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以及毒副反应。[方法]将4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放射增敏组(A组,放疗加用甘氨双唑钠)和对照组(B组,单纯放疗)。两组放射治疗方法完全相同,整体挡铅法体外常规放射治疗,鼻咽部DT(68~76)Gy/(34~36)次,6~7周,颈转移淋巴结DT(68~72)Gy/(34~36)次,6~7周,颈部预防量DT56Gy/28次,5~6周。A组在放疗前1h静脉滴注CMNa800mg/m2,每周3次,至放疗结束,B组行单纯常规放疗。[结果]放射增敏组和单纯放疗组放疗结束鼻咽癌原发灶CR率分别为87.5%、59.1%(P=0.028);颈淋巴结转移灶CR率分别为79.1%、45.5%(P=0.018),放疗后2~3个月,颈淋巴结转移灶CR率分别为87.5%、45.5%(P=0.002)。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达部分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49和1.40,达完全缓解时SER分别为1.21和1.18。两组患者放疗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Na能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完全缓解率,降低达缓解时所需剂量,且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52例经病珲确诊的初治鼻咽癌随机分为试验组(甘氨双唑钠+常规放疗)和以照组(单纯常规放疗).试验组:甘氨双唑钠(CMNa)800 mg/m2的剂量,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60 min内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共7周,21次;对照组:放疗方法、程式、剂量与试验组相同.鼻咽部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照射剂量70 Gy/7周.结果 试验组的鼻咽部原发灶和颈淋巴转移灶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8.5%(23/26)和80.8%(21/26),高十对照组的65.4%(17/26)和57.7%(1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鼻咽部原发灶和颈淋巴转移灶疗效达CR时的放射增敏比为1.24和1.20.两组患者治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黏膜、皮肤、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疗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放射增敏剂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在胸段食管鳞癌同步化放疗中的放疗增敏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从2007年12月到2009年12月,把Ⅱ期到仅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Ⅳ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接受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或安慰剂的治疗,同期接受同步放化疗,观察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 共入组47例,A组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组共24例,B组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增敏组患者使用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对照组仅行放疗。结果增敏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的毒副反应主要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2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明显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敏感性,且在临床使用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宫颈癌术后根治性放疗后盆腔复发患者再程放疗的增敏效果、毒副反应和患者生存率。方法:收集2005-01-2009-04宫颈癌术后根治性放疗后局限于盆腔复发的患者共60例,按照病例-对照方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其中放疗过程中增敏组同期静脉滴入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增敏(800 mg/m2),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结果:增敏组患者放疗第4、6周、放疗后3、12个月的肿瘤缓解率分别是56.7%、83.3%、90.0%和9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敏组1年生存率为56.7%,均较对照组(26.7%)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止痛效果均明显,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宫颈癌术后放疗后盆腔复发放疗有较肯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氨双唑钠对局部复发鼻咽癌放射增敏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对放疗后局部复发鼻咽癌放疗增敏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鼻咽癌首程根治放疗1年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例),采用甘氨双唑钠0.75g,每周给药3次(于放疗前半小时至1小时静滴完)+放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放疗。均用直线加速器局部复发病灶三维适形放疗,剂量60Gy-70Gy/6周~7周。结果:局部鼻咽复发病灶消除率:肿瘤量至50Gy时两组分别为50%、25.7%,P〈0.05。全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复发病灶消除率分别为63.9%、40%,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结论:甘氨双唑钠对放疗后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再程放疗有较好的临床放射增敏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7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观察组(放疗+甘氨双唑钠),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1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黏膜、皮肤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增强鼻咽癌局部复发灶放射治疗敏感性,提高复发性鼻咽癌近期疗效,同时不增加放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赖霄晶  郑晓  刘冠 《肿瘤学杂志》2007,13(3):189-191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9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常规放疗的同时使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每周1、3、5用药,于放疗全程使用,对照组仅行常规放疗。[结果]试验组在放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为78.7%,对照组为60.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而毒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配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使用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组)及单纯放疗(对照组)的鼻咽癌患者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毒副反应表现为放射性皮炎,口腔粘膜炎及白细胞减少。结论:甘氨双唑钠配合放疗期间,只要加强正确的护理干预,及时观察处理相关毒副反应,对提高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局部晚期鼻咽癌应用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增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效果.方法 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甘氨双唑钠,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对照组为常规放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CR+PR)为92.5%,对照组为72.5%(P<0.05),差异有显著性,毒副反应则相似.结论 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具有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X射线调强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远期生存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54例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147)和对照组(n=147),两组术后均采取全乳腺照射50 Gy/25次。在瘤体补量上,对照组采用电子线放疗,观察组采用X射线调强放疗,处方剂量均为10~16 Gy/5~8次。比较两组靶区及心脏、患侧肺剂量学参数,毒副反应,5年无瘤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放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两组靶区V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105%为(11.26±2.59)%、V110%为(3.15±0.84)%、心脏照射剂量为(3.72±1.16)Gy、患侧肺照射剂量为(7.51±2.06)Gy,对照组分别为(43.15±3.59)%、(11.36±1.16)%、(8.54±1.92)Gy、(11.62±3.78)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皮肤反应、晚期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98.55%,高于对照组的9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95.65%,对照组为9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X射线调强放疗可获得更佳的无瘤生存,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可能与瘤床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减少心脏和患侧肺照射剂量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ⅠE和ⅡE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疗效,及门冬酰胺合成酶(ASNS)的表达水平与L-ASP治疗ENKTL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ⅠE期和ⅡE期ENKTL患者119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放疗(RT)组(n=27)、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联合放疗(RT+CHOP)组(n=33)和以L-AS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RT+L-ASP)组(n=59)。放疗总剂量DT 50~60 Gy,L-ASP 6000 U/m2 静滴,d1~d7。比较RT组、RT+CHOP组和RT+L ASP组ENKTL患者的疗效;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SN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RT+L-ASP 组的有效率(RR)为91.5%,显著优于RT组的74.1%和RT+CHOP组的69.7%(P=0.007,P=0.030)。RT+L-ASP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49个月,高于RT组的28个月(P=0.017),但与RT+CHOP组(31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RT+L-ASP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7个月,高于RT组的25个月和RT+CHOP组的1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和β2微球蛋白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方案和近期疗效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3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RT+L-ASP组有8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近期疗效好的患者的ASN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疗效较差的患者。ASNS mRNA表达分别与OS和PFS呈负相关(r=-0.60,P=0.01;r=-0.65,P=0.004);ASNS蛋白表达与OS和PFS亦呈负相关(r=-0.77,P<0.001;r=-0.71,P<0.001)。结论 对于ⅠE期和ⅡE期ENKTL患者,以L-AS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和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联合放疗。ASNS的表达,尤其是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L-ASP治疗ⅠE期和ⅡE期ENKTL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与TP方案(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初诊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纯放疗组(RT组,n=45)、榄香烯注射液+放疗组(RT+E组,n=42)和TP方案+放疗组(RT+TP组,n=38)。放疗采用常规四野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2Gy/次,5次/周,放射总剂量60~66Gy;榄香烯400mg/d静滴,d1~d21;紫杉醇150mg/m2静滴,d1;奈达铂50mg/d静滴,d1~d3。RT+TP组患者先行1个周期TP方案化疗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放疗禁忌证再行放疗;于放疗过程中前4周每周测定白细胞数量,并分析各组白细胞数量变化;3组患者放疗结束时,评价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计算1、2、3年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RT组、RT+E组及RT+T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4%、90.5%和92.1%,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1.9%和60.5%,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4.4%、31.0%和28.9%,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为100.0%,上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放疗开始后第1~4周,RT+E组白细胞数量与RT组和RT+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组、RT+E组及RT+TP组的1年生存率为600%、73.8%、78.9%,2年生存率为40.0%、54.8%、60.5%,3年生存率为28.9%、33.3%、4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与T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且两药均不增加放疗的毒副反应,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榄香烯注射液可维持患者的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体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11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对照组58例,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58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3 Gy/次,1次/天,5次/周,共4周)。观察两组的止痛有效率,术后第1天和术后4周椎体高度恢复率与Cobb角恢复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止痛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9.3% (P<0.05)。观察组术后4周椎体高度恢复率与Cobb角恢复率分别为(45.36±10.33)%和(45.96±10.45)%,高于对照组的(42.89±10.41)%和(41.99±8.22)% (P<0.05),且两组术后4周上述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P<0.05)。两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外渗和下肢酸胀不适,观察组放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椎体放疗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椎体畸形的纠正,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及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保乳术的早期乳癌患者70例,其中35例行瘤床同步推量放疗(SIB组),其余35例患者行常规放疗(CRT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放疗反应(急性和晚期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情况、咽部及消化道反应),比较两组的美容效果、治疗时间及肿瘤的局部控制情况。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SIB与CRT计划下危及器官的受照射体积。结果 SIB组的急性和晚期皮肤反应的总发生率均高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组的美容优良率为82.9%(29/35),而CRT组的美容优良率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B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9.74±1.55)天,CRT组为(45.60±2.35)天,SIB组在放射治疗住院时间短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组较CRT组降低了肺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日期,所有患者均生存,两组局部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相比于CRT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有相当的美容效果及局部控制率。SIB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了肺受到20 Gy剂量照射时的体积,可推广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工作年限放疗技师在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160例老年Ⅲ期NSCLC患者,按放疗技师的工作年限随机分为<5年组(n=80)和≥5年组(n=80)。两组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70 Gy/30~35 f,每周5次;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吉西他滨、顺铂、卡铂等。结果 <5年组获完全缓解(CR)8例(10.0%)、部分缓解(PR)48例(60.0%)、稳定(SD)16例(20.0%)、进展(PD)8例(10.0%),有效率(RR)为70.0%。≥5年组获CR 8例(10.0%)、PR 68例(85.0%)、SD 4例(5.0%),RR为95.0%。两组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组的摆位误差为(7.0±2.43)mm,≥5年组为(5.0±1.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稳定率为80.0%,≥5年组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年组比较,≥5年组在放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较少,但两组3级以上白细胞减少和急性及远期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工作年限≥5年放疗技师操作的Ⅲ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更好,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HER 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41例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后出现进展的HER 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41例,随机接受西达本胺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观察组,n=20)或安慰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对照组,n=21)。观察组:西达本胺30 mg口服,每周2次,服用2个月;第1天口服西达本胺的同时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静滴,21天为1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对照组:安慰剂30 mg口服,每周2次,服用2个月;紫杉醇脂质体给药方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获CR 5例、PR 7 例、SD 5例和PD 3例;RR为 600%,DCR为 850%;对照组获CR 3例、PR 3例、SD 5例和PD 10例;RR为 286%,DCR为 524%。观察组RR和DC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PFS为 52个月,长于对照组的 31个月(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西达本胺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HER 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对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初始行化疗治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通过增强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两组PTV T均为化疗后残留原发灶外扩获得。对照组PTV 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观察组PTV N为GTV N外扩摆位误差,PTV T、PTV N处方剂量60 Gy/30次,2 Gy/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平均肺剂量(MLD)、双肺V20、有效率(RR),并随访患者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MLD和双肺V20分别为(955±228)Gy和(2165±376)%,均低于对照组的(1275±243)Gy和(2532±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为672%(43/64),对照组为719(46/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复发率均为1000%。对照组45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9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观察组48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6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以上的血液学毒性、急性放射性肺炎、体重减轻发生率分别为47%、266%和234%,均低于对照组的188%、547%和51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V N靶区勾画可有效减少化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MLD以及双肺V20,对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无影响,并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对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初始行化疗治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通过增强CT定位扫描勾画靶区,两组PTV T均为化疗后残留原发灶外扩获得。对照组PTV 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观察组PTV N为GTV N外扩摆位误差,PTV T、PTV N处方剂量60 Gy/30次,2 Gy/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平均肺剂量(MLD)、双肺V20、有效率(RR),并随访患者3年内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MLD和双肺V20分别为(955±228)Gy和(2165±376)%,均低于对照组的(1275±243)Gy和(2532±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为672%(43/64),对照组为719(46/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复发率均为1000%。对照组45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9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观察组48例患者放射野内复发,16例患者放射野外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以上的血液学毒性、急性放射性肺炎、体重减轻发生率分别为47%、266%和234%,均低于对照组的188%、547%和51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V N靶区勾画可有效减少化疗后局部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MLD以及双肺V20,对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无影响,并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放疗开始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14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A组18例患者接受先放疗、后化疗;B组99例患者接受先化疗、后放疗;C组25例患者接受化疗-放疗-化疗夹心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无病生存时间(DFS)情况。采用递归分割(RPA)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到放疗的分割时间点进行分层,比较DFS的差异。结果 142例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1.69%。A组5年DFS为83.3%(15/18),B组为79.8%(79/99),C组为88.0%(22/2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年龄、脉管癌栓、N分期是影响5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采用RPA法将患者分为手术至放疗时间间隔≤11周(n=53例)和>11周(n=89例),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6%和76.4%(P =0.389)。将先化疗组患者分为手术至放疗时间间隔≤23周(n=89例)和>23周(n=35例),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9%和60.0%(P<0.05)。将先放疗组患者分为手术至放疗时间间隔≤4.8周(n=11例)和>4.8周(n=7例),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9%和71.4%(P =0.291)。结论 保乳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良好,但是对于先化疗患者,建议尽早进行放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