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远志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运用基于1H-NMR和UPLC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蜜远志及甘草制远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1H-NMR及UPLC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及两种炮制品进行分析,指认初级代谢产物21种,次级代谢产物8种,并采用UPLC技术测定三者中细叶远志皂苷的量。结果生远志与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蜜远志相比,生远志与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更加接近;三者中部分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量变化较大;与生远志相比,蜜远志中总皂苷量几乎不变,甘草制远志则有所上升;糖酯类化合物3,6′-二芥子酰基糖酯在甘草制远志中其量降低,蜜远志中最低,同时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有所不同。结论从代谢组学整体角度来看,生远志及其蜜制、甘草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说明炮制可改变药性,导致其功效可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指认逍遥散中君药当归对复方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并筛选其中潜在的抗抑郁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PDA技术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及当归相应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匹配,通过对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全波长紫外光谱图,归属当归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贡献成分进行导向分离,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验证。结果共归属并鉴定出当归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5个,分别为阿魏酸松柏醇酯(1)、E-丁烯基苯酞(2)、藁本内酯(3)、Z-丁烯基苯酞(4)、12-异戊烯酰基-14-乙酰基-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5),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能有效保护谷氨酸损伤的SH-SY5Y和PC12细胞。结论 UPLC-PDA导向分离技术可快速、准确指认复方来源于其单味药材的贡献成分。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Z-丁烯基苯酞可能为当归贡献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李娟  张松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5,46(20):3009-3016
目的探究款冬花蜜炙的科学内涵。方法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对款冬花生品和蜜炙品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OPLS-DA)以及单变量分析对款冬花蜜炙前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款冬花的代谢指纹图谱共指认出40种代谢物,多元统计结果显示款冬花蜜炙品和生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蜜炙后初级代谢产物1-O-乙基-β-D-葡萄糖苷、β-葡萄糖、蔗糖、α-葡萄糖的量明显升高,缬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的量降低;次级代谢产物款冬酮、芦丁的量升高,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的量有所降低。结论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差异,为其蜜炙的科学内涵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山西恒山地区蒙古传统黄芪和移栽黄芪的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一峰  万燕晴  李科  李震宇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8):1635-1643
目的比较生长于山西北部恒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蒙古传统黄芪和移栽黄芪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HPLC-UV-ELSD联用技术分别对两种种植模式黄芪的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从核磁图谱中共指认出25个代谢物,其中甲醇水相中主要为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初级代谢物,氯仿相中主要为脂肪酸类物质;多元统计结果显示二者的初级代谢物差异不大,但8,2′-羟基-7,4′-甲氧基异黄烷只在传统黄芪中检测到。采用HPLC-UV-ELSD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黄芪样本中6种黄酮和4种皂苷的量,结果显示传统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和黄芪皂苷III量显著高于移栽黄芪,而移栽黄芪中黄芪皂苷I的量显著高于传统黄芪,传统黄芪总黄酮量显著高于移栽黄芪,总皂苷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恒山地区蒙古传统黄芪和移栽黄芪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次级代谢物上,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黄芪次级代谢物的积累影响较大,为恒山地区发展优质的传统黄芪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李俊  杨琴  王飞  朱盼 《中草药》2017,48(12):2382-2384
目的研究大鼠ig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后尿中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和质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鼠ig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后的尿中提取分离得到5个代谢产物,分别为毛蕊异黄酮(M_1)、3′,4′,7-三羟基异黄酮(M_2)、大豆素(M_3)、毛蕊异黄酮-3′-O-β-D-葡萄糖醛酸苷(M_4)、毛蕊异黄酮-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M_5)。结论代谢产物M_5为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ig给予具有拟雌激素活性的菟丝子醇提物后大鼠的体内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应用HPLC-Q/TOF MS/MS技术,对大鼠尿液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解析。结果在含药尿液中表征出14个化学成分,鉴定出12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6个原型成分,分别为山柰酚-3-β-D-葡萄糖醛酸苷、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呋喃果糖-(2→1)-α-D-吡喃葡萄糖苷、山柰酚-7-鼠李糖苷、绿原酸、芹菜素、槲皮苷;6个代谢成分,分别为对羟基桂皮酸、对羟基苯丙酸、异鼠李素、山柰酚-3-O-葡萄糖苷、乙酰化咖啡酸、槲皮素硫酸酯。结论应用HPLC-Q/TOF MS/MS技术能够简单、快速地分析大鼠ig菟丝子醇提物后尿液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当归水提物多成分体内代谢动态变化过程,筛选当归的质控成分,寻找中药质量评价新方法。方法采用肠系膜静脉和腹主动脉取血的方法,运用HPLC对比分析当归经肠代谢和肝代谢的化学成分特征谱,推断当归水提物中多成分的代谢变化过程。结果分析的15种成分在消化液中均基本稳定,其中有4种成分可能被肠道代谢,7种成分被肝脏代谢。并发现1种新成分是肝代谢产物,7种新成分是肠代谢产物,但其中5种肠代谢产物经肝脏又被代谢转化,未能吸收入血。最终确定了当归水提物中的4种原型成分和3种肠肝代谢产物能吸收入血。结论综合分析当归各成分的代谢轮廓,初步筛选出包括洋川芎内酯I在内的4种原型成分作为质控成分,建立了"质代关联"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唐飞  谭玉柱  敖慧  闫洪玲  罗巍  杨琴  胡昌江  彭成 《中草药》2020,51(5):1190-1195
目的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醇提物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方法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研究。并比较了苯酞和苯酞二聚体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结果从川芎茎叶中分离出10个苯酞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3-丁烯基苯酞(1)、洋川芎内酯-E(2)、Z-洋川芎内酯-H(3)、(3Z,7β)-3-丁烯基-7-羟基-4,5,6,7-四氢苯酞(4)、新藁本内酯(5)、Z,Z′-3.3′a,7.7′a-双藁本内酯(6)、3Z,3Z′-6,8′,7,3′-双藁本内酯(7)、Z-东当归内酯A(8)、(3′Z)-(3S,8R,3a′S,6′R)-4,5-去氢-3.3′a,8.6′-双藁本内酯(9)、(3Z)-(3a R,6S,3′R,8′S)-3a.8′,6.3′-双藁本内酯(10)。化合物1、6~9能显著降低氯化钾预收缩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张力。其中化合物6~8最高浓度(12μmol/L)舒张率分别为60%、52%、70%,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9.46、11.86、8.73μmol/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川芎茎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受试化合物均有舒张血管活性,且二聚体的活性优于单苯酞。  相似文献   

9.
李艺  范玛莉  邢婕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5,46(16):2385-2393
目的探究细辛在龟龄集中入药时需用老陈醋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手段对细辛及米醋制细辛、老陈醋制细辛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细辛1H-NMR图谱中指认出30余种代谢产物;细辛生品与2种醋制品可以明显分开,米醋炮制品和老陈醋炮制品的代谢物也有明显区别。米醋制细辛和老陈醋制细辛在初级代谢产物上的化学差异大于次级代谢产物。结论本研究为龟龄集的特殊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序贯代谢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HRMS)技术,鉴定给药后不同血浆样品中的原型成分与代谢产物,研究栀子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部位的代谢情况。方法 首先制备栀子提取液,然后通过肠灌流和封闭肠环法分别收集肠壁代谢、肠道菌群代谢、肝代谢的血浆样品,ig给药后收集综合代谢血液样品,结合UPLC-HRMS对各个样品所含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结果 从栀子提取液中共检测到环烯醚萜苷类、萜类、有机酸类和栀子黄色素类等46个化学成分。序贯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在肠代谢样品中检测到38个原型入血成分和22个代谢产物,肝代谢样品中检测到25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综合代谢组样品中检测到14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0个代谢产物。结论 基于序贯代谢方法,解析栀子在大鼠体内的原型入血成分与代谢产物,不同代谢部位成分的差异为阐明栀子代谢成分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严辉  段金廒  尚尔鑫  华永庆  钱大玮 《中草药》2014,45(21):3208-3212
以中药方剂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其中包含当归不同部位入药的方剂。应用适宜的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当归不同入药部位的药性特点及其适应病证的变化规律。结合当归组织结构、当归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分布特点,以及药效学报道,探讨当归不同入药部位功效取向差异机制及其应用病证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归不同部位入药功效取向差异的化学物质基础与药性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当归不同部位临床用药的趋向性与古人所述"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全当归活血补血"之结论基本一致。为当归不同入药部位的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药效成分群-活性-功效关联作用筛选当归质量标志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概念,通过构建当归的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网络,确定影响当归药材质量的Q-Marker,建立当归药材的整体质控方法。方法以当归药材表征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对15批次不同产地当归药材差异显著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将初步选定的差异成分作为当归质控的药效成分群。基于关联规则,建立体外、体内活性成分筛选评价模型,通过挖掘组分间关系,以此确定当归药材的Q-Marker,并建立了Q-Marker同时定量的测定方法。结果经UPLC-TOF/MS技术及药动学参数预测,找到当归中11个具有潜在药效活性的药效成分群。经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网络分析,将阿魏酸、Z-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作为当归质控的Q-Marker,其方法学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9.18%~100.25%。结论基于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概念,采用多元统计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的当归药材Q-Marker辨析方法,可以初步明确与当归药效紧密联系的化学成分来源,为当归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相...  相似文献   

13.
程团  王改丽  霍金海  王伟明 《中草药》2018,49(11):2527-2539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首次对北青龙衣化学成分的胃组织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大鼠ig给予北青龙衣醇提物后,采集胃组织,经有机溶剂沉淀蛋白,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 1.0和Metabolite Pilot 1.5数据处理软件,根据离子碎片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丰度比,数据库的二级质谱对比和裂解规律分析,对胃组织中移行成分进行推断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54个移行成分,其中41个原型成分,包括17个萘醌、9个二芳基庚烷、7个黄酮、5个三萜及3个酚酸类成分;13个代谢产物,包括4个萘醌、3个二芳基庚烷、1个黄酮及5个其他类成分。结论基于UPLC-Q-TOF/MS技术,首次阐明北青龙衣化学成分在大鼠胃组织分布情况,该方法检测快速、准确,为北青龙衣抗胃癌药效学研究与深入开发提供科学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民族药用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的叶、枝和果实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对其果实开展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获得不同部位差异性成分。通过正相硅胶、凝胶(Sephedex LH-20)以及循环制备高效液相(RE-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桃金娘果实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PCA分析显示桃金娘叶中的成分单独成为一支,枝、果两部分合为一支(枝、果两部分存在重合),说明叶的化学成分同枝、果两部分存在较大差异,而枝和果两部分成分差异不大。利用OPLS-DA分析、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组成分析检索以及文献比对,从叶中鉴定出4个标识性化合物,分别为杨梅苷(1)、杨梅素-3-O-L-呋喃阿拉伯糖苷(2)、鸢尾苷(3)和3,3′-二去甲基-9-羰基-松脂醇(4);并从桃金娘果实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slinic acid(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7)、白藜芦醇(8)和白皮杉醇(9)。结论为桃金娘不同部位差异性成分的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研究同种生物不同部位所具有不同药理活性的差异成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杨桃叶、果实和根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石油醚回流提取法获取杨桃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化学组成。结果:从杨桃叶中鉴定了11个化合物,萜类成分相对含量最高(58.55%),从果实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脂肪族成分相对含量最高(72.67%),从根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芳香族成分相对含量最高(31.59%);叶和果实共有成分有壬醛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叶和根共有成分为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果实和根共有成分有十四烷、十七烷、十八烷和二十二烷。结论:杨桃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杨桃的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多化学信息,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杨桃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王俊林  张炜  尚宇欣  李文博  唐璐  朱怡  赵伟伊  苏艳芳 《中草药》2023,54(10):3049-3053
目的 研究肉果草Lancea tibe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NMR谱、MS谱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斑马鱼炎症模型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肉果草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对新的四氢呋喃型木脂素苷类化合物(1a和1b)和已知化合物肉果草苷(2)。结论 化合物1a和1b为新化合物,是1对能发生差向异构的、不可分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肉果草苷A(1a)、肉果草苷B(1b),且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UPLC-Q-TOF/MS的五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中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并鉴定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差异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味子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23个为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进行比对,共识别14个特征差异性化合物。结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分布于种子(种仁和种皮)中,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彭冰  王宏  韩旭阳  曾祖平 《中草药》2021,52(19):5819-5821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euchrom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MCI凝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干燥根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烯基-4′-羟基-环己酮-3′-基)-4-(1′′-羟基-4′′-甲基-3′′-戊烯-1′′-基)呋喃(1)、arnebinol A(2)和arnebinol C(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紫草呋喃类化合物,命名为紫草呋喃萜酮A。  相似文献   

19.
20.
管芹  张海珠  范敏 《中草药》2021,52(16):4779-4782
目的研究芡欧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改良的Mosher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芡欧鼠尾草地上部分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S,7R,9R,10R,12R)-二羟基-8,17-二去氢车桑子内酯(1)、12-hydroxyhardwickic acid (2)和14-triene-17,12R:18,19-diolide (3)。结论化合物1为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芡欧鼠尾内酯A,化合物3为首次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