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关木通染毒后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尿液、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关木通分4个剂量组:36、32、28、24 g/kg,W istar大鼠连续ig给药6 d,12 h后收集尿样,测定1H-NM 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毒后,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尿样中氧化三甲胺、柠檬酸、牛磺酸、肌酐、甜菜碱等代谢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醋酸、丙氨酸则显著上升。主成分分析表明,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有明显差异,能够被区分开,而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醋酸和氧化三甲胺的变化。不同剂量条件下,各组动物的代谢谱也各不相同,与肾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结论关木通能够对肾脏造成损害,且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与关木通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苦参醇提物(Sophora flavescens alcohol extract,SFAE)对大鼠尿液代谢轮廓的影响,探讨SFAE可能的肝毒性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给予SFAE 0、1.25、2.5 g/kg,14 d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RMS)检测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组间代谢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 3组大鼠尿液中代谢物在14 d后得到很好的区分,发现并鉴定出15个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胆酸、甘氨胆酸、脱氧胆酸、马尿酸和肌酸与肝脏毒性关系密切,二氢鞘氨醇和酮戊二酸表达水平降低,其余13种差异代谢物表达水平升高,苦参主要干扰大鼠体内胆汁酸代谢、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SFAE对大鼠产生肝毒性,且肝毒性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土三七干预后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分析土三七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土三七组,每组6只。土三七组大鼠灌胃给予7.5 g·kg-1·d-1土三七水煎液,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代谢笼收集大鼠尿液,并分离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BIL和TG水平;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液质联用(LC-MS)技术检测尿液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土三七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 HE染色结果显示,土三七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尿液样本中共鉴定出马尿酸、苯丙氨酸、N-甲基烟酰胺、氧化三甲胺等40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Vit B2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结论:土三七诱导大鼠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苯丙氨酸生物合成和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Vit B2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不同剂量环孢素A(CsA)诱导的大鼠肾毒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低盐对照组,30 mg/kg剂量组(CsA-L组),60 mg/kg剂量组(CsA-H组),于给药后第2和4周观察大鼠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的变化。CsA血药浓度采用FPIA法测定。结果 与低盐对照组相比,药后第2周CsA-L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CsA-H组尿量增多,尿蛋白降低,尿素氮(BUN)升高;药后第4周时,尿量呈减少趋势,肌酐(Crea)和BUN明显升高,且与CsA血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病理表现为肾小管细胞空泡变性及小动脉和肾间质病变,CsA-H组各种变化较CsA-L组更为明显。各项检测指标在两个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长期应用CsA可导致肾脏功能和组织学病变,且病变程度与用药时间和血药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乌头碱对Wistar大鼠急性毒性作用下粪样的代谢谱的变化。方法15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给药组(10只)、对照组(5只),给药组按照2.54mg/kg的剂量灌胃给予乌头碱,对照组给予同体积饮用水,采集给药6h后的粪样,处死大鼠后采集心脏、肝脏、肾脏,并计算脏器系数。使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粪便水提物的代谢物谱,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积分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及皮尔森相关分析,并进一步对差异代谢物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Studentt检验,使用MATLAB软件做相关系数图。结果给药组大鼠的脏器系数相对于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心脏、肝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粪便水提物中,核磁检测到的代谢物包括短链脂肪酸、氨基酸、单糖、三羧酸循环中间体及嘧啶和嘌呤类等40余种代谢产物。统计学分析表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给药组大鼠的粪便水提物中α-氨基戊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乌头碱对大鼠肠道菌群产生了毒性作用,使得这些肠道菌群代谢及分解胃肠道食物的能力下降,致使粪样中代谢产物含量发生了变化。结合代谢通路的分析发现,乌头碱通过影响肠道菌群造成了大鼠体内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的异常,并且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要脏器的损伤。结论本文客观地反映了大鼠粪样中代谢物谱图与乌头碱毒性的关系,指明了肠道菌群对整个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潜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建立粪便代谢组学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评价药物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中药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染毒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该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为中药毒性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 利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对照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口服给药组的大鼠7d的尿液、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口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引起大鼠尿中牛磺酸,氧化三甲胺以及二甲基甘氨酸含量的持续增高,说明对肝脏及肾脏造成了损伤,提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存在肝肾毒性.结论 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可以诠释中药千里光的肝肾毒性,提示代谢组学方法可为传统中药毒性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东莨菪碱中毒大鼠体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与毒性的关系.方法 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给药组,连续给药30 d建立长期中毒模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D)联用技术,结合多元变量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鉴定潜在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代谢分析(Metabo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并将各组大鼠脏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较,给药组大鼠的代谢轮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给药组血清及尿液中共筛选出谷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肌氨酸、丙氨酸等17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通路;病理学检验主要以神经细胞变性为主.结论 东莨菪碱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扰乱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东莨菪碱中毒大鼠体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与毒性的关系.方法 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给药组,连续给药30 d建立长期中毒模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D)联用技术,结合多元变量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鉴定潜在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代谢分析(Metabo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并将各组大鼠脏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较,给药组大鼠的代谢轮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给药组血清及尿液中共筛选出谷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肌氨酸、丙氨酸等17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通路;病理学检验主要以神经细胞变性为主.结论 东莨菪碱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扰乱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对脾虚水湿不化证模型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尿液进行研究,寻找模型大鼠尿液中差异代谢物,探讨脾虚水湿不化证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收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尿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时间飞行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2组尿液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特征代谢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液差异代谢物为:α-酮戊二酸、瓜氨酸、乳酸、柠檬酸、5-羟色胺、谷氨酰胺等6种。结论?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机体糖、蛋白质代谢均出现紊乱,能量供应不足,胃肠功能下降,抗氧化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这些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毒性相关标志物,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雷公藤甲素高(2.4 mg/kg)、中(1.2 mg/kg)、低(0.6 mg/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单次灌胃给药后,收集第0、1、3和7天的尿液,GC/TOF-MS进行分析,对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鉴定并获取半定量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剂量给药和不同时间取样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谱有明显差异,可被清晰区分并呈明显的动态变化轨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结果与常规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发现,给药引起尿液中的苹果酸、枸橼酸、牛磺酸、谷氨酸、苏氨酸及软脂酸等发生明显改变,提示与雷公藤甲素毒性相关,为潜在的毒性标志物。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可反映雷公藤甲素对大鼠的毒性,代谢组学技术可以作为药物毒性评价方法。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对肝脏的毒性机制可能与大鼠肝脏线粒体受损、影响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质量的TiO2 NPs持续灌胃90 d,对TiO2 NPs的粒径、晶型、纯度、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在第90天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经过冻干、亲水相萃取等前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系统(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exactive orbitrap-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UPLC-QE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鉴定标注检测得到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代谢组学共发现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黄嘌呤、甲基腺嘌呤、羟基吡啶、蛋氨酸亚砜等15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升,乙酰组胺、派可林酸、咪唑乳酸、缬氨酸等7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N-乙酰组胺、缬氨酸和蛋氨酸亚砜的改变倍数大于16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这两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错误发现率<0.05,通路受影响程度>0.10)。结论 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可扰乱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并导致大鼠粪便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TiO2 NPs经口暴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质量的TiO2 NPs持续灌胃90 d,对TiO2 NPs的粒径、晶型、纯度、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在第90天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经过冻干、亲水相萃取等前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系统(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exactive orbitrap-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UPLC-QE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鉴定标注检测得到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代谢组学共发现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黄嘌呤、甲基腺嘌呤、羟基吡啶、蛋氨酸亚砜等15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升,乙酰组胺、派可林酸、咪唑乳酸、缬氨酸等7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N-乙酰组胺、缬氨酸和蛋氨酸亚砜的改变倍数大于16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这两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错误发现率<0.05,通路受影响程度>0.10)。结论 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可扰乱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并导致大鼠粪便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TiO2 NPs经口暴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及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中药组大鼠灌胃给予复方水煎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后,处死大鼠。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来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同时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减少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表明其可有效减轻MCAO诱导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进一步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代谢紊乱,共筛选和鉴定出23种与缺血性中风相关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变化,是脑缺血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MCAO主要通过靶向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来诱导脑缺血性损伤。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大部分代谢标记物发生了逆转, 主要包括吲哚氧基硫酸、柠檬酸、3-羟基十二酸、3-甲基-2-丁烯酸、苹果酸、丁醛和尿酸等。  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改善多种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以往研究证实天然虫草对氨基糖甙肾毒性损害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基础上,以人工培植虫草替代天然虫草,观察它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毒性损害及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虫草可减轻庆大霉索对肾的损害,使大鼠尿 NAG 酶排泄量减少,保钠功能相对保存,血尿素氮、肌酐上升幅度小,其菊粉清除率高于单用庆大霉素对照组.人工虫草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既不影响庆大霉素血药浓度,也不减少肾皮质的庆大霉素积聚量,提示其保护肾脏的机理可能不是通过抑制庆大霉素转运和拮抗庆大霉素的药理作用。而主要是通过促进对损害、坏死的肾小管细胞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对庆大霉素致急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庆大霉素所引起的急性肾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通过肌注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害模型,分别在给予庆大霉素同时和第五天给予褪黑素治疗。检测肾功能、肾组织氧自由基清除酶及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在两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AG酶降低;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升高;肾组织氧化应激标志物MDA降低;肾小管病变减轻,尤以早期治疗组效果更佳。结论 褪黑素可能通过其抗氧化作用而减轻庆大霉素的肾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16.
周英琼  邱维加  曾青  黄勤 《华夏医学》2001,14(2):121-123
目的 :研究高、低渗造影剂对甘油致肾损害大鼠和正常大鼠的肾毒性 ,观察山莨菪碱预防肾小管损害的作用。方法 :用 2 5 %甘油按 1ml/ 10 0 g制肾损害大鼠模型 ,然后从静脉注射高渗造影剂 (76 %复方泛影葡胺 ,1ml/ 10 0 g)或优维显 (1m l/ 10 0 g) ,2 4h后各组随机处死 10只大鼠 ,肾脏用 10 %福尔马林固定后做病理检查。结果 :在肾功能损害组 ,给高渗造影剂后 ,可使肾小管管型数和肾小管坏死数明显高于低渗造影剂组和甘油对照组 (P<0 .0 1) ,山莨菪碱可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 (P<0 .0 5 )。正常肾功能组高、低渗造影剂组之间肾小管损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功能损害时用低渗造影剂对肾毒性较小 ,山莨菪碱对复方泛影葡胺的肾毒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渗造影剂和低渗造影剂的肾毒性,探讨福辛普利或替米沙坦对造影剂肾毒性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纯系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甘油对照组、高渗造影剂组(HOCM)、低渗造影剂组(LOCM)、福辛普利预防组及替米沙坦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以25%高渗甘油盐水10 mL/kg后腿肌肉注射,诱导甘油肾损害模型.福辛普利或替米沙坦预防组在注射造影剂前1 h分别予以福辛普利10 mg/kg或替米沙坦5 mg/kg灌胃.注射造影剂后48 h处死大鼠,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取左肾下极肾脏组织匀浆,采用比色法测肾组织中caspase-3活性;另取右肾下极肾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claudin-1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注射造影剂后48 h,高渗和低渗造影剂均可引起肾鲻小管上皮细胞凋亡,HOCM组凋亡率明显高于LOCM;与对照组和LOCM组比较,HOCM组血清SCr和血浆AngⅡ水平明显增高,肾组织claudin-1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酶活性上调;福辛普利或替米沙坦预防组SCr和AngⅡ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claudin-1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酶的活性明显下调,肾组织损害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HOCM及LOCM均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且HOCM的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高渗造影剂上调caspase-3活性和claudin-1蛋白表达及AngⅡ水平增高有关;福辛普利或替米沙坦对造影剂肾毒性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环孢素 A(Cs A)肾中毒时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 SD大鼠4 8只随机分为 4组 :Gl为对照组 ;G2组以 Cs A 5 0 mg· kg- 1 灌胃 ;G3组以 Cs A5 0 m g· kg- 1 L -精氨酸 (L - arg,3 0 0 m g·kg- 1 )灌胃 ;G4组以 Cs A5 0 mg· kg- 1 L-硝基精氨酸甲基酯 (L- NAME,5 mg· kg- 1 )灌胃。结果 实验至第 7天末 ,G4组肾组织匀浆 NOS活性明显降低 ,G1、G2、G3组间 NO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G2组有明显肾中毒表现 ,G3组肾损害较 G2、G4组减轻 ;G3组尿内 NO- 2 /NO- 3 明显增加 ,G4组尿内 NO- 2 /NO- 3 的排出减少 ,P<0 .0 5。光镜检查发现 G2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上皮细胞胞浆脱落 ,尤以皮髓交界处较为明显 ,肾小管管周细胞浸润 ,血管充血。 G4组 Cs A肾损害加重 ,G3组Cs A肾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大剂量 Cs A体内应用对大鼠肾 NOS活性可能无抑制效应 ,L - arg对 Cs A所致肾毒性有拮抗作用 ,小剂量 L- NAME对 Cs A肾毒性有协同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药雄黄外用对三阴性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构建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后,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雄黄外用组、卡培他滨片组,干预6周后取材。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观察雄黄外用对乳腺癌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同时对动物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雄黄外用可使乳腺癌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坏死,抑瘤率为30.2%;与模型组比较,雄黄外用组裸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测等未见明显异常;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雄黄外用可增强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雄黄外用可上调肿瘤组织中E-cadherin表达,减弱Vimentin、Twist1、TGF-β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雄黄外用可抑制人三阴性乳腺癌移植瘤在体生长,其机制与增强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Twist1、TGF-β1的表达,实现对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