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娣  杨静  廖沁 《四川医学》2014,(3):363-364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对非瞳孔阻滞型房角关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52只眼)非瞳孔阻滞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于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进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应用前房角镜观察房角粘连情况。随访12—24个月,平均(13.4±7.7)个月。结果术前眼压(24.2±4.3)mmHg,LIPI术后最末次随访眼压(17.3±6.4)mmHg,与术前比较平均下降(6.9±2.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5)。术后前房角结构可见范围增加,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缩小。术后早期视力无变化,随访时间内视野损害无进展。结论激光虹膜成形术可以明显加深非瞳孔阻滞型PACG的周边前房.增宽房角入口.从而预防房角粘连的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眼科较常见的一种手术,手术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术后视力的提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术后虹膜瞳孔的变化又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葫芦岛市中心医院于2004年5月-2005年5月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80例(86眼),将其术后虹膜、瞳孔变化进行临床分析,以便更好的改进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越峰  钟晓东  余锦强 《西部医学》2010,22(10):1903-1904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1aser peripheral iridop lasty,LPI)对高褶虹膜综合征所致房角关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25只眼)高褶虹膜综合征所致房角关闭的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进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应用前房角镜观察房角粘连情况。随访2~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25只眼的平均眼压和平均用药指数从术前的(21.7±2.3)mmHg和(3.6±1.2)降到(16.8±1.3)mmHg和(1.4±0.95),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一周,部分患者周边虹膜前粘连减少、周边虹膜变薄,随诊期间未发现前房角进行性粘连及高眼压。结论激光虹膜成形术可以明显加深高褶虹膜综合征所致房角关闭的周边前房,增宽房角入口,从而预防房角粘连的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Nd:YAG虹膜激光术前和术后的检查并观察前房、房角、虹膜的变化,探讨激光孔径的大小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35例46眼。男16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57.88岁。其中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对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6例(9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47眼),行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对照组43例(47眼),行传统虹膜周边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与传统周边虹膜切除术均能显著降低眼压,将其控制在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周边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均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相比有轻微降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臭氧介入治疗椎间盘膨隆型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3-08间在我进行治疗的椎间盘膨隆型突出症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臭氧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结论:臭氧介入治疗椎间盘膨隆型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成本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优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周瑾 《当代医学》2013,(36):79-80
目的:观察腹肌训练治疗中年男性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2012年5-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科室住院就诊的50例男性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针灸、推拿、TDP、“飞燕式”功能训练等保守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腹肌训练,持续8周,采用VAS疼痛尺评价疗效。结果实验后VAS评分试验组为(3.31±1.50),对照组为(4.28±1.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实验前后两组内比较,实验组P=0.001,对照组P=0.031。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增加腹肌训练的试验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肌训练法对中年男性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一种常用手术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在门诊即可进行,故临床上广泛用于解除早期PACG的瞳孔阻滞。近年来,我院对34例(34眼)PACG早期患者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本文就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急性PACG临床前期、间歇期及慢性PACG早期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CBM、CNKI、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LPIP和常规药物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相比较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分成试验组(LPIP组)和对照组(药物组)。采用RevMan5.0软件对眼压下降幅度、眼压控制率、眼压下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房角开放程度、角膜水肿程度、瞳孔直径6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LPIP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8篇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RCT)文献,共436只眼,其中LPIP组共216只眼,药物组共220只眼。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LPIP组与药物组在治疗后15 min[MD=18.62,95%CI(13.86,23.39),P<0.000 01]、0.5 h[MD=12.14,95%CI(7.17,17.11),P<0.000 01]、1 h[M...  相似文献   

10.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是一种类似低倍生物显微镜的新型的高频率眼科B型超声影像检查仪器,它的应用在青光眼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UBM不但不受眼压高低、角膜、前房混浊及炎症的影响,而且,还具有分辨率高、无痛、无侵入、无组织损害的特点和优势,可清晰观察和精确的测量活体的眼前节结构,是一种能清晰的显示现有的其他方法难以观察的眼前段"盲区"结构状态的高新技术手段。本文就UBM对青光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疗效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眼前段组织与房角开放度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正常人房角开放度数(AA)与眼前段结构的关系&#65377; 【方法】 收集211例(211只眼)正常人,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扫描其前房和晶状体,并测量前房深度(ACD)&#65380;前房横径(ACHD)&#65380;解剖前房深度(AACD)&#65380;睫状体带长度(CBL)&#65380;虹膜厚度(IT)&#65380;晶状体厚度(LT)&#65380;晶状体位置(LP)以及晶状体前极的位置(LAAP)&#65377;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这8个参数与AA的关系&#65377; 【结果】 AA的均值为(40 ± 17)°,男性(44 ± 18)°,女性(37 ± 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93,P = 0.004)&#65377;AA与ACD(r = 0.721,P = 0.000)&#65380;LT(r = -0.545,P = 0.000)&#65380;CBL(r = 0.615,P = 0.000)&#65380;LAAP(r = -0.717,P = 0.000)&#65380;LP(r = 0.557,P = 0.000)和ACHD(r = 0.175,P = 0.011)相关,与AACD(r = 0.130,P = 0.059)&#65380;IT(r = 0.129,P = 0.061)无相关性&#65377; 【结论】 女性的房角比男性窄;在眼前段组织中,决定正常人房角宽窄的最关键的因素为晶状体&#65380;睫状体和虹膜根部的附着位置&#65377;  相似文献   

12.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opulations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眼科学以及国外学在这方面的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超声生物显微镜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后的研究工作及有关献进行了归纳和复习。结果:根据房角关闭,中国人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分为三种类型:1.多种机制共存型。2.单纯瞳孔阻滞型。3.非瞳孔阻滞型。由于多种机制共存型闭青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不同于其它类型闭青,除了要解除其瞳孔阻滞因素外,同时要针对性地处理共同存在的非瞳孔阻滞因素。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闭青的研究、诊断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的应用促进了闭青的认识,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将大大提高闭青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结果共58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急性PACG(A组)37例,慢性PACG(B组)21例。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A组视力由术前(0.11±0.08)提高至(0.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力由(0.4±0.16)提高至(0.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压由术前(4.16±1.50)kPa降至(2.03±0.6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由术前(3.51±1.30)kPa降至(2.30±0.73)kPa(P<0.05)。其中A组1例眼压未控制正常,B组6例未控制正常。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PACG,但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预防性激光虹膜周切术(LPI)治疗后不同疗效的机制分析。方法:本研究搜集了2018.03-2021.10在上海长海医院临床检查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行LPI术的共23位病人(5位男性,18位女性),35只眼睛。对所有受试者在LPI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进行标准眼科临床检查和UBM显像检查,检查包括基线评估(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房角镜检查、眼底照相、自动静态视野计及OCT等检查)及UBM(房角结构:ACD, AOD, TIA, TCPD, ICPD)。根据UBM图像及Svend Vedel Kessing和John Thygesen的分类方法,将房角关闭机制定义为单纯瞳孔阻滞型(PB)、高褶虹膜型(PI)和混合型。结果:在LPI前单纯瞳孔阻滞组(PB)占比达到85.7%,14.3%的患者属于高褶虹膜型(PI)。LPI后,PB组里有51.4%表现为单纯PB,34.2%表现为混合机制(PB和PI)。LPI后,PB型(13.6°±2.4°,p<0.01)和混合型(6.1°±1.7°,p<0.01)的房角开放度明显增加,而PI型(1.6°±0.8°,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根据UBM图像分析,单纯瞳孔阻滞型(PB)行LPI后房角开放效果较好,而高褶虹膜型(PI)患者行LPI术后的临床和UBM特征基本不变,显示PI在引起房角关闭的机制及程度上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眼底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 CDI)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CPCAG)患者的不同病程阶段的眼动脉 ( OA)、视网膜中央动脉 ( CRA)、睫状后短动脉 ( PCAs)的血流参数进行检测 ,对 CPCAG患者视野指数平均缺损值 ( MD)与 OA、CRA、PCAs阻力指数 ( PI)的相关性分别进行研究。结果 :1 CPCAG患者无论是OA还是 CRA、PCAs,其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 EDV)、平均血流速度( Vmean)均较正常人减少 ,阻力指数 ( RI)较正常人高 ( P<0 .0 1 )。 2 CPCAG患者的视野 MD值与OA、CRA和 PCA的 R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1 )。 3CPCAG组随着视野损害的不断进展 ,其眼底血流速度逐渐下降 ,在尚未出现眼底及视野改变的 CPCAG患者中 ,CRA的 EDV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5)。结论 :1 CPCAG患者存在着视盘和视网膜的血液供应障碍。 2 CPCAG患者的视野损害与眼底血管末梢阻力的增加有关。 3CDI对 CPCAG的早期诊断及病程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最常见不可逆致盲眼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闭青)的高患病率和高致盲率的问题,项目组从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及治疗技术入手,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闭青患者的房角解剖结构,发现了我国闭青的发病机制,建立了新的机制分类;对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闭青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了分子遗传学研究,首次发现与闭青发生相关的4个相关基因;研发了闭青筛查的关键设备和筛查技术;揭示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损伤的新分子机制,创立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干预流程;首先提出闭青循序性治疗模式,改良了手术技术,构建适合中国人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处理流程,提高了治疗效果。由此,全面提升了闭青的科学认知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本项目完成了我国闭青防治技术从技术跟踪到技术引领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 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 间眼部参数的差异。方法:共收录106 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包括58 名AACG患者和48 名CACG 患者,分为AACG 发作眼、AACG 对侧眼和CACG 患眼3 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验光、角膜曲率、
A 超等眼科检查,并进一步计算晶体眼轴比和相对晶体位置。结果:AACG 发作眼具有前房浅、晶体厚、眼轴短、晶
体眼轴比大等特点。晶体眼轴比>0.2 的比例在AACG 发作眼、CACG 患眼和AACG 对侧眼中,呈逐渐递减趋势,但
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ACG 对侧眼和CACG 患眼而言,AACG 发作眼前房结构更为拥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视力和视野的变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的PCACG患者40例5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体积分数5%的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视野变化。视野指标包括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视力26眼中有效14眼,无效12眼,有效率53.8%;对照组视力28眼中有效2眼,无效26眼,有效率7.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1,P=0.003)。治疗组治疗后MS、MD[(19.09±0.74)、(8.19±0.75)dB]较治疗前[(23.53±0.62)、(6.73±0.63)dB]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3.57,P<0.05);对照组治疗后MS、MD[(18.64±0.83)、(8.76±0.84)dB]较治疗前[(19.18±0.72)、(8.32±0.82)dB]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0.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MS、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3.21,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患者的视力和视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内皮素-1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30例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闭角型青光眼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存在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内皮素-1分泌异常且具有高粘滞血症,内皮素-1和高粘滞血症可能共同参与了闭角型青光眼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32例,和同期入院的不合并RP的PACG患者229例。根据青光眼类型将其分为4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RP组(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AACG-RP)1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RP组(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CACG-RP)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合并RP组(AACG-non RP)9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合并RP组(CACG-non RP)135例,比较4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和眼轴长度等参数。 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AACG-RP组(39.00±12.07)岁、CACG-RP组(43.85±12.79)岁、AACG-non RP组(66.44±9.40)岁、CACG-non RP组(63.95±10.42)岁,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70,P<0.05)。患者平均眼轴长度AACG-RP组(21.31±1.37)mm、CACG-RP组(22.33±1.09)mm、AACG-non RP组(22.31±1.03)mm、CACG-non RP组(22.47±1.01)mm,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P<0.05)。 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更早,眼轴更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尤其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较无视网膜色素变性者发病年龄更早,且眼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