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普照  苏明声  王雅琪  邵峰  杨明  张亚梅 《中草药》2016,47(19):3366-3369
目的研究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苞裸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苯甲酰基-2-羟基-2-(4′-羟基苯基)-乙胺(1)、N-苯甲酰基-2-(3′,4′-二羟基苯基)-乙胺(2)、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对羟基苯乙腈(4)、腺苷(5)、5-hydroxy-3,4-dimethy-5-pentyl-2(5H)-furanone(6)curculonone A(7)、3α-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9-one(8)、gymnothelignan J(9)、gymnothelignan I(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苞裸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芫花枝条木脂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芫花枝条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反相硅胶、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芫花枝条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谱学分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芝麻脂素(1)、紫丁香树脂酚(2)、落叶松脂醇(3)、左旋松脂醇(4)、荛花酚(5)、salicifoliol(6)、vladinol D(7)、异落叶松脂醇(8)。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芫花枝条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7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瓦山安息香树皮中木脂素类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的色谱方法结合波谱方法分离鉴定瓦山安息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瓦山安息香树皮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和三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四氢呋喃型木脂素类化合物,1个苯并呋喃型木脂素和1个丁烷型木脂素。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2R,3R)-secoisolariciresinol(1),2R,3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2),罗汉松脂醇(3),(±)-salicifoliol(4),(-)-epipinoresinol(5),lariciresinol-4'-monomethy ether(6),(+)-pinoresinol monomethy ether(7),piperitol(8),styraxin(9),1R,2R,5S,6R-2-(4'-hydroxy-3'-methoxyphenyl)-6-(3″,4″-di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4'-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6个化合物(1,4,6,7,8,10)首次从安息香属植物中分离的得到。  相似文献   

4.
北葶苈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硅胶、半制备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北葶苈子水提物中分离得到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北葶新木脂素A(1)、北葶新木脂素B(2)、erythro-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3)、(7R,7′E,8S)-4,9-dihydroxy-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7′-en-9′-oic acid(4)、spicatolignan B(5)、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落叶松脂素(7)、aegineoside(8)、丁香脂素-4′-O-β-D-单葡糖苷(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北葶新木脂素A和B,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精根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精新木脂素苷A(1)、(+)-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2)、反式-N-p-香豆酰基酪胺(3)、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4)、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苯骈呋喃型木脂素,命名为黄精新木脂素苷A,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蒌叶茎中生物碱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蒌叶茎中生物碱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与结果: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反相色谱、薄层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蒌叶茎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胡椒碱(1),墙草碱(2),N-isobutyl-2E,4E-dodecadienamide(3),dehydropipernonaline(4),piperdar-dine(5),piperolein-B(6),guineensine(7),(2E,4E)-N-isobutyl-7-(3′,4′-methyl-enedioxyphenyl)-2,4-heptadienamide(8),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9),松脂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0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白苞裸蒴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白苞裸蒴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 ,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其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山奈酚-4′,7-二甲基-3-O-葡萄糖苷 ,胡萝卜苷和豆甾醇。结论 :均为首次从裸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石南藤中木脂素和新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石南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南藤50%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木脂素(-)-gal-belgin(1)和8个新木脂素:玉兰脂B(2),山蒟素D(3),(+)-licarin A(4),海风藤酮(5),南藤素(6),山蒟素C(7),山蒟素B(8),(+)-burchellin(9).结论:化合物1,3,4,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栀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洋  高昊  戴毅  李小霞  李嘉明  姚新生 《中草药》2010,41(4):509-514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果实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栀子脂素甲(1)、丁香脂素(2)、松脂素(3)、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落叶松脂素(5)、八角枫木脂苷D(alangilignosideD,6)、落叶脂素(7)、落叶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蛇菰宁(balanophonin,9)、山橘脂酸(10)、榕醛(ficusal,11)、肥牛木素(12)。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栀子脂素甲,化合物2~6、9~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华中五脂素--华中五味子种子中得到的新木脂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华中五味子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波谱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种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华中五脂素(1),安五脂素(2),五味子酯甲(3),五味子甲素(4),顺酯酰戈米辛O(5),6-O-苯甲酰戈米辛O(6)和五味子酮(7)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芳基丁烷类木脂素,命名为华中五脂素;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杨秀伟  李珂珂  周琪乐 《中草药》2015,46(21):3137-3145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茎叶总皂苷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茎叶的总皂苷中共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报道其中的1个新化合物和16个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e(1)、20(S)-人参皂苷Rh_1(2)、20(R)-人参皂苷Rh_1(3)、人参皂苷Rh_5(4)、20(E)-人参皂苷F_4(5)、人参皂苷F_2(6)、20(S)-人参皂苷Rg3(7)、20(R)-人参皂苷Rg_3(8)、20(S)-人参皂苷Rf_2(9)、20(R)-人参皂苷Rf_2(10)、20(S)-原人参二醇(11)、20(R)-原人参二醇(12)、20(S)-人参皂苷Rh2(13)、20(R)-人参皂苷Rh2(14)、20(S)-原人参三醇(15)、20(R)-原人参三醇(16)和人参皂苷Rd(17)。结论化合物9为1个新的化合物;2~10、13和14是稀有人参皂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发酵三七获得三七药性菌质,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24(R)-假人参皂苷RT5(1),人参皂苷SG1(2),人参皂苷Rh12(3),人参皂苷Rb1(4),vina-ginsenoside R8(5),vina-ginsenoside R9(6)。结论: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三七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七药性菌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三七药性菌质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七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k3(1),拟人参皂苷RT2(2),人参皂苷Rg3(3),24(R)-拟人参皂苷GQ(4),人参皂苷Rd(5),绞股蓝皂苷LXIX(6)。结论:化合物2和化合物4为首次从三七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七药性菌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桑科榕属植物瘦柄榕Ficus ischnopod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石榴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 (1),表儿茶素 (2),芹菜素 (3),licoflavone C (4),6-prenylapigenin (5),槲皮素 (6),木犀草素 (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莨菪亭) (8),3-O-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 (9),N-trans-feruloyltyramine (10),N-trans-3,4-O-dimethylcaffeoyl dopamine (1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 (12)。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萝藦科白叶藤属白叶藤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羟丙基葡萄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并利用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叶藤乙醇提取液的三氯甲烷部分分离得到1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8-羟基松脂素(2),丁香脂素(3),horsfieldin(4),(-)-蛇菰宁(5),ficusesquilignan A(6),ficusesquilignan B(7),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8),7-羟基-6,8-二甲基香豆素(9),藤菊黄素(10)和methyl sinapat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叶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元宝草共生菌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osum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借助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球毛壳霉发酵产物的乙醇提取液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lolactone A(1)、4′-epialtenuene(2)、交链孢霉烯(3)、chaetomugilin Q(4)、chaetomugilin D(5)、chaetomugilide B(6)、chaetoglobosin Vb(7)、chaetoglobosin C(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球毛壳内酯A,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白僵蚕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居敏  邓华勇  蔡英  李旸  张普照  杨明 《中草药》2015,46(16):2377-2380
目的研究白僵蚕Bombyx Batrytic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僵蚕醋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D-脯-D-缬)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环(D-脯-D-异亮)二肽(3)、环(D-脯-D-苯丙)二肽(4)、金色酰胺醇酯(5)、(+)-松脂醇(6)、异黑麦草内酯(7)、butyl-2-pyrrolidone-5-carboxylate(8)、(-)-杜仲树脂酚(9)、(-)-落叶松树脂醇(10)、4-羟基苯乙酸甲酯(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僵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丁祥  侯怡铃 《中草药》2013,44(15):2048-2051
目的 研究乌头属植物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根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和对照TLC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德钦乌头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塔拉乌头胺(1)、彭乌碱乙(2)、卡马考宁(3)、黄草乌碱亭(4)、粗茎乌头碱甲(5)、贡乌生(6)、14-乙酰黄草乌碱亭(7)、展花乌头碱(8)、黄乌宁(9)、膝乌亭丁(10)、异塔拉乌头定(11)、翠雀它灵(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C-3位或C-6位无含氧取代的C19-二萜生物碱,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为德钦乌头药材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鹰爪花挥发油GC-MS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鹰爪花新鲜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鹰爪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鹰爪花叶挥发油,并结合GC-MC分析化学成分;用MTT比色法分别研究鹰爪花叶挥发油抗肿瘤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鹰爪花新鲜叶挥发油收率为1.35%,得到68个化合物,鉴定出53个;鹰爪花叶挥发油浓度较高时对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较好抑制活性,IC50 12.07 mg·L-1,对白血病细胞(K-562)、胃癌细胞(SGC-7901)、肺癌细胞(SPCA-1)的增殖抑制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从鹰爪花叶中提取挥发油并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萜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南川木波罗根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川木波罗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MCI gel CHP 20P树脂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等柱色谱分离手段,对南川木波罗根皮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 acid)(2),香豆酸(p-coumaric acid)(3),儿茶素[(+)catechin](4),(E)-阿魏酸甲酯[(E)-ferulic acid methyl ester](5),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p-E-he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6),norartocarpetin(7),反式氧化白黎芦醇(trans-oxyresveratrol)(8),moracin M(9)。结论: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桑科植物中获得,化合物3为首次在波罗蜜属植物中发现,而化合物7~9为首次从南川木波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