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对策,包括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吸痰前给高浓度氧;吸痰时机的选择;加温湿化气道;吸痰时压力适中;动作规范轻柔等。认为改进的吸痰方法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解除了呼吸道梗阻,解决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的问题,无脑水肿发生,患者提前进入清醒期,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状态时 ,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极易流入气管内 ,造成痰液堵塞而致窒息 ,加重缺氧而危及病人生命。因此 ,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尤为重要 ,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保护呼吸道通畅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 ,1999~ 2 0 0 3年 6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139例 ,其中气管插管 10 0例 (占72 % ) ,气管切开 39例 (占 2 8% ) ,治愈 10 8例 ,死亡 15例。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的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 及时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时排痰对神志不清、呼…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生命体征改变。此类病人极易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而死亡。因此,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最首要、最关键的一步,而妥善的护理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湿化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 ,常出现频繁呃逆 ,持续昏迷及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呃逆导致误吸 ,持续昏迷因排痰不畅易致坠积性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所以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完善气道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  相似文献   

6.
7.
人工气道的护理首要是确保气道的通畅。长时间低氧将导致复苏失败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因而在危重患的急救中,迅速建立有效的通气和其效用的维持至关重要的。吸痰是保证人工气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按需吸痰优于定时吸痰。吸痰辅助措施对吸痰的有效程度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护理及排痰方法。方法: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分析气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比较不同排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愈后的影响。结果:早期注意气道湿化、加强气道清洁、保持通畅是保证脑外伤昏迷患者脑充分供氧的必要条件,结合多种排痰护理方法,可减少或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程。结论:早期预防性气道护理,采用合理的排痰方法,有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及临床愈后。  相似文献   

9.
刘福莉  汪晓芸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99-1600
我们对150例人工气道患施以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置人工气道吸痰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手段。本文以置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出发点,主要从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方式及操作方法、吸痰的其他影响因素等阐述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介绍吸痰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吸痰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范春芳 《全科护理》2011,9(32):2988-2989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方式、吸痰方法及吸痰的影响因素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的人工气道内吸痰研究领域中还存在大量的护理问题,有待深入实践及循证可靠的科学依据支持,使吸痰护理操作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神经外科急重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和侵袭性的治疗和护理,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2002年7月~2004年4月我们通过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实施吸痰的护理,同时与急症抢救同步开始,并贯彻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呼吸道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人工气道内吸痰术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项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人工气道阻塞等[1].如何做到有效吸痰,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者一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呼吸通道,主要用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从而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但在建立人工气道的同时,也破坏了患者的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粘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1]。而感染又会加重分泌物的产生,增加痰液的粘稠度,导致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通过病情观察,以探讨正确的护理方法。结果153例77%通过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发生。38例19%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但最终通过治疗好转或治愈,7例3.5%因严重的耐药菌感染或高龄等因素死亡。结论保持重型颅脑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正确有效的吸痰、超声雾化吸入或氧动力雾化吸入、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及时的药物治疗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呼吸衰竭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有创机械通气需要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导管来建立人工气道,导致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咯痰能力丧失,因此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吸痰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帆  管玉海张庆 《护理研究》2004,18(12):2106-2107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1CP)的影响?[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3组,观察在吸痰压力为20kPa,吸痰时间分别为5s、10s、20s时颅内压的变化。[结果]在相同压力下进行吸痰,吸痰时间5s和10s对颅内压影响作用相似,20s则可引起颅内压过度升高。5s与10s吸痰有效率相似。[结论]在20kPa压力下最佳吸痰时间为10s。  相似文献   

18.
吴金球 《上海护理》2012,12(2):62-64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呼吸通道,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人工气道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但人工气道的的建立使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受到干扰,声门因有管道通过而不能关闭,不能形成气道高压,不能有效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足,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人工气道内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1]。为寻求安全、有效、合理的吸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人工气道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深度。方法:将48例颈脊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6例,A组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遇到阻力后上提0.5~1 cm;B组浅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C组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观察3种方法吸痰的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组效果好于A、B两组。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人工气道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 cm为宜。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分组对比,观察组的堵管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人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