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放疗食管穿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1991~2000年共收治食管癌行放疗及术后放疗患者425例.其中食管癌放疗后因穿孔死亡19例,发生率4.4%,不包括不能肯定穿孔死亡病例25例.作者对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穿孔原因,提高对穿孔的认识,以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2.
从1991年5月~1991年12月我科与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共同对食管癌患者采取术中放疗加手术切除综合治疗。本组21例,男性20例,女性1例。中段食管癌16例,下段5例。肿瘤长度2.5~8厘米。病理组织类型均为鳞癌。根据国际TNM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a期10例、Ⅱb期3例,Ⅲ期5例、Ⅳ期1例。手术在CLNAL-1800直线加速器室内进行,术前紫外线灯空气消毒。特制的有机玻璃限光筒用福  相似文献   

3.
韩宏锋  李延伟  薛伟红  范银忠 《医学综述》2006,12(12):F0002-F0002,F0003
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是恶性食管狭窄非常有价值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缓解梗阻、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尤其是中上段食管鳞癌的主要姑息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常因癌肿梗阻无法进食造成全身营养不良,以及放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而无法完成预先设定的照射剂量。我们对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先行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然后带架放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中和放疗后食管穿孔临床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放射治疗的食管癌穿孔患者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3个月随访,7例术后病情稳定,其中2例放置内支架治疗失败后行鼻饲营养瘘口愈合,3例术后1个月内治疗失败,因继发感染死亡.结论:食管癌放射照射剂量大、速度快容易发生食管癌穿孔,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导致的食管狭窄利用相关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几种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应用合理性方面的研究.方法 对某医院2009-2011年间记录的36例食管癌放疗后出现食管狭窄症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得出食管癌放疗后导致的放射性粘膜损伤、机体屏障破坏、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因素与食道癌放疗后食管狭窄有关,而年龄以及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食管癌放疗后产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明确放射性治疗后感染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治疗后的消毒隔离工作同时改善放疗后患者的病房环境以及适当的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狭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83例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的患者,口咽部麻醉,在电视透视下,置入镍钛合金金属支架。术后给予抗生素、止血及镇静止痛治疗。结果本组183例中一次成功植入172例,经再次扩张后植入11例,总有效率100%。术后3个月内9例死于大出血,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并脓胸;6个月内21例、12个月内92例死于广泛转移、全身衰竭。其余59例(32.3%)存活12个月以上。因支架上、下口复发梗阻行二次及三次支架植入11例。无1例支架移位和脱落。结论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植入支架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牛东升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27-3028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发生30例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的发生与放射性黏膜损伤、生理屏障破坏、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做好消毒、隔离、抗感染等预防性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可有效预防食管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8.
原艳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31-4132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接受化疗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治疗期间进行放疗或者放化疗联合治疗,通过食管钡餐检查,对食管狭窄程度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大多数患者出现食管狭窄的好发期为放疗后5个月~8个月之间。肿瘤分期、周边累及情况以及放化疗联合治疗,都与放疗后出现食管狭窄具有相关性。其中,肿瘤周边累及情况与放疗后食管狭窄呈正相关,而放化疗联合治疗与放疗后食管狭窄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食管癌术中做到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有助于降低放疗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回顾分析患者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集体屏障破坏和放射性粘膜损伤以及患者年龄等,且不同影响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食管癌患者放疗后易发生食管狭窄症状,因而需要对其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 mm直径的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狭窄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62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0例),分别置入12 mm直径和16 mm直径CZES型食管支架治疗,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进食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支架置入后胸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支架阻塞与再狭窄、支架移位与脱落、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 mm直径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狭窄疗效好,疼痛并发症轻。  相似文献   

11.
12.
部分食管癌患者经放疗后,易出现食物滞留社店现象。以往采取输液抗炎疗法,待滞留食物慢慢用化吸收,或采用食管硬钻取出术。近年来.我们尝试采用腔内治疗管对梗阻食管的食物进行疏通,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有效,无不良反应。现将流通的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lop年1月一IWe年12月,收治食管癌放疗后食管被软质食物所稷病人共叨例。全部男性。年龄41一四岁,平均年龄58.2岁。病人主诉进食时突然受梗,钡餐显示食管梗阻。临床症状:不能进食,饮水。1.2治疗方法物品准备:铱一ito后装治疗专用管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放疗后食管狭窄及食管癌合并食管气道瘘者应如何选用食管支架.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10月共诊治60例食管癌性狭窄患者,26例食管癌性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18例有放疗史,8例无治疗史),34例放疗后再狭窄(放疗6月以内者4例,6月~1年者7例,1~2年者16倒,3年者5例,4年者2例),根据食管病变长度及有无治疗史选择支架型号,无治疗史者2例选用20 mm支架,6例选用18 mm支架,放疗后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者10倒均用16 mm支架,单纯狭窄8例选用18 mm支架,26例用16 mm支架.结果 60例患者共放置61枚食管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仍疼痛难忍,将支架取出,2例放置18 mm支架患者(放疗后食管狭窄合并食管气道瘘)分别于术后24天、28天大出血死亡,1例单纯狭窄放置18 mm支架者术后3天大出血死亡,2例放置20mm支架者,1例术后疼痛持续存在,并于1月后大出血死亡,另1例术后4天大出血,放置16 mm支架者度放置18 mm支架无放疗史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放疗后食管狭窄宜选用较细(16 mm)支架,20 mm支架不宜用于食管气管瘘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尽可能减轻放射治疗中口腔黏膜的放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的病例,其中鼻咽癌28例,腮腺肿瘤14例,扁桃体癌8例,口底癌7例,牙龈肿瘤5例。结果6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反应。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口腔黏膜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如何尽量减轻这种反应,应引起放射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田晓刚  王小虎 《甘肃医药》2012,(11):850-851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放疗。对于食管癌的放疗方法,放疗后复发率以及放疗前后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含量的变化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为食管癌放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苏淑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733-734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而放疗所致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精神负担,是患者难以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支持治疗,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减轻或者减少放疗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蒲红  向谦 《西部医学》2012,24(4):675+677-675,677
目的探讨传统食管支架和放疗支架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适应证、禁忌症和自愿的原则对晚期食管癌安置传统支架15例,放疗支架8例。结果 23例均1次性安装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升高,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放疗组再狭窄率低,生存时间长,与传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传统支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因素,探讨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措施。方法:对32例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病例予以回归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溃疡型病灶、营养状况差、病灶外侵者,肿瘤残留、联合化疗、单独较大高剂量体积的患者放疗后易形成食管瘘。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外侵范围、是否联合化疗、高剂量体积、肿瘤残留、营养状况。结论:溃疡型、髓质型、肿瘤外侵范围广、联合化疗、单独高剂量体积较大、肿瘤残留、营养状况差与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关系密切,可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发生。  相似文献   

19.
病人 ,男 ,81岁。 1年前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来我院就诊 ,食管钡餐X线检查诊断为胸下段食管癌 ,纤维食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胸下段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因病人年龄偏大 ,有长期冠心病史 ,故未行手术治疗。于 2 0 0 1年 3月在我院行姑息性放射治疗 ,共给予DT5 0Gy ,三野等中心照射 ,每周 5次 ,每次DT2Gy ,共治疗 5周。治疗期间病人未出现心功能改变 ,查心电图未见异常。治疗结束后病人吞咽困难消失 ,病情好转出院。 2 0 0 2年 11月 1日病人再次出现吞咽困难 ,行食管钡餐X线检查示局部复发。因考虑病人已行外照射DT5 0Gy ,且病人有冠心病史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中持续胸背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4例食管癌放射治疗中,30例出现持续胸背痛的发生率与临床资科的关系,统计1、3、5年生存率,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30例出现持续胸背痛患者的发生率与性别、病灶部位、X线分型和放疗方法无关,但与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溃疡有关(P均<0.0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30%和16.67%。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出现持续胸背痛多数出现于晚期病例,是重度放射性损伤的先兆。若能设法拉制其发生和发展,可望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