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高血压特点 ,对 81例老年和 5 0例非老年AMI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及高血压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老年AMI伴高血压者 (6 5 .4% )多于非老年AMI(4 8% ) ,P <0 .0 5 ,单纯收缩压型高血压老年组 (2 3 .5 % )高于非老年组 (6 .0 % ) ,P <0 .0 5 ,而老年组舒张压 (86± 14mmHg)低于非老年组(10 7± 17.5mmHg) ,P <0 .0 1。提示 ,老年AMI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应重视单纯性收缩压型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忠民  刘海波 《吉林医学》2000,21(4):230-231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 5例青年组 (年龄≤ 40岁 )与 1 4 3例老年组 (年龄≥ 6 5岁 ) AMI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 AMI吸烟者占 73.3% ,明显高于老年组 (P<0 .0 1 )。老年组 AMI发病率 38.9% ,无心绞痛者占 37.8% ,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 2 9.4%、2 2 .4%及 2 7.3%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0 .0 5 )。结论 :青年组 AMI吸烟者明显高于老年组 ,老年组 AMI发病率、无心绞痛者、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对 18例青年组与 95例老年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AMI均为男性 ,老年组女性占 3 2 .6% ,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 <0 .0 1)。青年组AMI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占 3 8.9% ,吸烟占 83 .3 % ,饮酒占 5 5 .6% ,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0 .0 1)。老年组AMI有高血压占 42 .1% ,并发糖尿病占 2 2 .1%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 <0 .0 5和P <0 .0 1) ,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及控制情况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特点。方法:74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65岁)组29例,非老年(<65岁)组45例。应用IVUS对两组的74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最小管腔横截面积、重构指数、脂池或溃疡面积、脂池或溃疡面积/斑块面积比值分别为(3.6±0.9)mm2 vs (4.2±1.1)mm2、(1.055±0.263)vs(1.188±0.245)、(2.3±0.79)mm2 vs(3.9±0.82)mm2、(21.9±4.2)vs(33.9±5.1),P均<0.05。老年组以纤维钙化斑块为主,非老年组以纤维软斑块为主,两组斑块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51.7%vs 75.6%, P<0.05。结论:AMI的罪犯病变多因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所致,但非老年组的病变相对老年组而言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张琴  陈晓婕 《广西医学》2003,25(9):1731-1733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起始症状不尽相同 ,老年性AMI临床表现特殊 ,缺乏典型症状与体征 ,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 30 6例老年人及非老年人AMI的发病特点 ,并分析出其误诊原因 ,以提高对AMI的认识 ,降低误诊率及住院病死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老年组 ( 6 5岁 ) 2 0 6例 ,男性 1 5 0例 (72 8% ) ,女性 5 6 (2 7 2 % ) ,年龄 6 5~ 93岁 ,平均(74 9± 9 5 )岁。非老年组 (<6 5岁 ) 1 0 0例 ,男性 86例 (86 % ) ,女性 1 4例 (1 4 % ) ,年龄 31~ 6 4岁 ,平均(5 4± 5 8)岁。1 2 研究方法 :根据病人主诉及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特点。方法 :分对照组和老年组进行透析并发症对比分析 ,结果经μ检验处理。对照组 30例 ,平均年龄 (4 0 .3± 6 .2 )岁 ;老年组 30例 ,平均年龄 (6 3.7± 5 .9)岁。两组均行重碳酸血液透析 ,每周 3次 ,每次 4小时 ,各行 2 0 1 4次血液透析。结果 :老年组和对照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 2 1 .3%和 1 3.0 % (P<0 .0 1 ) ,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 3.4%和 1 .5 % (P<0 .0 1 ) ,心律失常分别为 3.8%和 1 .4% (P<0 .0 1 ) ,脑出血分别为 0 .2 %和 0 % (P<0 .0 1 ) ,肌肉痉挛分别为 1 4.3%和 …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对1 5 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测定HCY水平。冠脉造影显示3支冠脉中至少1支血管病变狭窄≥5 0 %者为CHD组( 1 0 5例) ,3支血管中任一血管狭窄程度均<5 0 %者为对照组( 4 8例)。CHD患者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 2 5例) ,2支病变组( 31例)及3支病变组( 4 9例)。结果:1 CHD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且CHD组中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2 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清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它各病变组间比较均相差非常显著( P<0 .0 0 1 ) ,1支、2支、3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急性心肌梗死( AMI)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稳定型心绞痛( SAP)>其它( Other) ,其中AMI组与UAP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AMI与SAP组、AMI与Other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显著( P<0 .0 0 1 )。结论: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高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且血清HCY浓度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CHD活动性病变较稳定性病变HCY浓度增高,提示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直接关系,是CHD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增多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福  闭奇 《广西医学》2003,25(7):1120-1121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3例AMI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 ,并与 4 3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AMI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9 77± 8 4 1 )× 1 0 9/L比 (7 1 8± 5 2 7)× 1 0 9/L ,P <0 0 1〕 ;AMI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 2 4± 2 4 5 )× 1 0 9/L比 (3 81± 1 36 )× 1 0 9/L ,P <0 0 1〕。结论 :白细胞增多与AMI关系密切。动态观察白细胞的变化 ,可能成为AMI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 1 996年 1 1月至 2 0 0 1年 3月行 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1 0 3例。结果 :1 0 3例冠心病患者 1 5 0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 1 35枚 ,置入成功率 1 0 0 %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不稳定心绞痛者占 5 2 .4 3% ,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占 4 7.5 7%。单支病变者占 5 5 .34 % ,双支病变者占 32 .0 4 % ,3支病变者占 1 2 .6 3% ;A型病变者占 33.98% ,B型病变者占 2 6 .2 1 % ,C型病变者占 39.81 %。 PTCA所用的球囊直径平均为 ( 2 .4 8± 0 .4 3)mm,平均长度 ( 2 0 .4 0± 2 .84 ) mm,球囊所加压力平均为 ( 6 .2 3± 1 .81 ) atm。共置入支架 1 35枚 ,其直径平均为 ( 30 .96± 0 .38) mm,平均长度为 ( 2 1 .2 9± 6 .30 ) mm,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为 ( 9.6 5± 3.0 8) atm。所用支架主要是 BX 4 5枚 ,占 33.33% ,NIR 30枚 ,占 2 2 .2 2 % ,AVE 2 7枚 ,占 2 0 .0 0 % ,MAC 1 6枚 ,占1 1 .85 % ,Jomed和其他共 1 7枚 ,占 1 2 .5 9%。支架置入 LAD内 71枚 ,占 5 2 .5 9% ,RCA内 4 8枚 ,占35 .5 5 % ,LCX和对角支 1 6枚 ,占 1 1 .85 %。结论 :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  相似文献   

10.
康秀华 《中国医刊》2003,38(3):29-30
目的 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前有无典型缺血性胸痛主诉分成无胸痛组 (NCPMI组 ) 4 6例和有胸痛组 (CPMI组 ) 5 4例。结果 ①NCPMI组发病年龄大 ,平均年龄 6 7 11± 12 0 5岁 ,CPMI组平均年龄 5 7 85± 11 98岁 ,(P <0 0 1) ,女性占的比例较大 (36 96 %比 2 0 37% ,P <0 0 5 ) ,伴有糖尿病者较多 (5 6 5 3 %比 42 5 9% ,P <0 0 1) ,心功能不全发病率较多 (2 6 0 9%比 11 11%P <0 0 0 1)。②NCPMI组发病后来院治疗时间明显晚于CPMI组。 14 85h± 3 43h比 6 37h± 4 2 4h(P <0 0 0 1)。接受静脉溶栓者少 (10 87%比 6 4 81% ,P <0 0 0 1)。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低(13 0 4%比 6 8 5 1% ,P <0 0 0 1)。住院病死率较高 (10 87%比 3 70 %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不伴典型性胸痛症状者预后较有胸痛症状者差。  相似文献   

11.
1991年 1月~ 1 999年 1月我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 434例 ,将这些患者按年龄不同分成青年组和老年组 ,并对比分析其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诊断标准。分为 1 4~ 39岁 1 0 3例 (青年组 ) ;40~ 59岁 1 2 6例 ;≥ 60岁 2 0 5例 (老年组 )。哮喘在老年期起病者 56例 (老年发病组 ) ,占老年组 2 7 3 % ,占总数的1 2 9%。病程 :老年组、老年发病组、青年组分别为 (1 9 5± 1 5 0 )、(5 7± 5 6)和 (9 0± 1 0 2 )年。首次发病年龄 :在 1 4岁以前老年组4 2 % ,青年组 30 1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  相似文献   

12.
雷华芝 《广西医学》2004,26(5):685-686
目的 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过去 7年收治 1 6 0例AMI患者 ,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 90例 ,对照组 70例。结果 老年组女性占比例大 (P <0 0 5 ) ,伴糖尿病、脑卒中者多 (P <0 0 5 ) ;老年组AMI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所占比例少 (P <0 0 5 ) ,无痛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大 (P <0 0 1 ) ,梗死面积广 ,前壁 下壁和无Q性心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严重感染、死亡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AMI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25例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选自 1 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1 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 1 2 4例 ,其中年龄≤ 45岁者 2 5例 ,占 2 1 .6 % ,2 5例青年 AMI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3 8.4岁。2 易患因素  2 5例患者中有吸烟史 1 0~ 3 0年 ,每日吸烟 1 0~ 6 0支 2 3例 ,占 92 % ;超重者 (体重指数 >2 5 ) 1 4例 ,占 5 6 % ;饮酒 (>5 0 ) 1 3例 ,占5 2 % ;脂质代谢紊乱者 7例 ,占 2 8% ;高血压 5例 ,占 2 0 % ;糖尿病 2例 ,占 8%。我院同期 >6 5岁AMI者 ,随机抽查 1 8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 1 6例 ,…  相似文献   

14.
刘伶  王风  林英忠 《广西医学》2002,24(9):1340-1342
目的 :评估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血管 (IRA)晚期再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12小时~ 4周和 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IRA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 或冠脉支架术后进行临床随访 ,设同期住院的 30例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组。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 (EF) :介入治疗组中AMI组由 4 4 5 %± 3 0 %增加至 5 3 3%± 5 8%(P <0 0 1) ,OMI组由 4 2 8%± 4 4 %增至 4 9 9%± 5 4 % (P <0 0 5 ) ;对照组由 4 9 6 8%± 18 2 %降至 4 6 72 %± 16 2 % (P >0 0 5 )。 8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下壁心肌梗死者经血管成形术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心律。结论 :心肌梗死后 ,恢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对改善左心室功能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AVB绝大多数是由房室结动脉供血中断使房室传导系统处于顿抑状态 ,故应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降脂治疗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法检测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2 0例健康成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2 0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阿司匹林等 )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10mg d ,8周后复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脂全套。结果 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2 .5 3± 1.18) %较对照组 (8.6 9± 3.31) %明显降低 (P<0 .0 0 1) ,AMI组的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17.2 1± 5 .36 ) %也较对照组 (2 5 .18± 9.34) %明显降低 (P <0 .0 1)。AMI患者服用 10mg 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8周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6 .32±2 .86 ) %较治疗前 (2 .5 3± 1.18) %有显著改善 (P <0 .0 1)。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7.0 4 %± 5 .2 7%vs 17.2 1%± 5 .36 % ,P >0 .0 5 )。治疗后TC、LDL C和TG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短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10mg d)降脂治疗对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cTnT ,速率法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MB(CK -MB) ,并对 8例AMI胸痛发作 6h内入院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照组和患者组cTnT、CK -MB血清水平分别为 (0 1 8± 0 0 9)ug/L、(1 5 1± 3 4)U/L和 (3 6± 3 4)ug/L、(91 1±80 6)U/L ,患者组阳性率分别为 89 3 % (2 5/2 8)、71 4% (2 0 /2 8) ;8例动态观察的患者中有 3例 2小时内入院 ,血清cTnT水平开始升高 [(0 446± 0 0 70 )ug/L]。 8例患者血清cTnT升高达峰值时间为 (1 3 5± 2 6)h ,比CK -MB早[(1 8 0± 3 0 )h]。 1 0天~ 1 4天回复正常。结论 cTnT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华珍  马春红  叶涛 《华夏医学》2004,17(6):903-905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94例 AIMI共分 4组 :1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2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3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 4组 ,下壁梗死不伴有其他导联 ST段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在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7例中有 85 .2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却有 77.8% ,其中单支病变仅 18.5 %。下壁心肌梗死未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6例中有 88.5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仅有 34.6 % ,其中单支病变达 6 1.5 %。两组统计学分别为 P<0 .0 0 1和 P<0 .0 1。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组 2 3例中 3支病变的占总数 5 2 .2 % ,双支病变的占总数的 2 1.7% ,共占总数的73.9%。与无 ST段下移的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在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比例均有明显差异 (P<0 .0 0 1和 P<0 .0 5 ) ,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的患者中左回旋支病变达 5 5 .6 %。结论 :AIMI时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与部位有关。 AIMI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多为伴有前壁心  相似文献   

18.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李琳  郑刚  张德铭  米建香 《华夏医学》2002,15(4):441-442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再发 AMI患者 (再梗组 ) 74例与同期患有 AMI、出院后随访无再梗的 1 1 9例患者 (非再梗组 )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再梗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梗死后心绞痛分别占 62 .1 6%、59.46%、2 8.38%及 47.30 % ,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42 .86%、42 .0 2 %、1 4 .2 9%及 1 8.49% ;再梗组血总胆固醇水平极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5.81± 1 .2 6比 3.95± 1 .68,P<0 .0 0 1 ) ;发生再梗时症状多不典型 (47.39%比70 .2 7% ) ;再梗组住院病死率极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2 1 .62 %比 7.56% ,P<0 .0 0 1 )。结论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为再梗的主要危险因素 ,再梗时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已成为挽救AMI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我们观察了国产基因重组链激酶思凯通 (r SK)对老年初发AMI的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3月收住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发病 6~ 12h的AMI患者 130例 ,其中年龄≥ 6 0岁为老年组 (74例 ,男 5 3例 ,女 2 1例 ) ,<6 0岁的为对照组 (5 6例 ,男 4 0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分别为 (6 8± 8)岁和 (49± 8)岁 ;老年组前壁心肌梗死占 73% ,对照组 6 0 %。诊断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患者均无溶栓禁忌证 ,接受r SK15 0万IU静脉溶栓 ,30~ 6 0mi…  相似文献   

20.
李爱香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50-75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现将我院2 0 0 0 - 2 0 0 3年 7月收治的 2 1例老年性AMI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探讨老年人AMI的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老年人AMI均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年龄 6 0 - 75岁 17例中 ,男 12例 ,女 5例 ,男∶女=2 .4∶1;年龄 72 - 88岁 4例中 ,男 2例 ,女 2例。1.2 临床表现 :胸痛 11例 ,占 5 2 .4 % ;无痛性心肌梗死 10例 ,占 4 7.6 %。其中异位疼痛性AMI(牙 ,右胸 ,胃痛 ) 4例 ,占19.0 5 % ;以心衰为首发症状 3例 ,占 14 .2 9% ;以昏厥就诊 1例 ,占 4 .76 % ;以脑卒中为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