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小鼠的Southern杂交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的方法进行Southern杂交,以检测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小鼠外源DNA的整合情况,筛选携带目的基因的阳性小鼠。方法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的方法,对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小鼠(FD代)及首建阳性鼠与野生型ICR小鼠交配产生的F1代进行Southern杂交,对F0代和F1代进行筛选。结果经显微注射法,共获得25只转基因小鼠,通过Southern杂交鉴定,1只为阳性,阳性率为4%;对PCR阳性的F1代小鼠35只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全部为阳性。结论外源基因(人Cathepsin K基因)已整合到小鼠的染色体上,并且能够遗传。  相似文献   

2.
3.
人巨细胞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寻找早期快速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敏感方法。②方法 用HCMV即刻早期(IE)基因和晚期(LA)基因的7对待异性引物分别进行普通聚合酶链的反应(PCR),套式PCR(nPCR)和双重PCR,检测血清中的HCMV DNA,比较不同引物及不同PCR方法的灵敏度。③结果 同一基因的不同引物扩增HCMV DNA灵敏度差别无显著意义;LA基因的引物扩增灵敏度高于IE基因的引物;3种方法中以nPCR灵敏度最高,其次为双重PCR,普通PCR最低。④结论 用L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nPCR是早期快速检测HCMV感染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4.
PCR—SSP快速检测胰腺癌石蜡切片中K—ras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第12位点K-ras基因点突变检出率达72%~100%,检测其点突变方法有数种。我们采用针对K-ras基因点突方式设计的引物,对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产物借助常规电泳即可判定有无K-ras基因突变及突变方式,无需酶切,杂交,放射性及非放射性显影等技术,研究发现:31例胰腺癌标本有23例存在K-ras基因点突变,方式分别为CGT,GAT,GTT,而9例正常胰腺组织,19  相似文献   

5.
用PCR检测人淋巴组织中弓形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淋巴结病理组织提取DNA后,用Tg-DNAPCR药盒体外扩弓形虫DNA。  相似文献   

6.
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 K)为表达于破骨细胞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是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的关键酶。相关研究证实,抑制其活性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个新思路。当前最新研发的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Odanacatib (ODN),可有效抑制骨的吸收且不抑制骨的形成,耐受性好,无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肺癌K—ras基因突变的二步PCR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敏感性K-ras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在肺癌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临床肺癌标本K-ras基因第12码子点突变。结果 二步PCR-RFLP法检测K-ras点突变的敏感性较一步法提高约64倍。55例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K-ras点突变检出率为47.3%;对另67例纤支镜标本进行基因检测,以K-ras突变进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9.
姬兴军 《吉林医学》2011,(18):3655-3656
目的:探讨皮肤损伤后人体皮肤组织蛋白酶K的动态变化,寻找皮肤损伤的内在机理变化。方法:5例志愿者的一侧上臀部皮肤作光诱导组(观察组),另一侧上臀部皮肤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底物荧光法检测两组组织蛋白酶K的活性。结果:在5例自身配对志愿者中,观察组皮肤的组织蛋白酶K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K在慢性紫外线损伤后的人体皮肤中活性明显降低,提示其与皮肤光老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C-2 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明确基因治疗靶点的碱基序列。方法 针对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CGT,CAT,GTT)设计顺序特异性引物(SS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2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借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定该细胞株有无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结果 人胰腺癌细胞株PC-2存在K-ras基因点突变,突变方式为CGT。结论 PCR-SSP法简便快速,特异性高,本研究结果为胰腺癌的下一步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组织蛋白酶K是一种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在骨重吸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组织蛋白酶是倍受关注的骨疾病治疗靶标,此类骨科疾病的特征是破骨细胞活动增强,例如骨质疏松症.循此新思路,就组织蛋白酶K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沙门氏菌 inv A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建立了增菌 PCR法检测实验动物粪便沙门氏菌的方法。首先以 7种常见的沙门氏菌及 3种非沙门氏菌标准菌株检验了 PCR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7种沙门氏菌扩增出 2 84bp的特异区带 ,非沙门氏菌皆无特异带扩增 ,检测灵敏度为 5 0个 CFU。比较了不同方法即差速离心集菌、玻璃粉吸附和选择性增菌处理粪便样品制备模板 DNA,相应于 3种方法的 PCR检测灵敏度分别为 :2× 1 0 4 ,5× 1 0 3,1 0个 CFU。然后 ,用增菌 PCR法与分离培养法对比检测了 1 0 5只实验动物。在 80只 KM小鼠中 ,分离培养法检出 1 0只阳性 ,PCR法检出 1 2只阳性 ,高于分离培养法。结果提示 :增菌 PCR法在大批量的实验动物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鼠11个品系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利用PCR对近交系小鼠11个品系的20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遗传检测,为实验室日常检测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背景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20个微卫星引物对11个品系近交系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MMDBJ数据库信息,已知品系C3H、DBA、BALB/c和C57BL/6的多态性位点大小,由此可推知其他品系C57BL/6-Bg、C57BL/10、TA1、TA2、T739、M615和SCID的多态性位点大小.结果应出现的220条条带中有193条与预期的一致.结论利用这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以将11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区分开来,近交系小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于近交系小鼠的遗传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PCR检测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结果 PCR检测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27.69%、50.00%、61.29%、52.38%和5.00%,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低于其他肝病(P<0.005).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PCR灵敏度为46.51%,特异性为73.95%,总有效率66.67%.结论 PCR对纳米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SRV-1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针对SRV-1env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染SRV-1 Raji细胞提取出的含有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反应。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将DNA样本进行10倍梯度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使用该方法对正常Raji细胞以及感染SIV、STLV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样本进行扩增,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检测40份储存猴血标本。结果使用巢式PCR扩增出的特异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5×10-3ng/μL,而且方法特异。用此方法检测40份猴血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初步建立SRV-1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为SRV-1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检测石蜡切片中幽门螺杆菌的PCR方法,明确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方法:利用幽门螺杆菌保守的16SrRNA基因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病理石蜡切片中的幽门螺杆菌,其中实验组复发性口腔溃疡者病理标本50例,对照组口腔外科手术标本20例。结果: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病理标本幽门螺杆菌DNA阳性率为42%(21/50),对照组标本阳性率为5%(1/20)。结论:PCR方法能敏感检测口腔石蜡病理切片中的幽门螺杆菌。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中存在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尖锐湿疣的30例患者外阴湿疣标枉和宫颈分泌物及同期非尖锐湿疣患者宫艰苦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中HPV6.11DNA和HPV16.18DNA。结果表明,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尖锐湿疣患者,以HPV6.11为主,HPV16.18在二者之间无差别。提示外阴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11感染引起,应用PCR技术检测湿疣组织中HPV DNA可为痢疾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博尔纳病病毒(BDV)荧光定量套式RT-PCR检测方法,为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BDV奠定基础。方法:根据BDV P2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PCR扩增的BDV P24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和样品检测。结果:应用量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建立了检测BDV的荧光定量套式RT-PCR方法。检测58例神经精神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3例精神分裂症及1例帕金森病患者呈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荧光定量套式RT-PCR方法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的假阳性污染,并实现准确定量,对于研究BDV感染与人类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鼠痘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痘病毒属血凝素基因保守区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鼠痘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结果表明,扩增产物长度为846bp,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为鼠痘病毒。用本法可检出0.1pg鼠痘病毒基因。  相似文献   

20.
石晶 《医学综述》2011,17(17):2683-2686
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在病毒监测中的作用随着其自身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从最初的RT-PCR到与其他各项新兴技术相结合,逐渐发展成实时荧光定量RT-PCR、多重RT-PCR、多重实时荧光RT-PCR、多重PCR技术为基础的反式线点杂交、环介导的反转录等温扩增、反转录为基础的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各项技术。现对这几项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优点与不足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