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脐灸组(n=32)和热敏灸组(n=31),2组患者均进行热敏灸及常规针刺治疗,1次/d,治疗45 min/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热敏脐灸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施加热敏脐灸治疗,1次/d,2 h/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ortam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1),且热敏脐灸组治疗后的Portamnn评分高于热敏灸组(P 0. 05);热敏脐灸组患者愈显率为90. 63%(29/32),热敏灸组愈显率为83. 39%(26/31),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热敏脐灸组痊愈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敏脐灸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且能缩短周围性面瘫的总体病程。  相似文献   

2.
艾炷灸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针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治的6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艾炷灸加针刺的方法,对照组28例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治愈与基本治愈率为58.8%,对照组的治愈与基本治愈率为32.1%,经检验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炷灸加针刺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针刺组。分剐用热敏灸和针刺治疗,每日1次,周日除外,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总共治疗1月,对比观察两组面瘫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组30例共治愈25例,治愈率83.3%,好转5例,无效。例,且有15倒治疗3周即提前结束治疗,有效率100%;针刺组30例,治愈23例,治愈率76.7%,好转3例,无效2例,2例因惧怕针灸而中途退出治疗;有效率86.7%。两组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及针刺治疗面瘫均有确切疗效,但热敏灸疗病程短,无痛苦,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腧穴热敏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针刺治疗,研究组腧穴热敏灸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概述近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方向。方法对近10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机理探讨和临床研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魏巍 《中医杂志》2011,52(7):601-603
热敏点灸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主任医师课题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一种艾灸方法,全称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项新的艾灸  相似文献   

8.
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用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活动改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邱艳婷 《光明中医》2016,(7):984-985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面肌手法功能锻炼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周围性面瘫适宜患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面部穴位加面肌手法,每日1次。结果经2周治疗后,Burres-Fischer评分及House-Brach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面肌手法功能康复锻炼能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缪刺法配合热敏灸的治疗,观测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情况。方法:本文根据经络左右相通,互为表里的中医整体观念,通过对临床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健侧穴位的良性刺激,使其气血运行正常,阴阳调和,经络通畅,并配以热敏灸法施治,激发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进一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以助功效。结果:痊愈26例,显效者3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缪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在发病早期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产生,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是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用药,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比较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 自1984年4月~1992年5月,采用针刺加外耳道吹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7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27例中门诊病人24例,住院病人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以36~50岁为多。病因:受惊而发者19例,感冒而发者5例,化脓性中耳炎而发者1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9个月。全部病例接受本疗法前均采用过多种方法治疗而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在翳风穴加用温和灸,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22/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3天,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21天,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和灸配合针刺治疗早期重症面瘫,疗效可靠,有效减少治疗天数,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以隔物温和灸配合针刺,对照组60例以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5%。[结论]传统针灸疗法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电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治愈时间、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FDI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结论 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促进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功能恢复、H-B面神经功能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放血加热敏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中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结果:1)治疗前后2组患者面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观察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总评分、面神经功能动态观评分、面神经功能静态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面神经功能并发症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在改善顽固性面瘫面患者面神经功及治疗效果上均优于常规针刺加热敏灸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针刺四海输注穴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观察组(26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26例,脱落1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取穴:印堂,患侧阳白、地仓等)基础上予针刺四海输注穴(百会、大椎及双侧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对照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于观察组四海输注穴对应非经非穴点行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动态观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动态观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22/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21/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62.5%(15/24),高于对照组的20.0%(5/25,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针刺四海输注穴可有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8.
刘元  高淑红 《山西中医》2012,28(5):34-3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40例,予针刺治疗,14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痊愈27例,占67.5%;显效10例,占25%;有效3例,占7.5%;全部有效。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针灸治法众多。笔者就针刺治疗本病影响疗效的因素简述己见。1面瘫的病因病机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1]...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进行针刺治疗.方法: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发病10天以内为急性期,作为治疗组;发病10天以上的静止期和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针刺和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8%,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0%,有效率77.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所以,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时期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