间。共施行手术699次,其中后路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599次,经半椎板切除入路71次,经椎板成形术行肿瘤切除6次,经侧方入路行哑铃形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切除23次。结果髓外肿瘤占76.5%(517/676),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常见,全切除率92.3%(477/517)。髓内肿瘤占23.5%(159/676),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全切除率67.3%(107/159)。围手术期死亡率1.7%(11/66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77.8%(357/459)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9.2%(397/501),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72.4%(215/297),自发性疼痛93.3%(361/387)缓解或消失。582例平均随访时间5.9年(0.5~15.1年),87.8%(499/568)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E级。结论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下多见,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居多。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总体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理的颈动脉体瘤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22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并对存活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手术后近期21例存活,1例死亡为颈动脉结扎手术引起急性脑缺血所致。21例中发生面神经损伤、迷走神经损伤各1例。6月-10年随访,平均4年5个月,1例术后5年复发,1例术后3年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肿瘤单纯切除和肿瘤切除、颈动脉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手术中脑神经的保护和减少脑缺血时间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外科处理的经验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7例,中位年龄46岁;右侧18例,左侧6例;1级瘤栓6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果:22例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2例术中粘连紧密无法分离;2例术前经右锁骨下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网,1例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治疗。24例患者中,1例失访,9例术后存活3~31个月,14例随访2~50个月仍存活。结论: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STK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3例MESTK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7(40-51)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或伴血尿;B超及CT检查显示肾脏囊实性或实性肿物,边界清,大小为7.0cm×6.0cm×5.0cm、7.6cm×7.5cm×7.0cm、4.3cm×4.0cm×4.0cm,增强后可见中等或明显强化。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单纯肾切除术。结果:光镜下以不等量增生、腺管样或囊性扩张的腺上皮与以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间质混合组成为特征,两种细胞均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CK(AE1/AE3)(3/3)、vimentin(3/3)、CK7(3/3)、EMA(2/3)+,梭形细胞vimentin(3/3)、SMA(3/3)、actin(3/3)、Desmin(2/3)+,肿瘤细胞ER、PR、CD117、S-100、HMB45、CK20、P63、CD34阴性。3例分别随访38、52、159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MESTK是一种少见的肾脏混合性肿瘤,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单纯肾切除手术为主,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8月期间完成的28例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GST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理结果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均获成功,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平均时间65 min(50~100 min),术中平均失血60 mL(30~100 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平均为2 d(1~4 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 d(3~6 d)。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GST是较为安全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0.
报道8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男女各4例,女性年龄平均为38岁,男性为57.2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5例,体部3例;良性7例,恶性1例,发生囊性变者3例。肿瘤最大达25cm×15cm×13cm。3例行肿瘤摘除术;4例行胰头体部分切除、胰头断端缝闭,胰体断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仅1例作活检。本组术前确诊为本病者仅1例,术前诊断率低主要是对本病的临床特征缺乏认识。根据临床特征,结合B超、ERCP、CT、血管造影以及囊液细胞学检查和囊液分析等,本病的术前诊断是可能的。本病如为良性,完整摘除肿瘤或连同肿瘤在内的胰腺部分切除;如为恶性,则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同胰腺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