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本院NICU患儿的医院内感染状况及致病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近年来NICU77例院内感染病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NICU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结论 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等是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患儿的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感染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NICU院内感染的98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此期间该院NICU共收治患儿2056例,有98例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培养52例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42(80.8%)例,革兰阳性菌10(19.2%)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9(36.5%)例,大肠埃希菌13(25.0%)例,铜绿假单胞菌6(11.5%)例,鲍氏不动杆菌2(3.8%)例,阴沟肠杆菌2(3.8%)例,表皮葡萄球菌5(9.6%)例,溶血葡萄球菌3(5.8%)例,肠球菌2(3.8%)例,出生时胎龄、出生时体重、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是主要的感染因素。结论 NICU中患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早产儿、低体重儿、住院时间长和进行气管插管是主要的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合并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999~2004年的新生儿破伤风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破伤风院内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居首,其次是口腔、皮肤的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某些护理措施有关。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护理,减少感染的相关因素,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医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现状,为进一步减少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我院新生儿病房内出生体重越低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越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及菌血症为主,尚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结论:新生儿病房需加强综合管理,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院内肺炎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兴祥 《四川医学》1999,20(2):150-151
报告220例院内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占47.2%,革兰阳性细菌占38.2%,白色念珠菌14.6%,列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白色念珠菌14.6%,绿脓杆菌和链球菌各为11.8%,克雷伯杆菌8.3%。危险因素中年龄,住院天数,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意外,免疫功能因各种遭受损害,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主要危险因素。重视对些危险因素降低院内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伍媛 《中外医疗》2014,(8):9-10
目的调查ICU院内感染的现状,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于制定出降低ICU院内感染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ICU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院内感染发生,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32例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85例,患病率为15.98%。按照感染部位分类,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20d、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6d可显著提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P〈O.05)。结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需根据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降低ICU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25-32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我院血液科3年来收治的9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54%,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胃肠道为主。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数值、白蛋白含量、激素使用、是否接受化疗有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次为真菌及革兰阳性菌。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为院内感染高危人群,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最主要方法是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2010年3月危重新生儿196例,对患者的性别、出生体重、5minApgar评分、是否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严重合并症、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危重新生儿196例中发生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14.8%。在所观察的因素中5min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因素与危重症患儿院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严重合并症、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与危重症患儿院内感染无相关性(P〉0.05)。结论5min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作为控制感染的重点监管对象,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医院的防范措施,从而为患者的早期恢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为预防ICU发生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91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气管插管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等相应的操作,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1例患者的ICU院内感染率为25.8%。多因素分析ICU院内感染,表明泌尿道插管治疗、气管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是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避免院内感染,在加强防范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的基础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等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继辉  魏跃  刘玉春 《海南医学》2013,24(12):1829-183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现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20161例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413例,感染率为2.05%(1.73%~2.29%),科室以神经外科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疾病以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高发人群,病原体种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基础疾病特点相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安萍  苟洪娟  余琳 《重庆医学》2011,40(29):2965-2966
目的准确了解本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与控制本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调查2010年7月12日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和死亡病例,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上报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结果 调查病例409例,发生医院感染27例、29例次,现患率为6.6%,例次感染率为7.09%。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占33.3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57%。结论 加强本院重点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本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是否可通过医院实验室检验过程感染检测工作人员。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检验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病和被检测病例的关联性。结果2例布鲁氏菌病病例有流行病学间接接触史,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检测显示医院检验人员和就诊病例结果菌型一致。结论布鲁氏菌可通过检测病例血液过程中的气溶胶作用而感染医院检验人员,医院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检测人员的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现况,为科学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社区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院住院患者248例,实查248例,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8%,低于日常连续性调查结果.社区感染现患率为39.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43.5%.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现况,为科学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社区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住院患者248例,实查248例,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8%,低于日常连续性调查结果。社区感染现患率为39.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43.5%。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降低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9484例>60岁的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4.64%)、泌尿道(22.89%)和胃肠道(19.43%);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8.22%),革兰阳性球菌次之(28.61%).干部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内科(P<0.01).结论 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85-88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病房156例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或)脐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 156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191例次,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47例次(24.6%),感染发生率为20/1000置管日,导管定植感染率为9.8/1000置管日,局部感染率为4.7/1000置管日,CRBSI为5.5/1000置管日。随着出生体重及胎龄的增加,CRBSI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糖球菌为主(34.0%),其次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3%),表皮葡萄球菌(17.0%),肺炎克雷伯杆菌(10.6%),阴沟肠杆菌(6.4%),大肠埃希氏菌(6.4%),白假丝酵母菌(4.3%)。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血管内导管操作相关感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分布,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常见感染部位、影响因素,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制订统一表格,采取床边调查和在架病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实际调查1110例,实查率为98.67%,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6%,现患例次率为4.32%。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60.00%。结论: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了依据,另外,高端抗生素的滥用也是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王婷睿 《现代医学》2014,(11):1314-1317
目的:调查和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手术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413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55例发生了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9%,其中唇腭裂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22.73%),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34.55%);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呈正相关;0~3岁的婴幼儿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全麻者感染率(4.25%)高于局麻者(1.20%)。结论:下呼吸道是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较容易发生感染的一个部位,住院时间是与医院感染发生关系非常密切的因素,罹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老年患者与唇腭裂的患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民政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知识问卷》,对本院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前后的调查。问卷采用百分制,50分以下为知晓差,51~80分为基本知晓,81分以上为熟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手卫生宣传月系列活动、编制《医院感染知识手册》宣传手册等。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认知水平较低,知晓差的人数达71.89%,培训后医院感染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熟知程度从培训前的1.30%提高到培训后的37.09%,基本知晓从26.81%提高到56.29%,知晓差从71.89%降低到6.62%,培训前后差异显著,x2=148.97,P=0.000。其中医生对培训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的最快,护士次之,护理员要相对慢些。结论:通过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后,全体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