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它通过影响动脉附壁血栓形成、内皮再生、新内膜形成和基质沉积等环节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它通过影响动脉附壁血栓形成、内皮再生、新内膜形成和基质沉积等环节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反义RNA对家兔血浆纤溶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血脂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第二外显子,将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纯化克隆后连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反义RNA重组质粒.将pcDNA3.1-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重组质粒注射到哈尔滨大白兔腹部皮下组织.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改变.测定家兔血脂变化,病理检测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显示,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升高,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表达于内皮细胞,而在平滑肌细胞中未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内均有表达);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96±42 mg/L比123±12 mg/L, 15±10 mg/L比46±29 mg/L),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亦轻于后者.以上提示,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皮下注射能有效阻断家兔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的合成,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or-1,PAI-1)反义RNA对离体培养的主动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PAI-1表达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VEGF)的影响。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手增PAI-1第2外显子,将PCR产物纯化克隆后连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AI-1反义RNA重组质粒。将pcDNA3.1-反义PAI-1重组质粒转染EC中。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细胞中PAI-1表达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中PAI-1表达量的变化对VEGF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第3天,细胞中PAI-1含量为0.017ng/ml,细胞浆内代表VEGF的绿色荧光最弱,表明VEGF的表达也减少;第5天,PAI-1含量为0.093ng/ml,细胞浆内绿色荧光物质略增加。第7天,PAI-1含量为0.143ng/ml,接近正常值,VEGF的荧光染色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 反义PAI-1RNA能有效阻断EC中PAI-1的蛋白合成,同时抑制剂细胞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艳彦  翟振国  王辰 《国际呼吸杂志》2009,29(24):1489-149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一个成分.许多研究发现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和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山莨菪碱对正常及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过的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量 ;用Northern印迹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mRNA表达 ;用电泳迁移检测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核因子κB核内转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脂多糖能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 ,但加入山莨菪碱后 ,脂多糖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而且 ,山莨菪碱还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的表达。经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提取物与核因子κB探针结合明显增强 ,而山莨菪碱则能阻止脂多糖致核因子κB的核内转移现象。提示山莨菪碱不仅下行调节脂多糖所致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 ,而且下行调节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表达 ,这种调节可能通过核因子κB途径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是纤溶系统外激活途径的重要活性物质,绝大多数由小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始动环节。文章综述了内皮细胞产生的tPA和PAI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胆固醇喂养组、普伐他汀组,饲养12周时处死。取靠近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动脉做常规病理切片,取近端胸主动脉抽提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PAI-1mRNA的表达。结果普伐他汀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3组动脉壁PAI-1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0.510±0.075、1.321±0.056、0.675±0.040,相互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普伐他汀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时PAI-1基因的过度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降低胆固醇效益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球囊血管成形术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的变化及其基因表达情况。利用球囊损伤方法复制了兔髂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 ,分别于术前、术后 3h、第 1周末、第 2周末和第 4周末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 ,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测定了不同时期局部血管壁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血管成形术后 3h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升高 ,术后 1周达高峰 ,于术后 4周回到术前水平 ;血管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因在术前就有少量表达 ,术后 3h明显增加达高峰 ,术后 4周达术前水平。此结果提示 ,血管成形术后 ,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增加 ,可能在血管对损伤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它们参与整个机体能量代谢,并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心脏扩大、心室重构、心功能程度以及血管栓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的水平。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轻度升高(P>0.05),恢复期明显回落(P<0.05),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在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进一步升高;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趋于正常,而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一定差异(P<0.05)。(2)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急性期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进一步升高(P<0.0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大致正常;急性期血浆中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明显回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趋于正常,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入院时)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入院后二周)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两者含量均趋于正常(P>0.05)。结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系统失平衡,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共同归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表达及活性异常在RIF病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就PAIs系统在RI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试验资料和数据皆取自我市獐子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参与流调者共1 027人,其中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筛选出MS患者53例,再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75例,由专人记录并测定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血压等临床资料.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空腹血胰岛素、PAI-1水平,采集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结果 MS患者血浆中PAI-1的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PAI-1活性升高是MS患者的特征之一,血胰岛素水平升高与PAI-1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分子在吸烟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吸烟时间和吸烟支数分为:强吸烟组(45例)和弱吸烟组(53例);又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56例)和多支病变组(42例),比较各组血清PAI-1分子含量。结果:强吸烟组患者血清PAI-1含量明显高于弱吸烟组[(41.17±8.5)mol/L比(34.26±7.8),mol/L,P〈0.055;多支病变组PAI-1含量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43.21±8.3)mol/L比(31.16±6.4)mol/L,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有关,吸烟可破坏机体的内环境平衡,对纤溶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主要以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研究表明有很多因素参与细胞外基质沉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参与纤维化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发卡样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肝癌HpG2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PA(uP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短发夹状PAI siRNA的寡核苷酸链,将其插入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ilencerTM 2.1-U6 neo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人肝癌细胞HpG2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PAI mRNA和蛋白对tPA和uPA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后细胞中PAI含量降低,tPA和uPA的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测序结果表明发卡样的PAI 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pG2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并可特异性封闭PAI的表达,PAI siRNA能有效阻断PAI的蛋白合成,同时抑制细胞中tPA和u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脱氧核酶(ED5)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ED5防治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MgCl2组、FuGENE6组和ED5组,每组24只。用微量注射器将各种转染液注入损伤的血管壁,每组按实验终点(术后3、7、14和21天)再分4个亚组,每组6只大鼠。于术后各实验终点,取损伤段血管及血浆样本用于病理学检查、免疫荧光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ELISA检测。结果正常动脉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表达微弱,动脉损伤后3、7、14至21天,呈持续高表达,经ED5作用后,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的表达下降,与同一时间点的MgCl2组和FuGENE6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MgCl2组和FuGENE6组比较,术后各时间点ED5组血管管腔狭窄率显著减小(P<0.01)。术后21天时,ED5组血管管腔的狭窄率比MgCl2组和Fu-GENE6组分别降低了58.90%和60.37%。术后各时间点,ED5组PAI-1表达量明显低于MgCl2组和FuGENE6组(P<0.01)。两对照组之间相比较,以上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膜损伤后PAI-1表达增加,ED5通过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下调PAI-1的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早期血栓形成及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分子在年青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 入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年青组和老年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PAI-1分子含量,年青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一月复查PAI-1含量.结果 年青组患者血清PAI-1为(44.27±2.8) mol/L,老年组PAI-1的血清含量为(39.14±3.60) mol/L,两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月后年青组复查PAI-1的血清含量为(33.85±2.4) mol/L,与发病急性期PAI-1分子含量相比,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是年青患者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且PAI-1含量的高低与冠心病的时期有明显相关性.对于接受冠心病长期规范治疗的患者,PAI-1的血清含量与冠心病的病情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肝素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待细胞长满后饥饿12h,换液并加入不同药物与细胞孵育12h.根据不同的药物处理方式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凝血酶(1IU/ml)组;凝血酶(1IU/ml)+重组尿激酶原(150IU/ml)组;凝血酶(1IU/ml)+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150IU/ml)组;凝血酶(1IU/ml)+低分子肝素(10IU/ml)组.孵育结束后,收集培养液,1000r/min离心10min.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u-PA、u-PA受体(u-PA receptor,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l-1)和TF的含量.结果 凝血酶(1IU/ml)组细胞培养液中PAI-1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u-PA、u-PAR和TF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改变.重组尿激酶原组细胞培养液中u-PA和u-PAR的含量较凝血酶组显著增加,PAI-1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F的含量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细胞培养液中u-PA的含量较凝血酶组显著增加,PAI-1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F的含量较凝血酶组显著下降.低分子肝素组细胞培养液中TF的含量均较凝血酶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u-PA、u-PAR和PAI-1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变.结论 重组尿激酶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低分子肝素都能影响人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内源性纤溶和抗凝功能.重组尿激酶原能够促进肺动脉内皮细胞u-PA和u-PAR的表达和释放,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仅能够促进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的表达和释放,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而且能够抑制TF的表达和释放.肝素主要是抑制肺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和释放T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