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9.984,P=0.000),6年来合计死亡率为10.37‰;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例数中91.46%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χ2=134.643,P=0.000),6年合计围产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0.96,显示女性围产儿死亡比男性高;围产儿死因主要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是降低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杭州市围产儿死亡的流行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杭州市2004-2009年4个省级卫生监测点内发生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1.69‰,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8.71‰、0.40‰,2.59‰,其构成比分别为74.45%、3.42%、22.12%,6年中监测区内围产儿死亡率呈波动下降,死胎在历年死亡中居第一位,出生缺陷居历年死亡原因首位,占死亡总数的42.61%.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加强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和出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沈阳市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市2005年-2009年围产儿死亡的相关资料。结果5年围产儿数260859例,共有2724例死亡,死亡率为10.44‰。出生缺陷导致的死亡仍居高不下。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加强婚前、产前检查,提高孕期宫内诊断水平,积极治疗母体合并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沈静  韩哲  邓婷  王沙桠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629-1631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Fox2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相对危险度及人群特异百分比分析。结果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353名,其中围产儿死亡4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53‰,高危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低危孕妇的2.8倍,其人群特异危险百分比为54%;低体重新生儿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正常体重新生儿的40.1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52%;<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的2.4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41%。结论从围产儿的总体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中,孕产妇高危情况危险度最高,其次是围产儿的低体重,次之是孕产妇产检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比较各年份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类型构成变化情况,围产儿死因及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类型构成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4年如皋市共有围产儿死亡2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56‰,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90‰,低于2009年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类型中死胎166例(63.60%)、死产12例(4.60%)、早期新生儿死亡83例(31.80%),死胎、死产死亡率及构成逐年下降,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不稳定,2014年有抬头趋势。死胎死产前3位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37.08%)、脐带因素(28.09%)、原因不明(18.54%)。早期新生儿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31.33%)、畸形(26.51%)、早产(15.66%)。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提升,有望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不同级别的医院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5年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该地区围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罗湖区2006-2015年围生儿死亡监测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罗湖区2006-2015年平均围生儿死亡率为7.01‰,其中常住人口围生儿为4.80‰,流动人口为10.86‰。10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77.178,P=0.000),10年间围生儿首位死因为出生缺陷(2.20‰)。结论罗湖辖区10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是围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应进一步提高孕期保健及产检意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及病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总数74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34‰,7年间年围产儿死亡率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在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48例,7 d内新生儿死亡26例。2孕产妇25岁及35岁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出生体重2 500 g围产儿死亡率为4.32%是正常体重儿的33.23倍。3在7 d内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儿死亡16例,足月新生儿死亡10例;其中自发性早产占主要因素(23.07%),其次为出生缺陷(19.23%)。医源性早产中,出生缺陷和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为主要因素(各占11.54%)。4死胎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脐带因素(35.41%)、出生缺陷(20.83%)、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8.76%)。5围产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为孕妇接受产检次数。本市居民组平均产检次数为(8.53±2.67)次,外来居民组为(5.84±4.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预防并积极干预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提高助产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宣武区128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原因,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5~2007年宣武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区围产儿死亡率为7.75‰,本市户口死亡率为5.87‰,外地户口死亡率为10.65‰,76例未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死亡原因中妊高征为首位因素。结论: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妇保健水平及提高孕产妇的知识技能水平,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诸多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991~2006年的围产儿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由1991年的19.67‰下降到2006年的8.93‰;围产儿死亡与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因素、分娩孕周及围产儿的出生体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91~2006年围产儿死亡的前5位死因顺位为: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脐带因素、吸入性肺炎.因先天畸形而引起的死亡已由1991~1996年期间的第4位上升至近5年的第1位.结论:应广泛开展婚前、孕前保健工作,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对高危孕妇进行监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我市围产儿死亡率,为主管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市2003~2005年度17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2003~2005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9.35‰,围产儿死因排位依次为脐带因素、先天畸形、缺氧窒息、早产、死因不明等,而且围产儿死亡与孕母户口地址、计生状况、高危及孕期保健情况相关。结论:加大孕期保健宣教力度,提高婚检和产检质量,加强流动人口保健管理和高危三级转诊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郑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555-3556
目的:更好地掌握仙居县围产儿死亡谱、死亡率以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仙居县2002~2006年的361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1.97‰,前5位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不明原因、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早产。结论:加强孕前孕期管理和围产保健,做好健康教育,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苏州市围产儿死亡率变化及相关因素,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综合措施。方法对2008-2013年苏州市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中苏州市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7.1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产妇年龄〈20岁及〉34岁组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多胎妊娠的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先天异常、原因不明、脐带因素、母体因素、早产低体重。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做好婚前、孕前、孕期、产时、产后宣教,提供各阶段的服务;加强人员培训,及早发现异常,尽早处理;加强对助孕机构的监管,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做好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综合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民众镇2006至2012年围产儿死亡相关资料,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中山市民众镇2006至2012年的49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006年为13.80‰、2012年为5.36‰,2006至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25,P=0.357);围产儿死亡因素主要为胎儿畸形(占44.90%)、新生儿因素(占20.41%)、胎盘和脐带因素(占12.24%)。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采取三级干预措施,加强产前诊断,做好孕前优生和孕期免费出生缺陷工程的筛查,控制胎儿畸形的发生,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同时,提高助产技术和产科质量、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海县2000年~2007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年~2007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较2000年下降了6.81‰,早期新生儿死亡人数占围产儿死亡人数的50.47%,臀位助产和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最高,在死亡围产儿中母亲是高危孕产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危者.[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接产技术和新生儿抢救、护理技术,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动态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7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丰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4.90‰,其中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21.55‰,高于常住人口12.36‰,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3.53,P<0.001).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畸形、出生窒息、脐带及胎盘因素始终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前4位原因.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重视图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和时效性,及时诊断处理各种畸形,减少妊娠28周以上畸形儿的出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关健词]围产儿死亡率;死亡类型;死因;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龚家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33-3134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9月张家港市15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结果:2006年10月~2009年9月张家港市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原因不明、早产、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结论:加强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规范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2年宝安区围产儿死亡104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9.00‰,200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0.41‰,2001年为19.38‰,2002年为17.55‰。围产儿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经χ2检验,P>0.1。死因顺位前3位为死胎、早产儿、出生窒息。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梅县25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49-1250
目的:分析掌握梅县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4年梅县围产儿死亡25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3.29‰,2000年为9.30‰、2001年为20.44‰、2002年为11.90‰、2003年为15.23‰、2004年为10.37‰,围产儿死亡率起伏不定。死因顺位前3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儿、死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而加强对围产儿保健工作者的培训是提高围产儿保健质量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军娟  张丽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755-2756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广州开发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因分布、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畸形、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围产儿死亡病例中,超过4/5的孕妇没有接受定期产检;高危妊娠使围产儿死亡的风险增加,OR为8.21;二级、一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三方面着手。定期产检、加强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不同级别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0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2000-2009年海淀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监测网络,分析的数据信息来源于由分娩医院或地段保健科填写的围产儿死亡登记卡.结果 海淀区2000-2009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5.15‰.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2005-2009年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1.54‰和围产儿死亡率4.37‰低于2000-2004年,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123、19.546,均P<0.05).结论 海淀区围产儿死亡率近3年维持在4‰左右,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避免出生缺陷儿进入围产期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