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脊柱损伤,采用后入路手术为较多骨科医生所熟知。作者采用脊柱后路切口行半椎板切除、经椎弓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USS器械内固定,经临床16例治疗观察,疗效良好。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岁。其中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部位:T112例,T127例,L16例,L21例。所有病例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CT及MRI检查。椎体爆裂骨折按AO分类:A3型5例;B1型9例;B2型2例,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并翻转,椎管狭窄50%以上,脊髓受压明显,损伤椎体…  相似文献   

2.
无或轻微神经症状指没有或仅轻微神经损伤症状的爆裂型胸腰椎脊柱骨折,常有骨片侵入椎管危害脊髓、神经根,CT对椎管内骨块显示及手术定位有显著优点,通过CT影像对骨块进行分型、骨块对椎管横截面侵占比例测定,以评价椎管内骨块的临床影响;自1996年8月以来,我们对采用CT影像评价这类损伤15例手术治疗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14 1例包括胸椎 (T1 - T1 0 )、胸腰段 (T1 1 - L2 )及腰椎 (L3- L5)三个水平爆裂骨折 CT显示的椎管内骨块占位与神经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神经损伤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 (P <0 .0 5 ) ;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椎管骨块占位严重程度依次为 :胸椎 <胸腰段 <腰椎 (P <0 .0 5 ) ;在 Frankel分类有功能障碍的四个神经功能级之间其椎管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椎体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神经损伤的出现与骨折椎体节段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就诊时 CT表现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恢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形态的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骨块突入椎管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伤椎高度百分比、椎管侵占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35~65 min,术中出血量20~3...  相似文献   

5.
<正>胸腰椎爆裂骨折一般均有骨块突入椎管的表现,恢复椎管容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绝对手术指征有:不稳定的脊柱骨折、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包括迟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的神经损伤两方面~([1])。其他相对指征包括椎管占位病变50%、后柱椎板和(或)后侧韧带复合体损伤、伤椎高度丢失50%、后凸畸形30°或者伴有神经压迫。目前对于无神  相似文献   

6.
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对1995年以来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骨片突入椎管的病例采用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影像学包括X线片、CT和MRI综合评价及Frankel评分法评价,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骨折常伴有脊髓神经损伤,主要由瞬间脊髓神经受到暴力及复合骨折块突入椎管引起脊髓压迫所致。随着影像学、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研究的进展,近年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机制和形态学表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手术治疗得到长足发展。该文就胸腰椎爆裂骨折损伤机制及手术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自1989年~1998年期间共收治爆裂性骨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为39.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18例,砸伤13例,坠落伤8例。骨折部位:T4、6、8、9、10各1例,T112例,T129例,L113例,L25例,L32例,L41例,T11-12同时骨折脱位2例。CT及MRI影像观察:CT观察突入椎管的骨折的几种类型:1大块型,伤椎后壁呈一整块被挤入椎管。2粉碎型,伤椎后壁呈2块以上的碎骨块被挤入椎管,可伴有骨块的反转。3混合型,除有1和2型外,椎弓根椎板有骨折。39例损伤平面以下均伴有不完全性及完全性截瘫。MIR影像观察,脊髓神经损伤程度、部位…  相似文献   

9.
后路AF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骨折块易突入椎管,导致脊髓神经损伤,临床治疗中强调复位时注意去除突入椎管的骨折块,恢复椎管的横切面积。我们总结回顾了自 2002年 8月 ~2003年 8月期间, 14例经后路间接复位AF内固定治疗的椎管侵占 >50%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发现椎管受压改善,骨折复位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男 10例,女 4例,年龄 22 ~46岁,平均 34岁。按Denis[1]分型:A型 (上下终板型 ) 5例;B型 (上终板型 ) 6例;C型 (下终板型 ) 2例;D型(旋转型 )无;E型 (侧屈型 )1例。按Load-Sha ring[2]评分: 7分 2例, 6分及 6…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腰椎爆裂型骨折在行AF术中骨折块复位情况,我院自2000年4月采取术中椎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椎板减压、骨折块复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腰椎骨折,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2.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骨折部位L13例,L21例,L32例。术前X线片示椎体前缘压缩率>40%,后凸成角15%~40°椎体后缘突入椎管1/5~3/5。CT检查显示骨折块占椎管面积20%~60%不等。本组均无大小便失禁及肌力、肌张力改变,膝反射、踝反射正常,巴氏征未引出,仅1例出现浅感觉减退…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目的分析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89例,男76例,女13例;年龄17~51岁,平均36.8岁。骨折节段:T11 10例,T12 21例,L1 29例,L2 18例,L3 11例。骨折Magerl分型:A型68例,C型21例。采用后路手术41例,前路手术40例,前后联合入路8例。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78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6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后路手术组出现椎弓根钉断裂2例,伤口深部感染1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平均矫正9.4 mm和14.8°,术后6个月分别丢失0.5 mm和7.5°。前路手术组因硬脊膜损伤未修补出现脑脊液漏2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前后联合入路未发生并发症。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组术后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腔扩大,植骨块位于椎体前中部;随访时未见明显的矫正度丢失、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脊柱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具体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 1月至 2009年 3月, 采用该术式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患者 30 例, 男 22例, 女 8例;年龄 17~58岁, 平均 36岁。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 切除伤椎的一侧椎板、椎弓根及 关节突, 创建后外侧通道, 然后行椎体次全切, 椎间植入钛网或人工骨笼,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随访时进行 X线和 CT检查, 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伤椎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8个月(18~48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 Cobb角及伤椎高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分级, 术前 2级 8例、3级 22例, 术后均为 0级;神经功能明显恢复, 术后 Frankel分级: A级 1例、B级 1例、C级 3例、D级 9例、E级 16 例。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及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且具备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优势, 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提供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术后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效果及术后椎管重塑形现象。 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9月,同组医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其中L1 13例,L2 9例,L3 4例,T12 1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D级13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取内固定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管骨块复位程度。 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13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1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及CT测出的椎管内骨折骨块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神经损伤组椎管骨折骨块占位程度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在有神经损伤情况下,骨折部位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腰段大于胸腰段;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无显著相关。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占位压迫是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神经损伤与骨折部位和椎管内骨块占位程度联合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术前均经CT检查显示椎管内有骨块挤入。本组全部采取前路手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后经5个月~5年的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16例分别有1~3级恢复。本文同时讨论了手术方法中有关的并发症,并认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脊髓压迫主要来自前方,前路减压同时植骨Kaneda内固定比后路手术更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横突窗椎间孔入路治疗骨折块突入椎管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5例侵入骨块占椎管矢状径比率大于30%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胸腰椎损伤严重度评分(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载荷总评分为4~7分,平均为5.4分;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12例,C级19例,D级14例,E级3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横突窗椎间孔入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40mL,平均220 mL;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成角畸形消失;术后Franke1分级,A级6例,B级9例,C级16例,D级13例,E级41例,Franke1分级平均提高1~3级;术前术后椎体楔变角、交界性后凸角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窗椎间孔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入路简单、能同时兼备前路和后路术式的优点,椎管减压彻底,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和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新术式。  相似文献   

17.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本文报告 3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应用 AF系统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依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碎骨块状态进行椎管减压 AF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完成 38例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38例均减压充分 ,椎体高度均恢复90 %以上 ,神经功能有 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的为 86 %。结论 作者认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采用 AF系统内固定 ,同时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进行选择椎管减压方式 ,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定义、分型"爆裂型骨折"一词由Holdsworth[1]于1963年初次提出,他把爆裂骨折定义为由于轴向载荷导致椎间盘髓核压入椎体引起上下终板骨折,并且造成椎体骨碎片向外移位的爆裂骨折.1983年Denis[2]以三柱理论重新把爆裂骨折定义为椎体前中柱的压缩骨折、椎体后缘的骨折碎块后突入椎管内,放射学显示骨折椎体呈爆裂性.几乎90%的脊柱骨折发生在胸腰段,而胸腰椎爆裂骨折占此类骨折的10%~20%.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原则,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最佳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不明确的,本文综述单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椎管内骨块吸收回纳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进行CT检查,计算椎管内骨块复位率以及再吸收率,用以观察骨块吸收回纳情况。纳入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病历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术后椎管内骨块吸收回纳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术后椎管内骨块平均复位率(44. 87±3. 98)%,平均再吸收率(70. 87±5. 98)%;不同椎体压缩率、骨折分型患者的椎管内骨块复位率以及再吸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性别、手术入路、Cobb角恢复率、伤椎置钉者的椎管内骨块复位率以及再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椎体压缩率、骨折分型均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椎管内骨块复位率以及再吸收率的影响因素(P0. 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椎管内骨块能得到较好的吸收回纳与椎管重塑,但术前椎体压缩率以及骨折分型对术后椎管内骨块吸收回纳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胸腰段爆裂骨折椎体骨折块压迫脊髓神经出现神经损害症状者,需手术治疗,而后路手术在术中需对凸入椎管的骨折块进行复位。2007年1月~2008年4月,我们采用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35例,术中以自制C型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