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50例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0只眼;患者术中均行环扎、晶切或超声粉碎以及玻璃体切割联合周边视网膜切开切除、增殖膜剥离、水下电凝、气液交换、重水顶压、眼内光凝及眼外冷凝,以及硅油与重水交换;观察术中、术后不同时期的视网膜复位、视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中视网膜复位率50只眼(100%);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率48只眼(96%);随访6~12个月,平均( 8.78±1.83)个月,视网膜复位率45只眼(90%);最终随访24~60个月,平均(39.00±9.96)个月,视网膜复位44只眼(88%).(2).比较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视力增加者18只眼(36%),10~40 cm视力指数者22只眼(44%),0.01及以上5只眼(10%),最好视力达0.02;随访6~12月,视力增加者23只眼(46%),10~40 cm指数者25只眼(50%),0.01及以上7只眼(14%),最好视力达0.03;最终随访24~60个月,视力增加者20只眼(40%),视力10~40 cm指数者23只眼(46%),0.01及以上6只眼(12%),最好视力达0.03.(3).并发症:术中有视网膜自限性出血5只眼(10%),视网膜活动性小出血4只眼(8%),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只眼(4%);术后1周有低眼压5只眼(10%),暂时性高眼压15只眼(30%),角膜水肿2只眼(4%),前房血性渗出膜形成30只眼(60%);术后6~12个月有低眼压及眼球萎缩8只眼(16%),持续高眼压2只眼(4%),硅油乳化3只眼(6%);最终随访24~60个月有硅油依赖眼8只眼(16%),视网膜增殖膜或血管膜形成导致视网膜脱离6只眼(12%).结论 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适用于常规玻切手术不能胜任或失败的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虽然并发症率高、视功能恢复率低,但解剖复位率提高对保护眼球抢救有用视力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服内异物摘出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等治疗严重眼外伤34例(34眼).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6眼(76.47%),术后视力不变者6眼(17.64%),术后视力下降者2眼(5.89%);眼内异物14眼(41.17%)均一次成功摘出,视网膜脱离者13眼(38.23%),手术后成功复位11眼(84.62%).结论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则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挽救大多数严重外伤眼,并能获得一定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眼内异物玻璃体手术1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120眼)复杂性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和/或联合冷凝、光凝、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120眼)经玻璃体手术后异物摘出共112眼,成功率为93.33%。术后视力提高82眼(68.33%),视力不变26眼(21.67%),视力下降12眼(10.00%)。术后1月内视力≥0.02者90眼,其中≥0.05者70眼,≥0.1者24眼,最佳矫正视力为1.0。伴视网膜脱离者32眼,术后近期(<0.5年)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6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81.25%。结论玻璃体手术可有效地摘出复杂性眼内异物,异物摘出率高,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病科诊断为RRD,并首次接受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18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6.1±1.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视力按照<0.05,0.05~0.30和>0.30分为三类,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 结果在本研究所观察的病例中,视网膜全部复位,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其中,有6例(6只眼)患者需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术后1~2周完全吸收。所有病例均予以巩膜穿刺放液,残余视网膜下液多在术后2周左右完全消退,但有2例(2只眼)患者在术后半年才完全吸收。此外,有4例(4只眼)患者术后补充视网膜裂孔周围激光光凝。随访过程中观察到病例中原病变区视网膜裂孔全部闭合,视网膜复位率100%。12例(13只眼)术后视力得以提高,6例(7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因巩膜外加压导致眼球形态由原来的近似正球形发生改变。部分病例屈光度发生改变,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者在视网膜下液吸收、黄斑复位后,视力有部分提高,经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8.62,P<0.05)。有4例(4只眼)出现术后轻度双眼复视,5~7 d后症状消失,眼球运动无受限;13例(13只眼)术后因结膜缝线刺激主诉异物感,拆除缝线后无不适;1例(1只眼)术后结膜切口延期愈合。 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的封闭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一部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未找到明确裂孔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找不到裂孔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的屈光间质较透明,瞳孔能散大、PVRC3级以下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术前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54例54眼中,33例行巩膜扣带术,第一次手术解剖复位率有84.8%(29/33眼),21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第一次手术解剖复位率有90.5%(19/21只眼),两组第一次手术解剖复位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437)。在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两组术前术后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392)。术后随访(3~27)月,平均8.5月,巩膜扣带术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结论对未找到明确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尽可能用损伤最小、操作简单的巩膜扣带术来获得最大成功机会。  相似文献   

6.
张英楠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777-177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不同类型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91例96眼不同类型眼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4例59眼,合并高血压病患者21例;单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例8眼;单纯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眼;其他原因如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患者12例12眼,总结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原因。结果:术后随访1~6mo,术后71眼(71/96)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由术前光感、手动及数指提高到术后0.1以上者18眼(18/96),提高到术后0.02~<0.1者9眼(9/96),术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20眼(20/96),术后视力较术前下降5眼(5/96)。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不同类型眼底病疗效明显,可使大多数患者视功能改善,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全视网膜镜辅助下行玻璃体切除术摘取眼后节异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01采用玻璃体切除术的28例30眼眼后节异物患者,全视网膜镜辅助直视下取出异物,视网膜脱离或裂孔者行重水置换,眼内光凝、巩膜外冷凝、硅油或C3F8填充处理,眼内炎者术毕球内注入万古霉素。结果:患者30眼一次全部取出异物,成功率100%(不包括眶内异物)。术后视力提高22眼(73%),不变5眼(17%),下降3眼(10%)。术后视力>0.02或数指/1m者18眼(即脱盲率60%)。术中发现视网膜脱离11眼,一次复位9眼(一次复位率82%)。结论:在全视网膜镜辅助下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摘取眼后节异物的有效方法,能提供宽广清晰的视野,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术中超全视网膜光凝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Ⅵ期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6于我院收治的PDRⅥ期合并白内障患者38例45眼,术前视力均为光感至0.1,入院后行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行超全视网膜光凝(E-PRP),术毕所有眼均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12~26mo,观察眼压、视力、眼前节及眼后节情况。

结果:术后32眼(71%)视力提高,13眼(29%)视力未提高,BCVA≥0.05的有23眼,较术前有显著差异(χ2=16.80,P<0.01),39眼(87%)视网膜复位良好,2眼(4%)出现硅油依赖眼,7眼(16%)合并视网膜前增殖膜。术后1眼(2%)虹膜新生血管(INV)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INV逐渐消退,但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χ2=1.61,P=0.21)。术后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1眼(24%),一过性角膜水肿8眼(18%),前房纤维渗出6眼(13%),虹膜后粘连2眼(4%),前囊膜混浊13眼(29%)。

结论:对于PDRⅥ期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术中超全视网膜光凝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术后视力,有效地复位视网膜。同时可能减少I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外伤眼穿透性角膜移植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眼外伤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3月~2004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眼外伤后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0例(20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植片、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情况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12±5.8月。末次随访期9眼(45.00%)视力优于术前。10眼(50.00%)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1眼(5.00%)角膜移植片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8眼(40.00%)角膜移植片出现浑浊水肿。3眼(15.00%)原视网膜脱离者术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1眼接受第二次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眼球萎缩2眼(10.00%)。结论临时性人工角膜下玻璃体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合并角膜病变的视网膜玻璃体病变效果明显,恢复时间短。术前患眼的情况、前后段眼科医师手术技巧的熟练和配合程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3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扣带术(2眼)和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20%C_3F_8(3眼)或硅油(28眼)充填,20眼切除晶状体,27眼使用过氟化碳、协助剥膜,使用冷凝(9眼)和(或)眼内氩激光(24眼)封闭裂孔。结果: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16.97±9.88)个月],2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78.8%),4眼黄斑复位,3眼未复位。复位的30眼中,术后视力低于0.02者4眼,0.02~0.04者3眼,0.05~0.08者2眼,0.1~0.3者14眼,0.4~0.7者7眼。结论:根据裂孔的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和眼内充填物,大部分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眼可脱盲。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获得较好视力预后的关键,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眼科学报2003;19:71-74  相似文献   

11.
原发必视网膜脱离术前未查到裂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找不到裂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7月~2 0 0 0年 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术前未找到明确裂孔的原因、处理及随访结果。结果  6 7只眼中 ,2 2只眼经努力术中查到裂孔 ,其中 2 1例视网膜完全复位 ,其手术解剖复位率为 95 .6 5 % ;6 7只眼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有显著差异 (x2 =2 6 .0 9,P <0 .0 0 1) ,0 .12或以上者达 2 2只眼 (占 32 .84% ) ,手术解剖复位率达 88.0 6 % ;随访 3~ 9月 ,平均 6 .3月 ,5 7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 (占 85 .0 7% ) ,9只眼次全复位 ,1只眼失败 ,视力除未成功者外 ,其余均有所提高 ,与术前视力比较有显著差异 (x2 =2 0 .79,P <0 .0 0 1) ,达 0 .12以上者 2 5只眼 (占 37.31% ) ,0 .4以上者 5只眼。结论 术前详查裂孔 ,全面分析找不到裂孔的原因及术中进一步寻找裂孔是治疗此类患者的首要前提 ,掌握正确的手术方式则是成功的另一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58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一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复杂性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158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C3F8充填,123例行硅油充填,术后随访2~12mo。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128眼(81.0%),部分复位23眼(14.5%),未复位7眼(4.5%)。其中,硅油填充123例,103例解剖复位,复位率为83.7%。C3F8填充35例,25例解剖复位,复位率71.4%。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疗效,解除视网膜牵引及合理选择充填物,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晶状体状态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30只眼)行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与38例(56只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访6~21月,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地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有晶状体眼组视网膜一次复位率87.50%(14/16),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视网膜一次复位率92.30%(12/13).术中并发症两组发生率接近,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有晶状体眼组2只眼(0.04%)而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4只眼(0.11%)发生角膜水肿.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前房渗出6只眼,虹膜后粘连2只眼,虹膜新生血管5只眼,而有晶状体眼组无一例发生.有晶状体眼组再次手术7只眼(13.72%).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再次手术3只眼(8.57%).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早期恢复患者的视力,提高视网膜复位率.但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88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帆  王桂云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26-2228
目的:了解影响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4/2014-04我科收治并行手术的近视性RRD患者288眼(排除外伤、无晶状体眼、先天性疾患、牵拉性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统计手术解剖复位情况,分析裂孔大小、视网膜脱离时间长短对视力恢复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本文统计结果显示:一次性手术解剖复位245眼,复位率为85.1%,经二次、三次手术后总复位率为95.1%。近视程度及老龄因素对视网膜复位有影响:即近视程度高、年龄大的近视性RRD手术复位率低(P<0.05)。通过手术治疗,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视力(P<0.01);近视程度高的RRD,术后视力恢复差(P<0.01),术后视力有提高的仅有152眼(52.9%),术后视力在0.05以上的有106眼。结论:手术是治疗近视性RRD的有效手段。年龄大的视网膜复位率低;近视程度高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率低、术后视力恢复差;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重视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同定术与常规巩膜扣带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43例单纯性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同定术(PR)23例23只眼、常规巩膜扣带术(SB)20例20只眼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32月.结果 R组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82.61%),SB组视力提高者19只眼(95.00%),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5985,P=0.2061).PR组16只眼经一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占69.57%,SB组18只眼经一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占90.00%,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2.6993,P=0.1004).两组最终手术复位率为100%.在圆形裂孔的病例中,PR组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86.67%(13/15).SB组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90.91%(10/11),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1119,P=0.7380).PR组并发症包括新裂孔形成(17.39%),视网膜下液(8.7%),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35%),白内障(4.35%),与S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单纯性上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圆形裂孔的患者中可以达到与巩膜扣带术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一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67-2168
目的:评价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冷凝治疗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疗效。方法:选取下方裂RRD 22眼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经结膜冷凝术,手术后随访6~24(平均12)mo。观察BCVA及视网膜复位率。结果:手术后经一次眼内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视网膜复位17眼(77%),2眼行再次眼内注气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视网膜完全复位,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总的视网膜复位率达86%。3眼需要再次巩膜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所有病例最终复位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是治疗下方裂孔RRD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晓鹤  陈晓隆  郑坤  赵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985-1986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03/2011-06于我院行前后节手术联合硅油植入术治疗PDR的患者43例51眼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9眼(76%),视力无明显变化9眼(18%),视力较术前下降3眼(6%)。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率达100%,硅油取出后出现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4眼,二次手术后复位良好。结论:前后节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视力,避免再次接受白内障手术发生术中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风险,是治疗PDR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的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23眼,其中13眼行玻璃体切除,10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所有术眼均填充C<,3>F<,8>气体,术后随访观察黄斑孔封闭、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和视力变化.随访8~46个月,平均21.7个月.结果 内界膜剥离组术后视网膜复位9/10(90.00%),内界膜保留组视网膜复位7/13(53.85%),两组中视网膜复位的患眼视力改善无显著差异.结论 内界膜剥除可以解除视网膜前膜的切线牵引力而提高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以及视功能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5例20只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眼经确诊后均在全麻下施行了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通过间接检眼镜以及RetCamⅡ成像系统检查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使用条栅视力(Lea gratingTM)检查来评估视功能的情况.结果 所有20只患眼术后随访中视网膜解剖均完全复位.其中3只患眼伴有黄斑部的变形或牵引(占15%),其余17只患眼术后眼底检查黄斑部结构正常(占85%).共9例患儿12只眼完成了条栅视力的检查,平均条栅视力值为(6.4±.2.5)c/d(2~12 c/d),转换为五分视力值平均为4.29±0.20 (3.82~4.60).其中1只患眼视力为3.82,1只患眼视力为4.0,其眼底检查都发现有黄斑部的变形以及牵引;其余10只患眼视力都优于4.3(4.30~4.60).结论 通过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够使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并达到良好的视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内窥镜引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我院13例(13眼)伴有角膜混浊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眼内窥镜引导下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玻璃体硅油或重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前段及眼底视网膜复位情况。患者术前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者5眼,手动者3眼,数指者2眼,0.02~0.05者1眼。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平伏,裂孔均封闭。术中1眼玻璃体内发现术前未能诊断的非磁性异物(睫毛)。术后4眼早期眼压偏低,2眼一过性眼压增高,经观察或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者2眼,手动者2眼,数指者5眼,0.02~0.20者2眼。结论眼内窥镜扩展了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范围,提高了对伴有角膜混浊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尤其是伴有周边部视网膜裂孔者,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