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4-05/2015-05期间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9例36眼;对照组植入散光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29例36眼。术后随访1、6mo,观察术后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残余散光、暗光下对比敏感度。
  结果:两组术后1、6mo UCDVA、BCNVA、BCDVA 以及残余散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mo 的 UCNVA 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mo 两组对比敏感度在高空间频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与散光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均可改善患眼视力,且采用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近视力和对比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非球面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比较,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远近视力、剩余散光、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视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方法:选取2014-02/2016-06在我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46例48眼,实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人工晶状体23例24眼作为试验组;AcrySof IQ 人工晶状体23例2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剩余散光和术后患者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6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1、3、6mo的剩余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时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视近视远脱镜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近附加和散光矫正,可为患者提高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脱镜率和对疗效的满意度,是白内障术后患者尤其是散光伴有明显视近阅读需求患者的福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术前伴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植入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和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裸眼视力,并探讨术前角膜散光的程度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裸眼远视力的提高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44例57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球面组有23例27眼,非球面组有21例30眼,记录术前及术后1d裸眼远视力(UDVA)、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人工晶状体型号及等效球镜度数、术中人工晶状体轴位.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d裸眼远视力(LogMAR)差别以及术后1d裸眼视力0.4以上患者的比例,并按散光度数进行分层,散光度数小于2.0D为低散光层,散光度数≥2.0D为中高散光层,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远视力的提高效果.结果:球面组和非球面组术后1d裸眼远视力0.4以上患者比例分别为92.6%、93.3%,与术前14.8%、13.3%相比明显增加.两组术前、术后1d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散光层内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不同程度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后,术后裸眼远视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面及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裸眼远视力,但在提高裸眼视力方面,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并不优于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与AcrySof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6例63眼,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实验组)27例30眼;AcrySofNatural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9例33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术后散光、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轴位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6mo裸眼视力,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6mo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mo的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d;1wk;1,6moIOL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22±1·69)°,(4.64±1.97)°,(4.87±1.91)°,(5.39±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9,P>0.05)。术后6mo96.67%的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与普通球面人工晶状体比较,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能安全、有效、稳定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程旭康  罗艳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45-1747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25眼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实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组,随访6mo内视力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术后平均旋转4.22±1.46°。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6.
杨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6):1155-1157
目的:探讨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分别位于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A组)、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B组).两组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d,1wk,1mo用CT200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量.根据角膜散光度和轴向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和裸眼视力.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视力、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的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1wk,1mo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wk,1mo A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A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度矢量分析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角膜最大曲率方向作为在白内障手术中的透明角膜切口,能让白内障患者在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性散光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张磊  贝明珍  曹晓滨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63-2364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57例8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眼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用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散光度并计算手术源性散光。结果:术后1mo,A组与B组的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05±0.49,0.7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A组与B组的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6±0.34,0.59±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引起的角膜屈光改变更小,术后3mo两者的屈光改变接近一致,均达到屈光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邓国华  周栋  徐淑贤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20-1922
目的:探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06/2014-07在我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38例46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24眼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18例22眼患者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3,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2.573,2.782; 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2,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的散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散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3.287、2.167,P均<0.05)。远视力研究中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有75%的患者不需要配戴眼镜。

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矫正作用,且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视觉治疗,有良好的预测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3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33眼和对照组25例30眼,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试验组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并检查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和像差.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眩光和眩光条件下,两组患者在3.0,6.0,12.0,18.Ocd频段下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cd频段下,试验组对比敏感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试验组球差、彗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低频段对比敏感度显著优于球面人工晶状体,并能够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总像差,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蔡德栋  余汉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62-1864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02/2015-03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植入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术后随访患者1a,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散光情况以及不同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UCNVA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散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在18、24 c/d空间频率上对比敏感度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散光矫正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对角膜散光的患者术后有较好效果,裸眼近视力效果更佳,其余视力较稳定,视觉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缝线效应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3/2019-03拟在我院实施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角膜穿通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57例57眼并进行分组,观察组于术前1wk拆除角膜缝线,对照组于术中拆除角膜缝线。比较观察组患者角膜缝线拆除前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角膜缝线拆除前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曲率(43.15±1.32D vs 45.05±1.20D)、角膜散光(-5.23±2.52D vs-2.04±1.44D)及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22.24±2.36D vs20.40±1.46D)均有差异(P<0.05),而前房深度、眼轴均无差异(P>0.05)。术后1d,1wk,1、3mo,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缝线效应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和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及术后屈光状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眼科中心收治的64例84眼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分为散光型IOL组33例42眼和球面IOL组31例42眼,散光IOL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球面IOL组采用常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陡峭轴位上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术后3mo的视力分布、角膜散光度、球镜及柱镜指标(曲率、轴向、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散光轴向)的变化情况。

结果: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在术后第3mo复查裸眼视力,与同组术前比较视力均提高(P<0.05),术后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裸眼视力比较,散光型IOL组裸眼视力分布优于球面IOL组(Z=-2.172,P=0.030<0.05)。术后3mo散光型IOL组、球面IOL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与同组患者术前比较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的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较术前均减小(P<0.05),散光轴向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3mo散光型IOL组的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值显著低于球面IOL组(P<0.05)。

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波  袁芳兰  孙勇  张静  许龙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528-1531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5-07/2018-07收治的94例94眼白内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47眼,对照组47例47眼,观察组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力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超声乳化时间较对照组短,超声能量、术中超声乳化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及术后7d前房闪辉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术后3mo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两组BCVA、UCVA无差异(P>0.05),术后3mo观察组BCVA及UCVA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无差异(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明显,能减少超声累积释放能量,减轻角膜内皮损伤,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16-12/2018-02因白内障于我院进行眼科手术治疗的95例9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对照组联合散光矫正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观察组联合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角膜散光、视觉质量及视力改善程度的差异。

结果:随访3mo,两组治疗后非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非矫正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角膜散光情况显著改善(P<0.05),组间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视觉对比敏感度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18c/d空间频率下视觉对比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d,观察组患者仅2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对照组患者仅1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矫正视力,降低角膜散光,提高其视觉对比度,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杨帅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91-2194

目的:观察23G微创系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103眼分为观察组(48例51眼)和对照组(48例52眼)。观察组患者予以23G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mo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3、6mo,两组患者视力(LogMAR)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视力(LogM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角膜散光度数逐渐降低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好于常规手术,有利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恢复正常,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治疗麻风病白内障患者中应用的优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0-01/2013-01在广州麻风村筛查需要行白内障手术的麻风病患者共72例72眼。按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散光; 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mo,1、2a。

结果:术后1mo观察组视力的恢复较对照组快,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a内的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均较对照组小(P<0.05);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麻风患者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快、对角膜散光影响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