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狼疮静颗粒对NZB/NZWF1小鼠外周血CD4+、CD8+细胞及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狼疮静颗粒、强的松及狼疮静合强的松三组药物,对3月龄雌性NZB/NZWF1狼疮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治疗6周,观察各组小鼠CD4 、CD8 细胞及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西药物均能改善模型小鼠CD4 、CD8 细胞分布,抑制血清和血浆淋巴细胞表面ICAM-1的高表达,以申狼疮静结合强的松组效果明显为优。结论狼疮静颗粒能有效改善并调节自发性狼疮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结合西药后可协同发挥疗效并显示出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狼疮静颗粒对BXSB狼疮性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结果:雄性BXSB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加速,中药狼疮静颗粒可明显抑制BXSB小鼠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率。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通过抑制T、B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可能阻抑了过量核酸抗原释放,从而抑制了B细胞的异常增生活化,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目的。 相似文献
3.
狼疮静颗粒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及CD5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狼疮静颗粒不同剂量对自发性狼疮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狼疮静颗粒3种不同剂量,对3月龄雌性NZB/NzW F1狼疮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治疗6周,观察其对各组小鼠CD4^ 、CD8^ 细胞及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药狼疮静不同剂量有升高模型小鼠外周血CD4^ 、CD8^ 细胞的倾向,能降低血清CD54含量,抑制血浆淋巴细胞表面及单核细胞表面CD54的高表达,其作用以中、高剂量明显。结论 狼疮静颗粒能改善和调节自发性狼疮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强的松、环磷酰胺等常规西药为对照组,中药狼疮静颗粒结合常规西药为治疗组,治疗观察75例活动性SLE患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1%,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降低SLAM病情活动性积分、改善多项临床检测指标的异常、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量、降低病情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以生地黄、熟地黄、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等补肾化毒中药组成的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SLE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狼疮定颗粒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Ca2+]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狼疮定颗粒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凋亡及其[Ca2 ]i的影响。方法55例女性SLE患者随机分成中西药组(28例)和西药组(27例)。西药组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狼疮定颗粒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BLC在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凋亡率,以及[Ca2 ]i水平变化。结果SLE患者PBLC的0时相凋亡率明显降低,但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速率变大,SLE患者PBLC的[Ca2 ]i下降;中西药组能明显改善SLE患者PBLC凋亡的异常,升高[Ca2 ]i水平,且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狼疮定颗粒在调整SLE淋巴细胞凋亡异常方面与西药强的松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促进SLE患者PBLC胞外钙内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NZB/NZW F1)小鼠狼疮样改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狼疮静颗粒、泼尼松及狼疮静合泼尼松3组药物,对3月龄雌性BW狼疮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治疗6~12周,观察对各组小鼠病情发展动态变化、CD4^+、CD8^+细胞和CD54表达改变及对肾小球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中西药物均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狼疮样改变的部分症状和血浆CD4^+、CD8^+细胞分布,抑制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含量升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的高表达,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系膜细胞的增殖,以狼疮静结合泼尼松组效果明显为优。结论 狼疮静颗粒能有效控制并改善模型小鼠狼疮样发病及进程,并能调节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对狼疮样肾炎的病理变化有改善作用,结合西药后可协同发挥疗效并显示出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8.
狼疮静对NZB/NZW F1小鼠病情发展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狼疮静颗粒是由补肾化毒中药组成 ,前期临床研究及部分疗效机理的实验研究已获肯定和证实〔1~ 3〕,为进一步研制和开发新药 ,并提供模型动物症状学改变的实验依据 ,我们运用狼疮静颗粒剂型 ,对 3~ 6月龄雌性 NZB/ NZWF1小鼠 (自发性狼疮小鼠 )显性发病的部分症状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 :2 8只 3月龄雌性 NZB/ NZWF1小鼠由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 (从美国 Jacsion实验室引种 ,SPF级环境下繁殖 F1代 )。1 .2 试验药物 :狼疮静颗粒 ,1 0 g/袋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9.
10.
CD4、CD8细胞与艾滋病治疗免疫评价及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传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33-634
现代免疫学认为,外周血CD4细胞功能与数量的下降,是艾滋病(AIDS)导致免疫衰退的主要标志,因而把CD4作为AIDS治疗免疫评价的标志物.但是,在严重的AIDS患者中,不乏CD4细胞数超出正常高限者.一般认为,HIV载量大幅下降者的CD4细胞应自动回升,然而,为何临床有不少HIV载量下降者的CD4细胞反而下降?这一现象在抗病毒疗法,或在中医药调整人体内环境疗法中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PBBC)中的表达,并观察中药狼疮平颗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周龄雄性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18只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激素治疗组、狼疮平治疗组,每组6只;另取11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生理盐水(10mL/d)、甲泼尼龙[5mg/(kg·d)]、狼疮平颗粒[4g/(kg·d)]、生理盐水(10mL/d),治疗4周,测定各组尿蛋白、ds-DNA和体重,分别应用ELISA、RT-PCR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BAFF(sBAFF)和外周血B细胞中BAFF-mRNA的表达及变化,并观察肾脏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与sBAFF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PBBC中BAFF mRNA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血清ds-DNA含量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激素和狼疮平治疗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水平与肾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成正相关(r=0.8098、0.8220、0.8535,P<0.01)。结论 BAFF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并预测复发,是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理想靶点之一。中药狼疮平可以通过降低BAFF水平而改善狼疮性肾炎病情,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抗纤软肝颗粒(KXR)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终浓度为5mg/ml、2.5mg/ml、1.25mg/ml)及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小时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结果:抗纤软肝颗粒无论是药物还是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在安全浓度范围内,5mg/ml组和10%药物血清组作用最强(P<0.01); 并可诱导HSC凋亡, 且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下调, 促凋亡分子Bax表达增强(P<0.01).结论:抗纤软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Bcl-2/Bax比率,促进HSC凋亡. 相似文献
13.
解毒滋阴祛瘀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解毒滋阴祛瘀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治疗2个疗程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以及强的松剂量的变化.结果:第2个疗程结束后,中药组处于活动期和静止期患者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的松每日用量撤减变化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祛瘀中药既可以控制疾病的活动,也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撤减强的松用量.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大鼠外周血CD_4~+/CD_8~+及IL~(-6)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CD4+/CD8+及IL-6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ri),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ELISA法检测IL-6水平;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和低剂量Tri组比较,高剂量Tri组CD4+/CD8+和IL-6明显降低(P<0.05,P<0.05);脑和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EAE的治疗有剂量相关性,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CD4+/CD8+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补肝肾益气血方对60Co γ射线所致小鼠骨髓损伤p53、p21WAF1、caspase-3、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补肝肾益气血方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设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肝肾益气血方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5组.补肝肾益气血组给予补肝肾益气血方,阳性药物组给予复方阿胶浆,其余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0天后,以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造成辐射损伤,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补肝肾益气血方对辐照小鼠骨髓p53、p21WAF1、caspase-3、CD34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该方能抑制受照鼠骨髓有核细胞p53基因突变,降低p53蛋白表达,促进p21WAF1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3表达,增加CD34表达.结论:补肝肾益气血方对60Co γ射线所致小鼠骨髓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为能促进受损骨髓造血机能恢复和改善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养阴清热煎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黏附分子表达及狼疮损伤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2003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51例,随机分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黏附分子3(ICAM-3)、P-选择素以及SLE损伤指数(SLICC/ACRDI)的研究.结果:SLE患者的ICAM-1、ICAM-3、P-选择素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治疗组治疗后ICAM-1、P-选择素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LE损伤指数积分显示,治疗组比较稳定,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结论:提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治疗组对SLE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高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SLE的器官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口服丹参决明颗粒,对照组40例,口服血脂康胶囊.观察指标包括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凝血系统及安全性检测.结果:治疗后在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比值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2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决明颗粒具有调节老年高脂血症血脂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乌龙丹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血液粘度、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复制多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探讨乌龙丹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血液粘度、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龙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血液粘度、NO、ET的变化。结果:模型织大鼠全血粘度显著升高,血浆ET含量和ET/NO增高,NO则下降;给药组大鼠全血粘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ET、NO含量及ET/NO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液粘度升高,血管及神经细胞等分泌的ET、NO失调参与了多梗塞性痴呆病理发展过程,且相互影响。乌龙丹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血液粘度升高、NO和ET分泌异常有对抗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