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间接实验探讨抗凝溶栓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的构建效果与抗凝溶栓活性表达情况。方法:在间接实验中,选择pBV-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质质粒进行酵母大量表达,然后进行两级纯化分析;去纯化的单位进行抗凝溶栓的检测。结果:工程菌酵母发酵培养诱导1 h 后就可以检测到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表达,表达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递增。两级纯化的重复性非常好,纯度经RP-HPLC检定在98%以上。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的溶栓活性明显高于水蛭素与葡激酶的单纯溶栓活性(P<0.05)。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具有更强的纤溶酶原激活活性,明显高于水蛭素与葡激酶的单纯纤溶酶原激活活性(P<0.05)。结论:通过间接实验建立的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生产工艺具有很好的诱导与纯化效果,而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能发挥比较好的抗凝与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2.
溶栓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链激酶、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普遍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其它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新的溶栓药物,如茴香酰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重组单链尿激酶和葡激酶有较高的纤维蛋白亲和性和体内半寿期较长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应用或试用。GPⅡb-Ⅲa拮抗剂可预防冠状动脉手术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血管再闭塞,降低死亡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血浆中新发现的纤溶抑制物。抗TAFI抗体和TAF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反义RNA对家兔血浆纤溶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血脂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第二外显子,将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纯化克隆后连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反义RNA重组质粒.将pcDNA3.1-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重组质粒注射到哈尔滨大白兔腹部皮下组织.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改变.测定家兔血脂变化,病理检测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显示,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升高,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表达于内皮细胞,而在平滑肌细胞中未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内均有表达);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96±42 mg/L比123±12 mg/L, 15±10 mg/L比46±29 mg/L),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亦轻于后者.以上提示,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皮下注射能有效阻断家兔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的合成,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血浆脂蛋白对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发现,血浆脂蛋白质和量的异常改变,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等的活性。其中,富含甘油三酯酯蛋白水平的升高可提高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大量结合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表达及上调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表达;高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组织因子及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高表达,增高血小板聚集,诱导血小板α颗粒膜蛋140表达及释放增强;高密度脂蛋白可提高蛋白C系统的抗凝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140表达。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急性肺血栓栓塞 (APE)的溶栓治疗始于 30年前。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探求能够提高疗效、降低出血风险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随着优质溶栓药物的开发及溶栓方案、给药途径的改进 ,APE的溶栓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有溶栓剂主要有链激酶 (SK)、尿激酶 (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均为纤溶酶原激活剂 ,是具有启动 -放大纤溶系统的有效药物。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溶解血栓 ,使其降解成可溶性肽类。目前新一代溶栓剂如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缺失突变体 (r -PA)、TN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相似文献   

6.
葡激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新一代天然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高效的溶栓活性和纤维蛋白特异性.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是限制其临床使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现将从结构特点、溶栓机制、免疫原性及分子结构改造等方面重点介绍葡激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5’上游序列的调控元件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不同时间。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Northern印迹分析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mRNA水平。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四个含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不同长度5’上游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进入内皮细胞,并测定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分析法对构建质粒上的三个AP-元件分别进行定点突变。结果发现,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当转染质粒含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上游序列-1509/ 90和-823/ 90时,肿瘤坏死因子α使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当转染质粒含有-553/ 90和-47, 90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作用不明显。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5’上游序列的三个AP-1元件突变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作用明显降低。结果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与mRNA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提高与其mRNA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5’上游序列中三个AP-1元件在肿瘤坏死因子α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诱导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与50例健康人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2(F1+2)、总蛋白S(PS)水平及抗凝血酶(AT)、蛋白C(PC)、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2水平、PAI-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总PS水平、AT、PC、Plg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脑梗死急性期并发LDVT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较低的抗凝、纤溶活性,临床工作中应及早应用必要的抗凝药物,防止L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的临床造影结果和短期预后,观察终点为30天的死亡率。 方法:连续入选15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溶栓与否分为直接PCI组110例(73.3%)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组40例(26.7%),溶栓药物包括重组葡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分析其临床、造影和预后特点。 结果:与溶栓后补救性PCI组比较,直接PCI组CK和CK-MB峰值低(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的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counts,CTFC)低(P<0.05),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溶栓后补救性PCI可能使心肌酶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抗血栓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有取代肝素之势 ;来自水蛭素的 Hirulog多肽比肝素抗凝安全。根据国际正常化比值 (INR)华法林应用十分重要。特异、高效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加溶栓的再通率。抗血小板 G b/ a受体拮抗剂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治疗是目前最突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纤溶功能紊乱中的意义;用腹腔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诱导大鼠高血压,导致纤溶功能紊乱,从第2周开始分别给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干预,于第5周末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各组大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 的血浆活性,并观察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干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大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增强5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减低3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比值升高127%,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氯沙坦或依那普利干预均可使上述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P<0.01).离体血管孵育时高血压大鼠血管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能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强 (P<0.01);氯沙坦或依那普利干预使其生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基础水平及不同浓度凝血酶诱导的过度释放分别减少19%~46%和25%~50% (P<0.01),两种干预间差异无显著性;给10.0 kIU/L凝血酶刺激时,高血压大鼠离体血管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较对照组下降32% (P<0.05),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干预均未能改善这种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氯沙坦或依那普利干预可抑制高血压大鼠血管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过度生成,但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无影响.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生成,并经血管紧张素Ⅱ介导.  相似文献   

12.
rt-PA的半衰期短,溶栓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α_2-抗纤溶酶水平迅速升高,是再阻塞的原因。作者设想,在给rt-PA前给重组赖氨酸(lys)-纤溶酶原(lys-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是glu-纤溶酶原的10倍),可能增强rt-PA的溶栓效果,调节溶栓参数,为此,用电刺激诱致稳定的左前降支血栓,A组9条犬给予生理盐水,B组5条犬给予lys-纤溶酶原(2mg/kg),10分钟后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Fb)及其降解产物(FDP)对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膜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在不同浓度(0、0.5、1.5、3.0、4.5和6.0g/L)Fg、Fb和FDP干预24h后,分别检测该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水平(RT-PCR法)以及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抗原含量(ELISA法)与活性(发色底物法)的变化情况。结果Fg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Fg(3.0~4.5g/L)可明显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抗原含量及活性升高,但过高浓度的Fg(6.0g/L)却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3.0-4.5g/L的Fb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和抗原含量都起上调作用,同时显著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高浓度的Fb(1.5-4.5g/L)则可明显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且在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趋势基本一致。3.0-6.0g/L的FDP均可明显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1.5-6.0mg/ml的FDP均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高表达。结论Fg、Fb和FDP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的临床造影结果和短期预后,观察终点为30天的死亡率.方法连续入选15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溶栓与否分为直接PCI组110例(73.3%)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组40例(26.7%),溶栓药物包括重组葡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分析其临床、造影和预后特点. 结果与溶栓后补救性PCI组比较,直接PCI组CK和CK-MB峰值低(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的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s,CTFC)低(P<0.05),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溶栓后补救性PCI可能使心肌酶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应用强力溶栓药物(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 tPA)治疗中风的女性可能较男性受益较少。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TPA)溶栓治疗3个月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链激酶(SK)、重组链激酶(r-SK)、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其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方法对43例经溶栓治疗(SK8例,r-SK13例,UK16例,rt-PA6例)的AMI患者,分别于溶栓前后动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结果应用SK、r-SK、UK、rt-PA溶栓治疗后,均会引起凝血活性的明显降低与纤溶活性的明显增高。SK与r-SK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略高于UK。rt-PA对FG含量影响低于另外3者(P值均<005)。结论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与溶栓疗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急诊溶栓是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的有效措施。过去20多年里,急诊溶栓的开展使急性血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溶栓药物的发展,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激活剂(rt—PA)。天然提取的溶栓剂如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SAK)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植物中发现的抗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化合物PUW-1,可能避免出血副作用,它是惟一可口服的溶栓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膜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等因子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25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促进单核细胞迁移的倾向,迁移细胞由对照组的179.40±38.49升高至251.00±26.11,P=0.07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细胞迁移没有明显影响;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则抑制迁移的细胞数至56.40±76.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抗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之后单核细胞迁移也受到抑制,160μg/L组迁移细胞数为151.20±20.33,与10μg/L组(228.40±83.9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单核细胞迁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对迁移具抑制作用,该作用甚至强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提示单核细胞迁移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0引言Budd-Chiari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血栓形成和膜性狭窄有关,对于血栓形成所致者应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所谓溶栓治疗就是利用溶栓药物将已形成的血栓块溶解掉,治疗后由血管造影证实血栓确已溶解再停药.用药期间可同时给予抗凝药物,如果血栓形成复发,再次溶栓仍有效[1,2].1溶栓治疗的机制生理条件下,血液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包括血浆素原转变成为有纤溶活性的纤溶酶及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过程中有关的作用物、底物、激活物和抑制物等,可使体内产生的局部或一过性纤维蛋白凝块随时得到清除,从而防止血栓形成.纤溶酶是由纤溶酶原在…  相似文献   

20.
胸膜腔纤维蛋白沉积是胸膜炎症的特征之一,它可加剧急性炎症反应,引起胸膜纤维化。胸腔积液中凝血活性升高和纤溶功能受抑制是导致胸膜腔纤维蛋白形成的重要机制。凝血活性升高与胸腔积液中多种凝血因子增加有关;纤溶活性被抑制的主要原因是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含量升高,抑制了纤溶酶原的激活。人胸膜间皮细胞(HPMC)参与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抗凝和纤溶治疗可以减轻胸膜损伤时纤维蛋白的异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