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转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86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采用下睑缩肌转位术矫正作为试验组,另42例68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采用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矫正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wk患者的矫正率、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并随访6~12mo,观察远期复发率、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结果:术后1wk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mo,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相比,下睑缩肌转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在术后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邵珺  姚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480-1482
目的:观察和对比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及单纯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退行性睑内翻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因退行性睑内翻住院的患者,观察组共40例70眼,双眼发病30例,采用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对照组共20例26眼,其中双眼发病6例,采用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wk的矫正率、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并随访6mo,观察远期复发率、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
  结果:术后1 wk拆线时观察,观察组矫正率98.6%,欠矫率1.4%,眼睑对称性100%,仅有1眼轻度过矫;对照组矫正率92.3%;眼睑对称性100%,欠矫率7.7%。术后6mo观察组矫正率95.2%;欠矫率3.2%,过矫率1.6%。对照组矫正率87%,2眼复发,1眼欠佳。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正率方面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与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相比,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长期疗效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张小战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728-1729
目的:分析比较眼轮匝肌缩短改良术和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6-01-01 /2012-12-31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眼轮匝肌缩短改良术,20例38眼; B组采用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21 例36眼。术后坚持随访,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 1~2a,A组20例38眼均治愈,未见复发; B组治愈16例29眼,治愈率81%,未愈5例7眼,未愈率19%,复发7 眼,复发率 19%,两组手术后治愈率、未愈率、复发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行眼轮匝肌缩短改良矫治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稳定。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不同术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群  郑重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982-983
目的:比较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不同术式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建议和方法。方法:对185例286眼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患者分别采用缝线+缘间切开术、眼睑皮肤切除术、单纯眼轮匝肌切除术和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进行矫正,观察长期(平均2a)复发率。结果: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长期效果最优,皮肤切除术最差。结论: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具有很好的矫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庆良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77-1279
目的::观察松弛皮肤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术与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我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下睑内翻的老年患者82例12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松弛皮肤切除加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组与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并对其短期疗效与长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及首次手术患者的比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短期有效率为95.2%,而对照组的短期有效率为77.8%,两组短期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观察组的长期治愈率为82.5%(34例52眼),未愈或复发率为17.5%(7例11眼),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0.3%(25例38眼),未愈或复发率为39.7%(16例25眼),两组患者的长期治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弛皮肤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较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好,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0例14眼老年性下睑内翻均施行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其中3例曾行下睑内翻矫正术。本手术要点是将下睑板前具加压作用的眼轮匝肌转移至睑板下缘眶膈前,这样既减轻了对下睑板上缘的压力,又加强了对下睑板下缘的压力和下睑缩肌的张力,从而使向内翻转的下睑矫正至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结果 本组除1例经再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一次矫正。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一种新的有效术式,适用于多种致病原因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手术操作步骤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比较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及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01/2014-08我科收治的93例108眼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52 眼,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和对照组(46例56眼,采用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短期有效率(98%)与对照组(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3a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

结论: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较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汤沪平老年性睑内翻多数是由于眼睑组织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所引起。故又称退变性睑内翻。笔者改进了Jones等介绍的下脸缩肌摺叠术,自1993年以来对8例12眼老年性睑内翻施行矫正手术,该手...  相似文献   

9.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刚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1005-1006
目的:观察比较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法,眼轮匝肌缩短法(wheeler法),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3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疗效。方法:回顾本医院眼科2000-01/2007-12间治疗的老年性睑内翻患者资料,分析比较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法,眼轮匝肌缩短法,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3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皮肤眼轮匝肌切除组,眼轮匝肌缩短组和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组治愈率分别为86.2%,94.1%,97.1%,复发率分别为17.2%,8.8%,1.4%。眼轮匝肌缩短组有6例术后发生睑裂不对称或泪小点移位并发症。结论:单纯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法治疗老年性睑内翻复发率高,而眼轮匝肌缩短法容易产生外观不对称并发症。改良式老年性睑内翻矫正术安全可行,不易复发,对复发性睑内翻亦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06/2021-06我院收治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97例175眼,依据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47例82眼接受眼轮匝肌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组50例93眼接受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围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症状与体征评分、手术前后睑裂宽度、睫毛朝向、泪阜显露率、并发症、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 vs 80%,P=0.004); 联合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联合组术后流泪、异物感、畏光以及刺激感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 联合组患者手术后睑裂宽度、睫毛朝向、泪阜显露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 vs 18%,P=0.032); 联合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倒睫矫正、瘢痕外观、双眼对称以及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应用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满足患者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代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54-1355
目的:观察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2-08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218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缝线加缘间切开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获得1a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 mo和术后1 a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1mo,观察组痊愈的有124例,痊愈率为96.9%,对照组痊愈的有84例,痊愈率为93.3%。两组患者痊愈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痊愈的有111例,痊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的有58例,痊愈率为64.4%,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式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缝线加缘间切开术,且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袁玮  张健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181-2184

目的:探讨并比较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及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1/2018-02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79例9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46眼,行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和对照组(38例45眼,行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3mo随访,两组患者治愈率无差异(100% vs 98%,P=0.495)。术后24mo随访,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8% vs 84%,P=0.030)。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11%,P=0.026)。

结论: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较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远期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睑板下睑缩肌缝线加固术联合下睑皮脸定量切除术矫正老年性睑内翻的效果,方法:对老年性睑内翻63例(68眼)施行睑板下睑缩肌缝线加固术联合下睑皮肤定量切除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睑内翻全部矫正,随访18-24个月仅1眼复发,治愈率为98.5%,睑板下睑缩肌缝线加固术联合下睑皮定量切除术矫正老年性睑内翻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蒋琤  杨勤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52-1353
目的:分析和探讨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本院2011-01/2013-01对21例33眼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患者施行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穹隆结膜切口),随访12~24mo,观察其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完全矫正,未见复发或过矫现象发生,手术治愈率为100%,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睑板条带外眦固定联合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重度或复发性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对26例(36眼)重度或复发性老年性下睑内翻采用改良睑板条带外眦固定联合下睑缩肌折叠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均获一期愈合,下睑内翻矫正良好。随访1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本改良术式治疗老年性重度或复发性下睑内翻,可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下睑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睑袋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05/2015-05间我院实施下睑成形术的患者67例67眼,按照睑袋情况进行分型,并采取不同改进术式:A组:单纯脂肪膨出型12眼采用经结膜切口入路法;B组:皮肤或(和)轮匝肌松弛型19眼,采用经皮肤入路法,需在手术过程中切除下睑皮肤、眼轮匝肌;C组:皮肤肌层松弛合并眶脂膨出型13眼,采用经皮肤入路法,术中切除眶隔脂肪、皮肤及眼轮匝肌;D组:混合型23眼,采用经皮肤入路法,需在手术中切除眶隔脂肪、皮肤及眼轮匝肌。
  结果:术后5 d拆线,术后随访3~6 lo。四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95%、100%及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下睑外观平坦,眶脂膨出消退,有1眼出现轻度睑外翻,2眼眶下缘凹陷以及4眼切口对合欠佳,术后2 lo均自行恢复。未出现斜视复视、下睑退缩等严重并发症。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8%及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进后的下睑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睑袋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