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供体凋亡脾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供体凋亡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以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凋亡.将糖尿病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经阴茎背静脉输注Hanks液、供体正常脾细胞、供体凋亡脾细胞、供体坏死脾细胞,7天后于肾包囊进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测定血糖变化,观测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移植耐受的状态.结果 预输注供体凋亡脾细胞能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存活时间达31天),并使受体鼠对供体鼠的MLR明显减弱.结论 供体凋亡细胞输注能够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hCTLA4-Ig)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作为种子细胞异种移植到F344大鼠体内是否成骨,探索获得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的一种方法。方法应用含有目的基因hCTLA4-Ig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第1代hMSCs,应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群(hMSCs-CTLA4);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MSCs-CTLA4中hCTLA4-IgmRNA和蛋白质表达。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ACS)检测hMSCs-CTLA4中表达hCTLA4-Ig蛋白的阳性率。将hMSCs-CTLA4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并移植到F344大鼠皮下,用X线片、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其体内成骨状况和hCTLA4-Ig表达情况。结果分离的hMSCsCD105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hMSCs-CTLA4的细胞形态呈梭形,与hMSCs比较无明显改变;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见绝大多数细胞呈绿色,强阳性表达EGFP。RT-PCR、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分别证实hMSCs-CTLA4表达hCTLA4-IgmRNA和蛋白。FACS检测结果显示:hMSCs-CTLA4表达hCTLA4-Ig蛋白的阳性率为78.4%。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每克脱钙骨基质(DBM)上吸附、生长的细胞约(1~1.5)×106个。DBM/hMSCs-CTLA4组植入F344大鼠皮下术后2~12周均可检测到hCTLA4-Ig阳性表达细胞,8~12周出现人源性新生骨组织;而单纯DBM组与DBM/hMSCs组表现为DBM逐渐被吸收,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没有新生骨组织出现。结论以hMSCs-CTLA4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异种移植到F344大鼠皮下可以成骨。hCTLA4-Ig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排斥反应尤其是急性排斥反应一直是影响器官、组织、细胞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亦不例外。目前解决排斥反应的主要策略是使用免疫抑制剂,但此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在此背景下,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成为研究热点。众多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immunoglobulin,CTLA4-Ig)通过阻断T淋巴细胞活化的共刺激通路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仅就CTLA4-Ig在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羟基喜树碱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纯系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行异体颈部心脏移植,移植后受者大鼠接受不同剂量羟基喜树碱(HCPT)、环孢素A(CsA)治疗或二者联合应用。应用RT-PCR方法检测移植物内及受者脾内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观察HCPT和CsA在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并探讨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显著延长。[HCPT2.0mg/(kg·d)]组中3/10和[HCPT1.0mg/(kg·d)+CsA10mg/(kg·d)]组中5/10受者大鼠形成特异性免疫耐受。耐受组IL-4、IL-10mRNA表达明显高于排斥组,而IL-2、IFN-γ明显低于排斥组。受者脾内细胞因子表达量近似于移植物内。提示大剂量NCPT或小剂量HCPT与CsA合用可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细胞因子偏向Th2亚类是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后脑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 γ-干扰素(γ-IFN)表达的特点。方法体重240-280g雄性SD大鼠,经预实验确定染毒剂量,于动物实验高压氧舱内行急性一氧化碳(CO)暴露,于染毒后3,7,10,20d取脑组织,常规制备石蜡病理切片,行HE染色及IL-1β,γ-IF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COP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性改变及脑中IL-1β,γ-IFN表达的情况。结果 病理学检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O暴露组大鼠染毒后3—20d脑中皮质及海马有明显的神经元变性坏死,以7和10d最为明显,免疫组化染色发现HE染色显示的神经元变形坏死区域有大量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表达IL-1β,γ-IFN。结论 ACOP后大鼠脑中出现IL-1β,γ-IFN的迟发性表达,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ACOP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经肝动脉肝内移植异种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异种肝内植入新生儿猪胰岛细胞的可行性,以及移植物生理功能和产生副反应的特点。方法 化学药物诱导法制作5只犬的糖尿模型以后,将分离,纯化后的新生猪胰岛细胞肝动脉植入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肝内,测量移植前后胰岛纱用量,血糖以及血清C肽水平和肝功能的变化,并对肝,肾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移植以后血清C肽明显增高,对葡萄糖刺激试验反应敏感(P=0.0122)血糖逐步恢复正常(P=0.00001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骨髓细胞(BMC)输注对同种异体小鼠胰岛移植嵌合状态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应用链脲佐菌素制备BALB/C小鼠糖尿病模型,将分离纯化的C57BL/6小鼠胰岛移植到上述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肾包囊下,用抗CD154单抗进行受体预处理。将接受胰岛移植的25只BALB/C受体鼠随机分为A组(单纯胰岛移植);B组(供体MSC悬液0.5ml输注);C组(供体BMC悬液0.5ml输注);D组(供体BMC和MSC各0.5ml输注);E组(供体BMC和第三品系的KM小鼠MSC各0.5ml输注),每组5只,所有细胞在胰岛移植后经尾静脉输注。比较以上各组供体细胞嵌合率(DC)和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移植后第30天,MSC联合BMC输注的D、E两组与单纯BMC输注的C组比较,其DC显著升高(P<0.01);胰岛存活时间亦显著延长[(77.0±7.7d)和(61.0±2.2d)vs(53.0±16.4d)(P<0.01)]。胰岛移植后第60天,D组与E组比较,DC维持在更高水平,且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更长(P<0.05)。结论MSC联合BMC输注比单纯BMC输注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混合嵌合状态,并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比非供体来源的MSC输注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经肝动脉移植新生猪胰岛细胞治疗Ⅰ型糖尿病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异种胰岛细胞肝内移植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了解猪胰岛细胞植入糖尿病病人肝内以后是否可控制病人血糖 ,了解移植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方法 培养 7~ 10d的新生猪胰岛细胞 ,经肝动脉植入 4例Ⅰ型糖尿病病人肝内 ;其中 2例植入 4× 10 6个胰岛细胞 ,2例植入 8× 10 6个胰岛细胞。移植后病人使用的抗排斥方案为 :术后当天 ,使用甲泼尼龙 5 0 0mg,第 2天将甲泼尼龙降至 5 0mg ,3d后服用泼尼松并逐步减量至 10mg ,维持该剂量 1个月 ;环孢素 8mg/kg ,每日 2次 ,使用 12个月 ;霉酚酸酯 2g/d ,使用 2 5d。测量移植前后外源性胰岛素用量、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由于使用甲泼尼龙的原因 ,移植后病人的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一度上升至 6 0mg。随着甲泼尼龙用量的减少 ,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减少 ,较移植前减量约 32 %~ 5 8%。胰岛素减量幅度与植入胰岛细胞数量相关。移植以后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减少 ,血糖较移植前明显稳定 ,肝肾功能维持正常 ,病人体重增加 ,一般情况改善。移植异种胰岛细胞以后未发现肝功能和外周血CD4阳性淋巴细胞和CD8阳性淋巴细胞异常。结论 经肝动脉移植猪胰岛细胞治疗Ⅰ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使用的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移植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能否促进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GDNF基因到大鼠NSCs,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分别将PBS、NSCs、转基因NSCs移植到脑损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通过观察记录大鼠行为能力的变化,评价移植细胞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转染后72h,荧光蛋白大量表达。转基因细胞移植后可以在14d时仍表达GDNF基因,各实验组于移植后3d时行为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移植后7d,移植转基因NSCs组和NSCs组即与对照组在行为学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4d,移植转基因NSCs组与其余两组在行为学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基因NSCs移植后可以分泌GDNF并促进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猪甲状腺组织移植治疗28只实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对照组17只移植非微囊化猪甲状腺组织。结果显示,移植后两组受体的T3、T4水平升高,其中对照一更为显著,但9周后明显下降,甚至低于移植前水平。而实验组保持持续升高,超过40周;移植后两组受体的TSH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以实验组为显著,而且持续降低超过40周。而对照组维持时间较短,移植9周后开始回升。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减碎消化法和原位灌注消化法在大鼠胰岛细胞原代培养中的优缺点,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大鼠胰岛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减碎组(CC组,n=15),胰腺剪为小组织块后,Ⅴ型胶原酶逐级消化分离;原位灌注组(YY组,n=15),采用胆总管逆行灌注Ⅴ型胶原酶分离胰岛。双硫腙(DTZ)染色检测胰岛纯度,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功能。结果:2组获得的胰岛对于葡萄糖刺激均具有良好的分泌活性(P〈0.01);YY组比CC组获得的胰岛数量多(P〈0.01),形态较好,等量胰岛的胰岛素释放量亦多(P〈0.05)。结论:胆总管原位灌注Ⅴ型胶原酶消化可以获取数量多,活性和纯度较好的胰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30)和高压氧组(n=30)。分别于治疗后4h、12h、1d、3d及5d时间点,利用BBB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测定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6、IL-8及IL-10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和高压氧组的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高压氧组BBB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压氧组外周血中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可抑制外周血中炎性细胞活性,降低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损伤恢复,具有保护受损脊髓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不同时段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8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116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组96只,腹部开放伤对照组20只。应用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和γ测量仪检测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0.5,1,2,3和4h血浆LPS、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2~4h后,血浆中LPS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水浸泡4h后血浆中TNF-α浓度上升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水浸泡3~4h后血浆中IL-6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水浸泡后不同时间血浆中IL-8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中LPS、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与损伤关系密切,是引发中毒性休克导致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未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慢性胃炎(CO)患者的胃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γ-IFN)的原位分布,观察其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胃镜检查并活检的门诊病人的胃黏膜标本97例进行H.pylori感染的评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4和γ-IFN在胃的原位分布。结果:,γ-IFN、IL-4在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均有表达,IL-4主要分布于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少量的胃上皮细胞,γIFN布于部分上皮细胞、固有层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HP感染者中DU、CG患者γ-IFN的染色阳性率高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p感染者IL-4染色阳性率在DU、CG、GU问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胃黏膜都有IL-4和γ-IFN表达,染色阳性率与是否感染无关;γ-IFN的表达在CG、GU的表达较明显,提示其与CG、GU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黄寡糖(ROS)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外周血像、糖代谢激素水平和胰岛病理学的影响,以阐明ROS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脂肪饲料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雌性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ROS给药组及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均为灌胃给药。检测给药22d后各组大鼠体重、脾重、外周血像变化,测定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酮水平,同时进行胰岛病理学检查。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ROS高剂量组可增加大鼠体重和脾脏重量;ROS高、低剂量组均可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并有增加血小板和单核细胞数量的趋势。ROS可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可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恢复。结论:ROS灌胃给药可影响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和脾脏重量,促进外周血细胞和胰岛恢复,提高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高原低氧应激环境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压缺氧应激组,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6 000m低压舱内48h×3次,实验结束后,缺氧组从低压氧舱中取出后立即断头处死,测定血糖,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型HOMAβ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血脂(TC、TG、LDL-C、HDL-C),称量脏器重量,测定肝、肌糖原含量。结果:相比较正常组,Hypoxia组大鼠血糖值稍有降低,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oxia组大鼠的HOMAβ高于正常对照组。脏器重量结果显示,Hypoxia组大鼠的肾脏重量显著降低(P〈0.05),脾脏、肝脏重量显著升高(P〈0.01,P〈0.05),肾上腺重量有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ypoxia组大鼠TC含量显著增高(P〈0.01);Hypoxia组大鼠肝糖原显著升高(P〈0.05),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1);Hypoxia组大鼠TRH、TSH、T3具有下降趋势,仅TS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4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原低氧应激条件下,大鼠机体呈现血糖降低,胰岛功能增强,肝糖原储备增加,肌糖原储备减少,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采用Sun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制作技术,分别包裹大鼠胰岛和胰岛素分泌细胞系,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结果表明APA微囊化大鼠胰岛或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均可使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达3周至110天;移植微囊无明显的组织学反应。证明该APA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隔离作用。为进一步发展生物型人工胰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溶剂分级萃取,得到油菜蜂花粉的5个提取组分,通过D-半乳糖胺盐酸盐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实验,考察5个提取组分对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胺盐酸盐模型组、花粉提取物A、B、C、D、E组。连续给药10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动物腹腔注射10%D-半乳糖胺盐酸盐溶液制备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以及肝组织中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花粉提取物A组AST、ALP的活性以及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花粉提取物B、E组ALT、AST、ALP的活性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花粉提取物A、B、E组能缓解D-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伤,是油菜蜂花粉拮抗D-半乳糖胺盐酸盐所致大鼠肝损伤的活性组分,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介质TNF-α、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白藜芦醇治疗前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浓度变化,以探讨白藜芦醇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伤后3、12、24、48、72 h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动物5只,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动物,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治疗,伤前一天治疗一次,伤后每天治疗一次,直至采血时间点;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创伤组不予治疗,正常喂食水。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股静脉取血,静置分层后离心,取血清低温保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结果:伤后治疗组TNF-α和IL-1β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NF-α和IL-1β在创伤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减少伤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脑创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1·d^-1),阳性对照杏灵颗粒组(300mg·kg^-1·d^-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60min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测定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β(IL-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积雪草酸能够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减少脑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P〈0.01,P〈0.05)。结论积雪草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