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85-8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M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30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液气管内注入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创机械通气时间、OI指数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研究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O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重症MAS患者治疗中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MAS患儿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上呼吸机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气道充分灌洗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150 mg/kg气管内给药。观察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气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程,减少气胸及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MA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3例),分别在治疗0、24、72h检测两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24、48h后,A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高于B组(P<0.05),而VEFG含量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气胸发生例数、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PS治疗MAS能通过促进内源性PS生成,使SP-A、SP-D含量增加,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机械通气和氧暴露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控制性机械通气(CMV)组23例和HFOV组20例。HFOV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CMV组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均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监测两组通气治疗0、2、12、24、48h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联合珂立苏通气治疗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FOV组在时限和程度上要比CMV组显著;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CMV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而病死率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珂立苏治疗重症MAS,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抢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微管微创使用肺表面活性剂(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新生儿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LISA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值及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压差(a/APO2),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时间、总氧疗时间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吸入氧浓度(FiO2)、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动脉血pH值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PAP使用时间为(7.23±2.12)d,总氧疗时间为(13.05±5.36)d,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为(1.42±0.78)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FiO2为(41.05±10.65)%,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为(110.25±21.36)次/min,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为(80.12±5.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治疗后,患儿OI低于治疗前,a/APO2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治疗新生儿RD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对提升安全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将28例重症MAS病例随机分成两组,13例作治疗组,在上呼吸机及常规治疗同时应用PS治疗;15例作对照组,予呼吸机及常规治疗,观察监测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及病程和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从21.5±4.6渐降至12.8±1.6,同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从0.10±0.04升至0.31±0.05,同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1.9)d、(7.1±2.8)d、(13.4±4.6)d,对照组为(4.8±2.2)d、(10.3±3.6)d、(16.5±5.2)d,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应用机械通气及用氧的时间及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MAS临床资料,振荡组28例患儿给予基础治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联合组32例患儿均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高频震荡通气+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氧合功能指标、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振荡组(P<0.05),两组血气分析和氧合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联合组优于振荡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振荡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振荡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MAS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症状好转,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PS治疗,气管内给药,而后继续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由(23.2±2.8)渐降至(12.2±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从(0.13±0.03)上升至(0.32±0.0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MAS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改善MA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气胸及VAP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窒息抢救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氧合指数与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合指数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提高患儿肺泡气体交换的能力,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窘迫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首剂量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对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1 年 7 月至 2016 年 7 月收治的近足月 NRDS 患儿共 90 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 A、B、C 三组各 30 例,分别给予 PS 首剂量 40、70、90 mg/kg 辅助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及治疗前后 PaO2、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院内肺炎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院内肺 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排序为 C 组0.05)。 结论:PS 首剂量 90 mg/kg 应用于近足月 NRDS,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 PS 重复给药次数,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有助于避免院内肺炎 发生风险,临床价值优于 40 mg//kg 和 70 m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技术联合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l pneumonia,SMPP)患儿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MPP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甲强龙注射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泡灌洗。检测治疗前后2组SMPP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并在治疗后检测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AWP)和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arterypressure,mPAP)及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百分比。结果治疗后2组SMPP肺功能免疫功能均明显改善,试验组mPAP、PAWP、PV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4+、C1D8+、CD4/CD8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泡灌洗技术联合免疫球蛋白及甲强龙可明显改善SMPP患儿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硅胶管(内径0.25 mm)注入PS治疗,观察组给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经细导管(内径0郾1 mm)注入PS治疗,6 h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pH、PaO2、PaCO2、OI)、通气相关指标(MAP、PEEP、FiO2、吸氧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PaO2、PaCO2、O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PaO2、O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 MAP、PEEP、Fi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观察组MAP、Fi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E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吸氧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 (P<0.05)。结论: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能够提高患儿肺泡气体交换功能,改善缺氧状态,降低病死率,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52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组以学龄前期儿童为主,年龄较普通组小,两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发热、咳嗽及住院时间较普通组长(P<0.05),气急发生率、肺部体征阳性率、炎性指标增高比例均大于普通组(P<0.05)。有26例(48.1%)重症组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以肝功能损害最常见。重症组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使用率均大于普通组(P<0.05)。29例(53.7%)重症组患儿进行了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龄儿童更易发展为重症MPP,重症MPP临床症状重,肺部炎症明显,易合并肺内外并发症,经抗感染、免疫支持、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重症MAS患儿64例,按治疗方案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组、常频机械通气(CMV)+PS组、HFOV组、CMV组四组各16例,四组辅助处理措施相同。PS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Calsurf),在气管插管后以100 mg/kg气管内给药,患儿依次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每个体位均注入总剂量的1/4,为防止药物黏滞导致气道阻塞,注药时采用复苏囊加压通气,注药完毕后继续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记录四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PaO2/FiO2、氧合指数(OI)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转归情况。结果:HFOV+PS组死亡2例,CMV+PS组死亡3例,HFOV组死亡3例,CMV组死亡4例,其他患儿均治愈出院,四组患儿的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儿治疗前(0 h)pH、PaO2、PaCO2、PaO2/Fi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其中HFOV+PS组改善最为显著,其在治疗2、12、24、48 h时与另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FOV+PS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93.6±41.2)h,平均住院时间是(15.8±5.1)d,均短于另三组(P均<0.05)。结论:HFOV联合PS治疗重症MAS,可迅速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NRF)临床症状及呼吸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NRF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4)和对照组(B组,n=44)。B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HFOV方案,A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后3小时(T1)、治疗后6小时(T2)、治疗后24小时(T3)等不同时间点呼吸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差异,分析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后转归、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T1-T3时,两组新生儿PaO2水平均较T0时显著提升,且PaCO2及氧合指数(OI)、吸入氧气体积分数(FiO2)、MAP等呼吸功能指标均较T0时降低(P<0.05);其中A组新生儿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B组新生儿(P<0.05);②A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新生儿(P<0.05);③治疗后24小时,两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A组患儿降幅大于B组患儿(P<0.05);④两组新生儿在病死率、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RF患儿予以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联合HFOV疗法,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患儿呼吸功能,对缓解其相关症状、改善呼吸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董玉龙  黄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38-1939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微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避免了吸痰管吸痰的低效率和盲目性,可充分引流管腔痰液,有效控制感染,最大限度的缩短痛程,提高治愈率,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溶液肺泡灌洗治疗小儿肺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肺不张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术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需要进行肺泡灌洗的次数及影像学恢复时间、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需要再次进行肺泡灌洗的次数及病变部位局部的影像学恢复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PaCO2降低(P<0.05),PaO2、SaO2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肺泡灌洗治疗小儿肺不张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疾病疗程,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