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荷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瘤裸鼠的治疗效果。建立了Bal B/C裸鼠结肠癌干细胞模型,随机分为以下4组,每组8只裸鼠:空白对照组、DC-CIK组、槐耳组、槐耳联合DC-CIK组(联合治疗组)。其中DC-CIK组、联合治疗组裸鼠在肿瘤干细胞接种4 d后通过尾静脉注射1×10^6个DC-CIK细胞给予治疗,每周2次共3周;槐耳组和联合治疗组,按每60 kg体质量20 g给药,每天1次灌胃0.2 mL,共3周;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各组裸鼠在治疗3周期间每2d测量瘤体大小及裸鼠体重,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观察对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裸鼠的治疗后影响,RT-PCR法检测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各组治疗结束后,槐耳组、DC-CIK组、联合治疗组荷结肠癌HT29干细胞裸鼠的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槐耳组和DC-CIK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抑瘤率可达46.77%。在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方面,联合治疗组与DC-CIK组、槐耳组相比,PI3K/Akt通路中关键基因PI3KR1和Akt,Wnt/β-catenin通路中关键基因Wnt1,CTTNB1,Notch通路中关键基因Notch1,Notch2,Notch3的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不同治疗方法对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瘤裸鼠治疗效果中,槐耳联合DC-CIK组效果最佳,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结肠癌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三叶青在临床上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HT-29结肠癌细胞荷瘤裸鼠为模型。实验分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三叶青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各组裸鼠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14 d。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情况,以及对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HE染色后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组织内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三叶青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瘤重较模型组减轻(P0.05),阳性组瘤重最轻;中药各组随着剂量的增加,抑瘤率上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荷瘤鼠瘤细胞凋亡程度增强;三叶青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作用机制之一为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藤黄醇提取物对结肠癌SW480干细胞荷瘤裸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荧光分选法分选肿瘤干细胞后,建立裸鼠结肠癌干细胞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伊立替康组、5-氟尿嘧啶组、高、低剂量藤黄醇提取物组。给药开始后每周称重2次,给药2周后继续观察一周后,处死裸鼠。解剖后剥取肿瘤标本,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中药藤黄醇提取物疗效介于5-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之间,低剂量抑瘤率达42.5%,高剂量抑瘤率达67.5%。结论藤黄醇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SW480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潜在治疗结肠癌干细胞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复康口服液诱导裸鼠人肺腺癌LAX-83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LAX-83人肺腺癌瘤株在裸鼠皮下移植传代,将造模的裸鼠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金复康治疗组、顺氨氯铂(DDP)对照组。药物干预21d后,观察各组裸鼠瘤重及抑瘤率,并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金复康治疗组抑瘤率为49.64%,平均瘤重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DDP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可见典型的早期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FCM检测细胞凋亡率为(17.51±3.56)%,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数为7.07±1.53,与荷瘤对照组及DDP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金复康治疗组和DDP对照组均能降低Bcl-2基因蛋白表达,增加Bax和Fas基因蛋白表达,与荷瘤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对P53基因蛋白表达与荷瘤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金复康口服液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可降低Bcl-2基因蛋白表达,增加Bax和Fas基因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姜黄素与奥沙利铂联用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LoVo细胞接种子裸鼠皮下,制备裸鼠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姜黄素50 mg/kg组、奥沙利铂25 mg/kg组、姜黄素50 mg/kg+奥沙利铂25 mg/kg联合给药组,给药组裸鼠隔天ip给药1次,连续给药11次.末次给药后剥离瘤块称质量,计算移植瘤体积、抑瘤率;摘除眼球取血,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率;HE染色分析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组、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9.47%、55.49%、70.56%,联合给药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显著且对荷瘤裸鼠血液及肝肾无明显毒性;联合给药组可显著阻滞肿瘤细胞于S期和G2/M期,显著上调bax基因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可显著抑制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七方胃痛颗粒对人胃癌细胞MKN-45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以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七方胃痛颗粒抗胃癌转移侵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中药+抑制剂组,连续药干预3周观察移植瘤体积变化并计算抑瘤率。通过肿瘤HE染色评价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TUNEL检测移植瘤凋亡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变小,凋亡坏死率升高,β-catenin、Wnt1、c-Myc表达下降。结论 七方胃痛颗粒可抑制人胃癌细胞MKN-45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β-catenin、wnt1、c-Myc蛋白表达,且中药+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其抑瘤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于卵巢癌干细胞荷瘤裸鼠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选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富集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人卵巢癌干细胞皮下移植瘤耐药模型。随机分为Skov3贴壁细胞组、干细胞组,熊果酸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顺铂联合熊果酸组。连续给药14天,空白组给予0.9%Na Cl溶液。每天测量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给药结束后,取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检测ABCG2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熊果酸可以抑制肿瘤组织生长,并且抑瘤率随剂量增加而上升,熊果酸与顺铂联用明显优于顺铂(P0.01)。不同剂量的熊果酸干预后,ABCG2的表达下调,肿瘤干细胞凋亡增多,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熊果酸联合顺铂组较单用顺铂组,ABCG2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结论熊果酸可以抑制卵巢癌干细胞荷瘤裸鼠的瘤体生长,通过下调耐药指标ABCG2,促进细胞凋亡,提高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来达到逆转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人结肠癌移植瘤生长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结肠癌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裸鼠腋下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和补肾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3周。各组处死6只荷瘤鼠,测量瘤体质量,计算相对抑瘤率;ELISA测定血清VEGF及MMP-7表达;剩余荷瘤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结果补肾健脾方各剂量组瘤体质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荷瘤鼠生存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方各剂量组VEGF、MMP-7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补肾健脾方可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时间,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M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寻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有效方法是加速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途径之一。该文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外文献关于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中药及其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的报道,发现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具有综合调控作用。第一,中药能通过Notch,PI3K/Akt,Wnt/β-catenin,GFs等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黄芪、淫羊藿、龟甲、远志能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或基因Notch1,NICD和Hes的表达起调控作用;(2)人参、银杏叶、丹参能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但对该通路中上下游靶标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研究;(3)姜黄、蛇床子可以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蛋白Wnt3a及β-catenin的水平从而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调控作用;(4)三七、川芎可以通过促进分泌性生长因子EGF,b FGF等的表达发挥作用。第二,一些中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可以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但黄芪多糖含药血清又可以通过调节VEGF含量,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黄酮类可以分别介导Notch或GFs信号通路来控制神经干细胞的命运转化;人参皂苷Rg1可以通过Notch和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银杏内酯B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表达来有效调节神经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进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而银杏叶提取物也能通过上调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姜黄素可以通过Wnt/β-catenin与Notch信号通路来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三,信号通路的串话(cross-talk)是一些中药发挥促NSCs增殖与分化的重要途径。Notch与GFs信号通路、GFs与PI3K/Akt信号通路、Notch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在调控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中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或分化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药对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串话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阐明其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与综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70-1074
目的:探讨活血药川芎对高转移性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BEI干细胞样细胞荷瘤裸鼠手术前后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选PG-BG1中的干细胞样细胞亚群,并将其接种于裸鼠右下肢。根据干预时间和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乏氧组、川芎术前组、川芎术后组、顺铂术前组、顺铂术后组、川芎联合顺铂术前组和川芎联合顺铂术后组。于第21天行截肢手术并对原位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表达。第40天获取小鼠复发瘤组织,并对复发瘤组织称重,计算复发率、复发率抑制率、复发瘤重及复发瘤重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表达结果。结果: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荷瘤裸鼠原位瘤方面,川芎联合顺铂组原位瘤重及HIF-1α表达较空白组和单纯顺铂组减少。复发瘤组织方面,与模对照、化疗组比较,川芎联合顺铂组复发率、复发率抑制率、复发瘤重、复发瘤重抑制率及HIF-1α表达明显下调。低氧环境较常氧环境下HIF-1α表达增加。结论:川芎联合顺铂组可以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从而抑制肺癌干细胞样细胞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的增殖和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裸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B组(SP亚群细胞荷瘤对照组)、C组(NON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D组(NON-SP亚群细胞荷瘤对照组)。A、B两组于实验前建立肺腺癌A549 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C、D两组建立肺腺癌A549 NON-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建立模型后观察16 d,于A组、C组小鼠腹腔注射姜黄素,隔天1次,B、D两组注射生理盐水。16 d后将小鼠称重后处死,剥离瘤块组织,比较各组瘤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 m RNA含量。[结果]肺腺癌A549 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组小鼠瘤体与NON-SP细胞亚群荷瘤模型组小鼠相比体积较大;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抑瘤作用及抗肿瘤血管生成优于NON-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考虑可能与其抑制NF-k B的表达,下调Notch1 m RNA含量,阻断Notch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裸鼠转移模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血管生成素(ANG),血管抑素(A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变化及健脾消癌方干预的机制。方法:在BALB/C-nu裸鼠盲肠内注射HCT116细胞50μL,造裸鼠结直肠癌转移模型。将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健脾消癌方组(40 g·kg-1),另设空白组。所有动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裸鼠结肠、肝、肺及盲肠肿瘤组织中相关血管因子蛋白表达。结果: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的结肠、肝、肺与肿瘤组织的VEGF,MMP-9,TIMP明显升高(P0.05,P0.01);ANG在结肠、肝与肿瘤组织也明显升高(P0.05,P0.01);ES在结肠、肺与肿瘤组织显著降低,AS在肝、肺及肿瘤组织显著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组的结肠MMP-9,肿瘤TIMP,肝组织ANG,MMP-9及肺组织VEGF明显降低,肺组织AS明显升高(P0.05)。结论: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VEGF,ANG,MMP-9在结肠、肝、肺及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升高,ES,AS降低,TIMP升高;健脾消癌方能比较全面地改善机体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半枝莲对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OLO205细胞,分为空白组,顺铂(0.15 g·L~(-1))组,复方半枝莲高、中、低剂量(0.60,0.30,0.15 g·L~(-1))组。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复方半枝莲对COLO205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的表达情况。选用SPF级裸鼠,于背部接种结肠癌COLO205细胞,待瘤体长到肉眼可见时,测量瘤体大小,根据瘤体大小区间随机分为复方半枝莲高、低浓度组,紫杉醇组和空白组,应用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体内实验检测复方半枝莲对COLO205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经复方半枝莲作用后的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细胞出现了变形,并有细胞膜破损,细胞数逐渐减少,脱落而死亡的现象。48 h时复方半枝莲对COLO205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其高、中、低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8.46%,63.11%,54.91%;且经复方半枝莲干预,COLO205细胞内的Bax,PUMA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体内移植瘤实验显示,与空白组肿瘤体积比较,给药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复方半枝莲在体外内对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郭敬强  林胜璋 《中草药》2021,52(6):1668-1671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裸鼠背侧近右后肢处sc胰腺癌SW-1900细胞建立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人参皂苷Rg3低、高剂量(10、20 mg/kg)组。给药组ip人参皂苷Rg3,对照组ip0.9%氯化钠溶液,每2天1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3d后裸鼠脱颈椎处死,取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瘤组织中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瘤组织中血管内皮钙黏素(vascular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络氨酸激酶受体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A2,EphA2)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g3组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5),VE-cadherin、EphA2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调控VE-cadherin、EphA2m 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5.
惠毅  闫曙光  李京涛  魏海梁  单宇鹏 《中草药》2019,50(13):3147-3154
目的探讨黄连、干姜有效成分小檗碱、6-姜烯酚单独和联合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40只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组、6-姜烯酚组、小檗碱+6-姜烯酚组,ig给予相应药物,给药20 d后取结肠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上皮组织Hes-1、Math-1、MUC2、人类嗅素蛋白(olfm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上皮组织Notch-1、Hes-1、Math-1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6-姜烯酚组、小檗碱组、小檗碱+6-姜烯酚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Notch-1、Hes-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ath-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olfm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UC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3组间比较,小檗碱+6-姜烯酚组作用最明显。结论 6-姜烯酚、小檗碱均能够有效修复受损结肠黏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檗碱和6-姜烯酚联合应用药效优于单独应用,其机制与抑制Notch通路的过度活化进而调节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傣百解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fraction,EFA)诱导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FA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1)组,环磷酰胺组和消癌平组,每组6只。给药3周后剥离瘤组织,比较各组肿瘤质量,计算抑制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immunhistochemical staining,IHC)检测瘤组织中p53,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FA高、中、低剂量组对肿瘤组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EFA给药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移植瘤p5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表达降低。结论:EFA对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和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藤黄树茎皮中氧杂环酮类成分莽吉柿素对人胃癌HGC-2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染色实验检测莽吉柿素对HGC-27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莽吉柿素对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染色实验研究莽吉柿素对HGC-27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莽吉柿素给药后与凋亡过程、Neddylation修饰途径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莽吉柿素裸鼠体内抗肿瘤药效研究。结果 莽吉柿素给药后能够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集落形成。与对照组比较,莽吉柿素显著上调HGC-27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和Bax蛋白表达(P<0.001),下调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P<0.001),发挥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莽吉柿素给药后HGC-27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APPBP1)、泛素样修饰激活酶3(UBA3)和泛素结合酶E2M(UBC12)蛋白及MAPK信号通路蛋白c-Jun、c-Jun氨基端激酶(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P<0.001)。进一步的体内移植瘤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莽吉柿素给药后裸鼠肿瘤体积缩小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莽吉柿素组裸鼠体内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的标志蛋白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肿瘤组织中棕色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藤黄树茎皮中氧杂环酮类化学成分莽吉柿素在HGC-27细胞和裸鼠上均显示良好的抗胃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eddylation修饰途径以及抑制MAP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