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RCLECG)QRS波群振幅性别、年龄差异规律。方法测量331名正常人右胸导联(RCL)QRS波群r、s波振幅,比较性别、年龄差异。结果男女各年龄组V3R~V6R导联r、s波振幅依次递减。同导联各年龄组之间:男性V3R-V6R导联r波振幅与年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V3R、V4R导联S波振幅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P〈0.05)。女性r、s波振幅与年龄增长无显著的负相关(P〉0.05)。同年龄组男女之间:V3R—V6R导联QRS波群r、s波振幅均男性大于女性(P〈0.01)。结论正常人RCL ECG中QRS波群振幅性别、年龄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肺心病(CPHD)心电图改变的特点,评价心电图对该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常规12导联同步描记(必要时加做V3R~V6R、V7~9导联)。结果经积极治疗,CPHD者60例(75%)好转出院,4例死亡(5%),另有16例(20%)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而住院治疗,心电图表现呈多样性。结论①CPHD心电图改变,主要是额面上QRS波电轴的明显右偏与V1导联的R/S〉1,V5导联中R/S〈1;aVR导联R/S(或R/Q)≥1;QRSV1~3呈qr、Qr或QS型。肺型P波、低电压等可作为参考条件。②心电向量图对早期CPH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QRS向量环在横面及侧面上明显的转向后与向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健康者右心室优势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980例体检者心电图,选出电轴右偏、V1导联R/S〉1、V5导联R/S≤1及aVR导联r/q≥1健康者。结果1980例中选出650例健康者,其中电轴右偏144例(占22.15%),V1导联R/S≥198例(占15.07%),两者同时出现36例(占5.53%),V5导联R/S≤15例(占0.76%),aVR导联r/q≥13例(占0.46%)。结论健康人群部分出现右心室优势心电图表现,属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病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的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病因的关系。方法依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将158例CRBBB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A组)及非器质性心脏病组(B组),测量其相关的各项心电指标,并观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①A组86例,B组72例;②CRBBB电轴不偏者以B组多见;左偏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甲心病)及心肌病多见,而风湿性心脏病(RHD)、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CHD)以右偏为主;③R/Sv。≤1、R’v1或Rv。〉1.5mV,QRS≥0.12s,V5、V6导联ST段下移≥0.1mV或T波倒置,并有心律失常这5项改变的发生率A组为17.7%,19%,14.6%,20.3%,25.3%;B组为2.5%,10.8%,3.2%,1.9%,1.23%。结论CRBBB以器质性心脏病多见,V5导联R/S≤1,QRS≥0.12s,V5、V6导联ST段下移或T波倒置,并有心律失常是诊断CRBBB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进行性能测试和临床应用研究,旨在评价远程监测仪记录心电信号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人选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4例住院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心电手机)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分为远程心电图组及常规心电图组。对两组进行心电图诊断及时间和幅度参数的比较。结果远程心电图组胸前导联的图形质量及基线稳定性相对优于肢体导联。经比较远程心电图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P〈0.05),共识别出心律失常266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35例,缓慢心律失常131例,最常见心律失常依次是室性早搏(18.7%),一度房室阻滞(13.9%)及心房颤动(13.5%)。两组仪器所测得正常心电图组在心率、P波、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等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参数相关良好;V2、V3、V5及I导联进行P波振幅、QRS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和压差及T波振幅等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心电信号记录准确,能够检测出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高,使用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CHD)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冠脉造影、常规心电图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性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性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占比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早发性、二三联律及成对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测出HR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波、T波、PR、QRS、QT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正常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900名正常人,男女各半,分年龄组分析右胸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ST段及T波,比较男女变化规律。结果 V3R→V6RQRS波群振幅、ST段抬高率及振幅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1)。T波女性以倒置为主,男性直立多见(P〈0.01)。V3R→V6R均倒置者女性多于男性(P〈0.01);由直立、双相、平坦→倒置者男性多于女性(P〈0.01)。结论 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75岁。临床诊断;右位心,冠心病,心律失常。图1A为常规方法记录的心电图.图1B为左右手电极互换并加作V3R~V6R代替常规V3~V3及V1,V2导联互换记录。图IC为矫正后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不等.长P—P间距不是短P—P间距的倍数。下传的P—R间期0.16s,下传的QRS渡群呈Rs,形态时间正常。ⅡhRs为交界性逸搏(R5起始部有一窦性P波埋入其中)。ⅡR3.5s的T波顶部含有一提前发生的P波.下传的QRS波群呈轻度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电图P波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PAF组),100例无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无PAF组),采用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两组的V1导联P波时限(Pt)、V1导联P波终末负电势(Ptfv1)和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 PAF组、无PAF组的Pt分别为(120±10)ms、(99±11)ms,Ptfv1分别为(0.051±0.023)mm·s、(0.026±0.010)m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AF组、无PAF组LAD分别为(33.6±3.9)mm、(32.7±4.2)mm,LVD分别为(44.6±4.1)mm、(42.7±4.3mm),LVEF分别为(56.6±4.9)、(59.7±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可引起心电图Pt及Ptfv1值增加,与左心房内径大小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V3~V5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均表现为V4〉V5〉V3,T波对称性倒置,呈V4〉V5〉V6。V3~V6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均〈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尖肌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图略)示:窦性P波下传的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Ⅰ、aVL、V5、V6导联呈qRS型,S波钝;Ⅱ、V4导联呈Rs型,S波钝;Ⅲ、aVR导联呈rsr’型。R钝;V1导联呈rsR’型。室性期前收缩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Ⅰ、Ⅱ、V5、V6导联主波向上,Ⅲ、V1导联主波向下。图1为V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66s,频率91次/分,P—R间期0.13s,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6岁。糖尿病Ⅱ型10年,因心律不齐于2008年5月12日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1)示:为Ⅰ、Ⅱ、Ⅲ、aVR、V1、V6导联。上述均为6导联同步记录。肢体导联中P波不能肯定,Ⅰ导联“↓”处有可疑P波。P—P间距为0.60s,QRS波宽达0.14s,心电轴为-75°,SⅢ〉SⅡ、RaVL〉RⅠ、aVR、Ⅰ导联有终末S波,V1导联呈“M”型,V邓导联R/S〈1,终末S波〉0.10s。胸导联R4波提前,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室性并行心律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89岁.因气喘3d,突发持续性胸痛就诊.查体:神清,心率88次/分,血压140/90mmHg.心律不齐,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湿啰音.X线胸片示:左上肺陈旧性结核灶,右肺肺气肿.血清心肌酶学检查:肌酸激酶210U/L,肌酸激酶同工酶5.60ng/mL,肌红蛋白122.20ug/L,超敏C反应蛋白0.29ng/mL,12导联同步心电图示:窦性P-P间距约0.64s,P-R间21s,下传的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形.I ,aVL导联呈rs型,s波钝.Ⅲ导联呈qR型,R波降支挫折.aVR导联呈Q型,R波钝.V1、V2导联呈qR型.V3 ,V4导联呈qRs型,s波钝.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国部分专业运动员进行心电图筛查,探讨目前心电图筛查标准的合理性。方法入选国家队运动员175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大学生运动员305例。同时入选年龄性别匹配的183例普通大学生为对照。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运动员心电图筛查标准进行筛查。结果依据2005年ESC心电图标准筛查发现窦性心动过缓、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V5或V6导联R波振幅≥3 m V者发生率专业运动员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和大学生对照(P0.001)。专业运动员及大学生运动员心电图ST段,T波异常显著高于对照(P均0.05)。运动员中127例(72.57%),大学生运动员中196例(64.26%),大学生66例(36.07%)心电图中存在两个导联以上ST段压低或T波低平、倒置。依据2010ESC运动员心电图标准筛查发现,除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常见并与运动相关心电图改变各指标三组间均差异显著。少见并与运动不相关异常心电图指标中,除电轴右偏/左后分支阻滞和完全性右/左束支传导阻滞三组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2005年ESC心电图标准多项指标与运动强度相关,心电图筛查检出运动员猝死高危者特异性差;2010年ECS少见心电图异常标准中仅电轴右偏/左后分支阻滞和完全性右/左束支传导阻滞与运动强度相关。认为新ESC心电图标准提高了在运动员心电图中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ECG)、电话传输远程心电图(TTM)及动态心电图(DCG)在不同导联上各波段振幅的差异,判断TTM、DCG与ECG之间的符合程度。方法50例受检者均采用平卧位接受ECG、TrM及DCG监测,记录并测量Ⅱ、V1、V5导联中所有波段振幅,分析三者间的差异。结果DCGⅡ导联R、T波(P〈0.01,P〈0,05),V5导联P波(P〈0.01)振幅大于ECG;TTMⅡ导联P、R、S、ST、T波段(P〈0.01,P〈0.01,P〈0.05,P〈0.05,P〈0.01)以及V1、V5导联P波(P〈0.05,P〈0.01)的振幅均大于ECG。结论TTM、DCG肢体导联振幅较大,胸导联测量结果与ECG的符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持续旁道下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建林 《心电学杂志》2006,25(3):153-154
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头昏10年,再发4h入院。有心动过速史10年。体检:BP80/50mmHg,P214次/min。神志清,心界向左扩大,心率214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可见心影呈主动脉型,提示高血压心脏病。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A)示R—R间期均等,为0.28s,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可见预激波,I导联呈QS型,Ⅲ、V1-V4导联呈R型,V5导联呈RS型,V6导联呈rS型,I、V5、V6导联的S波粗钝增宽,P波难以辨认。心电图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旁道顺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功能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予普鲁帕酮70mg静脉注射,15min后心电图复查(图1B)示P’-P’间期为0.32s,P’:R呈2:1下传,QRS时间为0.08s,Ⅰ导联呈R型,aVL导联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V1-V3导联呈rS型,V4导联呈RS型,V5、V6导联呈Rs型,V5R波电压为3mV。心电图诊断:房性心动过速呈2:1下传心室,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高电压。改口服普鲁帕酮150mg/次,每天3次维持,多次心电图复查均同图1B,病人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QRS波和T波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867名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分析QRS波和T波形态。结果右胸导联Q波的发生率与V1导联R波的幅度有密切关系,V1呈QS型、V3R~V5R多数有Q波。V1呈rS型,则R波幅度越小,V3R~V5R出现Q波的机会越大;右胸导联V1→V3R→V5R直立T波出现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逐渐增多。结论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V1、V3R~V5R出现Q波和T波倒置不能作为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RVMI)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性,9个月9天。因心率快1月入院。临床诊断心肌炎,心律失常。图1示:心房率150次/min,心室率187次/min,P P规整,R R规整,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V1导联呈qRs型,V5导联呈rS型,电轴+150°,QRS时间0.12s。心电图诊断: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心律平10mg静推,转为窦性心律(图2):窦性P QRS T顺序发生,频率150次/min,Ⅱ、Ⅲ、aVF导联呈rS型,V1导联呈Rs型,V5导联呈RS型。动态心电图22h发生室性早搏567次/min,占总心率的3.5‰。讨论心动过速发作时室性QRS波时间≤0.12s,呈右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正常QRS波群的内在规律。方法观察220例健康大学生常规12导联和V3R-V6R导联心电图,分析V1QRS波群呈不同形态时V3R-V6R导联QRS形态和q波时间、电压及q/R比值。结果V3R-V6R与V1QRS形态相似率逐导联降低;V3R-V6Rq及Qs波出现率逐导联增高(1.82%、6.82%、23.64%、47.27%);V1呈Rs时V3R、V4R无q或QS波,V1呈QS时V3R、V4R均呈QS型;V3R、V4R或V5R出现q或QS波,则其右侧导联也出现q或QS波(即不会单个导联出现q或QS波);V3R-V6Rq波时间〈0.04s,q/R比值可〉1/4。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可出现q或QS波,孤立导联的q或QS波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517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IRBBB)的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附加导联在诊断IRBBB上的意义。方法对2928例健康体检组及9701例患者组中IRBBB进行相关心电图分析,并加作V1、V2附加导联筛选诊断IRBBB。结果体检组检出率2.7%,男4.0%,女1.3%;患者组检出率4.5%,男6.6%,女3.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RBBB多见于男性,与年龄无关,加作V1、V2附加导联能明显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