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7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用胺碘酮治疗。主要观察两组在1年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1年后,观察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P〈0.05),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年,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14%),对照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34%),两组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23.8%),对照组10例1(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同时明显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及预防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普罗帕酮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次,3次/d,连服2周;普罗帕酮100 mg/次,3次/d,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组总有效率(56.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率较普罗帕酮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室性早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2月~2007年4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4例老年室性早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口服,胺碘酮0.2 g每日3次口服,7天后胺碘酮减为每日2次,维持量为每日0.1~0.2 g.对照组单纯予胺碘酮口服,用法同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4%,对照组为6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合用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胺碘酮,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左房内径增大幅度小于单纯用药组(P<0.05)。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可有效减少心房颤动次数,抑制心房重构,延缓心房扩大速度,治疗效果优于单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胺碘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降血压(SBP、DBP)水平、心房颤动(AF)复发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LAD)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在随访中对照组3例、试验组2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退出研究.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6例(17.1%)患者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发作,对照组中13例(38.2%)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发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2.9%,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AD为(37.0±3.6)mm,对照组LAD为(38.9±3.3) mm,试验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PAF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PAF的复发,对延缓左心房扩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 曲美他嗪对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7年2月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3)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 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n=23)给予胺碘酮治疗。患者自行检测是否有房颤发作及发作的频率,每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试验后10个月分别测两组左心房内径大小。结果:房颤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 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及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胺碘酮联合缬沙坦组(治疗1组)34例、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组)32例和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组)34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1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2组采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18、24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治疗6、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等情况。结果治疗1、2、3组患者治疗12、18、24个月后L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3组患者治疗6、12、18、24个月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3组患者治疗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减轻心肌重构,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各63例,治疗12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结果: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7.3%;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好地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加倍他乐克转复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8例,口服胺碘酮0.2 g,3次/d;胺碘酮加倍他乐克组39例,口服胺碘酮0.2 g,3次/d,倍他乐克12.5 mg,2~3次/d,或倍他乐克缓释片23.75 mg ,1~2次/d ,观察阵发性房颤转复情况、心率、QT间期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48 h转复21例(占55.3%),胺碘酮加倍他乐克组48 h转复28例(占71.8%),P<0.05。未转复者心率下降15%及32%,P<0.05,QT间期两组与复率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口服胺碘酮加倍他乐克转复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均给予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治疗,部分患者加用利尿剂.4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胺碘酮(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以后200 mg/d;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阿乐,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 mg/d;40例(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万爽力,法国施维雅药厂)20 mg/次,每日3次治疗;40例(曲美他嗪联舍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用法用量同上.4组患者均于心房颤动复律后24h内开始服药,服药时间均为1年.观察4组治疗前后疗效及左心房内径、CRP的变化.结果 ①1年后除阿托伐他汀组外其余3组各失访1例,对照组有效率38.4%(15/39),阿托伐他汀组62.5%(25/40),曲美他嗪组64.1%(25/39),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组84.6%(33/39),后3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56、5.13、17.55,P均<0.05);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X2=4.95,P<0.05)和曲美他嗪组(X2=4.30,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曲美他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05).② 4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8,P>0.05);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对照组为(40.96±1.81)mm,阿托伐他汀组为(38.65±1.90)mm,曲美他嗪组为(39.15±1.85)mm,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组为(37.22±1.74)mm,组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P<0.05);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显著小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和曲美他嗪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曲美他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前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治疗后对照组CRP为(8.85±1.45)mg/L,阿托伐他汀组为(5.96±1.26)mg/L,曲美他嗪组为(6.81±1.37)mg/L,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组为(3.75±1.15)mg/L,组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P<0.05);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和曲美他嗪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曲美他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抗炎、抑制左心房重构作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复发及对左心房内径(LA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后测定LAD、CRP、IL-6水平,并随访6月房颤复发次数。结果:依那普利组房颤复发次数及LAD、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能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抑制左房重构,降低IL-6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菊 《华西医学》2009,(11):2901-290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CHF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抗CHF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 mg后,再以1000μg/min静脉点滴维持6小时,500μg/min静滴18小时。同时口服胺碘酮0.2,3次/d,1周;再0.2,2次/d,1周以后以0.2,1次/d至观察终点,随诊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53例使用胺碘酮治疗可显著增加抗心律失常有效性,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再住院率,42例患者转复为室性心律。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同时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40例。均服药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38.4%,阿托伐他汀组有效率62.5%(χ^2=4.56P〈0.05);②两组治疗后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左心房内径增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血CRP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抗炎、抑制左心房重构作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院的1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73例和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73例,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各时期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胺碘酮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有效率均下降。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CEI制剂苯那普利(洛汀新)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对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率的作用。方法将有完整资料的共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胺碘酮组(1组,n=22)、胺碘酮+苯那普利组(Ⅱ组2,n=24),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影响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9%.Ⅱ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33%。即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而且Ⅰ组左心房内径大小的变化(治疗前左心房内径34.28±1.54mm;治疗后为38.48±1.68mm),大于Ⅱ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为34.68±1.56mm;治疗后为35.28±1.42mm)(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苯那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在窦性心律的维持、抑制左心房的扩大方面均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8.
杨玲 《新医学》2012,43(4):243-24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82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组(A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加厄贝沙坦组(B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加阿托伐他汀组(C组),胺碘酮加硝苯地平加厄贝沙坦组加阿托伐他汀(D组),治疗随访1年,比较4组治疗前后CRP、IL-6、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CRP及IL-6水平,C、D组均显著低于A、B组(P<0.05),A、B两组间,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素、Ang Ⅱ水平及左心房内径B、D组均显著低于A、C组(P<0.05),A、C两组间,B、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B、C、D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高于B、C组(P<0.05).结论: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及厄贝沙坦均能减少高血压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IL-6的水平;厄贝沙坦能降低血中肾素、Ang Ⅱ水平,长期应用可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效应。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笔者诊治的86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缬沙坦+胺碘酮治疗组。疗程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治疗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菅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胺碘酮在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A组为试验组,术前口服胺碘酮,600mg/d(200mgtid),连续7d,之后改为200mg/d至术前,术后当天开始静脉滴注胺碘酮,负荷量为5mg/kg,之后给予维持量0.5mg.kg-1.h-1,能进食后改为200mg/d口服。B组为对照组,不给予胺碘酮治疗而仅用常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及心率变化,同时检测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天的胺碘酮血药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特征及手术情况相近。试验组100例患者中术后有10例(10.0%)发生房颤,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36例(36.0%)发生房颤(P=0.015)。试验组房颤时最大心室率为(126.0±20.8)次/min,房颤持续时间为1.0d,对照组房颤时最大心室率为(150.0±25.6)次/min,房颤持续时间为(3.0±1.5)d(P<0.05)。试验组术后心率慢于对照组,两组Q-T间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0.6±2.8)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5.4±3.2)d(P<0.05)。胺碘酮血药浓度平均值术前为(797±136)ng/ml,术后第2天为(763±94)ng/ml(P>0.05)。结论胺碘酮在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中的作用显著,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持续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