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A)后外侧入路术中、术后均有较多出血,我们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一种新型手术止血材料——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mpomus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MPH)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控制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mpomus polysaccharide hemispheres,MPH)控制肝切除后残肝断面渗血及活动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因肝脏肿瘤、肝内胆管结石需施行肝叶(段)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标准组、试验组1、试验组2、对照组,每组各15例.标准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结扎、电凝)止血,试验组1使用MPH作为术中止血剂,试验组2使用止血纱布+MPH作为术中止血剂,对照组使用止血纱布作为止血剂.观察止血时间、术中及术后3 d内的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标准组断面止血时间(2.98±1.05)min,术中输血量(400±200)ml,术后3 d内输血量400±200)ml,引流量(350±100)ml;试验组1断面止血时间(3.10±0.85)min,术中输血量(400±200)ml,术后3 d内输血量(200±o)ml,引流量(200±loo)ml;试验组2断面止血时间(3.20±1.52)min,术中输血量(200±200)ml,术后3 d内输血量(200±01ml,引流量(150±lOO)ml;对照组断面止血时间为(5.22±1.82)min,术中输血量(600士200)ml,术后3 d内输血量(400±200)ml,引流量(400±150)ml.对照组止血成功率33%低于标准组和试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PH可以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肝切除术后残肝断面渗血情况,结合止血纱布应用疗效更佳,且使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局部止血材料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出血曾是妨碍外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止血方法,如止血钳止血、结扎止血、压迫止血、烧灼电凝止血等都有不足之处,而近年出现的新型止血材料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由于具有多种较传统的止血方法及其他可吸收止血材料显著的优点,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是一种源于纯化马铃薯淀粉的植物多糖止血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不含蛋白质,因而不存在引起过敏及病毒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MPH)控制门静脉高压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因门静脉高压行断流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标准组于手术中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止血;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使用MPH、明胶海绵作为术中止血剂,无法控制出血者加用外科方法止血,术后24 h继续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标准组、试验组5 min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6.7%、7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40.0%)与标准组、试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3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PH具有快速、可靠、安全的止血效果,在外科手术中可以作为辅助止血装置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微球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参与该研究的168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止血手段(结扎、电凝)局部止血。观察组:术中使用可吸收止血微球局部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止血带使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吸收止血微球在骨折内固定术中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止血效果,是减少术中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30 000左右[1],于1912年首次由Wilson报道,故又被称为Wilson病(WD).该病发病年龄一般为12岁左右,主要特征为铜代谢障碍导致的体内铜蓄积,从而引起患者原因不明的肝硬化以及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不经治疗病死率可达100%[2].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2月间,本科共收治5例WD患者,均予肝移植手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35例采用碘酚烧灼法止血,若效果欠佳或出血凶猛,改用牙周塞治剂填塞止血,有搏动性出血则用高频电刀烧灼.若局部治疗效果欠佳,则配合全身治疗.结果35例均达到止血目的,其中局部止血有效率为85.7%(30例),另外5例(14.3%)配合全身治疗后达到止血目的.结论烧灼法、填塞法等局部治疗是配合治疗血液病患者牙龈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儿童肝移植因无法取得与之体积相匹配的肝源,多采用成人供体经裁剪后植入受体中,手术难度高,创伤大,加之儿童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低,因此术前及术后精心护理极其重要。2005年1月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病儿,对病儿实施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移植后受体感染发生的机会、类型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3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抗感染措施及术后受体发生感染的类型、治疗方法、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术后都发生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感染,经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后痊愈。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后主要并发症,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月肝癌的体会(附57例临床病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1月间57例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并进行随诊和观察.结果最短存活时间45d,最长存活已超过30个月(至今仍无瘤状态下存活).结论不同期肝癌肝移植术后存活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肝移植治疗肝癌仍应严格选择病例,谨慎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会厌炎9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会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重症急性会厌炎 90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 76例 ,女 14例 ,19~ 72岁 ,其中 30~ 6 0岁 84例。发病与季节无关。检查见会厌舌面明显充血肿胀 5 6例 ,会厌高度肿胀似球形 2 6例 ;伴有会厌谷黏膜、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红肿 6例 ;会厌脓肿 14例 ,喉脓肿 1例。结果 :联合应用红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 4 3例 ;联合应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 34例 ,疗效无明显差异。行会厌脓肿切开术 7例 ,喉脓肿切开术 1例 ,气管切开术 1例。重症急性会厌炎 90例均治愈。结论 :抗生素与激素联合应用效果良好 ,适时行会厌脓肿切开术 ,喉脓肿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是救治重症急性会厌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准  朱春富  金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088-1090
目的:总结肝外伤术后大出血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对1999~2008年诊治的18例肝外伤术后大出血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美国外科创伤协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18例患者均为Ⅲ级以上损伤,首次术后出血量800~1700ml。18例均接受再次手术治疗,14例治愈,4例死亡,再手术病死率为22.22%(4/18)。结论:尽管肝外伤术后大出血病情重、治疗棘手,但只要处理得当,再次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进行迅速止血,仍能挽救多数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置方法。方法: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例62人,分成人工肝组(32例)和药物组(30例),2组均应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人工肝组加用血浆置换,平均每例次输新鲜冰冻血浆2000 ml。平均每例治疗2.7次。2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Glo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记录不良反应及处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人工肝组和药物组的显效率分别是31.2%和15.0%,有效率分别是47.7%和30.0%,无效率分别为21.1%和55.0%。人工肝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组有5例过渡到肝移植。不良反应有一过性低血压、皮疹、瘙痒、静脉置管处渗血渗液、皮下血肿、置管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经对症处理,均能解除症状。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及肝移植围手术期肝功能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锋  吕毅  刘昌 《医学争鸣》2005,26(1):34-34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0-10至今共行肝移植51例,其中早期10例乙肝及其相关性疾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仅单用拉米呋啶甚至未坚持使用拉米呋啶. 这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50岁(平均43.8岁),其中6例合并肝癌,1例合并布加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活体肝移植的关键手术技术.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6年11月实施的4例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为成人活体供肝,其中右半肝3例(不包含肝中静脉的2例,包含肝中静脉的1例),扩大左外叶(不包含肝中静脉)1例,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0.85%~1.44%.其中3例供、受体行肝右静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静脉与受体成形后的肝左、肝中静脉吻合.2例供肝肝右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右动脉分支经受体桡动脉搭桥后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4例供肝胆管成形后与受体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其中2例留置"T"型管引流.4名供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受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血管并发症,1例未留置"T"管的儿童受者胆管吻合口轻度狭窄.受体现已分别健康存活58个月、32个月、20个月及14个月.结论:原位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选择好合适的供体、灵活掌握关键的手术技术可以使活体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收治的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病例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控方法.结果 7例患者有1例患者因病情极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术前死亡,其余6例经围手术期积极调控出凝血功能,均接受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移植围手术凝血功能的调控对肝移植手术及术后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凝血功能调控能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全身病理生理紊乱,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降低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16例肾移植术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至2016年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16例肾移植术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淀粉酶等检测,术前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13例行手术治疗,3例保守,观察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13例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3例保守治疗,随访6月,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阑尾炎的诊断相对较困难,术前的腹部CT评估对于诊断肾移植术后阑尾炎和判断阑尾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肾移植术后阑尾炎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手术切口最好选择右侧腹直肌的探查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例同种异体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6 .5h、7h ,无肝期90min、6 5min ,术中出血15 0 0ml、35 0 0ml,1例恢复顺利,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胆漏。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操作程序简化,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4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叠感染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病情急性加重并形成重症化,但戊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