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1例160眼,分为正常对照组40例50眼和糖尿病组81例110眼,其中糖尿病组分为低HbA1 c组( HbA1 c≤7.0%)和高HbA1 c组( HbA1 c>7.0%)。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于白内障摘除术前、术后1 mo进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总容积的检查。分析 HbA1 c值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白内障术前、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组的厚。低 HbA1 c 组与高 HbA1 c 组术前、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总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HbA1 c组术前、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比正常组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A1c 与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0.254,P<0.01)、术前黄斑区容积(r=0.276,P<0.01)、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0.349,P<0.01)、术后黄斑总容积呈正相关(r=0.286,P<0.01)。结论:HbA1 c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术前HbA1 c高于7.0%的白内障患者,应积极随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时干预,保护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燕  冯劼  鲁铭  金翼  罗艳  江城 《眼科新进展》2019,(11):1052-105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注射康柏西普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4例(74眼)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治疗组3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2.5 mg)]。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oveal retinal thickness,FR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BCV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治疗组FRT分别为(214.694±36.358)μm及(219.417±34.925)μm,均较术前(247.944±50.508)μm降低(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1周及1个月FRT分别为(253.105±46.635)μm及(260.395±68.718)μm,均较术前(245.553±48.653)μm有不同程度增加(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FR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结膜下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检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前房水蛋白浓度,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32例32眼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值,采用激光闪辉细胞计量仪测量前房平均闪辉计数值。结果术前1d、术后1d、3d、7d和30d时前房平均闪辉计数值分别为3.63pc·ms-1、29.54pc·ms-1、18·12pc·ms-1、10.68pc·ms-1和7.28pc·ms-1,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67.73μm、266.81μm、274.84μm、216.81μm和187.00μm。影响术后1d、7d和30d时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的的独立因素都仅为前房平均闪辉计数值。结论糖尿病眼白内障术后血-房水屏障破坏先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改变而达到顶峰。采用前房闪辉计数值监测可以辅助判断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病程进展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服化瘀明目饮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白内障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10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50眼)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治疗,治疗组42例(50眼)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术后化瘀明目饮口服4周。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眼底检查,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总容积。结果 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2.610,均为P<0.01)。治疗组术后BCVA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Z=-2.074、-2.587、-2.264,均为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总容积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t=-2.992,P<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有3眼(6%)出现黄斑水肿,对照组术后1个月有9眼(18%)出现黄斑水肿,两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明目饮可防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有效降低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沈秋妤  刘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14-12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眼作为手术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 wk;1,3,6 mo黄斑区行OCT测量,观察两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手术组:术后1 wk和1,3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12眼术后出现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4wk,包括10眼中心凹增厚及2眼黄斑囊样水肿,其中11眼于6 mo内自愈。对照组: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1 wk;1,3,6 mo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 wk和1,3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少数患者会出现黄斑水肿,但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 56例(56只眼)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及超声乳化吸出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眼底检查及眼底照像,术前1个月、术后1周、4周、6周、3个月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并分析此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26只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30只眼超声乳化吸出手术,两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手法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高于超乳组(t=4.602,P=0.006),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低于超乳组(χ2=9.753,P=0.009),4周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呈现负相关.结论 虽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无差异,但是术后短期内手法小切口手术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影响较大,并暂时影响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7.
刘萱  张娟娟  王敏  王妮  程橙  杜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8):1495-149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9/2016-06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9例119眼,根据术前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低HbA1c组(HbA1c≤7.0%,60例60眼)和高HbA1c组(7.0%结果:术前1d,高HbA1c组和低HbA1c组患者的HbA1c水平分别为8.29%±2.19%和5.38%±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bA1c组患者5个区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高于低HbA1c组(P<0.05)。术后7d,两组患者5个区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高于术前1d(P<0.05),且高HbA1c组显著高于低HbA1c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术前1d、术后7d CSF及A1~A4 5个区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HbA1c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白内障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对于监测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生物以及手术参数对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10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晶状体核分级、眼轴长度、超声时间、切口累积消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01)。术前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54.43±17.43)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182.28±30.78)μm,平均增加(22.85±25.57)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眼术后2周发生黄斑囊样水肿。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量与核硬度、超声时间、CDE以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分别为P<0.001、P=0.006、P=0.031、P=0.047),但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386)。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加量与BCVA的负对数(LogMAR)呈正相关(r=0.884,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有所增加,其与视力的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核硬度、超声时间、CDE和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性白内障术前1d及术后1d黄斑分区厚度及容积变化规律。

方法:选择50例需要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其术眼术前1d与术后1d分别作为观察和对照。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区,观察黄斑分区视网膜厚度、容积及黄斑区总容积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OCT均未见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异常。黄斑内环A、中环B、外环C视网膜各个分区厚度及容积分布不均,容积呈现由内向外的盆地分布。术后1d,黄斑区九分区中,B2、C2、C3、C4分区黄斑平均厚度较术前1d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黄斑中心凹1mm 视网膜平均厚度(A)与术前1d相比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B4、C1、C2、C4分区黄斑平均容积较术前1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总容积较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构成黄斑厚度及容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脉络膜结构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HbA1c值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10/2017-12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符合入组条件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82例87眼,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依据术前HbA1c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高HbA1c值组(HbA1c>7.0%)和正常HbA1c值组(HbA1c≤7.0%)。其中非糖尿病组(4%≤HbA1c≤6.0%)28例30眼,高HbA1c组28例29眼和正常HbA1c组26例28眼。运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各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1wk,1、3mo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黄斑总容积(CV)和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其与HbA1c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PCME)发生率;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HbA1c值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CDVA)的关联性。结果:非糖尿病组、高HbA1c组和正常HbA1c组患者白内障术后1wk时CST分别为239.03±11.55、254.38±26.44、247.07±19.51μm,术后1mo时CST分别为241.00±11.15、271.55±61.05、248.64±38.28μm(F=3.001,P=0.048);其中高HbA1c值组和正常HbA1c值组比较有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1wk,1mo时HbA1c值与CST之间在P=0.01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r术后1wk=0.338,r术后1mo=0.297)。三组患者术后发生PCME分别为0例、5眼(17%)和1眼(4%)。非糖尿病组、高HbA1c组和正常HbA1c组患者术后1wk时CDVA分别为0.07±0.06、0.12±0.10、0.09±0.08,术后1mo时CDVA分别为0.03±0.06、0.11±0.15、0.11±0.09,术后3mo时CDVA分别为0.02±0.04、0.08±0.12、0.06±0.06(F=3.272,P=0.045);其中高HbA1c值组和正常HbA1c值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HbA1c值与术后1wk,1、3mo(r术后1wk=0.425,r术后1mo=0.235,r术后3mo=0.332)CDVA(LogMAR)在P=0.01水平上两者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三组患者白内障术后CV、SFCT的组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变化程度的组间无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HbA1c>7.0%的患者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风险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密切相关;术前HbA1c值越高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越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眼液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评估此种非类固醇抗炎药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同一位医生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溴芬酸钠组26眼,术前3d及术后2wk应用溴芬酸钠眼液,每日2次,术后2wk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日4次; 对照组26眼仅术后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术前及术后1mo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水肿发生率。

结果:手术前后溴芬酸钠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21.077±22.194、221.692±29.685μm,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22.769±21.562、249.538±63.153μ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但两组的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是0和3.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眼液有可能减少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厚,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露  周文君  徐霁  苏杨  宋胜仿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1959-1962
目的:测量单纯白内障与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中心凹与不同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比研究。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0例110眼,单纯白内障组32例40眼为A组,合并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的28例35眼为B组,有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0例35眼为C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14,28 d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NK-q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中心凹区:三组的中心凹均有增长(F=18.92,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象限:三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象限随着时间均有增长( F=13.33,14.37,19.02,16.93, P 均<0.05),三组间比较鼻侧象限的增长无统计学意义,而上方、下方、颞侧比较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区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术后4 wk内明显增加,黄斑水肿发生率高,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脉络膜厚度(SFCT)和黄斑厚度(CMT)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研究。包括53例轻度或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无黄斑水肿患者和5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非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1mo和3mo用EDI-OCT测量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厚度,并比较两组的SFCT和CMT变化。

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基线处CMT为267±32 μm。术后CMT显著升高,术后1mo为291±77 μm(P=0.034),术后3mo为293±75 μm(P=0.047)。基线处SFCT为199±72 μm。术后SFCT显著升高,术后1mo为231±73 μm(P=0.035),术后3mo为248±91 μm(P=0.026)。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基线处CMT为264±29 μm。术后显著CMT升高,术后1mo为278±42 μm(P<0.001),术后3mo为276±56 μm(P=0.028)。基线处SFCT为236±60 μm。术后SFCT显著提高,术后1mo为265±64 μm(P<0.001),术后3mo为240±60 μm(P=0.234)。两组间CMT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尽管非糖尿病组患者的基线脉络膜较厚,但研究组术后1mo(P=0.97)和术后3mo(P=0.97)的SFCT变化无显著差异。

结论:术后两组间CMT和SFCT均显著提高。CMT和SFCT变化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间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AIM: To explore a more accurate quantifying diagnosis method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by displaying detailed 3D morphometry beyond the gold-standard quantification indicator-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 and apply it in follow-up of DME patients.METHOD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scans of 229 eyes from 160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We manually annotated 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 subretinal fluid (SRF) and fovea as ground truths. Deep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DCNNs) were constructed including U-Net, sASPP, HRNetV2-W48, and HRNetV2-W48+Object-Contextual Representation (OCR) for fluid (CME+SRF) segmentation and fovea detection respectively, based on which the thickness maps of CME, SRF and retina were generated and divided by 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 grid.RESULTS: In fluid segmentation, with the best DCNN constructed and loss function, the 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DSC) of segmentation reached 0.78 (CME), 0.82 (SRF), and 0.95 (retina). In fovea detection, the average devi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fovea and the ground truth reached 145.7±117.8 μm. The generated macular edema thickness maps are able to discover center-involved DME by intuitive morphometry and fluid volume, which is ignored by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CRT>250 μm. Thickness maps could also help to discover fluid above or below the fovea center ignored or underestimated by a single OCT B-scan.CONCLUS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unidimensional indicator-CRT, 3D macular edema thickness maps are able to display more intuitive morphometry and detailed statistics of DME, supporting more accurate diagnoses and follow-up of DM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180例180眼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排除术前有眼内手术史、葡萄膜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青光眼,角膜白斑,术后出现严重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前房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0例)术后立即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g,连续服用2wk;对照组(90例)患者不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两组术后1,7d;1,3,6,12mo的视力及黄斑水肿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术后1,7d;1,3,6,12mo的视力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12例发生黄斑囊样水肿,对照组术后26例发生黄斑囊样水肿, 研究组发生黄斑水肿几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9%,P<0.01)。 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视神经视网膜缺血和缺氧状态,减少黄斑中心凹周围毛细血管渗漏,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情况并分析其部分原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行相关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65例96眼纳入数据分析。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分别为(0.08±0.13)LogMAR和(0.07±0.11)LogMAR,均较术前的(0.59±0.18)LogMAR明显升高(均为P<0.001)。黄斑中心厚度术前为(253.6±29.2)μm,术后1个月时增加至(277.1±100.2)μm(P=0.008),术后3个月时增加至(275.0±94.1)μm(P=0.010),而黄斑内环区视网膜厚度则从术前的(321.3±25.0)μm分别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342.1±65.6)μm(P<0.001)和术后3个月的(347.7±80.0)μm(P<0.001),黄斑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则从术前的(278.8±19.9)μm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288.6±50.1)μm(P=0.025)和术后3个月的(289.6±54.1)μm(均为P=0.025)。黄斑容积从术前的(10.11±0.73)mm3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10.65±2.31)mm3(P=0.006)和术后3个月的(10.73±2.44)mm3(P=0.003)。术前共22眼存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其中中心型DME2眼,非中心型DME14眼,弥漫型DME6眼。不同DME分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黄斑中心厚度均值及改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0.05)。患眼术后的黄斑中心厚度与术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1个月时r=0.331,P=0.001;3个月时r=0.318,P=0.002)。但糖尿病病程长短及术前是否行激光治疗与术后黄斑中心厚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出现黄斑水肿的可能性,患者术后的黄斑水肿程度与术前黄斑水肿的类型以及术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及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单中心随机临床观察研究。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44例(66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3 d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黄斑水肿情况。必要时对患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10±0.23)logMAR,对照组为(0.31±0.35)logMA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视力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试验组黄斑厚度为(249.09±22.89)μm,与术前(241.39±17.42)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对照组黄斑厚度为(256.70±40.84)μm,与术前(232.80±20.10)μm相比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5眼行OCTA检查,其中3眼可观察到黄斑区微血管瘤和无灌注区,1眼存在明显的黄斑囊样水肿;试验组2眼行OCTA检查,均未见明显微血管瘤及无灌注区。结论 术前应用普拉洛芬可减少术后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有助于术后早期视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