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海南狗牙花中的吲哚类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海南狗牙花中的吲哚类生物碱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南狗牙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海南狗牙花素(hainanervatasine, I)、海南狗牙花新(hainanervatacine, Ⅰ)、老刺木碱(vobasine, Ⅱ)、冠狗牙花定(coronaridine, Ⅳ)、3-羟基冠狗牙花定(3-hydroxyl coronaridine, Ⅴ)、3-(2-羰基-丙基)冠狗牙花碱[3-(2-oxopropyl) coronaridine, Ⅵ]、山辣椒胺(tabernamine, Ⅶ).结论 化合物Ⅰ、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海南狗牙花素(Ⅰ)、海南狗牙花新(Ⅱ),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海南狗牙花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RP-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南狗牙花枝叶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冠狗牙花定(1)、19-海尼山辣椒碱(2)、19-表海尼山辣椒碱(3)、冠狗牙花定羟基伪吲哚(4)、老刺木碱(5)、乌苏酸(6)、积雪草酸(7)、8α-hydroxypinoresinol (8)、丁香脂素(9)、狗牙花脂素(10)、飞龙掌血内酯(11)、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yl)-3-methoxy-propanol (12)、β-谷甾醇(13).结论 化合物6~8、10~12为首次从狗牙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广西狗牙花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广西狗牙花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广西狗牙花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伏康京碱(1)、非洲伏康树碱(2)、榴花碱(3)、冠狗牙花碱(4)、3-羰基冠狗牙花羟基伪吲哚碱(5)、老刺木碱(6)、乌苏酸(7)、2α,3β-二羟基乌苏酸(8)。结论 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海南狗牙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海南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伏康京碱(voacangine,1),伊波加因(ibogaine,2),伊波加明(ibogamine,3),冠狗牙花碱(coronaridine,4),19-海尼山辣椒碱(19-heyneanine,5),19-表-海尼山辣椒碱(9-epi-heyneanine,6),3-羟基冠狗牙花碱(3-hydroxyl coronaridine,7),冠狗牙花羟基伪吲哚碱(coronaridine hydroxyindolenine,8),3-(2-羰丙基)-冠狗牙花碱[3-(2-oxopropyl)coronaridine,9],老刺母碱(vobasine,10),α-香树醇(α-amyrin,11),α-香树酯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12)。结论:化合物1,2,6,11,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曹素芹  杜思雨  方磊  周洁 《中药材》2023,(2):364-369
目的:对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云南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yunnanensis Tsiang的Ibogan型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HPLC等对云南狗牙花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采用质谱、NMR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云南狗牙花中分离得到12个Ibogan型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2-oxopropyl)voacangine(1)、voacangine-7-hydroxyindolenine(2)、(3S)-3-cyanoisovoacangine(3)、3-(2-oxopropyl)-coronaridine(4)、obovatine(5)、3-(β-hydroxyethyl)-coronaridine(6)、19-epi-heyneanine(7)、19-epi-isovoacristine(8)、3-oxo-voacangine(9)、ibogamine(10)、coronaridine pseudoindoxyl(11)、voacangine pseudoindoxyl(12)。结论:其中,化合物1、3~6、9、11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广西狗牙花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广西狗牙花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广西狗牙花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伏康京碱(1)、非洲伏康树碱(2)、榴花碱(3)、冠狗牙花碱(4)、3-羰基冠狗牙花羟基伪吲哚碱(5)、老刺木碱(6)、乌苏酸(7)、2α,3β-二羟基乌苏酸(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狗牙花生物碱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中狗牙花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干燥狗牙花3.5 kg粉碎,加甲醇室温渗漉提取,收集渗滤液,将渗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浸膏用2 mol·L~(-1)硫酸调节p H 2,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得到非碱性脂溶性成分浓缩物;萃取后的酸水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 9~10,然后用三氯甲烷萃取,得到总生物碱10 g。通过硅胶柱色谱,小孔凝胶(MCI)柱色谱和LH-20羟丙基萄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重结晶技术纯化,应用TLC监测,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法结合理化分析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从狗牙花中共分离得到并鉴定了6个单吲哚生物碱,分别鉴定为ervaramine型:ervatamine(1),20-epiervatamine(3);vobasine型:tabernaemontanine(2),dregamine(4);aspidosperma型:(-)-mehranine(5),tetrahydroalstonin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MTS法测定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6对5种人体肿瘤细胞株(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结肠癌细胞SW-480)未显示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唐本钦  陆建林  孙建博 《中草药》2017,48(12):2371-2374
目的研究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海南狗牙花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threo-7-O-ethyl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2)、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3)、去氢二松柏醇(4)。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8-O-4′-木脂素类成分,命名为海南狗牙花脂素A(1);化合物2~4为首次从狗牙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药用狗牙花枝叶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coronaridine hydroxyindolenine(1)、7S-voacangine hydroxyindolenine(2)、coronaridine(3)、19S-heyneanine(4)、voacangine(5)、tabernaemontanine(6)、dregamine(7)、3-(2-oxopropyl) coronaridine(8)、3-oxovoacangine(9)、voastrictine(10)、16R,19E-isositsirikine(11)、16R,19Z-isositsirikine(12)、16R,19E-isositsirikineN4-oxide(13)、geissoschizol(14)。结论化合物8~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狗牙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等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国狗牙花全株中分离鉴定了6个生物碱:ervachinine E(1),rutaecarpine(2),1-methyl-2-nonyl-4(1H)-quinolone(3),dihydroevocarpine(4),evocarpine(5),1-methyl-2-[(Z)-6-unde-cenyl]-4(1H)-quinolone(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吲哚生物碱,显示中等强度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马延蕾  赵婉慧  张盼  施诗  刘晓红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7,48(21):4387-4392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海南黄皮Clausen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黄皮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konine(1)、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2)、lansine(3)、murrayanine(4)、3-甲酰基咔唑(5)、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6)、lansamide4(7)、4-methoxy-N-methyl-2-quinolone(8)、(E)-N-(4-methoxyphenethyl)-2-methylbut-2-enamide(9)、(E)-N-甲基肉桂酰胺(10)、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11)、N-苯甲酰酪胺(12)、aurantiamide(13)、N-methyl-2-pyrolidinone(14)、香豆酸(15)、6,8-dimethoxy-4,5-dimethyl-3-methyleneisochromanl-one(16)、8-甲氧基补骨脂素(17)和异黑麦草内酯(18)。其中化合物1~14为生物碱类化合物,15为酚酸类化合物,16为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7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8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首次对海南黄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黄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6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药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的抗补体活性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从紫花地丁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neoechinulin A(1)、N-benzoyl-L-p-hydroxy-phenylalaninol(2)、金色酰胺醇酯(3)、金色酰胺醇(4)、伞形香青酰胺(5)、栝楼酯碱(6)、吲哚-3-甲酸甲酯(7)、3-吲哚甲酸(8)、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9)、N-p-香豆酰酪胺(10)、7'-(3',4'-dihydroxyphenyl)-N-[(4-methoxyphenyl)ethyl]propenamide(11)、cannabisin F(12)、N-(4-hydroxyphenethyl)octacosanamide(13)、N-(4-hydroxyphenethyl)hexacosanamide(14)和N-benzoyl-L-phenylalaninol(15)。除化合物3和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12对补体系统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经典途径的CH50在0.12~0.33 g·L~(-1),对旁路途径的AP50在0.22~0.50 g·L~(-1)。对补体作用靶点研究表明,不同生物碱化合物其作用于补体的靶点不同。  相似文献   

13.
瓜馥木枝叶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与纯化,运用理化分析及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瓜馥木枝叶的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头花千金藤二酮(1)、巴婆碱(2)、毛叶含笑碱(3)、六驳碱(4)、异紫堇定碱(5)、番荔枝叶碱(6)、甲氧番荔枝碱(7)、N-methylbuxifoline(8)、aristolactam AIIIa(9)、piperumbellactam A(10)、goniopedaline(11)、aristolactam BIII(12)、鹅掌揪碱(13)和salutaridine(14)。其中化合物3~5,8,10,11和14为首次从瓜馥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石蒜鳞茎中分离鉴定了10个生物碱类成分.运用IR,UV,CD,MS,NMR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oxovittatine(1),apohaemanthamine(2),9-O-demethylhomolycorine N-oxide (3),incartine(4),ismine(5),6-O-methylpretazettine(6),多花水仙碱(7),恩其明(8),高石蒜碱(9)和甲基石蒜伦碱(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石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藏族药甘青乌头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1D,2D-NMR和MS)及与文献对比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光黄素(1),对羟基桂皮酸(2),苯甲酸(3),对羟基苯乙胺(4),对羟基苯乙醇(5),尼泊金丁酯(6),腺苷(7),3-[p-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amide(8),hetisine(9),关附辛素(10),红景天苷(11),环(异亮-亮)二肽(12),苯丙氨酸(13),3-(4-aminophenyl)prop-2-enoic acid(14),N-oxide hordenine(15),(2R,3R)-2,3,4-三羟基丁酸(16)和N-甲基酪胺(17)。结论: 其中化合物 1~4,6~812~17 为首次从甘青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洋金花Datura metel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HR-ESI-MS等波谱学方法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洋金花茎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2-(3,4-dihydroxyphenyl-2-hydroxyethyl)]-3-(4-methoxyphenyl)prop-2-enamide(1),3-(4-hydroxy-3-methoxyphenyl)-N-[2-(4-hydroxyphenyl)-2-methoxyethyl]acrylamide(2),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3),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4),N-trans-feruloyl-3',4'-dihydroxyphenylethylamine(5),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6),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7),草夹竹桃苷(8),daturataturin A(9),baimantuoluoside H(10),daturametelin A(11),柑橘苷A(12),9,12,13-三羟基-10,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3),(9E)-8,11,12-三羟基-十八碳烯酸甲酯(14)。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曼陀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芸香科黄皮属植物光滑黄皮Clausenaleni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波谱数据进行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光滑黄皮茎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8-diprenylumbelliferone(1)、byakangelicin(2)、tert-O-methylheraclenol(3)、pabularinone(4)、异栓翅芹烯醇(5)、独活属醇(6)、欧前胡素(7)、前胡醇(8)、花椒树皮素甲(9)、异紫花前胡内酯(10)、茵芋碱(11)、香草木宁(12)、N-metilatanina(13)、clausine Z(14)、九里香碱(15)、2-methoxy-1-(3-methyl-buten-1-yl)-9H-carbazole-3-carbaldehyde(16)、claulansine I(17)和clausehainanine A(18)。其中化合物1~10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1~18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光滑黄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和8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对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植物马卡独行菜Lepidium meyenii的干燥根茎玛咖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马卡独行菜的干燥根茎用70% 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各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 13C-NMR,HRESIMS)进行结构鉴定。从各萃取部分共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包括7个生物碱,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以及7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苄基氨基甲酸[(3-hydroxybenzyl) carbamic acid, 1)],phenylmethanamine(2),N-苄基甲醛(N-benzylformamide, 3),N-苄基甲酰胺(N-benzylacetamide, 4),pyridin-4-ylmethanamine(5),n-(4-methoxybenzyl) aniline(6),尿嘧啶(uracil, 7),琥珀酸(succininc acid, 8),癸二酸(decanedioic acid, 9),n-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10),庚酸(heptanoic acid, 11),solerole(12),糠酸甲酯(pyromucic acid methyl ester, 13),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dehyde(14),5-(methoxymsethyl)-1H-pyrrole-2- carbaldehyde(15),1,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 酮(1,7-dihydroxy-2,3,4-trimethoxyxanthone, 16),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 酮(1,7-di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e, 17),(+) - 松脂醇[(+)-pinoresinol, 18 ]。其中化合物 1~18 均为首次从玛咖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藏药印度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牙菜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2个酮、4个三萜、3个裂环烯醚萜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3,5,8-四羟基酮(2)、齐墩果酸(3)、4-epi-hederagenin(4)、2-epi-corosolic acid(5)、熊果酸(6)、当药苦酯苷(7)、swerimilegenin I(8)、红白金花内酯(9)、儿茶酚(10)、丁香酸(11)、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2)。结论化合物4、5、11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首次从印度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