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益肺活血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128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肺活血颗粒.分别于治疗前1d、第12周末,行肺功能检查,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下降(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MWT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6MW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益肺活血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表明该药对COPD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子胥  彭莉 《现代医学》2014,(6):615-618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3、6、12个月FEV1、FEV1%及FEV1/FVC%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也显著远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氨溴索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FEV1/FVC)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氨溴索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显著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重度COPD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度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7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 例.2组患者均予持续中流量吸氧,生理盐水3ml+ 爱全乐混悬液2ml+ 万托林混悬液1ml 雾化吸入;对照组在以上处置基础上予以常规化痰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9 %,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6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及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观察组FVC 、FEV1 、FEV1/FVC% 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缓解COPD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临床使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广泛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汤对痰气郁结型矽肺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矽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汤,疗程3个月。采用肺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呼吸功能,中医证候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52.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汤可有效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孟鲁司特钠)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经2周洗脱期后,均予相同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 g,每晚口服一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症状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用药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孟鲁司特钠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氨溴索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FEV1/FVC)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索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显著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戒烟干预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纳入研究的男性长期抽烟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以茶碱缓释片、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戒烟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戒烟率、症状、急性加重次数、生活评分及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改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改善,但观察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EV1、FEV1/FVC、急性加重次数、生活评分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 P<0.05);戒烟率观察组况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戒烟干预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COPD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肾缓哮颗粒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缓哮颗粒常规口服。临床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患者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0.24%,对照组73.1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缓哮颗粒能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茶碱;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和布地奈德吸入联合治疗COPD,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肺容最-阻抗图(△v-△z图)的检查方法,从11例健康人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测定的结果表明,肺△v-△z图与人的胸围及肺通气功能状况有关,受呼吸频率和型式的影响不明显。胸围大于80cm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和健康人比较,病人的肺△v-△z的斜率(S)小于健康人,而呼与吸间量大水平距离(D_(E-I)则大于健康人。提示肺△V-△z图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作辅助诊断肺通气功能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镜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腺泡内无肌型肺动脉内皮下存在着周细胞层,后者与前者的胞浆突起紧密相连。在实验第16天和第24天实验组大鼠(T组)肺动脉压升高持续在4.19~5.79kPa时,可见无肌型肺动脉周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现象,细胞外基质也增多,使无肌型肺动脉壁出现肌层和增厚。因此认为,在慢性肺动脉高压时,周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和增生是腺泡内肺动脉构型重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稳定期COPD病人不同时间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江汉  赵志强  王金平  钱桂生 《重庆医学》2004,33(12):1812-1812,1816
目的观察一天内不同的测定时间对稳定期COPD病人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38例稳定期COPD病人在一天内上午和下午的肺通气功能,将上午和下午的测定值设计成配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稳定期COPD病人一天内上午和下午的肺通气功能测定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天内不同的测定时间(上午和下午)对稳定期COPD病人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汉  钱桂生  王金平  赵志强 《四川医学》2006,27(12):1255-1256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对53例稳定期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容积功能进行3次随访,随访时间间隔2周;数据处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53例稳定期COPD患者3次随访所测定的肺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在1个月内相对稳定,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根据Engelberg法测定了6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病人的肺血管顺应性(Cpa),分析了它与临床病情及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其它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PD病人Cpa随临床病情进展而下降;Cpa与右室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及肺总阻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心搏量及心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心输出量、心指数及右室心搏功指数无显著相关。此外,本文尚以Engelberg法为参照,比较了另外两种较为简单的方法。结果表明,工氏法测定Cpa优于Reuben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按循证医学标准,对我国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现状予以总结和评价,提高临床研究水平。方法:检索近10a来3种中华医学核心杂志上刊登的关于肺动脉高压防治性临床研究文章,从实验设计方法、评价指标及统计学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逐篇分析。结果:共检出21篇文章,17篇(81%)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90.5%的研究关注的是药物的急性效果,通过自身对照设计评价若干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仅有1项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大样本研究只有1项,其余均为小样本研究。纳入对象基线不齐、纳入和排除标准不严格、忽视副作用报告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结论:目前我国肺动脉高压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确定某种药物的全面和长期疗效。今后的相关临床研究应在保证短期疗效的前提下尽快过渡到中长期观察,评价包括生命重要事件在内的预后指标。同时应积极倡导戒烟和长程氧疗,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肺功能检查(PFT)在辽宁省的普及情况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肺功能检查的认知情况。
对辽宁省内129 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情况电话及直接问卷调查。对206 例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
检查认知状况横断面调查。结果开展肺功能检查的医院占总数的51.2豫,肺功能检查在三级医院中的普及率高于二级医院,
分别为79.4%和24.2%。在206 例COPD患者中曾诊断过COPD 者53 例(25.73%),既往做过肺功能者100 例(48.5%)。在诊断
过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中曾被诊断为COPD 者仅33.8%,其确诊COPD 的时间是在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后的(11.79±10.96)年,且
诊断COPD 时多数患者已为Ⅲ、Ⅳ级。结论辽宁省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偏低,尤其是二级综合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
行肺功能检查的比率低,COPD 的确诊时间晚。  相似文献   

18.
于家兔右侧胸壁第4或第5肋间开窗,保留胸膜,作为观察窗。在冷光源照明下,用普通显微镜动态观察急性缺氧时肺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肺微血管数目增多,大约缺氧30分钟后渐变模糊,50分钟后有出血。肺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9.
用肺血流图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下简称慢阻肺)、肺心病患者各17例的肺血管顺应性(Cpv),同时测定了肺血管总阻力(TPR)。肺心病组Cpv为23.55ml/kPa,TPR为42.09kPa·s/L;慢阻肺组Cpv为28.28ml/kPa,TPR为24.37kPa·S/L。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肺心病组TPR增高是其Cpv下降程度的4.36倍。Cpv下降是肺心病发生的一个次要因素。Cpv与肺血流图指标Q-Bi、B-Y、P_2-Y、Q-B/B-Y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335~0.664之间,Cpv仅对肺血流图产生中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在肺气肿肺气虚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个月、2个月、3个月组和模型1个月、2个月、3个月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烟熏双因素复合制作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脉血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结论: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存在高黏、高浓、高聚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