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肺灌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对无创诊断肺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78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男26人,女52人,年龄2880岁。78例患者均行99mTc-MAA肺灌注八方位静态显像、肺灌注SPECT/CT同机融合,通过OSEM迭代重建。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临床最终确诊40例为肺栓塞患者,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为90%(36/40),特异度为84.2%(32/38),假阳性15.8%(6/38),假阴性10%(4/40)。该法诊断PE的准确率为87.2%(68/78),与文献报道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PE的准确率近似(85%92%)。结论肺灌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能一次显像获得同一时间的肺灌注和透光度情况,在无创诊断肺栓塞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单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的比较,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在骨转移病灶诊断中的新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25例患者263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与同期的单纯SPECT图像进行比较,由2或3名核医学医生独立阅片,比较两者之间的符合率差异.结果 单纯SPECT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4.7%(91/96).良性病变的符合率95.6%(43/45),骨转移符合率94.2%(48/51).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良性病变的符合率100%(58/58),骨转移符合率98.2%(56/57),总符合率98.3%(113/11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可同时提供病灶的功能和解剖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99mTc-MDP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科275例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结果.结果 将SPECT/CT显像结果与最终诊断比较,SPECT/CT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3.7%、灵敏度为97%、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提供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充分弥补了全身骨显像的不足,增加了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60例,采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同机联合扫描行18F-FDG显像.于静脉注射185-296 MBq 18F-FDG后40~60 min行18F-FDG图像采集.经同机CT自动生成的衰减校正图校正,用预先分组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进行图像重建,获得横断、矢状和冠状面图像,以及3D、CT和同机18F-FDG图像融合,同时检查结果与螺旋CT进行对照.结果:60例中,18F-FDG显像检出56例,灵敏度93%,影像特点为病灶处糖代谢异常增高;螺旋CT检出54例,灵敏度为90%.48例局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8F-FDG显像检出39例,灵敏度为81.3%;螺旋CT检出35例,灵敏度为72.9%.20例中有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患者中,18F-FDG显像检出15例,灵敏度为75.0%;螺旋cT检出12例,灵敏度为60%.结论: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融合显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较螺旋CT检查更具有定性和准确定位诊断价值,从而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结合结构化心理护理对接受99mTc-MDP SPECT/CT检查患者不良情绪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62例接受99mTc-MDP SPECT/CT检查的患者采用简单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Teach-back健康教育结合结构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的检查配合度和干预满意度。结果:检查中、检查后研究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检查配合度与干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健康教育结合结构化心理护理,有助于维持99m Tc-MDP SPECT/CT检查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缓解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脊柱、肋骨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病灶数目≤3个)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41例患者85处病灶中,42处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灶数的49.4%;43处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灶数的50.6%。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0.5%、97.6%,特异性分别为16.3%、93.0%,准确性分别为52.9%、95.0%。结论SPECT/CT可以明显提高脊柱、肋骨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鉴别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SPECT/CT骨显像应用在肿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均已行骨显像及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88例,平均年龄(62.63±13.08)岁。以骨密度诊断结果结合患者体征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比骨显像及骨密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骨显像及骨密度测定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的正确率、特异度、灵敏度。根据肿瘤患者行SPECT/CT骨显像检出的骨转移阳性率,结合临床随访及病理结果确诊骨转移的情况,综合分析SPECT/CT骨显像检查作为肿瘤患者随访项目的临床价值。结果 骨显像与骨密度对于诊断骨质疏松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738。骨显像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度为92%,特异度为75%,灵敏度为96%。SPECT/CT骨显像发现肿瘤患者骨转移阳性率为36.3%。结论 SPECT/CT骨显像与骨密度测定对诊断骨质疏松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可替代肿瘤患者随访中的骨密度测定来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鉴别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胸片发现可疑上纵隔肿物并拟诊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并分别行CT扫描、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处理,依据术后病理,比较CT和SPECT/CT两种方法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差异。结果:58例可疑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中CT诊断45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13例被诊断胸骨后肿物为非甲状腺组织; 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诊断35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23例被诊断胸骨后肿物为非甲状腺组织,后经手术证实33例诊断的胸骨后甲状腺肿为确定性诊断,25例诊断为非甲状腺组织;CT和SPECT/CT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4.3%、65.2%和100%、86.2%和96.6%,其误诊率、漏诊率、阳性结果预测值、阴性结果预测值分别为:34.5%和0、0和5.7%、82.4 % 和100%、100%和92.0%。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特异性、准确率、阳性结果预测值高均高于CT诊断,灵敏度、阴性结果预测值较CT略低,并且误诊率为零,漏诊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4月因腰背部疼痛或臀部疼痛就诊于我院的482例患者均符合2009年SPA标准。其中334例符合AS修订版纽约标准,分析SPECT/CT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 反应蛋白(CRP)与SPECT/CT标志物摄取值有相关性(r=0279, P=0045);血沉(ESR)与SPECT/CT标志物摄取值有相关性(r=0372, P=0002);ESR与骨侵蚀有相关性(r=0279, P=0045);患者疼痛VAS与SPECT/CT标志物摄取值有相关性(r=0418, P<001);患者疼痛VAS与骨侵蚀有相关性(r=0335, P=0005)。结论〓早期AS行SPECT/CT检查,可有效检测早期病变,为尽早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SPECT/CT图像融合鉴别诊断疑似骨转移灶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与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sestamibi,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超声检查比较,评价99mTc-MIBI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确诊PHPT的101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78例,年龄14~74岁)的99mTc-MIBISPECT/CT显像结果,并与双时相平面显像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诊断PHP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同时,对SPECT/CT与双时相平面显像的阳性和阴性病灶大小行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01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有120枚甲状旁腺病灶、93例为单发病灶,8例为多发病灶。120枚甲状旁腺病灶含89枚腺瘤(其中8枚为异位腺瘤)、5枚非典型腺瘤、24枚增生病灶(含异位3枚)、2枚甲状旁腺癌。99mTc-MIBI SPECT/CT显像对PHPT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9.64%、96.78%、99.08%和95.93%,平面显像对应的结果分别为76.67%、99.30%、92.57%、97.87%和90.97%,超声检查对应的结果分别为82.50%、99.64%、94.55%、99.00%和93.09%,其中99mTc-MIBI 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χ2=14.062,P<0.001)、准确率(χ2=15.059,P<0.001)和阴性预测值(χ2=6.034,P<0.05)均高于平面显像,而与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和平面显像阳性病灶的最大径分别为(1.90±0.98)cm和(2.01±0.99)cm,明显大于其显像阴性病灶(1.36±0.54)cm和(1.25±0.67)cm (t值分别为2.311和3.827,均P<0.05)。 结论 99mTc-MIBI SPECT/CT显像诊断PHP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对PHPT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9 Tcm-MIBI SPECT/CT显像在鉴别脊柱单发灶良、恶性质中的价值。方法 76例经99 Tcm-MDP平面及融合显像发现的脊柱单发灶患者,经金标准(病理)证实的恶性55例,良性21例,均行MIBI平面显像及SPECT/CT显像。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进行视觉读片,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99 Tcm-MIBI平面显像及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1.8%和92.7%(P<0.05),特异度分别为71.4%和95.2%(P<0.05)。结论 99 Tcm-MIBI SPECT/CT显像远较其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高,在脊柱单发灶的性质判定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4种靶/非靶比值(target-to-nontarget ratio,T/NT)的诊断价值,选择更佳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
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活动性的T/NT以及判断TAO炎性活动性的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
为TAO的患者29例(58只眼),均行99mTc-DTPA眼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分为活动期
组18例(36只眼),非活动期组11例(22只眼);同时设置对照组9例(18只眼);分别计算每个眼眶的眼眶/枕叶脑组织放
射性计数比值(T/NT1)、眼眶/枕骨放射性计数比值(T/NT2)、眼眶/丘脑放射性计数比值(T/NT3)和眼眶/小脑放射性
计数比值(T/NT4),与CAS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结果:T/NT1和T/NT2与CAS有相关性(r1=0.873,r2=0.527;P<0.001),T/NT1与CAS评分相关性更好;T/NT3和T/
NT4与CAS之间无相关性(r3=0.039,r4=0.090;均P>0.05);T/NT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T/NT2的ROC曲线下面
积为0.581,故T/NT1对TAO活动性评估的准确性更高;T/NT1=9.74为判断TAO患者活动性的阈值。结论:T/NT1与
CAS有更好的相关性,对于TAO活动性评估有更高的诊断价值,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解剖定位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9m锝-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99mTc-DTPA)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泪腺炎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T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活动评分(clinical active score,CAS)标准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同时选取影像学表现阴性的1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99mTc-DTPA眼眶SPECT/CT,分别在横断面、冠状面图像上测量泪腺横径、长径、体积,勾画泪腺与枕叶脑组织的感兴趣区,测量放射性计数平均值,计算靶/非靶比值(target/non-target ratio,T/NT),比较3组间泪腺参数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对TAO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TAO非活动期组冠状面长径和T/NT值外,TAO患者各泪腺参数均明显增长或增高(P<0.05);与非活动组比较,除横断面和冠状面长径外,活动期组其余参数均明显增长或增高(P<0.05);除冠状面长径外,TAO患者泪腺参数均与CAS呈正相关,以横断面T/NT最大值的诊断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82,P<0.01)。结论:99mTc-DTPA 眼眶SPECT/CT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方法,有助于评估TAO患者泪腺炎症程度及临床活动期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CT/CT显像的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结合全身骨显像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脊柱病灶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良性病变以及不能确定诊断。分别计算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和不能明确诊断的百分率及其95% CI,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对57处病灶的分析结果显示,SPECT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26处,占45.6%(26/57),95%CI为32.7%~58.5%;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31处,占54.4%(31/57),95%CI为41.4%~67.3%。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2处,占91.2%(52/57),95%CI为83.9%~98.6%;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处,占8.8%(5/57),95%CI为1.4%~16.1%;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显著高于SPECT图像(χ2=27.20,P<0.05)。结论 对脊柱单发病灶,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的SPECT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解CT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的脑SPECT和EEG结果,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1例患者在发病后3d内进行CT、^99mTc-ECD SPECT和EEG检查。结果:SPECT阳性率91.2%,EEG阳性率61.9%。^99mTc-ECD SPECT对尚无脑形态异常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具明显优越性,有利于了解患者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EEG的检查有助于掌握患者神经细胞电生理学变化状态。结论:^99mTc-ECD SPECT和EEG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PHPT患者37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740 MBq,分别于注射后30 min及2~3 h进行颈胸部早期相和延迟相平面显像,延迟平面显像后行颈胸部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确定37例PHPT患者共有41个甲状旁腺病灶,其中29例为单发甲状旁腺腺瘤(包括5例异位甲状旁腺腺瘤),2例各有两个甲状旁腺腺瘤,5例为单发甲状旁腺增生,另1例为3个甲状旁腺增生。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对PHPT的病灶检出率为87.8%,显著高于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75.6%的检出率(P<0.05)。对甲状旁腺增生灶,99mTc-MIBI SPECT/CT的诊断灵敏度为50.0%,而平面显像均未检出病灶(P<0.05)。此外,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可提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