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云南省边境地区1989—1994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云南省边境地区1989-1994年流动人口的疟疾进行了监测与防治,共登记 1032832人次流动人口,其中123404人次接受假定性治疗,193459人次预防服药,6309人次病人接受正规治疗。疟疾流造诣 从1989年的188.67/万人次最降到1994年的59.47/万人次。平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恶性疟比例分别为8.35%和30.81%,以老挝,缅甸的越南边民的最高,其次为内地到边者,  相似文献   

3.
4.
1996~1998年四川省不同疟区疟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在疟防工作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以后,如何巩固其成果,是疟防工作的新课题。为此,于1985~1997年对此进行了研究。1监测措施与结果1.1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全市28个镇都设立疟疾门诊镜检站,其中12个站开展门诊“四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和感冒发热病人)血栓。其它16个站开展门诊“三热”病人(即“四热”病人中的前3种)血检。1985~1997年全市共血检发热病人292331人,检出阳性229例,阳性率0.078%,为保证血栓质量,市中心镜检站对基层镜检站坚持血片抽查,共复审血片29445张,均达到省…  相似文献   

6.
文登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为非稳定性疟区。1965年和1971年曾出现两次疟疾流行,发病率高达69.56/10万和101.69/10万。在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之后,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79年降至4.44/10万。1980~1998年共发生疟疾76例。为探讨灭疟后期胶东半岛地区疟疾发病的流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1980—1989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1996年浙江省15个重点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0.
11.
盐城市系非稳定性间日疟区,1971年第2次暴发流行时,疟疾发病率高达22.88%。经过10多年的积极防治,1987年全市发病率降到1/万以下。至1998年,全市9个县(市、区)都通过了省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现将1988~1998年全市的疟疾疫情分布和流行特点作如下分析:1材料和方法 对1988~1998年全市发现的299例疟疾病人(其中血检确诊273例,临床诊断26例)作个案调查,按病者的年龄和性别、职业、发病的时间和地区分布、病例来源和分类、发作类型和治疗情况等,逐一汇总整理进行统计分析。2…  相似文献   

12.
13.
14.
1992—2000年云南省疟疾IFAT纵向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我省制定疟闰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滤纸干血滴法,皖IFAT常规操作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1992-1996年的IFAT阳性率和疟疾发病处于低度波动状态,1997-200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阳性GMRT亦下降至0反下,但IFAT阳笥率高于疟疾疫情发病率若干倍。边培地区、元江流域和内地高发区9年平均的IFAT阳性率、阳性GMRT、疟疾发病率均以边培地区为高,元江流域次之;边境地区1992-1995年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元江流域地区发病率则低于元江流域地区。结论 各地IFAT阳性率、阳性GMRT的高低与疟疾发病率的升降情况相一致,我省中缅边境的疟疾流行程度明显高于中越边境。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三县区1985—198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地区,还存在少数残存病例。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规律,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以基本消灭疟疾的潼南县、长寿县、南桐区(以下称三县区)1985—1989年的疟疾病例作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1 资料来源 1985—1989年三县区发生的所有疟疾患者,经血检确诊后,立即按统一规格的个案调查表进行询问填写,妥善保存,以资统计分析。 2 分析方法 将上法收集的5年个案调查表,按季节分布、人群分布、本地病例、外源性病例、初发与复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锡山市已于2001年2月撤市设区,现将锡山市1987—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1998年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云南省不同疟疾流行区,不同发病率分层地区进行监测,方法 16个县(市)8 575份滤纸干血滴,按IFAT实验常规方法操作.结果边境地区、元江流域、滇东北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3%,2.44%,2.02%,0.82%;阳性GMRT分别为50.12,26.92,28.64,26.92;1: 80~1: 1 280高滴度人群分别占32.99%,8.70%,12.90%,8.33%.抗体阳性率的高低与发病率升降相一致;高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是低年龄组的2.2倍;发病率在10/万以上地区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χ2=416.85, P<0.005 ,其余三者间无差别(χ2=6.612,P>0.05).结论各不同地理区域间抗体水平与疟疾传播强度呈水平关系;各地15岁以下低龄组抗体阳性率在5%以下,说明疟疾降至低度或得到有效控制,但尚未阻断传播;在发病率1/万以下县(市)中出现抗体阳性率4.38%的县,说明疟疾病例存在明显的漏诊、漏报、漏治现象.IFAT能客观反映当地疟疾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1989~2007年疟疾病人的发病规律、流行特征及人群分布情况,提示流动人口是今后疟疾防治、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