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07—2016年阿克苏地区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布鲁杆菌病数据,描述性分析统计数据,主要分析指标为报告发病率。结果 2007—2016年阿克苏地区累计报告布鲁杆菌病病例3 834例,2014年报告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达10年间最高值(50.91/10万),人间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趋势χ~2=3 454.44,P<0.01);发病时间集中在5—9月;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20~60岁之间、占75.45%(2 893/3 834),男性50~75岁年龄组发病率与发病数峰值曲线不一致,其他年龄组报告布鲁杆菌病发病率高峰与发病人数高峰基本吻合,男女发病比2.53∶1,以农牧民为主80.95%(3 104/3 834);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市)为拜城县、温宿县和阿克苏市。结论阿克苏地区人间布鲁杆菌病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在地区、人群、年龄和职业分布等不同维度呈现出流行趋势;拜城县和温宿县是阿克苏地区布鲁杆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持续开展牛和羊免疫和分级净化措施仍是控制布鲁杆菌病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济南市2004-2007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资料;对济南市近3年曾发生布鲁杆菌病疫情的疫点内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对2007年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4-2007年济南市发生布鲁杆菌病共32例,其中2007年发生15例,发病人数为2004年的3.75倍(15/4).采集高危人群血液样品共178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1.24%(20/178).2007年发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济南市的章丘市,占93.33%(14/15),3-9月份发病占93.33%(14/15),农民发病占93.33%(14/15),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占66.67%(10/15),男女发病比为2.75:1(11:4);发病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有3个家庭分别发生2或3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牛、病羊接触史;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为17~529 d,中位数为70 d.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监测中发现的病例占86.67%(13/15).结论 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章丘市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主要疫区,春夏季是济南市布鲁杆菌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外来家畜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布氏菌病流行50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0~2005年全区的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5年全区共报告布氏菌病29854例,分布于12个盟(市)。呼伦贝尔市是全区布氏菌病流行最严重地区,共报告8606例,占全区的28.83%。20世纪80年代前,全区疫情较重,发病率曾高达34.76/10万,疫情由东三盟逐步扩散到中西部各盟(市);80年代和90年代初,全区疫情维持低发病状态,1995年疫情开始回升,至2005年发病率38.49/10万,达历史最高水平,疫情最重的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集宁市。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牧民占大部分。结论内蒙古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7年内蒙古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面积不断扩大,流行强度逐年增加。目前全区12个盟(市)中有11个盟(市)均有新发病例报告,102个旗(县、区)中有85个旗(县、区)有新发病例报告。总的流行趋势是:中东部地区流行严重,西部地区呈散发状态。季节流行曲线呈单峰型,流行高峰多数年份集中在4-6月份。发病年龄以25-5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例与布病的流行强度有关,低发年份男女性别比接近3∶1 高发年份男女性别比接近2∶1。职业以农民占50%以上 牧民占25%-30%左右。另外家务及待业(2.93%)、学生(2.70%)、工人(2.18%)、散居儿童、民工和商务人员(1%以下)等职业的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2001-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炭疽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1年炭疽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散发为主,偶有暴发。东部地区发病高于西部地区。男性多于女性。农、牧民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人群。结论 畜牧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有计划的开展防治工作,使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沈阳地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为制定本地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布病监测方法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和《沈阳市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进行。2009-2015年人间布病疫情资料来自于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疫情特征,进一步结合ArcMAP软件分析布病疫情的时空转换特征,绘制沈阳地区布病的时空分布图。结果 7年间沈阳地区共报告布病患者1 356例,其中2014年沈阳市区出现1例死亡病例;布病年均发病率的波动区间为(0.46~4.59)/10万,趋势性检验χ2=541.44,P<0.001,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发病率增幅呈逐年递减趋势;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以30~59岁男性农民居多。从时空分布图上看,2009年布病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的都是新民市,而到2015年发病数最高的是沈阳市区;发病率最高的是紧邻市区的法库县;从地理信息上来看,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疫区范围也由2009年的7个地区,扩大为2015年的13个地区。结论 2009-2015年间沈阳地区布病疫情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疫区由局部地区扩展为整个地区, 病例高发区由西部的新民市向东部的沈阳市和法库县推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乡市2005~2011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新乡市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布病病例186例,11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获嘉县、辉县市等5个县(市),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6.56%。发病季节以4~7月最多,占全年发病数的59.68%。发病年龄集中在25~65岁,占全部病例的83.33%,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饲养、屠宰及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结论新乡市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地区已由牧区转向农区,有逼近趋势。要控制布病疫情上升,应尽快加强卫生部门与畜牧部门的密切合作,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强化重点地区棘球蚴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8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数据,采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发病率为(0.22~0.41)/10万,报告病例的旗数由2013年的24个增加到2018年的39个。棘球蚴病高发病率地区主要集中在西乌珠穆沁旗(最高为19.23/10万)、东乌珠穆沁旗(最高为12.93/10万)和新巴尔虎右旗(最高为11.66/10万);三维趋势图显示,棘球蚴病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空间分布存在正自相关关系,呈聚集性分布(Moran’sⅠ> 0,P < 0.05),存在“高?高”和“低?高”2种聚集形式。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存在空间分布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锡林郭勒盟及赤峰地区,建议加强这些地区棘球蚴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2001-2015年锦州市布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下一步的防控重点。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锦州市布病疫情进行分析,对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与发病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1-2015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为0.45/10万-16.53/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3-7月,占总数的66.89%。2003-2015年共采集重点人群血清5 904份,阳性率为5.01%。2007-2015年从136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63株,其中羊种3型48株、羊种1型12株,羊种变异2株、犬种1株。结论锦州市近年布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优势菌株主要是羊种3型。对犬的布鲁氏菌携带情况应予以一定的关注,及时淘汰病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VA-16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8-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0.11/10万;疫情波及福建省8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7%,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27/10万);男女比为2.50:1,农牧民占50.7%。4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绝大多数(87.5%); MLVA-16分型将其分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35株羊种菌分为28种基因型,5株猪种菌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26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14株,35.0%)。同国内147株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福建省菌株与广东和内蒙古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存在着较近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panel 2B上,仅存在1~3个位点的差异。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的管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福建省布鲁氏菌MLVA-16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阐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监测方案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即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的2005-2011年新疆兵团布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新疆兵团共报告布病病例797例,男女比例为2.78:1,暴发疫情23起,除建工师和十二师外12个师均有报告,分布于87个团场,占全部团场总数的54%。布病平均发病率为5.16/10万,其中10个师发病率高于1/10万,发病率前五位的师分别是农十师为45.07/10万、农九师为18.68/10万、农二师为15.49/10万、农一师为7.72/10万、农六师为3.72/10万。结论 新疆兵团的布病疫情还处于上升期,为有效控制布病疫情,需要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成立防治工作协调小组,联合开展疫情监测和综合性防控工作,及时对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和处置,从源头遏制布病疫情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点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兵团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数及血清学监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推断的方法对二者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兵团网络直报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6.57/10万和12.1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区域血清学检测人数、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分别为2506人、131例、5.23%;2670人、60例、2.25%和5748人、98例、1.70%;监测区域中血清学阳性率较高地区,其报告发病率也高,两者存在相关性(r=0.88,P〈0.01)。结论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上升期,开展监测对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评价防治效果和培养、锻炼布鲁氏菌病防治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以监测点为基础,联合农业部门开展疫情处置、患者治疗管理、高危人群干预等综合性防控工作,推动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