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宜春市食品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2010—2011年采集全市10大类食品。依据《2010年食源性致病监测工作手册》、《2011年食源性致病监测工作手册》、GB/T4789—2008、GB4789—2010的相关方法,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等6种致病菌。结果采集的10类385份食品,共检出致病菌67株。总阳性率为17.40%,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沙门氏菌1株。单核细胞增生性增李斯特菌24株,肠m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2株,阪崎肠杆菌3株。10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为冷冻食品(60.0%),次为生食蔬菜(40.0%),蔬菜色拉(33.30%),粮食加工品及米面制品(33.30%)。结论宜春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葫芦岛市区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2016年葫芦岛市区14种食品标本800份,对食品中所含有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在所有采集标本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9株(7.38%),其中2015年32株(8.40%),2016年27株(6.44%).2015年与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葫芦岛市区有7类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最为严重的3类食品依次为婴幼儿食品(26.56%)、乳及其制品(13.79%)、直饮水与桶装饮用水(13.33%).6类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依次为阪崎肠杆菌(7.81%)、单增李斯特菌(4.33%)、铜绿假单胞菌(4.26%)、蜡样芽孢杆菌(3.64%)、金黄色葡萄球菌(0.85%)和沙门菌(0.57%),未检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和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葫芦岛市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的食品种类为婴幼儿食品、乳及其制品、直饮水与桶装饮用水,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汕头市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探索污染来源,为有效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2006年每年夏秋季在汕头市集贸市场、超市和牛奶公司采集样品进行致病菌的监测,按国标方法对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采集5类样品共251份检出致病菌56份,总检出率为22.31%(56/251),其中沙门菌检出率1.99%(5/25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9.92%(50/251)、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0.40%(1/251),另一类食品海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41.93%(13/31).结论 汕头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采集的5类主要食品均受到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各类食品中沙门菌、金葡菌、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O157:H7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状.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葡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0157H7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从9类550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99株,总检出率为18.00%.其中Lm检出40株,检出率最高为7.27%;其次为沙门菌检出31株,检出率为5.64%;金葡菌检出28株,检出率为5.09%,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0157:H7均未检出.对分离出沙门菌、金葡菌及Lm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种致病菌对部分抗生素多重耐药.结论 江门市区食品中主要危害因素为沙门菌、金葡菌、Lm及其对抗生素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龙岩市部分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程度和耐药情况。方法监测市售的生肉、熟肉制品、生牛乳、冰激凌、水产品及生食蔬菜等6类食品。结果从6类410份食品中,共检出14株L.M菌,阳性率3.4%;其中生肉和水产品污染率较高,分别为6.5%和3.3%,个别生肉MPN值达270cfu/100g;1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57.1%,对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35.7%,对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21.4%。结论应加强监测预报,提请有关部门实现从畜牧业到餐桌的综合治理,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做好抗生素的管理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农贸市场市售肉类、海产品中食源性细菌污染状况。方法 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和生化鉴定系统,分别对样品进行沙门菌、志贺菌、EHEC O157、副溶血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做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检测生猪肉、生牛(羊)肉、生禽肉、散装熟肉制品、海产品5类食品365份,检出阳性213份,检出率58.36%,检出菌株273株,菌株总检出率74.79%。结论 市售肉类、海产品污染严重极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叶艳华  江晓  王炜  丁洁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46-114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市售食品中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大类食品共计286份样品,按照GB/T4789.30-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培养,然后应用常规方法、ATB细菌鉴定仪和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2007-2009年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12.9%,2007年检出率为16.8%,2008年为16.9%,2009年为7.0%,生肉检出率高达52.4%,2007年生猪肉的检出率为62.5%,2007和2008年鸡肉中的检出率均为60.0%;生速食米面2007年检出率高达30.0%。结论南京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可能是近年食物中毒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揭阳市餐馆中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污染途径,以及检出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和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采集揭阳市餐馆中的食品和环境样品检测李斯特菌;同时根据NCCLS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对所检出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406例样品中共检出李斯特菌16株,阳性率为3.94%。结论揭阳市餐馆中的食品存在李斯特菌的污染,应加强相关的食品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海淀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3年按照北京市监测网工作计划要求对海淀区采集的20类食品根据国标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NM、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等8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在检测的19类822份食品中,共分离出4种52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6.3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2株,创伤弧菌2株.结论 海淀区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存在食物中毒和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华  王艳  王毅  叶长芸 《疾病监测》2017,32(4):318-322
目的 初步探索农贸市场中蜚蠊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及农贸市场中食品李斯特菌污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0-12月从北京市某肉类(猪肉、羊肉、鸡肉)和水产品销售市场共采集147份蜚蠊样本进行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ser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 蜚蠊样本中李斯特菌的分离率为58.06%(78/147),包括单增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威尔李斯特菌,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率为17.68%(26/147),以水产品销售区域蜚蠊中分离率最高(18.18%)。血清型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4种血清型,分别为1/2c、1/2a、3a和1/2b,优势的血清型为1/b(34.60%)和1/2c(34.60%);PFGE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11种PFGE带型,优势的PT型为PT16(19.23%)和PT30(19.23%)。MLST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5种序列型,分别为ST87、ST9、ST121、ST155、ST35,优势的序列型为ST87(34.62%)。结论 农贸市场中蜚蠊能携带李斯特菌且不同食品销售市场中蜚蠊所携带的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型别不同,可能与不同食品类型携带的单增李斯特菌的型别不同而蜚蠊与食品间有交叉污染有关,因此蜚蠊可能成为农贸市场中传播单增李斯特菌并污染食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江门市区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和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采集江门市区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及个体熟食销售点等的非定型包装熟肉、生肉、生奶、水产品、冰淇淋、生食蔬菜等9类食品检测Lm,检出菌株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9类550份食品中,共检出Lm 40株,阳性率为7.27%.其中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类检出Lm最高,阳性率为14.81%;生肉类(生鸡肉、生猪肉、生羊肉、生牛肉)阳性率分别为13.33%、8.33%、6.00%和3.64%;水产品和生食蔬菜阳性率分别为2.00%和1.40%.生奶和冰淇淋均未检出Lm.Lm对20种抗生素中的12种抗生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江门市市区9种食品中存在发生Lm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尤其是非定型包装熟肉和生肉类的管理,控制动物饲料亚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  相似文献   

12.
张玲  陈曦  罗丽娟  王艳  张洁  邹年莉  闫国栋  王红  李群 《疾病监测》2018,33(11):936-939
目的 调查自贡市1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检测新生儿血液样本、产妇阴道及外阴拭子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采集该新生儿家庭住所的食品及环境样本、住所附近农贸市场的食品样本,检测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同时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菌株的同源性。 结果 从新生儿及其母亲样品中分离到7株单增李斯特菌、居住地附近的农贸市场凉拌熟食摊中分离到1株,8株菌株的血清型均为1/2b,ST型均为ST87型,PFGE带型相似度100%。 感染母亲与市场中污染凉拌熟肉的单增李斯特菌来自同一污染源,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由母婴垂直传播导致。 结论 凉拌熟肉制品很可能是孕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要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中重点监测。 围产期妇女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筛查应作为产妇产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食品来源部分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ces, LM)中致病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 方法 383株LM分离自2002-2011年中国14省(市)的生肉、熟食、蔬菜、冷饮、水产等食品。采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DNA打点杂交方法在单增李斯特菌中进行了55个致病相关基因的检测。 结果 50个致病相关基因检出率均为100%,inlF、fbpA和mprF基因检出率为99.73%,aut基因检出率为99.22%(380/383),vip基因检出率为98.17%(376/383)。 结论 383株食品来源单增李斯特菌中,大部分致病相关基因均存在,部分毒力基因的缺失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针对粪便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方法,评价方法的检测下限,以提高感染人群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了解我国人群中该菌的携带及感染情况。 方法 对模拟人粪便标本进行二次增菌,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并同时分离培养获得该病原菌。 结果 当每克模拟粪便标本中含有7 cfu的单增李斯特菌时,经过增菌后的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可检测出阳性结果,并能够通过单增李斯特菌的选择培养基分离得到病原菌。 结论 本研究为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单增李斯特菌和由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对我国人群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携带或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食品中分离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探讨单增李斯特菌耐药基因的携带与耐药表型的关系。 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05-2011年从我国7个省市/地区食品分离的203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亚胺培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头孢呋肟、多粘菌素B、呋喃妥因、氯林可霉素共20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9种耐药基因及接合型转座子Tn916检测,并对阳性基因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 结果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对多粘菌素B、呋喃妥因、头孢呋肟、氯林可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8.52%、55.66%、50.25%、12.81%、2.46%、1.97%、0.99%、0.99%和0.49%。203株单增李斯特菌中,5株对四环素耐药的菌株均检测出tetM基因,其中3株菌的tetM基因位于接合型转座子Tn916上。 结论 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并有83株多重耐药株存在,具有引起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风险存在,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以保证食品安全及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食品样品的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上下载的沙门菌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双重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应用于食品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